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香港:老年人通宵排隊買口罩,社會團體紛紛出動幫扶

2020-12-23 澎湃新聞

原創 崔瑩、麥榮浩 文學報

本報自春節起開設的「此刻 ·我們」欄目,持續記錄疫情下作家們的生活和思考,今天繼續分享給大家。

這兩天,來自音樂界的聲音傳遞著全球共同抗疫的決心與信念,譚盾的《聲音寶塔——武漢十二鑼》、法國巴黎管弦樂團為中國演奏《貝多芬第七交響樂》、坂本龍一為堅守家中的小朋友彈奏《aqua》,以及由張學友、周杰倫、方文山合作的歌曲《等風雨經過》等等,在網絡廣為傳播。歌曲《等風雨經過》中,「等風雨經過,等我們微笑相見」,「人的美與善,在遭遇人類困境時最能體現」,這些歌詞也是當下的我們感受與期待最深的地方。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見媒體報導武漢最大的港資醫院負責人在疫情爆發後,逆行回武漢,帶領醫護人員堅守在抗疫一線。至今天,香港地區累計新冠肺炎確診個案至91例,這段時間,許多人也在關心,疫情下的香港地區,民眾生活如何?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兩篇記錄來自兩位青年戲劇人,講述了自己親歷民眾在特區政府協作下,如何積極互助,關注那些蝸居者、年長者等弱勢群體,發揚人性的美與善。

香港疫情筆記:同心抗疫

崔瑩 | 文

中國香港

熒幕上,《蝙蝠俠》和《超人》漫畫都在為人類創造一個個超級英雄形象,而到了當代,真正的超級英雄卻是一個又一個平凡而有愛心的普通市民。

25日,無線電視翡翠臺《鏗鏘集》製作了一組節目,讓市民更好地了解醫護前線人員。攝製組跟拍醫生一天的生活,節目裡,沒有結婚生孩子的年輕醫生主動要求照顧和醫治肺炎病人,保持On Call 72小時待命狀態,醫生和護士不想回家感染家人,都在外面租房子住。

無獨有偶,之前在路上,我也碰見兩位中年父母在路邊與做護士的家人相遇,為免感染,他們只打了招呼便離開,父母最後說加油啊,轉身離開的女護士年紀非常年輕,可能是「90後」的小妹妹。有位處理重症病人的年輕女醫生,在記者提問有無做好最壞的打算時,回答說:「遺書沒有打算寫,但是我已經告訴了家人我的銀行密碼,萬一我有什麼事情的話,可以給家人保障。」曾參與SARS一役的醫生,也繼續披起戰衣再次與病毒作戰。也有心臟外科手術權威,不離不棄,留守醫院負責心臟病病人。如果全部人都去處理新冠肺炎病毒,那麼一些其他重疾病人會因此得不到及時治療而陷入危機,他說,他不捨得離開這些有需要的病人。

來自於社會的力量其實並不遜色於電影,即使在未發生這次疫情的時候,在深水埗的一家餐廳,便長期派飯給年長者,一直堅持了許多年。

對於新型冠狀病毒,在1月初香港特區政府已經發起預警信號,街上的路人開始佩戴口罩,1月16日我去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看展覽,街上的路人明顯減少,就在文化中心旁邊的一個餐廳,我與朋友共聚晚餐,當時,整個餐廳有200多平方,客人只有不超過6桌。我還錯誤認為是消費水準降低,經濟不景氣。

當時,香港已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案例,更增添了港人的恐懼。1月中下旬,一些商店自發免費派送口罩,以提醒市民在緊急的情況下,務必佩戴口罩。我在石蛺尾的香港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看展覽時,發現有藝術家,把一盒完整的口罩放在門口,供路人免費領取,當時我還佩戴著在廣州購買的布口罩。

作者供圖

1月底大年初一,市民大部分取消了家庭聚會。1月29到30日香港地區開始口罩緊缺,市民通宵排隊購買口罩一直持續。消毒酒精等都一樣缺貨。

進入2月某日經過油麻地,看到由喜筳酒家和香港藝術護苗基金會聯合舉辦的「愛心飯盒送關懷」。各個商戶和企業家都開始了救港行動,有企業從海外購得25萬口罩贈送給弱勢社群,許多防護衣物、N95運抵香港發放給醫護人員,電視網路公司購入口罩製造機,開始搭建本地口罩生產線以尋求自救。

企業捐贈給醫護人員的防護物資

社區基層居住環境不衛生,抗疫物資也不夠,位於深水埗區的大型商場西九龍中心裡的格子店,有小商戶發起免費派口罩給長者,年輕人需要購買東西才可獲得口罩,優先考慮長者。OK便利店連日來不間斷免費派發口罩給市民,目測排隊均是中老年人居多。2月13日有電視專題採訪一位派發口罩給老人的空姐——

採訪

主持人:你很好心,近期排隊買口罩很緊缺,又比較難買,為什麼你還想著拿出來分給大家呢?

空姐:開始的時候,我覺得市民非常辛苦,當他們一看到哪裡有口罩賣就會馬上走過去排隊,甚至我看到好多老人家、傷殘人士。我的職業是到處飛行,相對於其他市民有一些優勢就是可以到別的地方去買到口罩,我希望我買了這些口罩回來,當看到有需要的人,就可以送給他。我覺得如果大家只是想把口罩囤起來,而不去給有需要的人群的話,當社區感染,沒有一個人能夠倖免的。現在疫情嚴重的情形下,我認為不能只想著自己。

A

有區議員發起主持, 憑長者證可以免費領取5個口罩,免費派發一本小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護讀本》,裡面詳細介紹病毒知識之外,還指引市民當遇到問題應該怎樣做,以及提供詳細的醫院就診電話和位址。讓老百姓可以得到進一步的幫助。

防護讀本、商家現場,作者供圖

這期間,商家開始主動降價各種商品,包括口罩、酒精清潔液等。

百年歷史建築物饒宗頤文化館翠雅山房被列為這次疫情的隔離地方,沙田、天水圍、火炭等地也建立起隔離營,因為地少人多,大部分隔離營都靠近民居。

武漢最大的港資醫院院長,危急存亡之際,毅然從香港趕赴武漢,與醫院上下醫護人員一起打這場仗。

疫情延燒,不少歌手創作抗疫歌曲為前線人員打氣,華語歌壇兩大天王——由張學友演唱、周杰倫譜曲的新歌《等風雨經過》,詮釋人在困境與艱難時刻最能體現的善與美,盼大家在疫情過後約定微笑相見。

除了張學友,劉德華也在粉絲網站「華仔天地」上傳粵語歌曲《我知道》,歌詞由他親自創作。鄧紫棋為抗擊疫情創作新歌《平凡天使》致敬所有既平凡又偉大默默付出的人。

由劉德華填詞改編演唱的《我知道》,源自福建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蔣舟創作的防疫新歌《愛,就是橋梁》

最新消息指出,香港特區政府已開始在鯉魚門公園建立香港的「火神山醫院」。

大家都相信,風雨一定會過去。

香港的生機與日和

麥榮浩 | 文

中國香港

2020年一月初,我見到香港有店鋪賣口罩,二十九元五十個。當時網上已有流傳武漢有不明肺炎的消息。我想買又猶豫——事情應該沒那麼嚴重?買一整盒口罩是不是太誇張?沒想到,兩星期後從廣州回到香港,一盒五十個的口罩已經賣到幾百元甚至上千元。香港特首宣布特區政府在全球各地搜購口罩並不順利,呼籲大家珍惜口罩。

還記得,2001年我從香港來到廣州暨南大學念中文系,後來創立了「八十年代劇團」,2003年「非典」,我身在廣州。當時「非典」在全國越演越烈,但還沒有到停工停課的地步,可能因為身在暨大校園,暨大學生一般很少離開學校,仿佛很平靜,生活一如往常。直到有一天早晨,我的室友發燒,我帶他到學校旁邊的醫院檢查,檢測結果出來,不是「非典」。但為確保安全,我和室友被送到學校的隔離區,一棟獨立樓房。被隔離的十天,我讀完了契訶夫的戲劇集,初次看了全國各地電視臺不同節目而漸漸聽得明白中國不同方言地區的笑話。被隔離的第一天,我和遠在北方的女友第一次通電話,如果沒有那次意外,我們的戀愛應該只停留在網絡,不會有真實的通話,更不會有後來的見面相處,十天之後,我終於可以走出隔離區,再下一刻,我初次遇到一個廣州畫家,就是我後來的太太……這又是另一個漫長的故事。

SARS期間的慘重代價讓香港人記憶尤深,如今每兩年會舉行傳染病大型演練(新聞截圖)

「非典」期間的所見所遇,當年有澳門雜誌邀我做封面專題專訪。後來,從美國回來的電影導演陳廷安先生,正巧參與香港一個電影資助計劃,邀請我把這期間的經歷寫成劇本,雖然最終沒能拍成,但因此結緣,有了各種合作。去年,我受到伊朗導演阿巴斯《二十四格》的啟發,把「非典」期間的經歷和事後的一些想法,化成二十四個瞬間,以小說為歲月定格。

17年前,疫症來到,我在廣州。17年後,疫症來到,我在香港。當年「非典」,香港眾多醫護殉職,社區蔓延爆發,國際社會把香港列為疫區,我不在現場。今次新冠肺炎,我感受到人們的很多不安,人最大的恐懼,就是對未知的恐懼。新冠肺炎病毒是什麼?比「非典」傳染性更強?口罩真的能保護大家麼?如果沒有克制這種病毒的特效藥,要怎麼辦?

全民口罩,少出門,多在家。電視臺新增了一些宣傳片和節目,鼓勵大家在家不忘做運動,全民健康,疫境自強。但地小人多,方寸蝸居,叫市民在雙手雙腳都未必能夠完全伸展的家中做運動,並不實際。大家更加嚮往何時能去外面尋找空曠的土地,呼吸一口不帶罩的空氣。

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2018年數據,約有20萬人生活在「劏房」,圖為電影《一念無明》劇照

荒亂之間,藝術家和評論人鑽進電影和文學中,尋找安慰或啟示,有人組織大友克洋動畫《亞基拉》觀影會,探討危機之下的求存。我的好友、詩人陳子謙博士,搜尋與疫症與生死相關的詩歌。

更多人立足於現實,想方設法,拯救自己,拯救親朋,拯救香港。老年人攜帶板凳通宵排隊,為兒孫購買合理價格的口罩。各類社會團體、公益團體,免費派發口罩給長者。一些良心企業使用各種關係網在全球搜購口罩,以合理價錢賣給市民。這期間,有在香港生活多年的印度商人,在自己經營的超市內免費派發口罩給市民,繼而有其他印度人經營的店效仿響應。百老匯電影中心附近的酒樓,有公益團體派發晚餐和衛生用品給長者,一起共渡時艱。而要解決長遠的供需問題,已有商人從外國購置機器用以生產口罩,更有大學的科研團隊,成功研發符合防疫標準並且可循環再用的布口罩,「香港製造」又恢復了生機。

近幾天,口罩和消毒用品的價格已經回落,市民亦不再哄搶物資。可見經多方的努力,市面逐漸平靜。有前輩言,這是市場供需關係自然調節,再次見證自由經濟健康生態。什麼時候,我們再次擁有不戴口罩出門的日常?想起2005年,我和夫人創立「八十年代劇團」,創團劇是詩人王來雨的詩劇《瘟疫王》,此詩劇受愛倫·坡同名小說啟發,將歐洲鼠疫時期的神秘狂歡,轉化成沉溺於二十世紀末紙醉金迷的故事。劇中,二十出頭的年輕演員為其注入了無釐頭式嬉笑玩樂,笑問,在疫病流行之時,該不該戴上口罩?而今,疫症期間,我忽然明白,人類是命運共同體,每一個人的一個決定,一次缺失或一次善舉,都可能影響全人類的生死,全人類的未來。

記得,初回到香港的兩天,滿眼儘是戴上口罩的市民的驚恐和愁容。忽然,傍晚的斜陽之下,轉角處,我小時候經常玩耍的小公園,有小朋友的歡笑聲——幾個小朋友,追逐著,捉迷藏,蕩鞦韆。他們戴著口罩,竟然一如童年時沒有戴口罩的我,一樣的天真快樂。因為戴著口罩的親人在陪伴著他們,讓孩子們相信,世界始終是美好的。疫情總會過去,我們會一起重新迎接美好的時光!

街上的香港學生(非疫情時拍攝)

新媒體編輯:鄭周明

配圖:作者供圖、攝圖網

文學照亮生活

網站:wxb.whb.cn

郵發代號:3-22

原標題:《【此刻·我們】疫情下的香港:等風雨經過,等微笑相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疫情下的香港小巴:生意大跌六成 司機口罩難求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香港小巴:生意大跌六成 司機口罩難求中新社香港3月21日電 題:疫情下的香港小巴:生意大跌六成 司機口罩難求中新社記者 王來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往日疾駛的小巴,為等待乘客放慢了出車頻率,缺少口罩的小巴司機,有的一個口罩用了幾天。但社會團體和企業已經關注到他們的困境,紛紛獻出愛心。香港「一帶一路獅子會」近日來到旺角及觀塘小巴站,向約200名小巴司機派送2000個口罩。
  • 疫情下的香港長者:多方相助渡難關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香港長者:多方相助渡難關  中新社香港3月2日電 題:疫情下的香港長者:多方相助渡難關  中新社記者 曾平  今年78歲的梅先生和73歲的夫人2月中旬由廣東臺山回到香港九龍城德朗村住所後,度過了14天電子手環不離身、依賴餘糧和民政事務署提供食物的家居隔離生活。
  • 香港、日本口罩都缺貨!有遊客藥妝店誇張爆買15盒回鄉
    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擴散,香港昨日終失守確有2宗確診個案,令市民極度恐慌,各區出現口罩搶購潮,多間藥房供不應求,甚至有無良商人坐地起價,漲價幾倍。不過絕處總有希望,有網民發現屈臣氏電子商店以良心價49.9元售賣盒裝口罩,惟群眾相當洶湧,網民需排隊進入網站,截至晚上7時有近2.6萬人排隊,預計等待時間為一個多小時,網民無奈表示搶iphone咩?全城口罩一個難求,市民自求多福到處掃貨,惟貨量供不應求,不少無良商人藉機漲價,有藥房50個口罩索價250港元,最貴甚至賣到18元一個,相當誇張。
  • 疫情下的香港觀音誕:廟宇善信減少 口罩掩面酒精隨身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香港觀音誕:廟宇善信減少 口罩掩面酒精隨身中新社香港3月12日電 題:疫情下的香港觀音誕:廟宇善信減少 口罩掩面酒精隨身中新社記者 韓星童香港筲箕灣天后廟內煙霧繚繞,戴口罩的中年善信虔誠地雙手捧住蓮花狀衣寶,正對一尊垂眼觀音像跪下,恭敬三拜。農曆2月19日(新曆3月12日)是觀音誕。香港佛教信徒達百萬之眾,因而每逢觀音誕,各區廟宇香火不斷,善信焚香燃燭,祈求心願成真。
  • 香港第三波疫情下,又有人在攪混水
    但是從香港社會的報導中,卻不斷的看到各種不滿。被質疑派發口罩太遲?從疫情爆發至今幾個月,香港一度經歷「口罩荒」,雖然比內地「口罩荒」為輕,但市民仍然需要排隊等候一些社團派發口罩,或是搶購昂貴的口罩。5月3日,在消息剛出來的時候,港媒東網即上街採訪市民。
  • 疫情下的香港:艱難卻充滿希望
    新華社香港3月15日電 題:疫情下的香港:艱難卻充滿希望  新華社記者 丁梓懿  在疫情籠罩下,香港街頭的人們紛紛戴上口罩,與他人保持著距離,儘量維持正常生活節奏。特區政府也大力推出一系列抗疫措施,與市民共度時艱。
  • 姚志勝:「再出發」代表香港社會期望 大聯盟宣言是匡正時弊良藥
    大聯盟派發千萬口罩送市民香港疫情紓緩,連續20多日無本地確診病例,這是特區政府、醫護人員和全港市民共同努力的成果。「香港再出發大聯盟」成立後,一連兩日啟動首個全港性大型活動「千萬口罩獻愛心」,共同發起人分別在全港數百個地點向市民派發1000萬隻口罩。
  • 香港藝人對待疫情態度大不同,有人免費送口罩,有人千尺豪宅聚餐
    今年的春節註定是不平凡的,因為肺炎疫情,千家萬戶都選擇了雲拜年。昨晚的元宵晚會,某臺還增加了彈幕觀眾席,減少人為接觸,互動不變。預防和尋找治療方法同樣重要。近日,今年86歲的黃夏蕙帶著乾兒子,在香港街頭為民眾派發口罩。兩人各處搜羅了2萬個口罩,免費送給街坊使用,而且以年長者優先。收到口罩的大爺大媽們都非常開心和感動。黃夏蕙已經息影多年,但因為外貌的事情還是經常出現在娛樂新聞裡的。
  • 特寫:疫情下重開的香港中央圖書館
    新華社香港5月6日電(記者丁梓懿)6日下午的香港中央圖書館前,排起長龍。此前受疫情影響而關閉的圖書館,在時隔多日後重新開放,令一眾書迷歡呼雀躍。為降低新冠肺炎疫情擴散的風險,特區政府規定從1月29日起,包括中央圖書館在內的多項公共設施暫時關閉,在3月中下旬恢復兩周有限服務後又再度關閉。在特區政府的各項抗疫措施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已連續17天無新增本地個案,疫情已有緩和。特區政府決定分階段陸續恢復各項公共設施和服務。「終於重開了,又可以暢讀書籍了。」
  • 專訪香港懲教署署長:為香港守好疫情防線
    【解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香港的口罩需求量大增。由於目前香港本地最大規模的口罩生產廠位於羅湖懲教所,疫情暴發初期,特區政府懲教署署長胡英明便親自統籌,大力增加口罩產量,希望將每月110萬個口罩產量增至約250萬個。  【解說】現年55歲的胡英明表示,令他感動的是,懲教人員、在囚人士和社會上的義工紛紛參與到生產口罩的工作中,他們不辭辛苦、無私奉獻。
  • 首個抗菌口罩團體標準正式實施
    首個抗菌口罩團體標準正式實施對抗菌性能和安全性衛生要求進行了明確規定□ 本報記者 王惜純記者從12月11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抗菌口罩》團體標準宣貫研討會上獲悉,我國首個抗菌口罩團體標準已經正式獲準頒布實施。
  • 美國休斯頓民眾排隊買口罩:一隻N95售價20美元
    (圖:Getty)海外網2月28日電 疫情蔓延之際,雖然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並未建議民眾使用口罩預防感染新冠肺炎,但美國休斯頓街頭的民眾已經排起長隊搶購N95口罩。據美國CBS附屬電視臺KHOU報導,過去的幾天以來,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頓的Holcombe醫療器械商店的門前,已經有民眾排隊等待店鋪開門,購買N95口罩。
  • 疫情下的美國人:搶購不稀奇,稀奇的是美國人也開始戴口罩了
    後來我停好車過去一問才知道,大家是在排隊進門準備搶購水和衛生紙。」住在美國伊利諾州郊區的老人卡羅爾(Dave Carroll)這樣告訴記者。「其實我們附近地區還沒有新冠肺炎確診案例,但每個人都看起來很恐慌,不知道是怕被傳染還是怕搶不到水。」卡羅爾說,「我今天問了排在我前面的一個人,她說已經連續幾天排隊來買箱裝水了。
  • 全國老齡辦: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做好老年人照顧服務工作
    要求各地指導養老機構、醫養結合機構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相關要求、保證入住老年人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前提下,按照所在地區風險等級及時調整疫情防控策略,有序恢復正常服務。五是強化對老年人的兜底民生保障。要求紮實做好老年人各項民生保障工作,加強各項政策配套銜接,切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基本醫療。六是加大對為老服務機構的扶持力度。
  • 走進疫情大暴發下的香港劏房,看到底層市民令人痛心的一幕
    圖片攝影:若拙那天(8 日),香港暴發第三輪新冠疫情,其中一宗案例就在深水埗附近。陳慧靈放心不下住在劏房中的黃女士,決定過來看看。"你們一定要戴好口罩。" 她鄭重提醒邊上的我們。疫情之下,這群社會底層最邊緣人的生活怎麼樣呢?103 塊錢的排骨這是一幢 50 多年前建的唐樓(港式舊樓),生鏽的信箱、幽暗的樓道、斑駁的瓷磚,每層轉角處都堆滿垃圾。跟著社工一層層往上走,像 " 轉磨 " 一樣總算爬到第十層(香港第二層算一樓),我倚在牆邊,不管不顧地脫下口罩透氣。
  • 踐行社會責任,上海這334家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這麼做
    9月24日,由上海市經濟團體聯合會主辦的「2020上海市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會」在上海花園坊節能環保產業園舉行。334家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發布了2019年度社會責任報告。
  • 疫情下重開的香港公共場館:控制人流 加強檢疫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香港3月11日電(記者 張曉曦)新冠肺炎疫情下,香港部分室內康樂場地及文化設施於11日重新開放。11日下午13時,香港中央圖書館及香港六間主要圖書館重新開放,但僅重開部分場館及提供有限度的圖書館資料借還服務等,館內附設的報刊閱覽室、電腦資訊中心、學生自修室等仍暫停開放。中新社記者於當日下午來到香港中央圖書館時,看到不少香港市民在館外排隊等候。
  • 「罷韓」團體竟拿口罩生事,沒人性!
    臺當局擬推行實名制購買口罩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新北市長侯友宜1日親跑超商,跑了兩個多小時都買不到,「市長都買不到,你說市民買得到嗎?」他建議臺當局思考用身份證或健保卡來領取口罩。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監測應變官莊人祥2日表示,為讓民眾人人都有口罩,目前考慮朝向記名制購買,辦法將儘快出爐。據報導,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稱,目前產線雖已經全開,但臺灣是口罩進口地區,供應量其實很吃緊,總產量和使用量有落差,才導致大家抱怨口罩不容易買。
  • 上海:大劇院1500張公益票 市民通宵排隊搶購
    東方網8月27日消息:上海大劇院為慶18周年,今天(27日)上午,現場集中發售2016年到2017年演出季的首輪近1500張惠民公益票,吸引市民通宵排隊搶購。  作為上海大劇院18周年院慶的重頭活動,今天上午,2016到2017演出季的首輪近1500張惠民公益票現場集中發售。
  • 千萬口罩獻愛心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向市民發口罩
    「我不覺得辛苦,聽到領到口罩的市民說『謝謝』,我就很開心。『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的工作之一是支持特區政府做好防疫工作。我們派發口罩是希望提醒市民防疫意識不能鬆懈,並逐步推動社會生活恢復正常,讓香港重新出發。」擔任大聯盟秘書長的譚耀宗說。當日,「香港再出發大聯盟」舉行「千萬口罩獻愛心」活動,數百位大聯盟的共同發起人分別在全港約500個地點向市民派發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