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區東原社區「原聚場」市民活動中心,裡面設置了供孩子們做作業的空間。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張質 攝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1日19時30分訊(記者 姜念月)未來重慶的社區會是什麼樣?今(1)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召開了2020年全市城鄉社區治理工作推進現場會議(下稱「會議」)。重慶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唐步新在大會上提出,力爭到2022年,重慶市80%的城鄉社區達到「每百戶居民擁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面積30平方米」的標準。對未達標的城鄉社區,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制定「一社區一方案」,通過新建、改造、購買、項目配套和整合共享等形式,補足面積,完善功能,滿足市民多元化的社區功能需求。
江北區東原社區「原聚場」市民活動中心,走廊裡展出著居民們提供的攝影作品。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張質 攝
重慶的「未來社區」就是一個「大家」
近年來,重慶市以江北區「三社聯動」的實踐經驗為基礎,持續不斷推進全市「三三制」社區治理的新模式,打造出一批成績亮眼的重慶「未來社區」樣板。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在江北區東原社區「原聚場」市民活動中心看到,這裡比起傳統社區活動場的概念,這裡現代化的裝修風格和時尚的布局更像是一個俱樂部社群。在這裡有吧檯,有公共烘焙廚房,有演講廳、劇場、課堂、書屋甚至瑜伽室……
江北區東原社區「原聚場」市民活動中心,社區居民合唱團有寬敞明亮的練習場地。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張質 攝
為了讓這個社區綜合服務場所「活」起來,除了物業提供最基本的服務之外,東原社區對下轄小區內的住戶做了一些篩選。把願意展示的業主引入原聚場,運作他們自己的工作室讓空間有了活力,也吸納了其他業主。比如運營閱讀空間的陳女士就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在社區的書屋,人們可以隨便讀一本書、陪孩子玩一下午,這吸引了許多有親子互動需求的業主。
「我們的目的就是讓社區裡的人與人之間的狀態能夠回到從前人們在大院生活時融洽的生活狀態。」東原社區相關工作人員說,一進了「大院」就像是回了家,這是一個屬於社區所有居民的「大家」。
江北區唐桂社區市民活動中心,居民們在議事廳裡商議解決社區事務。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張質 攝
「三社聯動」回應社區居民多樣化需求
東原社區並非唯一樣板,在江北區鐵山坪街道的唐桂社區也在開啟了針對社區居民的暖心模式。為了滿足市民的多元化生活需求,唐桂社區把1200多平米的閒置空間打造成了一個大型市民活動中心,讓市民的日常休憩和活動有了去處,並安排社會組織和社工舉辦一系列活動。如從周一到周五,在唐桂社區二樓圖書科普室裡,都會有社會專門輔導居民的孩子完成作業,平時也有社工會帶著社區老人跳養身操、帶年輕人上瑜伽課等。而這些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未來社區」,都是重慶市江北區深化「三社聯動」的成果。
江北區唐桂社區市民活動中心,居民們在百姓茶社聽故事。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張質 攝
所謂「三社聯動」的是在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社區居委會、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等三種不同社區治理主體,基於平等、協商、互助的原則進行合作治理,以回應社區居民多樣化需求,最終實現社區善治。
唐步新表示,今年重慶市著力推廣江北區的「三社聯動」機制,使我市社區治理模式的不斷深化,唐步新說:「江北區聚焦居民需求,把滿足居民需求作為推進『三社聯動』的根本出發點,通過線上線下收集需求、發布需求,根據市民需求實現服務項目,這就是全市社區治理將學習推進的實踐經驗。」
江北區唐桂社區市民活動中心,居民們在室內運動場地打桌球。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張質 攝
把社區居民是否滿意作為根本評價標準
重慶將如何進一步推進建設更多的「未來社區」呢?未來重慶市將積極推廣江北區「三聯」工作法,讓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三社聯動」真正聯起來、動起來。全面推進政府公共服務、便民利民服務、社工專業服務和志願服務下沉到城鄉社區。在堅持黨建統攬全局的前提下,聚焦居民需求,有效整合資源,從搭建資源匯聚統一平臺入手,以統籌、連結、開發等方式,將社區行政資源、社會資源、專業資源整合進來,並致力服務提升。最終,把社區居民是否滿意作為根本評價標準,通過細化考核評價標準,增強「三社聯動」的推進動力,引領發展方向。
2020年重慶市城鄉社區治理工作推進會現場,優秀城鄉社區工作者得到表彰。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張質 攝
重慶市各區還將結合《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細化年度目標任務和工作措施,力爭到2022年,全市80%的城鄉社區達到「每百戶居民擁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面積30平方米」的標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