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技術|中國散打和西洋拳擊,有何異同?

2020-12-12 騰訊網

散打是競技武術的重要表現形式,是武術重要的組成部分。現代散打的起步較晚,在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後,已經成為我國一項重要的體育競賽項目。現代拳擊作為奧運會項目,不論是在歐美國家還是亞洲國家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通過對比散打和拳擊的多個方面,吸收借鑑拳擊運動在發展過程中的優勢和長處,以期為弘揚我國優秀民族文化、推動散打運動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散打運動和拳擊運動的文化起源比較

散打又被叫作散手,在古代,這種徒手搏鬥有更多的名稱:角力、手搏、白打、打擂臺等。散打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人們為了繁衍生息同惡劣的生存環境作鬥爭,形成原始搏鬥。隨著生產力和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搏鬥技能也得到了發展。

明清時期是中國古代武術發展的鼎盛時期,大量的武術論著出現,並形成了一定的理論框架體系,徒手搏擊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發展,踢、打、摔、拿各項技術全面豐富。1979年,在國家體委的推動下,散打被列入競技體育項目,並且開始完善賽制和規則,進行大力推廣。

拳擊運動歷史悠久,一直伴隨著人類的生存和競爭,最早見於歷史記載是公元前四世紀的埃及。大約在公元前十七世紀,拳擊運動經過地中海的克裡克島傳播到古希臘。隨後在古羅馬,因為當時歐洲各地騎士體育的開展,抑制了拳擊運動的發展。直到公元十七世紀末,拳擊運動在英國才復興起來,並制定了統一的規則,設計出了拳擊手套、護具等器材,奠定了現代拳擊運動的基礎。

散打運動與拳擊運動的民族文化比較

散打從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武術項目中發展而來,是在中國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逐漸產生的,因此它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散打的招式都體現到「散」字上,在對抗中有很大的靈活性。

中國傳統文化的哲學思想,是追求「道」的最高境界,提倡「中庸和諧」的價值觀念,陰陽五行的文化內涵,在傳統文化下成長起來的散打運動形成了習武要以德為先的精神,崇尚武力並不是為了爭強鬥勝,欺凌霸弱,而是以修身養性為本,在自我修煉中來完成對人生理想、人生價值最高境界的追求。

拳擊在西方文化的薰陶下產生,由於西方民族文化對外在、局部、微觀、個性的東西比較重視,所以其開性更強。競爭是西方民族文化賦予拳擊的核心和本質,它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戰勝對手,處處體現著對力量的崇敬和對競爭的讚美。通過對自身潛能的挖掘,讓身心得到發展。因此拳擊運動成為西方人實現自我價值,證明自我價值的重要方式。

散打運動和拳擊運動的服飾特點比較

散打錦標賽運動員比賽時,需雙手佩戴標準拳套,穿無袖、圓領、無門襟,並且左胸前標有「中國武術協會」會徽的上衣;及褲帶為黃色、左下方印有「中國武術協會」會徽的短褲(能遮住半截大腿)。散打職業賽事,運動員赤裸上身著短褲。

散打錦標賽運動員著裝

在散打運動開展的初期,也使用了護頭、護胸、護襠、護腿等護具,隨著我國散打運動水平的不斷提高,也為了更好地同國際其他格鬥類項目接軌,散打取消了部分護具。

散打職業賽事運動員著裝

業餘拳擊運動員比賽時,需雙手佩戴標準拳擊手套,下身穿短褲,長至大腿中上部;上身穿背心,如果背心顏色相同,則必須用醒目的顏色標出腰帶線,腰帶標誌線寬10釐米。運動員必須穿軟底無跟的平底靴或鞋。不同於職業拳擊運動員,業餘拳擊運動員比賽時須穿戴護頭、護齒、護襠等護具。

業餘拳擊運動員著裝

散打運動與拳擊運動的場地特點比較

散打錦標賽的最初比賽場地,是一個長8米、寬8米、高0.6米的木質結構擂臺。場地上鋪有軟墊,並用帆布單覆蓋軟墊。場地中心畫有直徑為1米的陰陽魚圖。場地邊緣有0.05米寬的紅色邊線,場地四邊向內延伸0.9米處標有0.1米寬的黃色警戒線。場地下面的四周用軟的保護墊做防護。現在錦標賽場地已進行很大優化,散打王等職業賽事採用現代圍繩擂臺。

散打錦標賽場地

拳擊比賽場地按照國際錦標賽的規定,最大不超過6.10米見方,非國際錦標賽的比賽可以使用不同的拳擊臺(從4.90米到6.10米見方)。拳擊臺四周有圍繩保護。在比賽場地中會設置另外一個臺階在中立角處,來提供給場外醫生和臺上裁判使用。用厚0.05米至0.07米、寬0.2米的軟護墊,設置在拳擊擂臺的角落處,軟護墊顏色分別為紅色、藍色和白色。

拳擊比賽場地

散打運動與拳擊運動的技術特點比較

散打運動中最主要的三種技術動作是「踢、打、摔」,散打將拳法、腿法、摔法等充分結合,常見的拳法有:衝拳、貫拳、抄拳、鞭拳等。在實戰中由於拳法的速度快、靈活多變,在中距離的對抗中配合步法可以起到快速擊中或擊倒對手的作用。

散打中的腿法也十分豐富,主要有:正蹬腿、踹腿、鞭腿等,多種腿法可以相互組合,形成獨特的進攻方式,它的攻擊距離長,攻擊範圍廣,攻擊力量大,能夠給予對手沉重的打擊。

摔法作為散打基本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了自己的技術特點,擁有速度快、隱蔽性強、能夠一招制敵的優勢。散打的各種技術可以相互組合,展現出較強的自由性,不拘泥於固定的招式與套路,在比賽中做到遠踢、近打、貼身摔,各種招式巧妙使用,體現了散打靈活多變、以巧取勝的技術特點。散打王比賽開放了膝法,採用減分制,鼓勵運動員積極進攻。

拳擊運動是兩人通過拳頭的對抗,對體能、技能和心理進行的較量。拳擊的主要技術方法有三種,即直拳、勾拳、擺拳。直拳的路線短、速度快,可以從正面快速打擊對手,也可以配合步法從側面進行攻擊。

擺拳從對手的側面進行攻擊,攻擊時,拳像彈簧一樣蓄力發出,力量十分巨大,但是出拳的路線較長,動作幅度較大,容易被對手察覺,所以擺拳的技術要求相對較高。勾拳的使用較為頻繁,出拳時手臂彎曲成90°,發力容易且力量大,旋轉半徑小速度快,可以從各種角度向對手展開進攻。三種拳法可以通過組合進行靈活的變化,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組合拳。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散打王官方觀點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作者:樊卓益

責任編輯:十三易

相關焦點

  • 散打技術|中國散打和西洋拳擊,有何異同?
    散打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人們為了繁衍生息同惡劣的生存環境作鬥爭,形成原始搏鬥。隨著生產力和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搏鬥技能也得到了發展。明清時期是中國古代武術發展的鼎盛時期,大量的武術論著出現,並形成了一定的理論框架體系,徒手搏擊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發展,踢、打、摔、拿各項技術全面豐富。
  • 【華山論劍】散打名帥於萬嶺:散打是拳擊加腿,不是中國功夫?
    可一些人把現代散打的技術風格歸結為「拳擊加腿」,認為不是真正的中國功夫,不足為取。把現代散打說成是兩種不同技擊術機械相加的結果,顯然是不合適的。【推薦閱讀:▶散打就是「拳擊加亂踢」?】傳統散打與拳擊,它們有排斥的一面,但也有融合的一面,競技中要求「制勝」是兩者可能結合的前提。特別是拳擊技術對距離、時間、體位移動和肌肉本體感覺及對抗意識都有可鑑之處,激烈的實踐更能顯示其訓練系統的合理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嘛!現代散打技術的出現,正是向包括拳擊在內的各種技術借鑑的結果。
  • 拳擊和散打究竟有何不同?哪個實戰更厲害?
    一直以來拳擊和散打那個更厲害都是備受我們關注的一個問題,我們都知道這兩者都有自己的立身之根本,不是另外的東西可以取代的,這也是他們可以長久不衰的原因,畢竟只有自己有別人沒有的東西才會更珍貴。其實對於現在來說拳擊和散打都有他們自身的優勢,我們很難從技術去判斷他們到底誰厲害,如果要從正規比賽來看的話,我們很難去分辨他們那個更厲害。
  • 散打和拳擊哪個厲害
    散打和拳擊哪個厲害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散打和拳擊很像,因為散打裡包含有拳法,但是呢,散打有拳腿摔,而拳擊只有拳法,也就是說,練拳擊的只需要專心練拳擊
  • 「散打王」為中國散打感到惋惜,發展太慢,遠不如拳擊、自由搏擊
    吉林散打協會執行主席、中國搏擊名宿鄭環宇對當今中國散打運動的現狀進行了點評,由於散打在2000年左右的國內非常火爆,不過如今卻無人問津,被拳擊、自由搏擊、MMA遠遠甩在身後,身為第一代「散打王」賽事的主持人,鄭環宇對這樣的局面感到很惋惜,他覺得散打如果想重返當年火爆的市場局面,必須做出大刀闊斧的改革
  • 傳統武術、散打和拳擊,哪個更適合街頭防衛?
    作者:姚棟個人防衛在技術選擇上有很多。傳統武術、拳擊、散打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三種技擊術。傳統武術以其豐富獨特的技法獨樹一幟,拳擊和散打則以其簡單實用的特點備受喜愛。許多人說,「三年拳不如一年跤」,中國跤的實用性可見一斑。在街頭防身實戰中,中國跤是一種非常實用、上手較快的武術,不會的人一上來,只要一招手就(被摔)出去。現代社會,傳統武術不再有一招制敵、置人於死地的需求,不再有鏢師押鏢的工作需要,很多傳統武術練習者都是民間拳師,都有自己的工作,很多人為了生活忙碌,沒有時間深入研究和傳承,這就讓有些傳統武術更偏重於套路,缺乏實戰。
  • 散打主席為中國散打感到惋惜:發展太緩慢,遠不如拳擊自由搏擊
    11月7日,吉林散打協會執行主席、中國搏擊名宿鄭環宇對當今中國散打運動的現狀進行了點評。由於散打在2000年左右的國內非常火爆,不過如今卻無人問津,被拳擊、自由搏擊、MMA遠遠甩在身後,身為第一代「散打王」賽事的主持人,鄭環宇對這樣的局面感到很惋惜,他覺得散打如果想重返當年火爆的市場局面,必須做出大刀闊斧的改革。
  • 【紀實】中國散打客場對戰美國職業拳擊!
    通過國內的競賽改革,為武術散打走出國門,與世界同類項目進行交流比賽做好了必要的技術和體能準備。這也是能否成功舉辦中國功夫-美國職業拳擊爭霸賽的前提條件。5月份,原中國武協主席李傑率中國武協有關人員赴拉斯維加斯與希爾頓酒店和內·英格披治拳擊推廣公司的高層人士就賽事的運作進行了磋商,並就新賽事的規則達成了初步意見。 雙方對「中國功夫———美國職業拳擊爭霸賽」的前景均表示樂觀。回國後,組建了由中國武術協會、中體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振實業有限公司三方參加的中方籌委會,開始運作本次比賽。
  • 「紀實」中國散打客場對戰美國職業拳擊
    運動員只穿戴拳套、護齒和護襠,使比賽更為激烈精彩。通過國內的競賽改革,為武術散打走出國門,與世界同類項目進行交流比賽做好了必要的技術和體能準備。這也是能否成功舉辦中國功夫-美國職業拳擊爭霸賽的前提條件。
  • 散打王冠軍李傑:賽法鬥和散打規則有六點不同
    李傑帶弟子參加賽法鬥世錦賽2000年首屆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70公斤級冠軍、2001年第九屆全國運動會散打冠軍,現任北京體育大學散打隊總教練的李傑在本次培訓班擔任助教。說到法國賽法鬥運動和中國散打的區別,李傑教練介紹,從規則上來說主要有六點不同:1.技術上,散打可以使用踢、打、摔,賽法鬥運動不可以使用摔法。2.賽法鬥使用腿法技術上,只能用踝關節以下的腳部(腳背、腳掌)攻擊對手,小腿不能碰到對手(屬於犯規技術)。3.拳法的使用上,賽法鬥只能使用英式拳擊的直拳、擺拳、勾拳,不能使用散打技術裡的轉身鞭拳等拳法。
  • 散打王冠軍鄭裕蒿:散打技術中有傳武理念,我現在更想學傳統武術
    散打,正是脫胎於中國傳統武術。散打的踢、打、摔等主體技術均來自中國傳統武術的技擊招法。一直以弘揚中國武術精神為目標的中國武術散打王們集體發聲。本期話題,聽鄭裕蒿從不同角度闡述傳統武術和現代搏擊,暢談自己眼中的中國武術。
  • 散打王冠軍鄭裕蒿:散打技術中有傳武理念,我現在更想學傳統武術
    散打,正是脫胎於中國傳統武術。散打的踢、打、摔等主體技術均來自中國傳統武術的技擊招法。一直以弘揚中國武術精神為目標的中國武術散打王們集體發聲。本期話題,聽鄭裕蒿從不同角度闡述傳統武術和現代搏擊,暢談自己眼中的中國武術。
  • 為了防身,學習拳擊和散打,哪一個更實用?
    如果目的是防身,我認為學習拳擊就足夠了,如果想有效地控制局面,可以進一步練習散打。拳擊拳擊的拳法有直拳、擺拳、勾拳,防守動作有躲閃、格擋,再配合攻防的步法,可以形成各種組合拳法,是最直接有效的格鬥方法。認真練習拳擊技術,在街頭防身中,對付普通人是沒有問題的。
  • 江蘇散打重炮手傳奇,中國散打於家軍
    中國武術散打金牌教練、江蘇散打奠基人江蘇散打隊的奠基人之一於萬嶺先生,自幼習練武術,拳法突出,尤其是重拳技術。在於先生年輕的時候,以一記重拳打在專業的拳擊測力儀上,竟打出460公斤的力量,創下了當時的一個紀錄。於萬嶺先生在上世紀90年代,曾帶領中國散打隊出徵美國巴爾的摩世界武術錦標賽等重要賽事,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 「一拳勇士」報名拳擊航母「百姓擂臺」!他曾是散打健將!
    這場比賽將會在拳擊航母平臺矩陣、企鵝體育(CCTV-5主持人解說)、虎牙同步直播。這次比賽,一位退役散打運動員的報名令人很是感動。已經離開散打體制許久的他,這次重拾拳擊夢,準備奪下拳擊航母百姓擂臺的獎盃。
  • 誰說中國功夫不會頂膝,這位散打王被稱為金膝王,他是誰?
    最近幾年受到幾個武林敗類一直黑中華武術,他們覺得什麼功夫都是外國人厲害,反而覺得中國功夫不行,小編也與一個所謂的網紅辯論,他說中國功夫不行,西洋拳擊才是最厲害的功夫,他說西洋拳擊有幾百年歷史,我直接對懟道,中華武術也有幾千年歷史,能不厲害嗎?
  • 成人散打培訓_極戰搏擊
    願我們的散打水準愈來愈高,成效愈來愈光輝!正確的選擇是武術套路和實戰搏擊同時學,就如語文數學,文理兼學,才是武術的完整課程,既讓孩子完整的接觸了我國武術,同時又全方位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這是我推薦各位家長朋友的佳方案。
  • 康李之後再無世界級「超級散打王」 散打王后繼無人
    1.將中國散手推向世界的人康李是唯一一個世界公認的超級散打王,是真正懂散打真諦的人。在散打領域,被稱為「美國「散打之父」,在中國只有鼎盛時期的柳海龍有實力敢與其「叫囂」。2.康李讓人聞風喪膽的絕技康李以腿法見長,尤其是側踹腿,轉身後蹬腿,以及過胸摔技術,都是典型的散打風格。同時汲取了泰拳的兇狠,拳擊的力道,跆拳道的靈活,使得康李式打法名震江湖。
  • 傳統武術v拳擊散打 還是歇了吧
    渾元形意太極門掌門人馬保國被一業餘散打拳擊手一擊倒地的視頻在網上流傳,引來議論紛紛。這是最近兩年傳統武術對抗散打拳擊「賽事」中,代表傳統武術的大師、掌門人被散打拳擊手擊倒在地的最新一例。從視頻看,大師和掌門人不堪一擊的情形實在不忍卒觀,其毫無招架之力以致成為人肉拳靶的場況讓人捏著一把汗。
  • 拳擊散打泰拳以及mma規則中,選手的站姿和抱架有什麼明顯的不同
    拳擊,散打,泰拳以及mma規則中,選手的站姿基本上差不多的。目前各種格鬥賽事,被禁止擊的要害部位,後腦,襠部,頸部,這是不能擊打的,這些部位的擊打所產生的嚴格後果,會導致醫護人員救治都沒有辦法。而其它的部位雖然也會產生一定的危害性,但救治還是很有希望的。在互聯時代,因為大量的比賽都在公眾媒體的監督下,相互的轉播,使彼此的技術也是越來越相近,另外人類的解剖學也決定了格鬥技術的最內層原始都差不多的,也可通俗地理解,人類的本能王八拳近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