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STG44突擊步槍是一款劃時代的輕武器,該槍是世界第一款突擊步槍,有說法認為AK47的設計就來源於該型步槍)
在MP18、MP38/40衝鋒鎗之外,二戰德國還曾經研發出一款不是衝鋒鎗的、劃時代的衝鋒鎗。這款槍受當時德國領導人個人愛好影響,最初被命名為MP43衝鋒鎗,在其後,由於前線士兵對該型新槍械的好評如潮,該槍又被命名為MP44衝鋒鎗。再後來,還是在一線士兵的推動下,該型新槍械才最終實至名歸,被更名為STG44突擊步槍。STG44突擊步槍是一款劃時代的輕武器,該型突擊步槍是世界第一款突擊步槍,至今仍有說法認為前蘇聯最出名的AK47步槍的最初設計就來源於STG44突擊步槍。
最終實至名歸的世界第一款突擊步槍STG44
二戰之前步兵輕武器不包括機槍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傳統的步槍,比如德國制式步槍98K,另一種就是德國在一戰後期研發、並迅速成為步兵重要輕武器之一的衝鋒鎗,比如德國MP18、MP38/40衝鋒鎗。這兩種槍械是二戰初期主要參照國步兵使用的最主要輕武器之一,也是當時技術比較成熟的制式槍械。只是,隨著現代戰爭的發展,這兩款步槍也逐漸顯露出不符合現代戰爭的一面。
(STG44最初被命名為MP43衝鋒鎗,由於在戰場好評如潮被正式命名為MP44衝鋒鎗)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蘇俄內戰和西班牙內戰中,現代戰爭出現了一個新的情況,那就是步兵的實際交火距離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大大縮短。根據當時統計的數據,超過70%的戰鬥都集中在400米以內的距離,而這個交火距離恰好介於傳統制式步槍和衝鋒鎗的最大射程之間。
當時主要軍事強國列裝的傳統制式步槍最大有效射程一般都超過600米,標尺射程甚至達到1000米,比如德國二戰制式傳統步槍98K的有效射程就超過800米。在這樣的背景下,在當時已經出現的新的400米內交火距離上,傳統制式步槍的較大威力就明顯威力過剩。而在傳統制式大威力步槍之外,另一款主力輕武器衝鋒鎗雖然射速非常適合近距離作戰,但是在400米之內的距離交戰也明顯力有不逮。當時的衝鋒鎗大多採用手槍彈,最大有效射程達到200米已經是極限,通常情況下,衝鋒鎗的有效射程只有150米,而這個射程明顯也不能適應最新的400米內交戰距離。
當然了,在400米交戰距離上,當時各國的輕型機槍也是能夠勝任的,可是當時輕型機槍的尺寸和重量也不適合步兵大面積裝備。
(在德國高層對東線戰場的視察中,官兵一致要求增加MP44衝鋒鎗,該槍才開始受到重視,被更名為STG44突擊步槍。MP43/MP44/STG44實際上是一種槍)
而且,在配用彈藥方面,輕型機槍在當時大多使用和傳統制式步槍相同的彈藥,這樣一來,輕機槍應對新的戰場交戰距離就會出現和傳統步槍類似的尷尬,也就是彈藥威力過剩。也就是說在應對新的戰場交戰距離方面,列裝輕型機槍的想法並不比使用傳統大威力步槍強太多,實際上,這樣的做法反倒會帶來後勤方面的麻煩,步兵編制也會成為問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德國軍方和槍械專家就迅速意識到這個嚴重問題,並開始尋求發展一種新的槍械。1941年,在經過多年的研究之後,德國專家研發成功一種新的中間威力彈藥,「這種新的彈藥是一種7.92*33毫米的步槍短彈,長度比當時德軍制式7.92*57毫米步槍彈縮短,彈頭更輕,發射火藥減少,裝藥量由約3克減至約1.6克,彈頭重由約12.8克減至約8克。
(MG34是世界第一款通用機槍,可以彈鏈供彈,也可以彈鼓供彈)
以7.92*33毫米新型中間威力彈藥為基礎,德國在1942年研發成功世界第一款突擊步槍,這種新構型槍械「採用導氣式自動原理,槍機偏轉式閉鎖方式。
STG44突擊步槍全長940毫米,槍口初速685米/秒,有效射程300-500米,整體性能相當不錯,但也有近距射速較慢,連續射擊槍身跳動明顯的毛病。只是,作為世界第一款突擊步槍,STG44突擊步槍對現代步槍發展的意義也是不言而喻的,算得上瑕不掩瑜的經典武器。
受當時德國領導人的個人愛好影響,最初的STG44突擊步槍只能以MP43衝鋒鎗的編號入列,在隨後的東線戰場,一線士兵迅速對該槍表現出極大的喜愛,該槍在前線好評如潮。受此影響,該槍才被賦予了MP44的新編號,但仍是以衝鋒鎗的編號服役。直到當時德國領導人對東線前沿的一次視察中,在一線士兵的推動下,該槍才受到重視,隨後被更名為STG44突擊步槍。
(MG42的射速一度成為二戰盟軍士兵的噩夢)
STG44突擊步槍是一款劃時代的槍械,是世界第一款突擊步槍,在二戰之後,該槍的設計思路迅速被認可,中間威力彈藥崛起。而且,STG44突擊步槍的很多設計也非常巧妙,也對日後突擊步槍的發展產生很大影響,至今就仍有很多人認為,前蘇聯的AK47步槍設計就來源於STG44突擊步槍。
世界第一款通用機槍MG34,以及更加完善的MG42
在STG44突擊步槍之外,二戰德國對世界槍械的發展還有另一個大貢獻,那就是研發出世界第一款通用機槍MG34。
在二戰之前,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後戰勝國對德國的軍備限制,德國的重型機槍列裝受到很大影響,為了避開外界的幹擾,德國就開始研發一款「從傳統眼光看來,完全不是重機槍的通用機槍」,也就是後來的通用機槍鼻祖MG30。MG30延伸出兩個重要型號,MG34和MG42,其中MG34被公認為世界第一款通用機槍。MG34在1935年開始裝備部隊,採用7.92*57毫米彈藥。MG30/34機槍是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為避開幹擾在瑞士秘密發展的新式武器,在1935年德國宣布廢除「凡爾賽條約」開始整軍備戰之後,MG34才被正式列裝。
(中國軍博館藏MG34機槍和MG42機槍)
MG34通用機槍既可以使用兩腳架射擊,還可以使用重型三腳架射擊;既可以使用50/75發彈鼓供彈,還可使用彈鏈供彈,該槍的很多設計都成為現代通用機槍設計的模板。而且,該型機槍的理論射速達到驚人的800-900發/分鐘,最大射速達到1500發/分鐘,射速性能達到單管機槍的巔峰。只是,在使用中,MG34也暴露出一些缺陷,比如「結構較複雜,複雜的結構直接導致製造工藝的複雜——耗費更多的工時和材料」。而為了更多的生產列裝這種類型機槍,德國又開始在MG30身上找答案,並最終發展出性能更加突出的MG42。
(中國軍博館藏通用機槍鼻祖MG30,該槍在1934年進入中國)
MG42使用了德國當時最新的金屬衝壓工藝生產,這種工藝不僅節省了材料和工時,也更加緊湊,同時該槍還採用了可快速拆卸的槍管設計,並應用了高速彈鏈。該槍被稱為二戰最好的機槍,在非洲沙漠戰場、零下幾十度的東線戰場,MG42都表現出優異的性能。該槍被稱為「步兵的噩夢」,據稱該槍還把囂張跋扈的美國大兵搞的意志消沉。MG42每分鐘最低射速1200發,最高1500發。
雖然上述武器和很多二戰德國的新型軍事裝備一樣,並沒能改變德國戰敗的命運,但是,由上述武器的發展也可看出當時德國的軍事科技水平,同時也能看出戰爭對軍事科技發展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