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千年,盪氣迴腸,不同的守護人,講述國寶的前世今生。
2017年《國家寶藏·第一季》開播,九家國家級重點博物館,帶我們走過華夏文明的腹心,領略「大國重器」們的前世今生;2018年《國家寶藏·第二季》開播,繼續為我們講述文物故事,看遍五千年文明孕育的盎然生機。
承載著華夏千年文化的《國家寶藏》,用時尚鮮活的綜藝形態,攪動每一個普通人的參與,全力解密和激活古老深沉的歷史文化資源。前兩季的豆瓣評分均高達9.1,對於第三季人們翹首以盼。
所有期待,終將不負等待!
《國家寶藏·第三季》660天精心策劃,593人共同努力,296個沒有一絲懈怠的日夜。時隔兩年,經歷時間的醞釀與沉澱,《國家寶藏》翻開了第三季的風華開篇。
豆瓣高評分,第三季雖然只播出了一期,依舊收視率與好評度雙向「飈紅」,《國家寶藏》能被稱作「國綜天花板」,自有它的獨到之處。
絕美鏡頭下的「國家寶藏」
各種轉場、運鏡、航拍、仰拍以及文物古建築本身的滄桑之美精巧之美,讓觀者如同觀看了一場大場面電影一般酣暢。
以視覺俘獲人心,作為《國家寶藏》的導演,於蕾也深諳此道。
LED巨型環幕,單單一個主舞臺就用了多種全新影像技術。
國寶是靜止的,舞臺是運動的,恢弘運動的舞臺讓國寶"活"了起來。三維立體的場景下,盡顯國寶的震撼魅力時,帶來了極致靈動的視覺感受。
副舞臺以及進行國寶簡介時更是採用360°全息幻影成像技術。
國寶的全息影像會被投射在其身旁。明星介紹後,畫面中也會出現國寶的三維仿真模型,帶給觀眾深入其中的直觀視聽體驗。
神仙文案,驚豔配樂
《國家寶藏》第三季不僅有絕美畫面讓人流連忘返,其文案也一直維持在超高水準線,句句對仗用典,每一句都讓你想抄小本本記下來。
先來感受下來自張國立老師介紹九大文化遺址的神仙開場白。
據坤靈之正位,傳泰紫之圓方,六百年年紫禁城;寶刻淵藪,汗青永照,九百三十年西安碑林壯志攜風雅,咫尺築天堂,一千年蘇州古典園林;守婆娑淨土,乘雪域雄風,一千三百年西藏布達拉宮逴躒古今,並鑑四大文明,一千七百年敦煌莫高窟;八表同風,開啟中華大一統,兩千兩百年秦始皇帝陵傳千年之經義,燃萬古之明燈,兩千五百年曲阜孔廟孔林孔府;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三千兩百年廣漢三星堆金風震鑠,宏觀大起,三千三百年安陽殷墟!
當形容萃四方精華,聚萬匠之天工的紫禁城時,它這樣說。
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時代,曾建立過近三十個王朝,個有其都城、宮殿,但最後只留下一座明清紫禁城成為神州大地上僅存的宮殿孤例今天當我們再次登上故宮午門城樓,明代廷杖背後的浩然正氣中軸線測繪洗鍊的錚錚風骨,猶在眼前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我們亦當盡已一技之長使中華之天聲,長共此文物而長存
當介紹國寶「金嵌珍珠天球儀」時,文案也借著它背後的故事,道出了宇宙探索之源與願。
看向夜空的最北端,有一顆北極星。三千一百年前的古人,將當時的北極星稱為紫微星,紫禁城的「紫」就源於它。它「生活」在紫薇垣傳說,那是天帝住的地方,此刻我走在紫禁城裡,就覺得離天空是那麼近。
以史為鏡,卻寓意當今國際。《國家寶藏》富有感情的臺詞文案,帶領人們進入歷史的環境,字裡行間充滿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國家寶藏》不僅有神仙級的文案,還有極具承載著滿滿的歷史厚重感寶藏配樂。
「人海間,山高遠,日月流轉只為一人掛牽……」
作為午門「前世傳奇」部分的段落原創音樂,《懷歸》在馮小剛所演繹的明代才子楊慎於垂垂暮年回望跌宕起伏的一生時響起。
出色的演技、唏噓的故事、動人的配樂,共同調和出一段催淚的歷史傳奇,令觀眾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其實,無論是第一季的《水龍吟》,第二季的《九州同》,再到《象王行》,還是第三季的《懷歸》,都呈現出了很好的共鳴效果。
《國家寶藏》打造的「神仙樂曲」不僅靠著悅耳動聽,情景合一,徵服了無數觀眾,還掀起了一股「國樂風」,讓當代年輕人更好的了解民族音樂。
創新形式,傳承文化之魂
以史為鏡,可鑑今朝。
讓文物活起來,用生動鮮活的呈現方式講好文物故事、展現文化遺產魅力,是《國家寶藏》的初心。
《國家寶藏》便以「國寶守護人」的經典節目模式,用創新的綜藝形態演繹的傳奇故事,串聯每一個守護者的講述,點燃延續中華文明的燦爛星火。
原本略顯枯燥的文博探索節目,卻因大氣磅礴的製作、馮小剛、張子楓等明星演員們極其有趣的「場景重現」和背後的匠人故事俘獲一大批具備高審美標準的年輕人。
文化傳承,不能守舊僵化,更不能拒絕創新,只有用當下的社會語言講出來、用當下年輕人能接受的方式傳播出來,才能賦予其時代魅力。
《國家寶藏》正式因為選對了表現方式,才讓厚重的傳統文化之美在這個快速迭代的時代同樣能贏得公眾的追捧。
歷史軸線不斷延伸,一代代人的續寫五千年的中國故事還在繼續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裡,中華文明為世界貢獻了什麼?」這個問題你將在《國家寶藏·第三季》中找到答案。
相信《國家寶藏·第三季》「傳承內核」與「創新表達」,必將碰撞出更為燦爛的火花。
圖源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