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澱首家物管會探索社區治理新模式

2020-12-14 北京海澱

6月18日,海澱區首家物業管理委員會在清河街道毛紡北小區成立,打通了居民向社區反映問題的渠道,提升居民自治能力,探索出黨建引領物業管理的「清河模式」,建立了在社區黨委領導下的社區規劃師+社會工作者+居民的「1+1+N」的工作模式。

探索黨建引領物業管理的

「清河模式」

清河街道毛紡北小區作為清河地區重要的居民居住區,建成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居民902戶,前身曾是清河毛紡廠、北京毛紡廠等工廠的職工宿舍,一直存在流動人口多、物業管理難的特點。作為典型的老舊小區,街道和社區一直在積極探索居民自治模式。今年,街道以毛紡北小區為試點,通過發布通知、社區「兩委」及產權單位推薦、居民自薦的方式擬定人選,經過資格審核、委員公示等環節,於6月18日成立了海澱區首家物業管理委員會,不斷探索黨建引領物業管理的「清河模式」。

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社區黨委和居委會(簡稱社區「兩委」)積極組織小區產權單位、物業、黨員、居民志願者等力量參與到社區疫情防控中,共同維護美好家園,激發了居民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熱情。5月1日,物業管理條例實施後,社區「兩委」在疫情防控社區自治良好基礎上,進一步激發居民自我服務、自我管理意識,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積極探索黨建引領下的物業管理新模式。通過構建「三個支部」、構建協商議事「三個平臺」、構建「一核五聯」管理體系實現對居民自治的全新探索。

樓棟黨支部織密物業管理「聯繫網

據悉,新構建的三個黨支部包括樓棟功能型黨支部、物業管理委員會臨時黨支部、物業服務企業非公黨支部,為物業管理委員會的成立和工作開展打下牢固的組織基礎。

樓棟黨支部織密物業管理「聯繫網」,社區黨委大膽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以「地緣」為紐帶,把每棟樓裡的在職黨員、退休黨員和流動黨員融合組織起來,成立樓棟功能型黨支部,社區黨支部由過去的4個增加到9個,黨小組由16個增加為19個,密切了黨群關係,形成一個樓棟一個支部,一個支部一個堡壘,一個黨員一面旗幟的良好局面,充分調動黨員參與物業管理的積極性。

把矛盾和問題解決在樓棟內部

此外,社區黨委在9個居民樓棟分別建立樓棟微信群,群管理員均為社區「兩委」工作人員,一戶一代表實名入群。通過樓棟微信群,居民可以及時對小區公共事務提出意見建議,社區「兩委」和小區物業管理委員會能及時了解居民真實想法和需求,做到社區治理有協商、有監督、有落實,把矛盾和問題解決在樓棟內部。

隨後,社區改選議事委員,廣泛收集民意;成立專家委員會,提供專業建議。其中,議事委員及時向物業管理委員會反映居民意見,做到合法意見有回應、合理建議能落地,逐步形成基層治理合力;專家委員全部由社區居民組成,目前共有7人,專業涉及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工程施工、物業管理和公益環保等,向社區「兩委」和物業管理委員會工作提供專業化的意見建議。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毛紡北小區物業管理委員會將組織議事委員針對疫情防控、物業管理、垃圾分類、公共空間優化及居民需求等方面充分討論研究,推動居民參與到社區公共事務的管理當中,進一步提升居民自治的能力,切實改善小區環境秩序。同時,毛紡北小區物業管理委員會的試點經驗將在清河街道推廣。

相關焦點

  • 3個「物管會」同時成立!海澱515個居住小區年內完成組建
    海澱街道三義廟社區的物管會委員何長義說道何長義是三義廟社區的居民所學專業正是物業管理他一看到物管會報名公告就找到社區把自己對小區停車管理、>年底前海澱區515個居住小區將完成物管會的組建小南莊、蘇州橋西、三義廟三個社區都屬於典型的老舊小區社區治理一直存在問題
  • 「黨建+物管」|五聯五治社區治理項目五方例會
    「黨建+物管」五聯五治社區治理項目落地于吉祥社區下轄的金宇花園,項目旨在發揮社區黨總支力量,形成由黨建統領、社工組織作為社會力量參與的「社區+社工組織+物業+業委會+居民」五方聯動機制。通過積極發揮五方平臺作用,動員居民共同參與小區治理,不斷引導和強化居民「我的家園我參與」的意識,營造「共建 共治 共享」小區治理氛圍,形成「黨建+物管」五方聯動小區治理新模式。
  • 哈爾濱市探索「居政剝離」社區治理新模式 架起「連心橋」繪出...
    75歲的李阿姨點讚的兩個平臺建設,正是源於將政府職能從社區居委會中剝離的「居政剝離」社區治理改革的探索。2017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正式印發。哈爾濱市以此為契機,選擇部分街道作為社區治理改革試點,以「社區減負增效」為突破口,明確社區居委會人員職責和承擔行政事務、政務服務事項辦理的公益崗位人員職責,推動「居政剝離」,各司其職、更好服務居民。作為哈爾濱市首家進行改革的社區,和平社區通過建立社區睦鄰中心、社區服務中心等平臺,架起服務居民的「連心橋」,也繪出社區居民的「幸福圈」。
  • 「物管會」落地北京:破解社區物業管理的新「鑰匙」
    但如何組建、怎麼運轉、怎樣讓它真正發揮作用,街道社區在面對這一新生事物時,需要探索的難題並不少。隨著越來越多的物管會在各個街鄉社區落地,市級層面的指導文件也呼之欲出。據悉,目前,北京市物業管理委員會組建辦法和業主大會指導規則等條例配套文件正進行內部徵求意見。這將為物管會真正的運行提供規範和指引。
  • 中新天津生態城:「12345」新模式打造社區治理樣板
    、自治和智治「五治」融合生態城持續探索創新基層社區治理和民生服務新模式,全力推進「黨建 民生」和「黨建 治理」工作,高標準制定幸福社區指標體系,不斷深化「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協商共治」的社會治理格局,努力打造生態、智慧、幸福城市的社區治理樣板。
  • 迪馬股份旗下原聚場助力「三社聯動」,探索社區治理新模式
    前言:2020年,迪馬股份旗下的社區運營品牌原·聚場不斷外拓成長,再一次打破固有的社會企業角色定位,與所在街道、社區深度合作,以更多變的組織形態和落地形式,參與到社會治理和社工服務工作中來。作為「三社聯動」社區治理模式的試點實踐區,原·聚場參與到社區居委會、社工隊伍聯合的社區治理和社工服務的工作中,發揮企業力量,為「三社聯動」在全市範圍內的推廣積攢了豐厚經驗。從試點到推廣,原·聚場與三社聯動一路相伴誕生三年以來,原·聚場不斷地進行探索和創新,以大社區協理理念助力社區基層治理。
  • 豐臺東鐵匠營街道16小區成立物管會
    木樨園第一社區東木樨園5號樓物管會委員討論桶站設置情況「物業管理區域的劃定,首先要考慮黨組織的覆蓋情況,有成熟的黨員隊伍、良好的黨群關係構成深厚土壤,物管會才能更順暢的落地生根。同時,我們結合老舊小區微提升項目,儘可能多的將待改造區域納入試點清單。」
  • 湘潭市老舊小區改造新模式探索
    打造美好社區 共建幸福家園——湘潭市老舊小區改造新模式探索湘潭在線9月25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周玉婷 通訊員 馬湘梅)幸福是什麼?是加班回家後的一碗熱湯,是歷經波折談成的業務,是許久不見的好友歡聚一場……一千個人對幸福就有一千種解讀。
  • 「四川日報」都江堰探索居民參與社區治理新模式 508名「民間街長...
    都江堰市每年吸引2500多萬名中外遊客,紅火的旅遊背後是巨大的社區管理壓力。近年來,都江堰市組織動員社區幹部、民間街長、群眾志願者等各類力量,探索出居民以志願服務形式參與社區治理的新模式,形成轄區全民參與社區治理的強大合力,把基層治理的「最後一公裡」延伸到群眾家門口。
  • 順義區積極探索物業管理新模式,「三率」穩步提升!
    自《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開始實施以來,順義區積極探索物業管理新模式,健全完善全區各社區治理體系,物業「三率」穩步提升。目前,順義區195個住宅小區中已有185個小區實現了物業覆蓋,覆蓋率為94.9%。其中旺泉街道前進花園社區已率先通過組建物管會,以「先嘗後買」的方式共同決策選聘物業企業,物業費收費標準為每月每平方米0.38元,執行《北京市住宅物業服務一級標準》獲得通過,正規物業在社區應聲落地,提前完成順義區任務指標。
  • 打破行政壁壘共建物管會,豐臺一樓「兩制」21年的老樓迎破冰之治
    一棟樓4個單元,3個單元歸街道管轄,一個單元歸鄉鎮管轄,樓院道路破損,停車區沒有路燈……一樓「兩制」21年的豐臺區雲崗街道雲崗南區東裡26號院近日終於迎來了破冰之治,雲崗街道和王佐鎮打破行政壁壘共建物管會,物管會成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申請了社區公益金,修補了800平方米破損路面,安裝了路燈
  • 全市首家!今天,海澱市政集團成立!今後這麼幹……
    環衛、路政、園林三大板塊整合資源共享最大化今天北京市海澱區市政服務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揭牌這是全市首家綜合市政服務集團該集團將於7月1日起正式投入運營旨在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高質量高標準做好市政服務工作致力於打造一流的大市政服務品牌為深化落實「兩新兩高」戰略有效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 村企聯盟 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
    原標題:村企聯盟 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   今年以來,永春縣介福鄉紫美村立足轄區內
  • 郭莊子村:探索社區治理新路徑
    1月3日下午,北京市豐臺區郭莊子村召開社區治理工作會,梳理近年村域治理新探索、規劃來年新方向。在鄉黨委有力領導下,村級領導班子主動作為,積極探索社區治理的新路徑,村域發展穩中向好,但也面臨著城鄉轉型、村民對美好生活嚮往不斷強化的新情況、新機遇。
  • 唐山古冶街道堅持黨建引領探索「六位一體」社區治理體系新模式
    按照唐山市委、古冶區委《關于堅持黨建引領深入推進「六位一體」社區治理的指導意見》要求,為建立健全社區黨組織、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樓門長、綜合服務站「六位一體」社區治理體系,古冶街道堅持黨建引領,深入推進「六位一體」社區治理體系建設,對推進「六位一體」社區建設等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 澄城法院《民法典》進社區 助力社區治理新模式(組圖)
    為積極參與文明城市創建和基層社會治理,推動文明和諧幸福社區建設,11月11日上午,中共澄城縣人民法院黨總支組織黨員幹警走進保興福都苑、法院小區開展《民法典》進社區,助力社區治理新模式活動,取得良好宣傳效果。
  • 羅湖區在漁邨社區先行探索「新時代新漁村」走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2019年以來,羅湖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關於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要求,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機遇,按照「標準+質量+示範」思路,在漁民村所在的漁邨社區開展先行試點,探索超大型城市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新路子,助力漁邨社區從「物質小康」到「精神小康」華麗轉身,為「灣區樞紐、萬象羅湖」城區發展新實踐積累更多基層經驗。
  • 海澱區委書記於軍調研檢查海澱城市大腦建設和樓宇疫情防控工作
    要做強做優城市大腦,不斷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海澱科技大廈,於軍首先按要求進行了紅外測溫,並通過海澱樓宇疫情防控平臺進行入樓訪客登記,同時詳細了解了海澱區疫情防控系統和海澱樓宇疫情防控平臺的具體功能及應用情況。
  • 2020實事落實|共建共享,社區治理樁樁小事通民情
    創建300個樓門院治理示範點,引導提升社區共建共治共享水平。走在薊門裡小區的林蔭道上,居民王素華感慨良多。這裡有新裝的晾衣杆,那裡是新設的便民椅,樓前的架空線問題還需要解決……作為物管會的一員,小區一年來的新變化、老問題,她都一個個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社區管理雖沒有什麼大事,但每一項瑣事都涉及廣大居民的切身利益。
  • 透點|社區共治的番禺探索
    可以說,番禺也是中國社區的開創者之一。從千百年來的鄉村治理過渡到現在的社區治理,這是中國許多城市管理者面臨的課題。番禺在這方面先行一步,作了一些可貴的探索。陳凱瑩陳凱瑩說,社區服務中,社會組織平時主要解決小孩子跟老人家的問題。社區內一些團體最主要是沒有活動場地、沒有經費。社聯會通過立項社區基金微創投活動,在錦繡香江社區跟物管談活動基地,並籌集10萬社區基金作為社區社會活動經費。他們說:「如果居民都能和睦相處,你們社區的氛圍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