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一部《風聲》橫空出世,將中國電影的諜戰片類型推到了巔峰。這部由高群書指導、各路明星雲集的電影,直到今天依然是中國最好的諜戰片。而這部電影之所以如此出彩,不止在於導演的功力和各位明星的演繹,還和整部電影的編劇有著極其重要的關係。
《風聲》改編自同名小說,而這個小說的作者大家或許會有些陌生。但在影視文化界,他的名字可謂是塊金字招牌。其便是發布新書能讓董卿推掉所有主持工作,高曉松從美國連夜趕回的麥家。
麥家何許人也?1964年,他出生於浙江省富陽市一個比較特別的家庭,他爺爺信奉基督教,外公乃是一個地主。如此尷尬的家庭成分,在那個年代自然要受到不少非議。因此,麥家的童年其實過得並不幸福。不但沒有小夥伴跟他玩耍,甚至還有不少孩子因為他的家庭背景欺負他。而壓抑的童年裡,日記便是麥家唯一的發洩通道。
正是因為這些寫日記的習慣,讓麥家鍛鍊出了卓越的文筆,為他後來走上小說創作道路提供了基礎。
後來趕上高考恢復,1981年,17歲的麥家以數學100分、物理98分以及語文剛及格的總分數被解放軍工程技術學院無線電專業錄取。對戰爭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什麼專業,即培養情報人員的專業。
4年大學生涯很快結束,畢業後的麥家被分配到一所情報部門上班。在那裡工作的12年裡,麥家的文學素養和情報工作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他逐漸對諜戰小說創作產生了濃厚興趣,於是,在1997年,他索性從部隊退役,想要專心從事文字工作。
轉業後的麥家被分配到成都電視臺電視劇部門擔任編劇,而這正是麥家夢寐以求的文字工作。也是在這段期間,麥家終日遊蕩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並以成都為原型創作了大量諜戰小說。他後來享譽影視界的《風聲》、《暗算》和《解密》,都是這一時間撰寫的。麥家也毫不吝嗇對程度的喜愛,坦言成都就是他的第二故鄉。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解密》曾被退稿17次。但依然沒有讓麥家放棄對這部作品的信心。在精心打磨後,這部小說還拿下了我國文學界的最高榮譽「茅盾文學獎」。
也是從這裡開始,麥家逐漸在業內出名。2003年,他將自己的小說《暗算》改編成了劇本,2年後,同名電視劇《暗算》在螢屏播出,開創了我國諜戰劇的先河,引發了萬人空巷的觀劇狂潮。從此,諜戰劇在我國開始流行。
之後的《風聲》就更不用提了,至今依然是我國諜戰影視作品裡的王者。不誇張地說,麥家乃是內地當之無愧的諜戰劇教父。
不過,2011年父親的離世,給事業如日中天的麥家帶來了很大的情感衝擊。從小他就跟父親十分親密,父親的離世讓他悲傷不已。他開始放下筆桿,審視親情、故鄉和人生的意義。從2010年的《風語》過後,一直到去年,麥家一本小說也沒有寫。
直到去年4月,沉寂9年的麥家終於將這些年的人生感悟彙編成了新的小說《人生海海》。該書通過不同普通人的故事,來刻畫童年的美好和父愛的偉大。將人生的苦難以最釋然、最雲淡風輕的筆觸寫出,著實為一部佳作。
也是因為沉寂了9年,難怪在麥家《人生海海》的新書發布會上,董卿推掉所有工作、高曉松特地連夜從美國趕回也要捧場。因為他是麥家,他開創了中國影視最好的諜戰劇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