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詩歌的內容而言大致分為邊塞詩、山水田園詩和詠史詩等幾類,提到邊塞詩總是豪情萬丈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又是山水田園詩的傑出代表,在唐朝詩人中,李商隱的詠史詩尤為傑出,無論是「可憐半夜虛前席」,還是「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都為人所稱道,特別是他的《北齊二首》更是寥寥幾筆將一個極豔極褻的鏡頭和一個極危急險惡的鏡頭組接在一起,對比色彩強烈,產生了驚心動魄的效果。寫下了詩歌史上最香豔的一個畫面:小憐玉體橫陳夜。
全詩如下:
北齊二首 其一唐代:李商隱
一笑相傾國便亡,何勞荊棘始堪傷。
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
唐武宗後期喜畋獵,寵女色,史載武宗王才人善歌舞,每畋苑中,才人必從,「袍而騎,佼服光侈」。與詩中「著戎衣」、「獵一圍」有相似之處。武宗固非高緯一流的「無愁天子」,但詩人從關心國家命運出發,借北齊亡國事預作警戒,創造了這組詩,這是第一首。
前兩句是以議論發端。「一笑」句暗用周幽王寵褒姒而亡國的故事,諷刺「無愁天子」高緯荒淫的生活。「荊棘」句引晉朝索靖預見西晉將亡的典故,照應國亡之意。這兩句意思一氣蟬聯,謂荒淫即亡國取敗的先兆。雖每句各用一典故,卻不見用事痕跡,全在於意脈不斷,可謂巧於用典。但如果只此而已,仍屬老生常談。後兩句撇開議論而展示形象畫面。第三句描繪馮淑妃進御之夕「花容自獻,玉體橫陳」,是一幅穢豔的春宮圖,與「一笑相傾」句映帶;第四句寫北齊亡國情景。公元577年,北周武帝攻破晉陽,向齊都鄴城進軍,高緯出逃被俘,北齊遂滅。此句又與「荊棘」映帶。兩句實際上具體形象地再現了前兩句的內容。淑妃進御與周師攻陷晉陽,相隔尚有時日。「已報」兩字把兩件事扯到一時,是著眼於荒淫失政與亡國的必然聯繫,運用「超前誇張」的修辭格,更能發人深省。這便是議論附麗於形象,通過特殊表現一般,是符合形象思維的規律的。
三、四兩句把一個極豔極褻的鏡頭和一個極危急險惡的鏡頭組接在一起,對比色彩強烈,產生了驚心動魄的效果。單從「小憐玉體橫陳」的畫面,也可見高緯生活之荒淫,然而,如果它不和那個關係危急存亡的「周歸入晉陽」的畫面組接,就難以產生那種「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驚險效果,就會顯得十分平庸,藝術說服力將大為削弱。第二首三、四句則把「晉陽已陷」的時局,與「更請君王獵一圍」的荒唐行徑作對比。一面是十萬火急,形勢嚴峻;一面卻是視若無睹,圍獵興濃。兩種畫面對照出現,令旁觀者為之心寒,從而有力地表明當事者處境的可笑可悲,不著一字而含蓄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