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的崛起,以及與AMD的專利戰!

2020-12-17 簡叔

上一章中,我們將英特爾初期的發展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同時也將微型機領域微處理器的一些英特爾的對手做了簡單介紹。

下面我們就開始正式的走進英特爾這條主線。

首先先對英特爾早期的一些微處理器做一個羅列。

1971年 4004

1972年 8008

1974年 8080

1978年 8086

1979年 8088

這是英特爾在上世紀70年代的主要微處理器產品,這個時候雖然英特爾還沒有正式崛起,但是憑藉這些產品,已經在市場中站穩了一定的腳跟。

不過這時,或許英特爾也沒有想到的,後來成為它最大競爭對手的AMD來了。

1975年,AMD通過反向克隆,生產了AM9080,這是克隆的英特爾8080處理器。

因此僅通過這方面我們就看到,其實當時AMD的技術水平要比英特爾更高,而且AMD不像英特爾,它在公司創建之時,就將目標設定在微處理器和一些PC組件上。

只不過在AMD成立之初的幾年中,一直都沒有生產自己研發的晶片,但其他相關的PC組件生產,卻一直都是AMD自己設計。

1978年的英特爾8086處理器,就是現在X86架構的老祖宗,此刻便開始了X86架構時代,但真正出現轉折的,則是8088.

8088是8086的升級版,從時間上也能看出,兩者只相差了一年,但關鍵是,這款晶片被當時的藍色巨人IBM看中了。

這不得不再次提及蘋果,在1977年,賈伯斯正式成立了蘋果電腦公司,並於同一年推出了Apple2電腦。

這款電腦是蘋果在推出MAC電腦之前最成功的一款,最終的銷售量突破了百萬臺,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是不可想像的。

蘋果的舉動引起了IBM的注意,在此之前,IBM一直是提供大型機、小型機等,客戶基本都是大企業或者政府,而蘋果推出的Apple2,讓一些中小企業、教育機構甚至是家庭也有機會使用。

但與蘋果不同的是,IBM並沒有像開發大型機等計算機一樣,大部分配件都自己研發,而是將大部分的配件交給了提供商,,也就是沒有採用專用配件,而是兼容配件。其中就包括了英特爾和微軟。

最終,IBM選擇了微軟開發的DOS系統和英特爾開發的8088。

這裡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就提過,正是因為IBM這樣的選擇,使得IBM後來推出的5150個人計算機,可以被市場上其他電腦公司輕鬆複製,因為幾乎所有配件都來自供應商嘛。

但其中AMD再次出現。

其實之前我們就多次提過,英特爾在初期的發展,有很多的運氣成分,然而AMD也運氣不差。

雖然IBM選擇了英特爾來供應微處理器,但是IBM還提出了另一個條件,要求英特爾必須將其晶片技術授權給一個第三方,因為IBM認為,當時沒有任何一個晶片提供商,可以滿足IBM對供應量的需求。

就這樣,英特爾答應了這個要求,AMD在1982年,也可以生產英特爾所開發的8086處理器了。

這裡就解開了很多人的一個誤解,之前網絡上有很多網友表示,當年AMD就是英特爾的小跟班,為英特爾的處理器提供優化來獲得一點生意,其實並不是這樣。

事實上是在IBM的要求下,AMD得到了英特爾的技術授權,可以共同為IBM生產晶片。

所以我們就看到,當時AMD推出的晶片總是比英特爾要稍晚一些。

在1982年AMD得到英特爾的技術授權後,就在同一年,英特爾就開發出了80286,而AMD則是在1983年,推出了AM286,不過性能比80286還要好,這或許就是一些人認為的,AMD只是給英特爾的晶片提供優化的原因。

從名字上就能看出,這就是英特爾80286的複製版本。

不過AMD的日子也不是就這樣安靜的過下去了,事情在80386的時候出現了一些波折。

到了1985年,英特爾推出了其第一款32位處理器,不得不說英特爾的開發速度是真快,這個晶片就是80386。

80386也可以算是一款劃時代的產品,其32位的特性,使得可以識別4GB的內存,與此同時,英特爾還在386時代提出了緩存的概念,只不過是採用外置的方式,同時支持虛擬模式,並提供對多任務的支持。

80386後來被康柏大量採用,出現了社會的各個領域。

很顯然,80386由於出色的性能,讓英特爾在PC機微處理器市場取得了巨大的優勢,而這個時候的英特爾,就不想把技術授權給AMD了。

相關焦點

  • 英特爾的奔騰時代,以及AMD的崛起!
    英特爾奔騰1處理器於1993年推向市場,這時老對手AMD的AM486才出現,比英特爾整整晚了四年時間。此時AMD的AM486依然要比英特爾的80486性能要強,不過這已經不那麼重要了,畢竟是比英特爾晚了四五年,不過此時我們注意到,AMD推出新一代處理器的速度變快了,很快在1995年,AMD就推出了5X86,這雖然算不上一款劃時代的產品,但是主頻更高,最高的版本比英特爾的80486高出50%,同時也超越了奔騰1的第一代產品和第二代產品的大多數。
  • 華為MateBook 14 2020測評:AMD還是英特爾?
    華為Matebook 14有兩個版本:matebook14 amd版和matebook 14 intel版。 新款matebook 14 amd和matebook14 intel版使用了之前的深灰色模具,外觀設計上簡潔大方,中規中矩。
  • 2018年英特爾i9和amd銳龍主流CPU天梯圖,看完再買不吃虧,收藏吧
    現在處理器市場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什麼樣的都有,從一代二手貨到最新9代英特爾,和amd銳龍,以及老amd處理器,讓很多不是非常專業的玩家們感覺眼花繚亂,其實不必擔心,看看現在CPU天梯圖即可見分曉,話不多說,直接上圖吧,這些是2018年目前比較齊全的型號列表, 包括英特爾最新的intel i9也有
  • 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Vs英特爾:2億元的FinFET專利訴訟新進展
    日前一項2018年發起的專利訴訟再次引起大眾的關注,訴訟雙方分別是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和英特爾(以及英特爾的合作方戴爾、京東)。案中涉及的FinFET(鰭式場效電晶體)技術被廣泛應用在英特爾的酷睿處理器當中。
  • 英特爾出事了?侵權中科院FinFET專利,或將賠償2億元!
    英特爾大家都聽說過,是世界上有名的科技企業,但是近日英特爾也出事了?侵權中科院FinFET專利,或將賠償2億元!這其實是在2018年2月份就已經有的一件事情,但是到現如今還是沒有一個好的解決方案。在2018年2月份的時候,我國中科院微電子所就已經指控英特爾侵犯了他們所發明的一個專利,而專利的名稱是「半導體器件結構極其製作方法和半導體鰭製作方法」的FinFET專利,而且英特爾必須立即停止侵權,賠償2億元人民幣。
  • 股價逆襲英特爾,AMD要「翻身」了嗎?
    總會如約而至,主要表達大家對以往英特爾和英偉達壟斷市場的調侃。具體根源,可以移步知乎。 在技術路線上,蘇姿豐在2015年就鎖定7nm製程,並在晶片架構設計方面持續突破,放棄了基於很多入場者選擇的ARM架構的伺服器CPU研發,成功地推出了Zen2架構的銳龍、霄龍CPU、EPYC系列伺服器處理器和Navi架構的Radeon顯卡等產品,此舉也是AMD再次崛起的關鍵。
  • 英特爾(INTC.US)AMD(AMD.US)踢館戰、家電巨頭忙造芯!CES 2021晶片...
    1、英特爾:發布50餘款處理器,旗下汽車晶片廠商推新品本屆CES展會上,英特爾一舉公布面向商用、移動、遊戲、教育四類PC市場的具體包括面向企業的第11代英特爾博銳平臺vPro、面向超便攜遊戲本的第11代酷睿高性能移動版處理器,以及面向教育領域的N系列10nm英特爾奔騰銀牌和賽揚處理器。英特爾還宣布,其第11代智能英特爾酷睿S系列臺式機處理器(代號「Rocket Lake-S」)及代表x86架構重大突破的第12代Alder Lake處理器,將在今年晚些時候上市。
  • 介紹惠普戰66四代英特爾酷睿版和AMD銳龍版怎麼選?區別哪個好?
    惠普戰66四代英特爾酷睿版是惠普最新上市的一款輕薄本,模具和性能全新升級了,很多朋友都在問惠普戰66四代英特爾酷睿版和AMD銳龍版怎麼選?區別哪個好?下面一起從價格,配置方面進行對比一下,看看哪款更加符合朋友您的預算和用途呢?
  • 英特爾對AMD CPU性能的擔憂
    英特爾試圖單方面收購AMD可能適得其反。英特爾在最近的一次演講中建議說,它可能會非常擔心某些筆記本電腦上AMD CPU的性能。當AMD和Intel筆記本電腦均由電池供電而不是插在牆上時,英特爾的幻燈片突顯了其聲稱的顯著性能差異。儘管英特爾聲稱取得了勝利,但結果和方法論都令人懷疑。
  • 英特爾侵權中科院,7納米後或放棄IDM模式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覆審委員會消息,其審理了201110240931.5(「FinFET專利」)發明專利的無效申請。無效申請的請求人是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而專利權人為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據悉,這是英特爾為應對微電子所2018年發起的專利侵權訴訟而採取的措施。
  • 加速擺脫英特爾?蘋果推出下一代Mac晶片
    該公司的下一批晶片計劃最早於明年春季和秋季發布,預計將用於 MacBook Pro 的升級版、入門級和高端 iMac 臺式機以及將要推出的新 Mac Pro workstation(工作站)中。對於計劃於 2021 年下半年推出的高端臺式計算機以及計劃於 2022 年推出的新的半尺寸 Mac Pro,蘋果正在測試具有 32 個高性能內核的晶片。
  • AMD臺式機處理器份額再次超越英特爾
    隨著 AMD新一代Zen3的推出, AMD和英特爾在全球檯式機CPU市場的份額終於回到了1:1的起跑線。AMD目前佔桌面CPU市場的50.8%,而英特爾佔49.2%。AMD臺式機處理器份額再次超越英特爾獲悉,上一次在桌面CPU市場上領先零特爾是在2006年第一季度,但只是領先英特爾一個季度。
  • Mac拋棄英特爾後 iPhone基帶也要跟高通說再見
    來源:觀察者網原標題:Mac拋棄英特爾後,iPhone基帶也要跟高通說再見觀察者網·大橘財經訊(文/呂棟 編輯/周遠方)蘋果不僅要在Mac電腦CPU上跟英特爾說再見,還打算在手機基帶晶片上擺脫高通。2019年與高通達成專利和解後,蘋果在今年最新發布的iPhone 12系列上外掛的是去年發布的驍龍X55 5G基帶。有趣的是,高通上個月在發布驍龍X60 5G基帶時,並未提及蘋果。蘋果自研基帶晶片的消息傳出後,高通周四盤後一度跌逾6%,今天該公司盤前跌近3%。
  • 蘋果VR/AR觸覺手套專利、AR地圖專利公開
    02蘋果AR地圖專利公開近日,USPTO公布了蘋果一項有關AR地圖的專利「用於地圖交互的AR界面」,專利號為10643373。據悉,該專利最早是在2018年12月申請的。專利文件中表示:該AR地圖直接與地圖應用以及導航功能相關聯,也是AR功能的一個擴展,讓用戶通過AR的形式了解到某座城市的3D AR版本。據悉,蘋果從2012年的iOS 6系統開始,就將iOS內置的谷歌地圖更換為自家地圖,並在不斷完善地圖服務。而去年有消息透露,蘋果正在重新製作自家地圖的細節,包括街景、路牌等等。
  • PassMark:AMD 臺式機處理器份額再次超越英特爾
    隨著 AMD 新一代 Zen3 的推出,AMD 和英特爾在全球檯式機 CPU 市場上的份額終於再一次回到了 1:1 的起跑線。目前 AMD 在桌面 CPU 市場佔據了 50.8% 的份額,而英特爾僅有 49.2% 的份額。IT之家了解到,上一次在桌面 CPU 市場中 AMD 領先零特爾還是在 2006 年第一季度,但也僅僅是憑藉 53.9% 的佔比領先英特爾一個季度。
  • 英特爾王座旁落?
    而10月28日AMD發布的三季報顯示,第三季營收實現57%的增長,並連續四個季度實現營收年同比增長超過25%,與英特爾乏力的增長形成鮮明對比。  欠佳的業績只是表象,投資者和公眾更擔心的可能是,業績乏力的背後,錯過了移動網際網路的風口,遲遲未突破的7nm晶片製程的技術關卡,以及這樣的英特爾是否不再年輕和有活力,這樣的英特爾是否還值得信賴和期待。
  • CPU熱血Battle直播 不服來戰 第十代英特爾酷睿5GHz遊戲戰必勝...
    8月21日晚19:00-20:30,ZOL將通過ZOL直播平臺以及鬥魚直播平臺,為大家奉上首屆CPU熱血Battle。    而本屆CPU熱血Battle,我們還將請到英雄聯盟國服第一獅子狗辛巴,人氣主播梓渝,英特爾Eric,英特爾Gary,ZOL電腦頻道主編尹航幾位嘉賓參戰,共同見證Battle結果的產生。
  • AMD第三代銳龍處理器正式推出!評測:大幅減少與英特爾差距
    芯科技消息(文/Allis),經過數個月的宣傳後,AMD終於正式推出第三代的銳龍系列處理器,號稱效能更勝英特爾,雖然實測結果顯示英特爾的Core i9 9900K處理器仍然是表現最好的CPU,但是AMD的性價比卻已讓不少人感到驚豔。
  • 英特爾酷睿時代大反擊,AMD大意失荊州!
    在第五章中,我們將時間定格在了英特爾Netburst架構的生命終點,這個架構已經被宣告根本不是AMD K8架構的對手。因此從2003年到2006年的三年裡,基本上是AMD統治了市場,在第五章中我們就已經提到,英特爾已經意識到,必須拿出一款效率更高的新的架構才能力挽狂瀾,否則其他措施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AMD(AMD.US)和Arm伺服器晶片營收猛增,英特爾(INTC.US)地位不穩?
    當下,AMD(AMD.US)的EPYC Rome CPU正慢慢地蠶食英特爾(INTC.US)數據中心處理器的市場份額,據IDC的最新報告顯示,基於AMD處理器的伺服器同比增長了112.4%。同時,ARM處理器也以每年430.5%的年增長率快速增長,從競爭對手的x86晶片上搶走了份額。需要注意的是,新生態Arm仍然只佔市場的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