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迪:人民幣開啟中長期升值周期,「7」可能是歷史大底

2020-12-23 界面新聞

文 | 張啟迪 (金融學博士,高級經濟師,CFA,中央財經大學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2020年10月27日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布公告稱,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模型中的「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在此之前,10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將外匯風險準備金從20%下調至0。央行的上述舉措與人民幣匯率持續走強密切相關,並再度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關於人民幣為何自2020年5月底至今持續升值,市場存在較大分歧,主要有以下三種觀點:一是美元貶值說。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近期人民幣強勢主要是因為美元貶值所致。由於人民幣升值幅度與美元指數下跌幅度基本相當,因此近期人民幣升值主要源於美元貶值。二是國際收支說。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由於國內外疫情存在錯位,中國復產復工速度較快,導致貿易順差超預期,再加上中國經濟先於全球經濟復甦,國際資本流入較多,兩者共同導致人民幣持續升值。三是息差說。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近期由於中美息差持續維持在高位導致國際資本持續流入境內,推動人民幣匯率持續走強。

另外,關於人民幣是否已經開啟升值周期市場也存在較大分歧。目前多數觀點似乎傾向於不會開啟升值周期,主要邏輯在於,一是中國與全球經濟基本面存在收窄趨勢,二是全球經濟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三是央行不願意看到人民幣大幅升值。應該說,上述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然而筆者認為,上述觀點或多或少均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本文將對近期人民幣升值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並對人民幣匯率走勢進行展望。

一、近期人民幣強勢不能簡單理解為美元下跌所致

從歷史上來看,人民幣匯率與美元指數之間確實存在較高的相關性。811匯改以來,雖然人民幣匯率名義上是錨定一籃子貨幣,但事實上依然主要錨定美元。從本輪人民幣行情來看,人民幣升值幅度的確與美元指數下跌幅度十分接近。2020年5月29日至10月24日,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從7.13上升至6.67,升幅為6.92%,而同期美元指數從98.26下降至92.73,跌幅為5.96%(見圖1)。然而,如果據此認定人民幣升值主要是因為美元指數下跌所致有失偏頗。

數據來源:Wind首先,美元指數下跌並不必然導致人民幣升值。美元指數是以歐元為主要貨幣的加權指數。美元指數下跌多數情況是因為歐元走強。但由於美元是幾乎全球所有貨幣的基準,美元指數走弱也會對市場情緒產生很大影響,新興經濟體貨幣也會因為美元相對價值的變化而出現變動,但不存在等幅的傳導機制。

本輪人民幣升值期間美元指數下跌5.96%,而反觀其他主要新興經濟體貨幣有升有貶。例如,南非蘭特升值7.93%,印度盧比升值2.29%,巴西雷亞爾貶值3.48%,俄羅斯盧布貶值8.41%(見表1)。同理,美元指數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也不存在等幅的傳導機制。如果在美元指數下跌期間人民幣基本面有所改善,那麼人民幣升值幅度可能還會大於美元指數的下跌幅度。反之,如果人民幣基本面出現惡化,即便是美元指數下跌也不一定會導致人民幣升值。

數據來源:Wind其次,本輪人民幣升值期間人民幣不僅對美元強勢,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也出現升值。2020年5月29日-10月23日,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上升3.36%,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數上升3.89%(見圖2)。此外,人民幣對其他發達經濟體主要貨幣也出現不同程度的升值,其中對日元升值幅度最大,高達4.01%。

數據來源:Wind因此,本輪人民幣升值不能簡單理解為是因為美元指數下跌所致。美元指數下跌並未引發其他新興經濟體貨幣同步升值,並且,人民幣不僅對美元升值,對一籃子貨幣也出現較大幅度的升值,對其他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也出現了升值。美元指數下跌的確一定程度上為人民幣升值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環境,但其自身基本面的改善,包括中國經濟快速復甦、國際收支狀況改善、中美息差較大等因素可能是更加主要的因素。

二、主導人民幣匯率的因素正悄悄發生變化

(一)外資正成為影響人民幣匯率的重要邊際變量

當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分別是經濟基本面、美元指數、中美貨幣政策、國際收支狀況、中美貿易摩擦以及央行對於人民幣匯率的態度(張啟迪,2019)。並且,不同時間區間主導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因素並不相同。

在上述影響因素中,國際收支狀況對人民幣匯率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國際收支狀況不僅對人民幣匯率短期走勢有較大影響,對其中長期走勢亦具有重要影響。全球金融危機後,中國國際收支狀況開始發生悄然變化。中國外匯儲備自2014年上半年末達到約4萬億美元以後開始持續下降,2017年年初至今穩定在3萬億美元左右。雖然自此之後外匯儲備規模並未發生明顯變化,然而其構成正在出現質的改變。經常帳戶方面,貿易順差開始出現趨勢性收窄,導致經常帳戶淨流入逐漸減少,並且近年來這一趨勢有所加強(見圖3)。而資本帳戶方面則由於境外投資者持續購買境內股票和債券導致資本淨流入逐漸增加。一般認為,經常帳戶淨流入屬於「掙來的外匯儲備」,而資本帳戶淨流入屬於「借來的外匯儲備」(餘永定,肖立晟,2016),因此經常帳戶淨流入形成的外匯儲備更加穩定,而資本帳戶淨流入形成的外匯儲備穩定性較差。上述變化說明,當前外資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越來越大。隨著外匯儲備構成中因資本帳戶淨流入而帶來的外匯儲備佔比越來越高,外資對於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將愈發明顯。事實上不僅僅是外匯市場,隨著外資湧入的增多,在其他市場也出現了類似的變化。例如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隨著境外投資者持倉規模不斷上升,已經開始對藍籌股的定價權以及利率債的利率水平產生較大影響。外資正成為影響中國金融市場資產價格最大的邊際變量。

數據來源:Wind(二)外資流入增多並不必然導致國際資本流動波動加大

既然外資影響越來越大,那是不是意味著在國際資本大量流入的同時也可能會大量流出,並且給人民幣匯率帶來不利影響呢?筆者認為並不盡然。國際資本流入增多確實會增大一國國際資本流動的不確定性,尤其對一般新興經濟體而言更是如此。對新興經濟體來說,在國際資本大量流入之後一般也會出現大量流出,甚至會出現資本急停,造成本幣大幅貶值,釀成經濟和金融危機。然而這一邏輯在中國可能並不成立,國際資本流入增多不一定就意味著後續一定會出現大量流出,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是當前國際資本流入屬於「補償性」流入。目前中國資產在國際投資者資產配置中的佔比依然非常之低,不僅低於發達經濟體水平,而且大幅低於新興經濟體水平。這就意味著目前流入的國際資本多數屬於中長期資金而非短期資金,並且資本流入很可能仍將持續。這些資金很難因為一時的市場變化而出現大幅撤出。我們可以從境外投資者持有境內中國股票和債券數據來印證這一判斷(見圖4)。從圖4中可以看出,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境內金融資產的趨勢非常強,甚至是中美貿易摩擦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這種大級別事件衝擊都未阻斷這一進程。

數據來源:Wind二是中國經濟是全球最具有發展前景的大型經濟體。2020年雖然受疫情衝擊中國經濟增速有所下滑,但預計仍將是唯一一個經濟增速為正的大型經濟體。目前國際主流機構幾乎一致認為中國將在2030年前後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並且,中國亦是當前唯一一個貨幣政策維持正常的大型經濟體。在良好的經濟增長前景下,國際資本流入意願越來越強。

三是疫情後中國軟實力大幅提升。無論是中美貿易摩擦還是新冠肺炎疫情都讓全世界看到了一個韌性十足、組織力強大、抗風險能力突出、經濟潛力巨大的中國。匯率的本質是市場信心。隨著中國軟實力的持續提升,外資對中國經濟的信心進一步增強,這也進一步提升了國際資本進入中國的意願。

三、人民幣已經開啟中長期升值周期

(一)人民幣匯率中樞水平已經提升

從近期人民幣升值原因來看,既有短期因素也有中長期因素。雖然疫情的爆發給國內經濟帶來較大衝擊,但由於其他經濟體受損更大,中國與其他經濟體基本面的相對差距反而拉大,這在經濟表現、貨幣政策等方面均有體現。事實上疫情並未改變原有的趨勢,反而加速了原有趨勢。也就是說,人民幣匯率的中樞水平已經提升。未來雖然可能會由於國際地緣政治事件等因素人民幣匯率在部分時間區間可能會波動較大,甚至會出現階段性的小幅貶值,但其均衡水平已經出現了提升,即便是波動加大也不會改變這一現實。

(二)監管機構樂見人民幣長期走強

從央行的角度來說希望人民幣匯率長期走強。人民幣長期升值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本流入,外匯佔款也會相應增加。一方面可以降低央行使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壓力,基礎貨幣投放可以重新轉向外匯佔款,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存款也將上升,降低對同業負債的依賴,資金成本也會因此降低。此外,人民幣長期升值還有助於國內經濟轉型升級。然而央行並不希望人民幣出現短期內大幅升值或者是貶值的局面。脫離基本面的匯率變化不僅會對對外貿易會產生不利影響,而且會擾亂市場預期,不利於金融穩定,同時也會抬升企業匯率風險對衝的成本。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況是,人民幣匯率圍繞中樞水平寬幅震蕩,逐步小幅升值。近期人民幣的升值幅度遠稱不上大幅升值,央行舉措更多意圖在於讓匯率重新由市場決定,減少對匯率的幹預,因此不能將央行的行為理解為對匯率的打壓。

(三)人民幣中長期升值周期已經開啟

過去十餘年,全球金融危機無疑是改變世界格局的重要事件。而新冠肺炎疫情亦有可能是影響世界發展的又一重要事件。展望未來,當前可能就是人民幣匯率長周期的起點。

首先,從美元指數來看,美元可能將長期走弱。疫情爆發迫使美國實施了大幅寬鬆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美聯儲非常規貨幣政策退出遙遙無期,美國政府債務也更加不可持續。

二是中國經濟基本面一枝獨秀。未來發達經濟體進入長期經濟停滯是大概率事件,而中國仍有望維持較長時間的中高速經濟增長。

三是境內外息差將在較長事件內維持在較高水平。發達經濟體維持零利率和負利率政策將持續較長時間,而中國貨幣政策仍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維持正常狀況。

四是外資持續流入國內市場仍將持續。目前境外投資者配置中國金融資產的比例依然較低,再加上愈發看好中國發展前景,預計流入境內的資本將會越來越多。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當前人民幣中長期升值趨勢已經確立,「7」可能就是人民幣匯率的歷史大底。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責編郵箱:yanguihua@jiemian.com)

相關閱讀:

張啟迪:人民幣升值可能並未進入尾聲

相關焦點

  • 丁安華|美元熊市周期的可能與人民幣升值的前景
    美元是否進入長周期的熊市?人民幣升值是否可以持續?我們試圖從歷史視角,釐清美元大熊市的驅動因素,並在此基礎上討論美元和人民幣匯率可能的前景。美元進入熊市周期了嗎?(一)什麼力量決定匯率走勢? 想要定義美元已經開啟新一輪持續數年的大熊市,理由仍不充分。人民幣會連續升值嗎?(一)美元熊市周期下的人民幣美元熊市,就是非美貨幣牛市。不過,在上兩輪美元熊市周期中,人民幣的走勢並非如此直接。
  • 3個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狂飆3000多點 人民幣將開啟升值牛市?
    但考慮到後續可能存在的風險,包括全球避險情緒、中美關係以及不對稱的資本管制,人民幣匯率或呈現為斜率放緩的升值走勢,短期人民幣匯率區間或為6.7~6.8。我們還應注意到,匯率的持續升值或對中國出口和製造業帶來一定的衝擊。」
  • 人民幣升值!在岸人民幣大漲逾700個基點,中長期仍看漲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導讀:展望四季度人民幣走勢,多位外匯交易員指出,從中長期而言,人民幣有望在平穩雙向波動趨勢下,延續上漲趨勢。「與此同時,近期人民幣上漲勢頭相當迅猛,市場看漲人民幣的預期驟然升溫。」
  • 盛松成對話管濤:人民幣匯率不存在升值周期資本項目開放時機到了
    作為12月7日的重磅閉幕環節,鳳凰網財經總監張濤力邀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以及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就人民幣匯率、資本項目開放等時下倍受關注的問題進行連線對話。盛松成對話管濤:人民幣匯率不存在「升值周期」、資本項目開放時機到了?
  • 盛松成對話管濤:人民幣匯率不存在升值周期,資本項目開放時機到了?
    市場給人民幣升值帶來了各種解釋:經濟基本面恢復、際收支順差擴大、中美博弈局勢、美元指數走勢。有人說人民幣匯率進入了「升值周期」,也有人說利好出盡、拐點或至。在預測市場方面,沒人有把握絕對正確。但在「升值周期」的背景下,從10月份開始學界已經開始探討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創8個月來新低 分析師:中長期升值趨勢未變
    華泰證券研究員張繼強和蘆哲表示,短期來看,美元指數維持高位,人民幣匯率難以大幅升值,貿易摩擦和避險需求背景下甚至存在一定的貶值壓力。不過他們表示,人民幣匯率方面,中長期升值趨勢未變。截至5月27日18點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Chioce截圖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創近8個月新低Choice數據顯示,5月27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開盤報價為7.1330,開盤後便一路走跌,盤中一度跌破7.16至7.1626,日內最高跌幅為296個基點。
  • 暴漲4000點,連破7道關口,人民幣新一輪升值來了?
    本文首發於「見聞VIP」APP作者林菁揚,歡迎下載「見聞VIP」,即時見證歷史。導讀:5月27日收盤低點至今,離岸人民幣升值了4100多點,在岸人民幣則升值了3800多點。人民幣兌美元持續升值,今日強勢突破多道關口。
  • 社科院張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進入升值新周期了嗎?
    未來美元指數可能步入長時段下行周期,但由於當前的國際環境極其複雜,美元指數在下行的過程中具有很強的波動性;在特定情況下可能還會有比較明顯的反彈。從短期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勢依然具有不確定性。從基本面來看,無論是增長差、利差、短期資本流入都是支持人民幣兌美元升值的,今年底大概可以到6.6%-6.7%。
  • 交通銀行:人民幣並未進入升值周期
    3.Facebook回應:FTC和多州反壟斷訴訟「純屬歷史修正主義」 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和48個州的檢察長聯合對Facebook發起反壟斷指控,試圖逆轉Facebook對WhatsApp和Instagram的收購。
  • 人民幣中間價調貶4個基點,業內稱升值周期大概率延續至上半年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人民幣中間價調貶4個基點,業內稱升值周期大概率延續至上半年1月7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調貶4個基點,報6.4608,上一交易日中間價6.4604。此外,央行進行1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
  • 離岸人民幣升破6.50關口 日內升值近150點
    雙頂模式有可能形成,目前的一波看跌傾向於重新測試2017年初的低點,並觀察可能滿足的雙價分布。目前下滑的200周SMA數據支持了他們的觀點。從戰術上講,美銀不能排除年底反彈的可能性。類似於2017年、2014年、2011年和2008年的趨勢線支撐處可能會形成一個圓形基礎。如果它測試了95點位附近的指定的賣區,或者下降中的200周SMA,美銀會在這波反彈中賣出。
  • 人民幣將再次開啟升值模式?可能!為何?美指2天下跌498個點!
    從12月23日起,截至今天10時59分,2個交易日,離岸人民幣匯率累計下跌了230個基點,即離岸人民幣升值0.35%,這是否意味著離岸人民幣將再次開啟升值模式?對於這個問題,小編覺得,在短期之內,離岸人民幣可能將再次開啟升值模式。近日,離岸人民幣由貶轉升,主要是因為美元指數下跌了,即美元在貶值。
  • 人民幣升值是一把雙刃劍
    分季度看,第二季度同比增長3.2%,比第一季度增加10個百分點,從有關數據看,8月份經濟數據繼續好轉,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5.6%,增速較7月份加快0.8個百分點,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3571億元,同比增長0.5%,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環比增長1.25%,說明經濟沿著復甦的軌道穩步前行,這為人民幣升值奠定了良好的宏觀經濟基礎。
  • 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升破6.7關口,人民幣為何快速升值?
    截至9日15時,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當天最高升至6.7091,離岸人民幣則更是突破了6.7,達到6.6933,創下自2019年4月份以來的最高值。當天官方公布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7796,較假期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亦有305個基點的調升。什麼力量在推動人民幣此輪快速升級?民生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解運亮認為,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外因是美元波動。
  • ...2021年人民幣升值動力仍強 波動區間將保持穩定 兌美元匯率中樞...
    人民幣升值動力仍強多數市場人士指出,當前國內經濟持續回暖,貿易持續順差、貨幣政策維持穩健、中美利差維持在歷史較高水平,以及強勁的資本流入等都是支撐人民幣走強的因素。國內生產效率的提升也有望在中長期內支持人民幣真實匯率走強。渣打銀行預計,明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將在2021年中升值至6.30。此後由於中國增長優勢可能減少,匯率或在下半年小幅回落到6.45。西部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育浩更加樂觀,他對財聯社表示:「明年人民幣還在升值軌道上,目前判斷人民幣對美元將升至6.2附近。」
  • 年終報導|2021年人民幣升值動力仍強 波動區間將保持穩定 兌美元...
    人民幣升值動力仍強多數市場人士指出,當前國內經濟持續回暖,貿易持續順差、貨幣政策維持穩健、中美利差維持在歷史較高水平,以及強勁的資本流入等都是支撐人民幣走強的因素。不過,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 人民幣升值趨勢不變,升值利多股市、利空債市
    2020年5月以來人民幣匯率升值的核心邏輯是:中美經濟復甦預期差以及投資回報收益。從5月份的7.13升值到10月份的6.65,人民幣已累計快速升值了6.73%,這給國內進出口貿易企業帶來匯率波動壓力。我們認為,2020年第四季度人民幣匯率可能在6.60~6.80區間震蕩,短期(11~12月)面臨貶值壓力。
  • 人民幣升值趨勢不變 當期人民幣匯率走勢判斷
    2020年5月以來人民幣匯率升值的核心邏輯是:中美經濟復甦預期差以及投資回報收益。從5月份的7.13升值到10月份的6.65,人民幣已累計快速升值了6.73%,這給國內進出口貿易企業帶來匯率波動壓力。我們認為,2020年第四季度人民幣匯率可能在6.60~6.80區間震蕩,短期(11~12月)面臨貶值壓力。
  • 人民幣升值強勁,你該如何投資?
    作者 | 李海濤 林錫來源 | 第一財經2020年5月以來人民幣匯率升值的核心邏輯是:中美經濟復甦預期差以及投資回報收益。從5月份的7.13升值到10月份的6.65,人民幣已累計快速升值了6.73%,這給國內進出口貿易企業帶來匯率波動壓力。
  • 人民幣5個月升值5500點,警惕這波強勢上漲
    今年5月底,你在中國境內兌換1萬美元,需要支付7.1萬元人民幣,而如今只需要不到6.6萬元人民幣,前後相差了整整5000元人民幣。而且,這幾個月來人民幣的上漲,不僅僅是針對美元,相對歐元、英鎊、日元等多國貨幣,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