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育兜
畢業即失業,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變成了一部分畢業生的口頭語,也有人把它理解為現在大學畢業生的普遍現狀,並以各種因素,例如社會因素、教育因素等去解釋這種現象的合理性。而網上也出現了越來越多讀書無用論的聲音,同時有許多人去附庸這種聲音,甚至認為大學已失去了價值!
其實對於「畢業即失業」的問題,確實存在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導致的,既有現代教育的問題、也有社會發展的問題,但是究其最根本的因素,還在於個人。
「畢業即失業」的幾大原因
1.沒有自己的方向,而被周圍的聲音推著走
小時候我們大概都寫過一篇《我的職業》的作文,但是有多少人真正地將其作為自己的目標,並且付出實踐去實現它。也許,當夢想設立之初,就有許多人以「過來人」的眼光,將其扼殺了;也許,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周圍的聲音不斷湧入,最初的想法也早已被我們丟掉了。
雖說工作沒有貴賤之分,但是卻只有極少的一部分人真正地秉承這句話,不顧世俗的眼光,去找一份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
2.沒有紮實的專業能力,在淘汰的邊緣搖搖欲墜
一份工作能不能幹得下來,取決於你有沒有非常專業的技能。有許多人說,可以先進公司,然後再一點一點去學習。但你要搞清楚,公司招聘你不是抱著培養你的目的,而是要讓你為公司創造價值,要給公司帶來盈利!
如果你與同時期的新人相比,沒有紮實的技能,無論是在實習期的工作中,還是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都是處於搖搖欲墜的危險,隨時可能被別人頂替。
3.沒有放平自己的心態,導致高不成低不就
大學畢業生進入社會以後,往往會很長一段時間的磨練期,而在這段時期的過程中,部分學生會因初入社會感到困惑,也有部分學生沒有放平自己的心態,覺得這個工作不適合我,那個工作我不能幹,拖拖拉拉或者頻繁換工作,導致高不成低不就,白白蹉跎自己的時間!
4.與社會(工作)環境不相容
有人說,只要努力沒有你完不成的工作,但是也有時候,即使你再怎麼努力,還是無法與你的工作環境相融合。如果你生性好動,喜歡大自然,就不要勉強自己待在格子間裡;如果你不善交談,喜歡獨處,也沒必要強迫自己融入集體生活。
工作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是認識自己的途徑,勉強自己可能會讓你在短時間內堅持工作,但從長期看來,可能得不償失。
如何在大學期間做好規劃
1.找準方向,堅定不移
一旦有了方向,知道你的目標在哪裡,其實你的人生就會簡單很多,而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有很多人活了半輩子都沒有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你可以經常問問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如果失去某個追求,以後會不會後悔。其次,當你找到自己的目標以後,要做的便是堅定不移地向著它前進!
2.既深且廣,不斷提升
對於自己所學習或者將來想要從事的專業,一定要深入學習,做到專業中的領先水平,而對於其他的一些學科和知識,也要廣泛涉獵,不要躲在自己的專業裡,而不去看大千世界。
3.放平心態,從容應對
人與人之間有差異是在所難免的,而家庭出身、教育背景以及人格個性的不同也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不要因為看見別人頭上的王冠,就瞧不見自己手裡的蘋果。人活一遭,一定放平心態,好好生活!
小編有話說:
離開大學進入社會是我們職業生涯的起點,它存在一定的挑戰,但並不會像一座大山,把你壓倒。而每個人都有各自自己的情況,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適當地選擇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或許生活和工作是不容易的,但是在其中體驗的是你自己,做出最終決定的也是你自己!
今日話題:你有「畢業即失業」的感受嗎?你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還有什麼,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