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受制於自媒體業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湧入自媒體行業。歷史領域作為行業的常青樹,同時又是流量大戶,吸引了不少創作者的加入。但是魚龍混雜的創作者為了博關注,不惜創作歷史、歪曲歷史、大興歷史虛無主義。玉體橫陳就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被歪曲的典型,當下網上流傳的版本如下:
傳說馮小憐是一個絕色美人,五官端正媚眼如絲、玉體曲線凹凸有致、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北齊的皇帝高緯深深愛之,愛到一日不見茶不思、飯不想的地步。但是這個北齊皇帝他極具分享精神,除了江山不會分享給他人,其他的什麼都能分享出去,就連他最愛的美人馮小憐他都捨得分享。於是有一次他在朝堂上擺了一桌,讓馮小憐躺在桌子上,請群臣來觀賞一番。這就形成了玉體橫陳的典故,高緯這種荒誕的皇帝就成了人人抨擊的大壞蛋。
事實真的如此嗎?筆者第一眼看這典故就覺得奇怪,皇帝怎麼可能這麼大方。定睛一看,是一個營銷號發的內容。這就不奇怪了,當下營銷號發什麼的都有,為了駁斥營銷號所發內容,我還真去了解了一下什麼叫「玉體橫陳」,最後我發現這群人是真有意思,斷章取義都到這種地步了。
首先玉體橫陳這個詞顧名思義,就是指美人的身體橫躺著,具體如上,但是這個典故並不出自高緯。最早見於戰國時期的《諷賦》:內怵惕兮徂玉床,橫自陳兮君之旁。我們眾人所熟知的版本,其實是出自李商隱,而李商隱是引用了《諷賦》中的「玉體橫陳」。
一笑相傾國便亡,何勞荊棘始堪傷。
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
-------李商隱《北齊二首·其一》
翻譯:第一句其實引用的「烽火戲諸侯」的典故,第二句中的荊棘其實就是指西晉滅亡前夕有人預測國家要滅亡了,兩句結合就是說皇帝一旦沉迷美色,那麼就可能會導致亡國。第三句描述的是馮淑妃被獻給高緯的場景,「花容自獻,玉體橫陳」,說白了就是馮小憐自己躺在那裡誘惑高緯,第四句就是說北周的軍隊攻破晉陽,北齊滅亡。
營銷號斷章取義,拿「玉體橫陳」這四個字做文章,通過各種添油加醋,有聲有色地描繪高緯向大臣分享老婆,這本身就脫離了李商隱的本意,人家李商隱可沒這意思。李商隱本身就是要寫北齊皇帝高緯沉迷于美人的後果,通過引經據典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色彩,批判皇帝的意思十分強烈。
李商隱是晚唐詩人,唐朝經過唐玄宗一番折騰,早就不復昔日之榮光,此時李商隱寫《北齊二首》詩,真是具有濃濃的諷刺之意。當然了,肯定會有人說我是過度解讀了,你別急著下定論,《北齊書》《北史》都不約而同的評價高緯: 然未嘗有帷薄淫穢,唯此事頗優於武成雲。什麼意思?意思就是說高緯其實也不怎麼樣,但唯獨淫亂這件事上他比高湛(諡號武成)強多了,一輩子也沒聽說高緯有什麼淫亂的事。
看過《陸貞傳奇》的人都知道高湛是個好人,但事實上高湛什麼都不是,他的淫亂程度在歷史上都能排得上號。高湛淫亂不堪,但是他的兒子在這方面管控得很嚴,並沒有鬧出什麼公然淫亂的事,史書對這一點還是比較認可的。而李商隱把北齊亡國這件事歸咎在高緯寵幸馮小憐,這其實是不對的。
封建社會有個臭毛病,那就是動不動就怪女人。西周滅亡因為誰?褒姒!北齊滅亡因為誰?馮小憐!唐朝衰落因為誰?楊貴妃!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發現一件事,女人就是盛世的點綴,亂世的背鍋俠。可以說一部封建史,半部女人血淚史。
一個國家的滅亡是因為其制度落後,官僚階級腐敗,皇帝懦弱無能,就算真要怪沉迷於色情,那也是因為皇帝管不住自己,但是皇帝一味的宣傳「君權神授」、「奉天順命」,極力的美化皇帝,就算出問題了,那也不是皇帝的錯,而是因為被人蠱惑、迷惑。高緯誅殺蘭陵王高長恭、丞相斛律光,明明是自毀長城,但是卻怪在馮小憐身上,以至於李商隱還作詩諷刺,這真是一個悲哀。另外經過營銷號的一番曲解,馮小憐更悲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