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石中難
一年前的2020年1月22日,西安發布2019年度西安市經濟運行情況,初步核算全年實現生產總值(GDP)9321.19億元,同比增加7.0%。其時,不管是西安,還是外界,都一致認為,沒有什麼意外的話,2020年,西安必將躋身GDP萬億俱樂部。
意外卻突如其來。
一場肆虐中國、蹂躪全球的新冠疫情,讓剛剛過去的這個2020年,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便是「難」,兩個字——好難,三個字——太難了!
人類的生活生存前所未有的難,城市的生產發展前所未有的難。在這樣的艱難困苦面前,能不後退就已經很不錯了,前進,對很多地方很多領域,也就只能想想。
這時候,包括西安在內,諸多城市首要所想的,當屬一個「穩」字,穩生產、穩防控、穩民生,至於還能不能實現正增長,能不能按預期跨過GDP萬億大關,只能說,謀事在人、幹事在人,成事,卻不一定由得了人。
於是,當一年之後的今天,2021年1月22日,在新冠疫情又一次捲土重來的瑟瑟冷風中,在很不合時宜的霧霾裡,西安市鄭重對外宣布,2020年西安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0020億元,艱難跨過萬億大關,成功躋身萬億俱樂部,這個城市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激動,都應該鼓掌,都應該驕傲。
10020億——絕不僅僅是一個數字。
如果逐季度看西安2020年的GDP數字,更能體會到,最終在年底實現萬億的突破,多麼不易。
2020年一季度,西安實現生產總值2095.65億元,同比下降4.1%。一、二、三產,無一正增長。那時候,是最難的時候,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城市幾乎處於停擺狀態。
2020年上半年,西安市GDP為4575.09億元,同比增長2.8%。增量增速均為全國第一,是全國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中少有的正增長。橫向對比,西安的這個成績已經非常不錯,但是,看著實際上並不可觀的增速,對照萬億的目標還有將近5500萬的差距,誰也不敢說信心滿滿。
2020年前三季度,西安實現生產總值7075.31億元,同比增長4.5%。從負的4.1%到正的4.5%,西安在半年內實現了近9%的逆襲。但是,距離全年GDP過萬億還有3000萬的任務待完成,而二季度三季度實現的也都不過2500萬。懸念依然很大,容不得一絲絲鬆懈。
終於,塵埃落定,目標達成。
著實值得普大喜奔。
如果把跨過萬億大關視作一個榮譽一個獎項,「獲獎」的西安,要感謝的一定很多。
需要感謝這個城市的每一個建設者,當疫情稍緩復工復產的快進鍵按下,每一個人都在追趕超越中加速奔跑。
需要感謝這個城市的每一個堅守者,難,再難,都在咬著牙堅持。
需要感謝這個城市,感謝她的深厚積澱,感謝她的厚積薄發,感謝她的有條不紊,感謝她的追趕超越,感謝她的嚴防嚴控。
當然,也需要感謝上蒼的眷顧,在全世界的大不幸中,我們算是很幸運了,沒有大範圍的感染傳播,給了這個城市空間,也給了時間。老祖宗選擇這裡作為都城,而且為都的時間最長,而且以此為都鑄就了兩個最強大的王朝,不是沒有道理的。
之前,全國已經有17個萬億元俱樂部城市,最新共有合肥、南通、泉州、福州、西安GDP突破萬億元,中國內地萬億元GDP城市數量達到22個。
新晉的五個城市中,合肥目前只是宣布突破了萬億,尚沒有具體的數字,此外,泉州 10158億元,南通10036.3億元,福州 10020億元。
西安,和福州基本持平。
在十三五的收官之年,西安的這個萬億,意義非比尋常。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千年古都的西安,在外界的印象中一直都是歷史牛逼、文化牛逼、旅遊牛逼,但是,說到經濟,人家就算不公然呵呵,也斷然不會說,西安是經濟發達城市。
作為絲路橋頭堡、建設中的國家中心城市和新一線城市,西安的經濟規模,長期以來與城市地位並不匹配。
經濟發展,曾經長期都是這座城市的短板,也正是因為如此,領袖在第一次回鄉考察時,為這個省、這座城市,明確提出了「追趕超越」的發展定位。
不敢說追趕超越北上廣深,對標成都武漢,要追趕的東西便有很多,經濟發展,城市規劃,民生投入,都需要思維理念的轉變,都需要實打實的提升。
萬億GDP,以及剛剛公布的超大特大城市名單中第13的排名,都在向外界莊嚴宣告,西安,已經是高速現代化發展的西安,是國內城市中經濟發達的西安,是城市發展已經可以匹配歷史文化地位、匹配其國家中心城市、新一線城市定位的嶄新西安。
歷史文化,經濟基礎,高速發展,共同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構築了可以全新定義的「西引力」。
是為,新晉GDP萬億俱樂部城市西安,一點都不需要不好意思的響噹噹的面子。
回溯2020年的發展變化,再看萬億GDP和特大城市的加持,不難發現,支撐著這個響噹噹的面子的,是實打實的民生福祉提升的裡子。
2019年起,西安市把發展教育事業作為「頭號民生工程」,《西安市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於當年10月高調出爐。從那個時候開始,全市上下在建學校、保學位、均資源、實施「三名+」工程方面可謂不遺餘力。2020年9月1日,195所新建學校投入使用,新增學位19.4萬個。2020年9月29日,基礎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第二年目標任務中的34所新建學校集中開工,其中30所將於2021年秋季投入使用,建成後將增加學位2.87萬個。2020年,全市財政教育經費預算203.13億元,比上年增加37.68億元,增幅22.7%,為歷年之最。2020年共招錄教師7833名,是過去三年招聘總量之和。僅用一年時間就完成了三年行動計劃新增學位目標總量的50%,是西安歷史上新建學校、新增學位最多的一年,接近前20年新增學位數量總和,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位居前列。
緊隨教育之後的民生大手筆,是醫療。2020年8月24日,《西安市衛生健康事業重點項目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和《全面建設健康西安 打造區域衛生健康中心的意見》同時印發。《行動方案》提出,通過三年持續努力,到2022年,全市醫療衛生布局更加合理,落實醫療衛生用地1760.303畝、建設醫療衛生用房242.225萬平方米、新增醫療衛生床位13375張,讓廣大人民群眾享有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醫療衛生服務。包括省人民醫院西鹹院區、市第一醫院遷建項目、市中心醫院經開院區等一大波醫院的建設工程,如火如荼地拉開序幕。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西安的醫療衛生建設發展,不僅僅考慮的是西安、陝西的公共衛生需要,還考慮了西北五省區以及周邊山西、河南人民的健康需求。國家中心城市的「中心」擔當,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
2020年年底,西安地鐵5號線、6號線一期、9號線同時開通運營,讓西安的軌道交通實現了「三線齊發,七線並行」,地鐵運營裡程達到215公裡,進入全國城市前十。雖然距離成網還有更多的線路要修,但帶來的交通便捷,肉眼可見、雙腿可量。
今天,西安發布GDP過萬億的消息,室外的空氣品質貌似不太好。但是,這個很不趕巧的霧霾,一點也不能遮蓋2020年以來尤其是今冬西安空氣品質的大幅改善。截至2020年11月7日,西安已收穫226個藍天,在距離全年收官還有50多天時,便已超過了前一年的藍天總數。官方發布的數字可以權當數字,而我們的鼻子我們的肺不會騙我們,它們告訴我們,治汙減霾的成效,是聞得到的,空氣清新藍天白雲的城市,是多麼地令人心曠神怡。
我其實是一個不太喜歡數字的人,尤其是對GDP數字不感冒。作為這個城市的一個普通市民和打工人,我更希望能切身體會到實打實的民生福祉。
但是,當西安今天發布過萬億的GDP數字時,我竟然出乎意料地感到了激動和驕傲。
因為,在數字背後,我看到了發展,看到了民生,看到了希望。在這數字出爐的時候,遙望著厚實的城牆,轉頭看處處的車水馬龍,我突然發現,我對這座城市的愛,竟是那麼的深沉,而且是越來越深的沉。
希望每一個鄉黨,都能有和我一樣的感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