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重啟填海造陸,40名抗議者堵住營地要求停工,安倍:加快建設

2020-12-22 南方軍情觀察

【南方+6月13日訊】據日本媒體報導,6月12日早些時候,日本恢復了對衝繩縣名護市邊野古地區沿海地帶的填海造陸工程,以在那裡修建美軍基地。兩個月前,新冠肺炎大流行使該項目暫時被擱置。

根據計劃,該基地在建成之後,位於同一縣的普天間基地也將搬遷到這裡。

12日上午,大約40名戴著口罩的抗議者聚集在施瓦布營地大門前,要求停止建築工程。家住名護市的70歲的稻垣禎一說:「我對中央政府不顧縣議會的投票結果,繼續建設基地的行為感到憤怒。」

根據上周的投票,48名縣政府議員中有27人反對在名護市修建替代設施的計劃,19人支持該計劃。剩下的2人處於中間派。

強烈反對搬遷計劃的衝繩縣知事玉城丹尼在記者會上說,恢復重建工作「非常令人遺憾」。議會投票結果再次清楚地表明衝繩人民反對該計劃的意願。

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卻宣稱,必須儘快將美國普天間空軍基地搬遷到衝繩,並承諾將為此全力以赴。安倍晉三表示:「決不允許遷移程序停下來,必須儘快進行。」他還指出,他打算盡一切努力實施遷移計劃。

普天間基地因其位於衝繩縣宜野灣市的住宅區附近,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基地,根據日本和美國2006年的協議,決定將其遷至邊野古。為此,需要在沿海水域填海造地157公頃,珊瑚礁將因此遭受損壞,這引起了當地民眾和環保主義者的抗議。

在日本政府和衝繩縣政府之間,圍繞著普天間基地搬遷到邊野古的問題,多年來一直處於變化不定的對抗之中,相互間的訴訟和對另一方決定的取締造成沿海地區填海造地的不斷中止和恢復。

來源| 南方+客戶端

校對: 藍淑茹

相關焦點

  • 日政府重啟普天間搬遷地填海造地工程引發衝繩縣強烈不滿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有關美軍普天間機場搬遷至衝繩縣名護市邊野古地區一事,日本政府11月1日重啟了在邊野古沿岸地區填海造地的相關施工。日政府計劃2018年年內投入沙土,全面展開填海造地作業。衝繩縣反對的邊野古搬遷工程時隔約2個月再度啟動。因日本國土交通相石井啟一的決定,衝繩縣方撤銷邊野古沿岸填埋許可的效力10月31日被暫停,填海工程由此重啟。
  • 衛星地球發現世界第一座海上機場「 填海造陸」--日本關西國際機場
    關西國際機場是日本建造海上機場的偉大壯舉,是日本人圍海造地工程的傑作。機場的全部預算高達100億美元,如果將配套的高速運輸線和填海費用全部計算在內,工程造價將超過英吉利海峽隧道工程。關西國際機場常通稱為大阪關西機場,是五座日本國家中心機場之一,屬於大阪都市圈的重要國際機場。位於大阪灣東南部的泉州近海離岸5平方千米的人工島上,是全世界第一座100%填海造陸而成的人工島機場,同時也是一座大型海上國際機場。
  • 日本竟然有5個機場在海上,不愧是填海造陸狂魔,中國有沒有呢?
    我們都知道日本是島國,國土面積狹長,人口眾多,大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平原上,土地資源非常珍貴。這就使得日本不得不向海洋來擴展土地,如東京灣、大阪灣、伊勢灣都有大量填海造陸,1945至1975年,日本政府造地達11.8萬公頃。
  • 90多個國家集體喊話:填海造陸好處多
    其實,我國近些年就已經開始對填海造陸工程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如今更是進行了實質性的行動,很多網友對此表示:難道有新省份要出現了?我國對於填海造陸工程下了很大功夫填海造陸顧名思義就是把海洋填充成陸地。具體步驟就是要用大型的挖泥船進行作業,將海面上分散的島嶼連接到一起,這樣的話就能形成一個大型的島嶼了。
  • 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將為我國首個填海造陸機場和世界最大海上機場
    大連,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更是很多人嚮往的天堂,今天,小編主要來說一下大連這座「特殊」的機場,說它特殊,是因為它的建設方式是與其他機場不相同的,它是通過填海建造人工島的方式來建設的,也就是先通過填海造陸的方式,在遼闊的大海之中建設出一座人工島,並且在這座人工島上再進行建設機場,也就是人工島機場
  • 衝繩島頻頻鬧獨立,要求美軍儘快撤離!安倍澆冷水:美軍不能撤
    據衛星網近日消息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稱「決不允許美軍遷移衝繩新基地的程序停下來,必須儘快進行。」安倍晉三還指出,他打算盡一切努力實施遷移計劃。根據美日的協議,日本同意美軍將其在衝繩的普天間基地搬遷到衝繩沿海地帶,但需要在那裡進行填海造陸,才能建立新基地。
  • 可以填海造陸,或者修建跨海大橋嗎?
    如果在地圖上看臺灣海峽的話,這樣的寬度可以填海造陸、建造渡海橋嗎?它的形狀大體上從北向南接近,東西寬達230公裡, 距離臺灣省最近的福建省可以測量大約130公裡長的路線約3處, 在中國科學協會年會上,工程院士林元培對海峽兩岸的道路發展進行了一系列的探討,他曾經非常驕傲,說我們中國現在的基礎設施技術已經具備了在閩臺之間建造跨海橋梁。
  • 圖說摩納哥填海造陸,一百多年新增63公頃,相當於88個標準足球場
    而土地資源短缺又引發了一系列後果,一是房價居高不下;二是填海造陸永不停歇。摩納哥是在1861年正式獲得獨立地位的。當時摩納哥為換取法國對其獨立地位的認可,放棄了芒通、羅克布倫兩大市鎮的所有權,這使得摩納哥的面積從20餘平方公裡下降到1.57平方公裡,損失了90%以上。後來摩納哥為緩解經濟持續發展和土地資源短缺之間的矛盾,不斷向海洋要地。
  • 香港又要填海造地了?!
    填海造地是指把原有的海域、湖區或河岸通過人工技術手段轉變為陸地的行為。
  • 世界最大海上機場落戶大連,填海造陸約3萬畝,總投資約236億
    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進步,城市的基礎建設逐漸被完善,像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恆大海花島等世界級工程也相繼在國內建設完成,這很好展現出如今我國的城市基建實力,同時世界級工程的建設完成不僅可以讓城市的交通環境變得更加便利,也可以更好的帶動城市旅遊業的發展。
  • 日本政府無視衝繩縣呼聲,強行在普天間搬遷地開始填海造地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圍繞美軍普天間機場向日本衝繩縣名護市邊野古地區搬遷計劃,日本政府12月14日通知衝繩縣方面,將於當天開始向邊野古沿岸投入沙土,啟動填海造陸工程。日本共同社報導稱,日本防相巖屋毅13日在防衛省同衝繩縣知事玉城丹尼舉行會談,傳達了此事。會談後,巖屋向媒體透露了這一消息。玉城還在首相官邸同官房長官菅義偉會談,要求不要投入沙土,但菅義偉稱「雖然也理解衝繩縣的立場,但工程將繼續推進」,未接受中止要求。在同巖屋的會談中,玉城表示「強烈要求不要進行填海造地工程」。
  • 中國此舉將連接臺灣海峽,是修建跨海大橋還是填海造陸?都不是!
    中國此舉將連接臺灣海峽,是修建跨海大橋還是填海造陸?都不是!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固有的國土,但兩地人民的聯繫因為交通和地理位置不太密切,曾經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地方是中國最大的島嶼,物產豐富,人文氣息濃厚,是旅行度假的好地方。
  • 日政府擬對衝繩撤銷普天間搬遷地填海許可採取對抗措施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政府相關人士透露,日政府10月16日就美軍普天間機場搬遷至衝繩縣名護市邊野古一事基本決定,作為對衝繩縣方面撤銷邊野古沿岸地區填海造地許可的對抗措施,最快17日根據《行政不服審查法》向日本國土交通相提出審查請求
  • 衝繩萬人集會 要求美基地「快搬走」
    衝繩萬人集會 要求美基地「快搬走」楊舒怡日本大約1萬人16日在衝繩縣首府那霸市集會,要求日本中央政府和美國政府徹底放棄駐日美軍普天間基地「縣內搬遷」方案,將這處基地徹底遷離衝繩縣。衝繩縣民眾反對這處美軍基地繼續留在本縣,衝繩縣政府因而多次狀告日本中央政府。衝繩縣民眾抱怨,本縣面積僅佔日本國土的0.6%,卻承擔超過70%的駐日美軍基地,多年飽受駐日美軍犯罪、墜機及高空墜物、噪音等問題困擾。在被視為反美軍基地運動接班人的衝繩縣知事玉城丹尼推動下,衝繩縣2月24日圍繞縣內搬遷方案舉行全縣公投,大約72%的衝繩縣選民投票反對縣內搬遷。
  • 中國南海新島嶼初見雛形:填海造島,3500米機場跑道拔地而起
    中國南海新島嶼初見雛形: 填海造島, 3500米機場跑道拔地而起在我國的南海,有很多的渠道,但是在早期的時候,這些群島之間並沒有太多的聯繫。所以為了能夠加強西沙群島各個部分的聯繫,我國就開始填海建設群島。
  • 衝繩人抗議美國駐軍還鬧獨立,安倍想出了辦法:搬遷到別處
    第一衝鋒號作者:星星 自從二戰結束以來,日本便處於美國的「佔領」之下。美國為了增強對日本的控制力,開始在日本駐軍並部署大量軍事基地。一晃75年過去了,日本國內擺脫美國軍事控制,呼籲美軍撤離的聲音越來越高漲。為了處理好美日關係,安撫日本民眾的情緒,日本首相安倍也不得不出面斡旋。
  • 100年內土地面積增長300%,堪稱填海小能手
    從20世紀初開始,澳門就進行了大規模的填海造陸行動,用了一百年時間讓澳門的土地面積增加了3倍,堪稱奇蹟。 今天我們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澳門填海造陸的簡單歷程。
  • 【安倍結束休假「重啟」工作】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8日結束夏季休假...
    【安倍結束休假「重啟」工作】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8日結束夏季休假,即將「重啟」工作。據共同社報導,安倍在休假期間抽出一天去醫院體檢。據醫院消息人士透露,除了接受定期體檢,安倍還做了些「額外檢查」。此前日媒報導,安倍7月6日在首相官邸的辦公室吐血。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隨後回應:安倍身體「完全沒有問題」。
  • 中國東南填海造地20萬畝,挖空兩座大山建海上城市
    50多萬畝,其相當於整個蕭山面積的四分之一,蕭山整體圍墾工程也被聯合國相關機構授予「人類造地史上奇蹟」的稱號。而繼蕭山圍墾工程之後,溫州投資600億,打算利用填海造地的方式,挖空兩座大山建海上城市。溫州的確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僅為0.3畝,使得240萬溫州人不得不遠離家鄉,外出闖蕩,這也直接「卡」住了溫州的發展。
  • 波士頓400年間的填海造陸史:2/3的城區填海而來,三座山削平填海
    可誰曾想過,波士頓在四百年前只是一個建立在大西洋西岸邊,面積只有3.19平方公裡的肖穆特半島上的一個小小的城鎮,後期隨著城市的發展,波士頓不斷地往內陸地區延伸,同時也開始在半島周圍的海域大規模的填海造陸,經過400多年的發展才形成了現在這個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