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糖是國際上最近開發的低聚糖之一,由於其性質穩定,不僅可作為蛋白質藥物、酶、疫苗和其他生物製品的優良活性保護劑,在化妝品、食品等行業也有廣泛應用。這一產品目前國內尚未實現規模化生產,主要依靠進口,而我市一家企業將在年內填補這一空白。
前不久,記者到福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採訪,他們投資的3000噸海藻糖項目正加緊建設。企業項目部負責人張靜義介紹,這一項目年底前就可投產,目前市面上的海藻糖每噸售價在3萬元左右,他們的產品預計每噸利潤將超萬元。
填補國內空白、生物技術……看到這些詞彙,我們很難想像這家企業4年前還是一家普通的澱粉加工廠。
延伸產品鏈,玉米澱粉4年衍生多座「金礦」
2009年1月,山東福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平原縣投產,當時他們只有一條年產15萬噸的玉米深加工生產線。 4年過去,人們已經很難把這家企業同糧食加工聯繫起來。從變性澱粉、葡萄糖酸系列產品到研發生產海藻糖,福洋生物已成為德州生物技術產業的生力軍。
效益是轉型的原動力。 2009年,福洋生物投產不久就遭遇尷尬:年銷售收入4億元,利潤不過1000多萬元。怎麼辦?企業決定延伸產業鏈,以澱粉為原料生產變性澱粉。當年8月份,投資1000萬元的變性澱粉生產線投產,頭一年就為企業帶來了2000餘萬元的利潤。其後,同樣以玉米澱粉為原料,2010年4月份,企業首條葡萄糖酸系列產品生產線建成,年產葡萄糖酸鈉3萬噸,到2011年,葡萄糖酸鈉年產量已達6萬噸。 2012年9月,3000噸海藻糖項目開工建設。到2012年末,國內企業目前能夠生產的10餘種變性澱粉,在福洋生物幾乎都能找到蹤影。同時,葡萄糖酸系列產品的種類達到6個,其中葡萄糖酸鈉的總產能躍居國內第二位。正在建設的3000噸海藻糖生產線投產後,企業還將佔據低聚糖行業的高端位置。
澱粉每噸利潤不足100元,葡萄糖酸產品每噸利潤在600元以上,海藻糖每噸利潤超過萬元……轉化、提煉,升級、升值。到2012年底,伴隨新產品的相繼投產,企業產值已從最初的4億元增至10.4億元。
持續更新工藝,拳頭產品噸成本3年降低500元
面對嚴酷的市場競爭,好產品未必有好效益。以葡萄糖酸鈉為例,生產這一產品的企業全國多達幾十家,其中能保持較高利潤的只有兩成。福洋生物制勝的關鍵在於,他們生產的葡萄糖酸鈉每噸成本比國內大多數同類產品要低500元。
走進企業的生產區,從糖化車間、發酵車間到發酵中試生產線全部實行自動化控制,無論是技術、設備還是工藝流程處處透著先進。企業研發中心主任趙偉介紹,葡萄糖酸系列產品和海藻糖,都屬於生物發酵產業,各類功能不同的菌種是技術的核心。目前,大多數同類企業依然採取手工辦法篩選菌種,而福洋生物早在2011年就開始應用自動化設備對菌種進行高通量篩選,篩選效率較手工辦法提高20多倍。
藉助各種新工藝,福洋生物目前能夠使菌體在生產過程中始終保持旺盛活力,並能將發酵時間控制在同類企業的三分之二左右。同時,他們還掌握著連續發酵的專利技術,同樣一批菌體,其他企業只能用於1罐產品的生產,而福洋生物卻能生產4罐到6罐,成本自然大幅降低。
大手筆引智引才,建起省級院士工作站
2012年4月27日,山東福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研發中心在華東理工大學掛牌成立。此前,福洋生物已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工業大學校長歐陽平凱及其院士團隊合作組建了省級院士工作站。
一家普通的澱粉廠能夠在 4年裡接二連三地斬將奪旗,得益於其強大的技術支撐。早在2009年初,為了找準新產品的投資方向,福洋生物就同山東輕工業學院、華東理工大學等多家院校建立聯繫。截至 2012年末,這家企業已同國內 8家知名的科研院所、大專院校達成戰略合作。同時,企業從2010年起每年都要拿出數千萬元用於添置研發設備、吸納高端人才。目前,福洋生物已建成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並擁有一支包括 3名博士、10名碩士、18名本科生在內的專業研發團隊。 2010年至今,企業已先後開發變性澱粉、生物發酵新產品30餘個,申請國家專利近20項。
「今年我們在研發上的投入預計將達3600萬元。」趙偉告訴我們,目前企業已與華東理工大學等高校合作,共同承擔了國家重大設備專項、國家863計劃項目各一項。依託日漸厚實的技術積澱,企業有把握在未來5到10年內繼續在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本報記者 王賀 見習記者 王德鵬 本報通訊員 金吉鑫
■產業背景
發酵產業強勢突圍
我國擁有世界最大的發酵產業,生產了全球大部分的胺基酸、功能糖等產品。近年來,我國的發酵產業開始向工業產品領域延伸,但由於這一產業對能源、糧食和水的消耗巨大,在發展速度和規模上受到了一定製約。針對這一現狀,發酵產業目前正逐步向著原料到產品的高轉化率、節能及節水的方向發展,力求未來能夠實現部分代替石油,生產大宗材料、能源、化工產品等。
順應這一趨勢,我市目前許多生物技術企業已經走在了這一產業的前沿,涉及領域包括功能糖、能源等多個方面。
■記者手記
產品鏈上的堅持
把初級產品深加工,可以獲取更大收益,這是眾所周知的經營思路。但福洋生物能夠在短短4年裡實現全面轉型,絕不僅是延伸產品鏈、價值鏈所能完成的。對比其他一些企業,福洋生物雖然起點不高,但在生物技術這個新興產業中走得十分紮實。如果福洋生物僅把目光盯在產品上,通過購買生產線上馬新項目,可能也會取得不俗成績,但他們卻選擇了一條更艱難的道路。從2010年開始,福洋生物每年拿出數千萬元引進人才、設備,與科研院所開展戰略合作,由此提升自身在技術積累上的厚度。如今,這家企業最大的財富已經不是幾個暢銷的拳頭產品,而是為數眾多的生物發酵技術。應該說,福洋生物今天的成功,是企業完善而長遠的創新戰略的成功,依靠這一發展戰略,企業必將長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