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矚目的中國功夫-美國職業拳擊爭霸賽終於在1999年12月12日揭開了其神秘的面紗,以一種嶄新的競賽形式展現在世人面前。
兩種不同的競賽項目成功地在一起交流,進行了具有創造性的比賽。中美雙方運動員各自展示了不同的技法和項目特點,為廣大觀眾奉獻了一臺精彩激烈的比賽。
賽事的成功確實令人振奮和欣喜,7比2的比分,足以使國人多少有些欣慰。
多少年來,武術界背負著沉重的歷史包袱被解脫了。 經過20年的努力,我國武術散打運動得到極大發展,在本世紀末終於邁出了關鍵的一步。這一步,消除了顧慮,打破了禁錮,增強了信心,我們已經可以坦然地面對現實,不必再為中國武術散打和國際其它同類項目進行交流比賽所產生的勝負結果而擔心了。
中國散打
同時,通過此次比賽,國人對我們的國粹———中國武術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這必將為武術散打運動在新世紀的快速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環境。 現場的比賽雖然是短暫的,然而籌備比賽的過程卻是漫長而艱辛的,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參與者才能體會得到。
積極探索 創造條件
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深化武術競賽改革,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自1998年起,積極探索武術散打競賽的形式,在陝西戶縣、河北滄州、山東青島舉行了三次具有實驗性的武術搏擊賽,脫掉頭盔、護胸、護腿和護腳背,增加了比賽的局數。
同年10月11日和10月17日,分別在北京和上海舉行了中美武術搏擊爭霸賽和中歐武術搏擊對抗賽。通過比賽,使我國的散打運動員提高了體能和抗擊打能力,增強了信心。 在此基礎上,武術管理中心於1999年全面推出了新的比賽形式,在全國武術散打錦標賽上正式脫掉護頭、護胸、護腿和護腳背。運動員只穿戴拳套、護齒和護襠,使比賽更為激烈精彩。
通過國內的競賽改革,為武術散打走出國門,與世界同類項目進行交流比賽做好了必要的技術和體能準備。這也是能否成功舉辦中國功夫-美國職業拳擊爭霸賽的前提條件。
共同磋商 制定規則
為了檢驗武術散打20年來的發展水平,擴大中國武術在國際上的影響,創造出一項世界注目的新賽事,1999年初,中國武術協會終於將醞釀已久的「中國功夫一美國職業拳擊爭霸賽」付諸於行動。 5月份,原中國武協主席李傑率中國武協有關人員赴拉斯維加斯與希爾頓酒店和內·英格披治拳擊推廣公司的高層人士就賽事的運作進行了磋商,並就新賽事的規則達成了初步意見。
雙方對「中國功夫———美國職業拳擊爭霸賽」的前景均表示樂觀。回國後,組建了由中國武術協會、中體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振實業有限公司三方參加的中方籌委會,開始運作本次比賽。
1999年6月28日在北京召開了賽事新聞發布會。會上首次透露了中美比賽的規則。規則是雙方能否進行比賽的基礎,兩種不同的競技項目如何進行比賽一直是人們非常關注的焦點。 為了慎重起見,雙方各派一名運動員代表,中國的尤幫孟和美國的安裡奇·安德烈於8月10日在洛杉磯的拉哈巴職業拳擊俱樂部進行了首次試打。
通過試打,雙方均認為商定的規則可行,並對比賽充滿信心。 10月22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了第2次賽事新聞發布會。會上就比賽規則進行了籤字確定。該規則的核心內容是:
1、打滿5局,贏3局者為勝方;
2、使用拳法和腿法擊中有效部位均得1分;
3、一方倒地,另一方站立者得2分,雙方先後倒地,後倒者得1分;
4、禁忌部位除後腦、頸部、襠部外,又增加了膝關節及以下部位;
5、拳擊運動員穿鞋,散打運動員赤腳;
6、雙方使用各自項目的技法。
精心備戰 強化訓練
自1999年4月,國家體育總局批准舉辦「中國功夫———美國職業拳擊爭霸賽」後,武術管理中心制定了周密的備戰計劃,為了選拔國內最好的散打運動員參加本次比賽,在6月份舉行的全國武術散打團體賽中,選拔出各級別的前3名參加國家散打集訓隊的第一階段訓練。 然後又在9月份全國武術散打個人賽中確定了各級別最佳人選,進行第二階段的訓練。
在集訓中,教練組認真觀看美國職業拳擊的比賽資料,分析了雙方的技術特點,制定了非常有針對性的訓練計劃,使運動員的體能、抗擊打能力和技戰術水平都有了明顯提高。 為檢驗訓練效果,集訓隊請來了國內高水平的拳擊運動員進行交流比賽,更真切地體驗拳擊的技術特點,從中尋找制勝良方。
經過交流認識到:只要我們的散打運動員有體能保障,並能經受住對頭部的重擊,那麼,在中美對抗賽中,武術散打就能以其全面的技法、靈活多變的戰術佔據主動。
11月20日,在上海青浦進行了中美雙方的第2次試打。58公斤級的美方運動員路易斯·伍德和中方運動員格日樂圖、尤邦孟各進行了兩局試打。 路易斯·伍德在WBA中排名第10,其職業比賽的成績為22勝1負,在從事拳擊運動之前,曾練習摔跤、跆拳道等項目,對武術散打也有所了解。 他在試打過程中表現出良好的體能和防腿抗摔的能力,是一位非常有實力的選手。通過和伍德的試打,使我們的運動員進一步了解了美國職業拳擊的特點和美方選手的實力,做到了心中有底。
風雲突變 運籌帷幄
1999年12月6日和9日,由武術管理中心原主任李傑任團長的中國武術代表團分兩批赴美國拉斯維加斯,代表團下榻在威尼斯酒店。 大家原以為美國人的辦事效率和商業信譽是毋庸置疑的,特別是本次比賽由大名鼎鼎的「頂級」拳擊推廣公司操作,更應該讓人放心。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卻是非常令人難以置信的。
先是將原定在希爾頓酒店體育中心舉行的比賽改在離拉斯維加斯近200公裡的猶他州聖喬治城的迪希體育中心進行,然後是原定出場的美方9名運動員更換了5名選手,換上了4名猶他州的拳手。
接下來,又要求中方負擔現場直播的費用和美方運動員的出場費。這突如其來的變化,使中方三家主辦單位感到措手不及,並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按照協議,中方可以拒付美方運動員的出場費,並對美方的違約行為訴之於法律,但比賽將不能如期進行,這勢必影響武術散打推向世界的大局。
按照總局一貫的指示,在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短期效益與長遠效益之間,應更注重社會效益和長遠效益。本著這一宗旨,中方三家單位以積極進取的精神,表現出了極大的耐心和寬容。
經慎重研究,決定克服一切困難,也要使比賽按原計劃如期舉行,並對國內進行現場直播。原則確定後,擺在面前的有兩個難題:
第一,因比賽移至猶他州舉行,根據猶他州的法律,比賽的規則必須報經其州拳擊運動委員會批准,這意味著比賽規則須重新商談,此時離比賽僅剩一天半,如果規則談不成,比賽就難以舉行。
第二,美方運動員的出場費及直播上星費需支付美元,由於事先沒有準備,臨時上哪兒去籌措這筆數目不小的費用。 12月10日晚,雙方運動員按照程序進行了身體檢查和稱量體重。之後就地在猶他州迪希體育中心進行了規則的談判。由於猶他州是臨時承擔本次比賽,對此前雙方確定的規則一無所知,需從頭開始。經過5個半小時的艱苦談判,逐條磋商,終於達成共識。
與此同時,在拉斯維加斯,當代表團領導正為籌措銀兩傷腦筋之際,威尼斯酒店的副總裁兼亞洲部經理馬頌恩先生(華人)了解到這一情況後,毫不猶豫地從自己家裡取來所需的美金借給我們,真可謂雪中送炭,解決了燃眉之急。 我們深深地為在美華人血濃於水的情意而感動,同時更加堅定了我們要獲得比賽勝利的信念。
拳打腳踢 各顯其能
經過一番周折,首屆「中國功夫-美國職業拳擊爭霸賽」最終於12月11日晚7點30分(洛杉磯時間)在猶他州聖喬治城的迪希體育中心拉開了戰幕。 本次比賽設男子54公斤、58公斤、62公斤、66公斤、71公斤、76公斤、81公斤、85公斤和女子60公斤共9個級別。 比賽從54公斤級開始,中方出場的康永剛,體重117.3磅,而美方運動員埃迪·維特多體重達130.2磅。
賽前,中方就美選手體重嚴重超標提出質疑,美方也認為其體重超標太多,但要換人已經不可能了,並表示中方如果認為不行,可以取消該級別的比賽。
為了保證全場比賽的完整性,我隊決定不放棄這個級別的比賽,同時提出了兩個方案:第一、用58公斤級的替補隊員鮑建安,這樣雙方在體重上差距不大;第二,仍用康永剛以小打大,但需徵求本人同意。
經過教練組的認真研究分析,認為康永剛的狀態很好,可以與對方抗衡。經團部批准後,就出現了以小打大的一幕。康永剛不負眾望,以其多變的技戰術、良好的心理素質、勇於拼搏的精神為中國功夫隊拿下了第一場。這大大鼓舞了隊友們的士氣。
康永剛 接下來的5場比賽中,除第2場58公斤級的宋慶偉以點數負於路易斯·伍德外,其餘的4場比賽,中方運動員都充分發揮出了武術散打的技術特點,以凌厲的腿法和摔法佔據了主動,控制了局面,並以較大優勢獲勝。
如李鳴鳳在第2局比賽中,使用側踹擊中凱莉·惠利的面部,造成對方鼻孔出血; 62公斤級的格日樂圖在第2局連續的右鞭腿擊中高登·詹森的左大腿外側,使其受傷倒地,喪失了比賽能力;
格日樂圖(左)
66公斤級的尤邦孟在第1局中就以緊逼戰術,抓住機會,以同樣的重鞭腿踢中了史蒂芬·馬丁內斯的左大腿外側,使其受傷跌倒,不能繼續比賽。
在後3場的大級別比賽中,缺乏經驗的柳海龍在點數領先的情況下,在第3局受重擊後,喪失了進攻的能力,為了保護運動員,主教練管健民扔了毛巾表示棄權。 那順格日勒和裡奇羅伯茨的比賽可謂實力相當,打滿了5局,那順格日勒以點數獲勝。
那順格日勒(右)
至此,中方在前8場比賽中以6比2領先。在最後一場比賽中,美方運動員約翰·凱澤是一名黑人選手,人高馬大,上肢非常發達,且拳法力度很大。 但由於李東民採用了靈活多樣的戰術,使其拳法難以奏效,並常常被摔倒在地。打急了的約翰·凱澤惱羞成怒,故意用膝關節撞擊李東民的襠部。 這種嚴重違背體育職業道德的行為引起了全場觀眾的一片譴責,最終被取消了比賽資格。這樣,中國功夫隊以7比2大勝美國職業拳擊隊。
縱觀本次比賽,7比2的結果既在預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作為首次推出的兩個不同項目之間的比賽,在比賽中各自使用本項目的技法,那麼誰能揚長避短,控制比賽的場面,誰就能佔據主動,獲得勝利。
中方從武術發展的戰略角度出發,對本次比賽予以了高度重視,選拔了國內最好的選手,加以強化訓練,並針對職業拳擊的特點和打法制定了有效的技戰術,因而取得了較好成績。
反觀美國選手,大都對中國武術不甚了解,且多未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因此在比賽中表現得束手無策,十分被動。 如果美方運動員都能像58公斤級的路易斯·伍德那樣進行精心準備,那麼比賽將會更加精彩,更具觀賞性。 我們相信經過這次比賽,美方選手會對中國武術散打有更多的了解,再不會出現最初盲目自大,比賽前又心中沒底兒的現象,並會進行一些有針對性的訓練。因而在中美雙方今後的對壘中,就不太可能再出現一邊倒的局面了。
懸念的保持,將是這一賽事存在的基礎。
總結經驗 完善賽事
首屆中國功夫與美國職業拳擊爭霸賽雖然已經結束,但它所產生的影響卻是巨大而深遠的。
首先,成功地推出了一項新的賽事,並得到了國內各界人士的認可。
中美雙方運動員為世人獻上了一臺精彩激烈、具有創造性的比賽。這是一種探索,也是中華武術邁向世界的關鍵一步。 正如賽前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袁偉民同志所說的:「兩個具有很大影響力並深受人民喜愛的運動項目進行的第一次較量和交流,是武術界和企業界攜手使武術走向海內外市場的積極探索。」
其次,通過比賽促進了兩個不同項目之間的交流與了解,展示了中國武術散打的精湛技藝,擴大了中國武術在海內外的影響,也使美國觀眾第一次以一種全新的形式體驗了中國武術的魅力。中國運動員以其全面精湛的技法、靈活多變的戰術、頑強拼搏的精神,證明了中國武術不僅有其賞心悅目的套路表演,更有攻防凌厲的實戰技法,修正了人們認為武術是「花拳繡腿」的整體印象,打出了現代中國武術的獨特魁力,也打出了武術發展的一片新天地。
第三,檢驗了武術散打運動自1979年試點以來,經過20年的發展尤其是近幾年的改革所取得的成果。應該說,我們的運動員經受住了心理素質和抗擊打能力的考驗,積累了大賽經驗,增強了信心,也消除了國人對中國武術在國際大賽中的擔憂。 推出一項新的賽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在這一過程中將面臨許多新的問題,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 本次比賽帶給我們的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深刻的教訓。
它給我們一個警示:新賽事的成功舉辦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運作班子。而本次比賽險遭不測的主要原因是過分依靠中間商,以至出現始料不及的問題。 為此,在今後的賽事運作中,必須尋找具有共同目標、真誠可靠的合作夥伴,精誠合作。同時,中美運動員要精心備戰,提高比賽的觀賞性。 我們深信,只要積極去探索、完善,並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這一新的競賽形式一定會成為世界上具有廣泛影響的高水平賽事。
本文授權轉載自《中華武術》雜誌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作者:陳國榮,責任編輯:錦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