迪馬股份旗下原聚場助力「三社聯動」,探索社區治理新模式

2020-12-23 中國經營網

前言:

2020年,迪馬股份旗下的社區運營品牌原·聚場不斷外拓成長,再一次打破固有的社會企業角色定位,與所在街道、社區深度合作,以更多變的組織形態和落地形式,參與到社會治理和社工服務工作中來。

深入傾聽社區需求,深度合作街道辦及社工隊伍

共享書房、共享廚房、共享教室……在社區裡的一角,人們在這個具備豐富生活功能的盒子空間相遇,共享生活中的每一個趣味時刻,人與人的互動和溝通在這裡得到連結。這就是位於重慶江北大石壩的東原社區原·聚場。

在洞察了解社區居民的需求後,社區街道和社工隊伍聯動原·聚場,以豐富多彩的社區文化活動,讓基層社區治理和社會工作服務變得靈活有趣,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評。

作為「三社聯動」社區治理模式的試點實踐區,原·聚場參與到社區居委會、社工隊伍聯合的社區治理和社工服務的工作中,發揮企業力量,為「三社聯動」在全市範圍內的推廣積攢了豐厚經驗。

從試點到推廣,原·聚場與三社聯動一路相伴

誕生三年以來,原·聚場不斷地進行探索和創新,以大社區協理理念助力社區基層治理。

在重慶市民政部門「三社聯動」社區治理模式的試點和推廣工作中,原·聚場積極參與,並與空間所在地街道辦等相關單位和機構建立深度合作,營造社區互助參與氛圍,鼓勵居民自發共創美好生活,孕育了豐富的社區文化。

01黨群文化融入社區精神文明建設

作為原·聚場的首個外拓項目,昆明金馬中心原·聚場不僅是金馬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基地,更是雲南省目前單層面積最大的黨群活動服務中心。

在昆明市官渡區金馬街道辦的引導下,原·聚場創新提出了「2+4中心」的全新運營理念(即黨群活動服務中心、社區社會組織孵化指導中心、為民服務中心、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科技創新中心、人才服務中心),把黨群文化融入社區文化,把空間打造成為街道社區裡的紅色陣地、黨員群眾的溫馨家園。

02自然生態與城市生活交融共生

根據上海市規劃資源局發布的《上海市15分鐘社區生活圈規劃導則》,原·聚場以莊行公園為基礎載體,讓自然生態與城市生活交融共生,打造出15分鐘社區生活圈樣板。

同時,調動社區居民加入莊行公園原·聚場的設計營造和維護管理,參與社會創新與共建共享,實現都市空間管理和社區居民自治共創,開創社區、企業、居民多主體協作複合開發的新模式。

03協力基層扶貧治理與留守關愛

在雲陽泥溪,重慶市民政部門攜手原·聚場為山區留守兒童打造了原·聚場首個兒童空間——迪馬泥溪兒童關愛中心。

原·聚場發揮企業力量,參與到脫貧攻堅的基層工作中,為山區留守兒童提供了更好的學習娛樂空間,為留守老人提供更舒適的文化休閒場所,與社工隊伍聯手,為山區帶去社會的關心和關愛。

與參與者共創場景各異的社區運營模式

正如迪馬股份董事長羅韶穎女士所說的那樣,原·聚場將基於與社會的共創,告別簡單的「我做你用」,與更多的社區合伙人一起,搭建更多不同的、個性的、以用戶為中心共同創新的社區運營場景。

原·聚場的功能與角色已無法被簡單定義。

作為一個社區運營平臺,原·聚場將助力實現社區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結合社區服務功能的實際需求,持續輸出企業力量,共建不同場景下的社區公共空間,為社會不斷創造價值。


相關焦點

  • 重慶市民政局攜手迪馬股份旗下社區品牌原聚場,深化創新教育扶貧模式
    在重慶市脫貧攻堅總攻「十大」專項行動指示下,迪馬股份(600565)及原.聚場將腳步邁向了大山深處的深度貧困鎮——雲陽縣泥溪鎮,在重慶市民政局的指導和牽頭下,共同打造了首個小學兒童之家——迪馬泥溪兒童關愛中心。  迪馬集團作為重慶企業,心系本土公益,切實履行著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
  • 迪馬股份獲重慶市慈善領域最高獎 解開背後的「慈善密碼」
    迪馬貫徹「產業聯動新模式,精準扶貧到萬家」的精神,採購南疆三地州貧困村民生產的當地原生態產品,由於當地貧困村民拿到的是收成所得而不是慈善募款,鼓舞了村民脫貧的信心,成為可持續的公益扶貧模式。建設童夢童享和「適老社區」在社區治理中,要把服務居民、造福居民作為城鄉社區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增強居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此,迪馬股份儘自己所長,特別是在關愛老年和幼兒方面,不斷進行創新性的探索和嘗試。
  • 迪馬股份羅韶穎的公益初心
    由東原團隊發起的系列社群活動「東遊記」,聯合KOL業主每天輪番在直播裡共享生活技能,打破疫情的桎梏,為無法外出的社區家人,謀求一絲歡樂與安定,讓「宅家」更快樂。與此同時,東原旗下的社區聚合產品「原·聚場」也在抗疫期間發揮了撫慰心靈的特長——在線上組織開展了各種社群活動,以防疫知識分享、防疫相關互動遊戲、線上心靈疏導等為主,提高了社區居民的互動頻率。
  • 原·聚場與重慶市少年宮共建家門口的教育社區生態圈
    [提要]在探索和創新社區兒童教育的路上,原·聚場與重慶市少年宮盒子學院不期而遇。我們將合作試點放在重慶東原D7原·聚場,解決了社區家庭在教育機構和資源選擇過程中的困惑,並將重慶市少年宮的成熟教育體系和優秀師資引入社區。
  • 迪馬股份:堅持客戶價值 當好社區運營領導者
    迪馬股份是國內領先的多元化上市實業集團,創立於1997年,2002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成為重慶市第一家民營上市企業、中國特種車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目前旗下覆蓋專用車、房地產兩大主營業務,並依託於兩大主營業務的核心技術與資源優勢,協同互動、積極布局打造產業發展板塊。
  • 福州象園街道連輝社區: 「三社聯動」匯聚治理合力
    當前,基層社會治理面臨社區服務供給、能力和資源不足與居民多元化需求脫節的問題,如何破解這一社區治理難題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提出了新課題新任務。  晉安區象園街道連輝社區以近鄰黨建為引領,大力傳承弘揚「遠親不如近鄰」的理念,通過社會組織連結社區、社工、社區志願者等社會資源,組織開展各具特色的睦鄰文化活動,並探索由社區發現需求、社會組織承接項目、社工人才提供服務的「三社聯動」工作機制,形成「黨建引領、多元共治」新格局。
  • 多管齊下同心協力 迪馬股份扛起「戰疫」擔當
    有限公司(600565.SH,以下簡稱「迪馬股份」)緊急打響「戰疫」,第一時間調動旗下三大業務板塊資源,全力支援「抗疫」。  疫情防控方面,東原集團旗下東原物業嚴守每一個細節,因時制宜地採取多項舉措為社區與業主排憂解難。
  • 湖北一線醫生創作歌曲,與原聚場社群合唱感謝全國支援,網友在線大...
    迪馬股份旗下原聚場攜手56位東原業主用一場「不見面演唱會」聲援一線、感謝守護2月5日,歐陽勇徵創作的歌曲被他所住小區的開發公司東原集團關注到後,東原集團聯合母公司迪馬股份及旗下的原聚場業主社群,於2月中旬推出了「不見面演唱會」召集活動,並在武漢原聚場業主群號召各位鄰居一起在家錄製合唱視頻,武漢的業主們積極響應
  • 專訪迪馬股份羅韶穎:公益是在自己擅長領域內解決社會痛點
    2018年,羅韶穎正式接棒迪馬股份董事長——迪馬股份成立於1997年,從運鈔車和警用車等特種車製造做起,於2002年成為重慶市第一家上市民營企業。2019年,羅韶穎又推出了迪馬股份的第三個板塊——迪馬產業發展,自此,迪馬股份成為由迪馬工業、東原地產和迪馬產發三個業務板塊組成的上市公司。
  • 中新天津生態城:「12345」新模式打造社區治理樣板
    、自治和智治「五治」融合生態城持續探索創新基層社區治理和民生服務新模式,全力推進「黨建 民生」和「黨建 治理」工作,高標準制定幸福社區指標體系,不斷深化「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協商共治」的社會治理格局,努力打造生態、智慧、幸福城市的社區治理樣板。
  • 迪馬股份的公益經:用慈善信託持續輸血 為教育扶貧「做加法」
    迪馬股份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該公司已形成迪馬工業、東原集團、迪馬產發「三駕馬車」齊頭並進格局,而在此次抗疫中,三大板塊均全力以赴。歷史最為悠久的迪馬工業,以建造特種車起家,抗疫期間推出4G基站車、無人機應急空中通信平臺等,第一時間投入到廣東、上海等地的疫情防控監測工作。
  • 東原集團與石家莊長安區籤署戰略協議助力長安區北部社區生活升級
    長安區區委常務副區長 張俊立、東原集團石家莊公司總經理 何東海就長安區東古城整案制項目籤約東原集團石家莊公司總經理何東海 介紹東原集團東原集團隸屬於迪馬股份,總部位於上海;擁有房地產一級開發資質,精選深耕一二線城市;是一家以地產開發、商業運營
  • 【源聚】周芸校友分享人工智慧助力社區治理,最新校友活動基地成立
    020年12月20日,校友會【源】品牌系列活動之【源聚】第11期在溫馨的社區e家活動中心舉辦,多位校友和理事相聚參加活動。本期活動特邀校友會理事、2000級MBA周芸校友,以「人工智慧——從技術走向人文和社會」為主題分享了人工智慧在社區治理中的應用。
  • 重慶的「未來社區」什麼樣?娛樂、讀書、運動……都能在社區裡完成
    江北區東原社區「原聚場」市民活動中心,裡面設置了供孩子們做作業的空間。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張質 攝重慶的「未來社區」就是一個「大家」近年來,重慶市以江北區「三社聯動」的實踐經驗為基礎,持續不斷推進全市「三三制」社區治理的新模式,打造出一批成績亮眼的重慶「未來社區」樣板。
  • 「原·聚場」走出小區走進社區 成都金馬街道營造公園社區新場景
    《導則》提出開放活力促共棲、配套完善促共享等六大總體指引,加快建設綠色、美麗、共享、人文、活力、品質公園社區。在成都市溫江區金馬街道,「原·聚場」的角色也在發生轉變,從東原業主「獨享」的小區空間變身「社區鄰裡中心」,輻射居民人口擴大翻了數倍,成為金馬街道金泉社區有口皆碑的「全民共享、全齡友好」社區生活新場景。說到「原·聚場」得從東原集團入駐金馬講起。
  • 長春市綠園區:「三長」聯動創新基層治理顯成效
    (本組圖片由長春市綠園區委宣傳部提供)   「我們引進了一個『家門口數字社區』APP,通過不同板塊,實現『三長』與居民實時溝通,暢通聯繫渠道,同時通過服務積分兌換獎勵,激發『三長』參與基層治理的熱情。」長春市綠園區民政局副局長劉大勇提到的APP正在轄區內多個社區試點運行,這也是綠園區推進「三長」聯動機制落地落細的又一次探索。
  • 打造「原Store」生態 東原集團舉行首次全國開發者大會
    在這次的發布會上,迪馬股份兼東原集團董事長、原store發起人羅韶穎發表了名為《仍是少年》的演講,闡述了成立16年以來,東原始終保持著一份「少年感」的純真與無畏,滿懷勇氣和希望面對這個世界,並以此為原點,用愛發現問題,用善意解決問題,逐漸形成了「原Store」這一獨特的生態搭建能力。
  • 灃西新城:率先探索「政校社」合作助推社會治理創新
    西部網訊 9月12日,在西安交通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院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暨「科創月」活動開幕式上,灃西新城人社民政局、西安交通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院、陝西社會組織服務中心籤署灃西新城民政事業政、校、社合作備忘錄。
  • 海澱首家物管會探索社區治理新模式
    6月18日,海澱區首家物業管理委員會在清河街道毛紡北小區成立,打通了居民向社區反映問題的渠道,提升居民自治能力,探索出黨建引領物業管理的「清河模式」,建立了在社區黨委領導下的社區規劃師+社會工作者+居民的「1+1+N」的工作模式。
  • 馬尾新港社區「三社聯動」加強公共服務
    ……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在馬尾區羅星街道新港社區,群眾遇到社區黨委書記連鏞不時這樣問。社區居民諮詢的活動都是社區組織的,大家之所以熱心參與,是因為活動契合需求。新港社區以黨建為引領開展「三社聯動」,成效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