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太辛苦了,疫情壓力、社交距離等等不可預料的意外讓這一整年過得都身心俱疲。但還好在2020年最後一個月,我們終於迎來了寶藏綜藝《國家寶藏》的第三季。
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每季挑選九大博物館,各自遴選出三件鎮館之寶,講述寶物的前世傳奇與今生故事。
前兩季播出後,受到觀眾和文物迷的熱情追捧,透過這些文物,真正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光輝燦爛,正如節目slogan所說,「我們還是個年輕的節目,有多年輕呢,也就上下五千年」。每每聽到001號講解員張國立老師和臺下年輕觀眾的互動,自豪之感油然而生。
萬眾期待的第三季雖然遲遲到來,但央視爸爸一出手就知有沒有,第三季仍然沒讓人失望。這一季挑選的九家博物館不再是之前的綜合性博物館,而是專門類別的博物館,更具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彰顯豐富多元的中華文化。
《國家寶藏》最讓人稱道的是節目貢獻的百萬級文案,從第一季「此生不悔入華夏」的振聾發聵到第二季「如果沒有李白」的壯志豪情,高水準的文案實在讓人享受。第三季當然不可缺少,我們來看看節目組對每個博物館的定位: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文明究竟為世界貢獻了什麼?本季《國家寶藏》將與九座享譽世界的歷史文化遺產攜手作出回答,它們是,」
「據坤靈之正位,仿泰紫之圓方,六百年紫禁城」
「寶刻淵藪,汗青永照,九百三十年,西安碑林」
「壯志諧風雅,咫尺築天堂,一千年,蘇州古典園林」
「守婆娑淨土,乘雪域雄風,一千三百年,西藏布達拉宮」
「逴躒古今,並鑑四大文明,一千七百年,敦煌莫高窟」
「八表同風,開啟中華大一統,兩千二百年,秦始皇帝陵」
「傳千年之經義,燃萬古之明燈,兩千五百年,曲阜孔廟孔林孔府」
「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三千二百年,廣漢三星堆」
「金風震鑠,宏規大起,三千三百年,安陽殷墟」。
特點鮮明又極具韻味,或浪漫或豪氣,或宏偉或精緻,點明每個博物館的人文屬性和氣質,讓人大呼漢語壯美!
文物不能到場,但舞美更靈動。第三季《國家寶藏》舞美全面升級,以上周播出的第二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為例,三件文物「跪射武士俑」由風沙聚集而成,「秦陵銅車馬」破土而出,「青銅仙鶴」擊水而躍,動態感十足,驚豔了觀眾。
當然,《國家寶藏》少不了文物的前世傳奇與今生故事。尤其是前世故事的編寫,前兩季中個別文物的前生故事還有過讓人尷尬的情況,但這一季的故事它進化了,立意更加精巧。
還是以剛剛播出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館」為例,近期《大秦賦》在央視熱播,秦王大一統的歷史觀眾太熟悉了,怎樣講出新意,是個新挑戰。
在「跪射武士俑」這件文物的前世故事中,前來尋找父親的兒子識破沈騰的佯裝,他對戰友的兒子說道,十年來的戰爭,已經死了太多太多的人。死的都是誰,叫什么姓什麼,誰又能記住呢?把黃土重新塑成人,或許是秦王唯一能做的。
歷史書上告訴我們,秦王嬴政殘暴,傷民勞財地建造皇陵,但這個故事卻從另一角度切入,猜想秦王塑造這麼多人傭,是為了紀念這些戰死沙場的無名英雄,真正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個立意實在太巧妙又生動了,讓我們對秦始皇有了新的認知。
故事的演繹離不開演員們的加持,在「秦陵銅車馬」「青銅仙鶴」兩個故事中,演員陳建斌、富大龍奉獻了精湛的演技,尤其是富大龍飾演的秦王嬴政,簡直就是秦皇陵在逃兵馬俑,把秦始皇的英姿刻畫得惟妙惟肖。
總之,這部寶藏綜藝逆風而來,仍然沒讓人失望,期待其餘七大博物館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