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群1至2小時出行圈

2020-12-23 紅星新聞

關於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建設有何進展?12月16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就此回應稱,目前總體考慮是,三大區域「十四五」期間計劃新開工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共1萬公裡左右,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群1至2小時出行圈和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軌道上的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要基本建成。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新聞發言人孟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化,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帶動作用,建設現代化都市圈。今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結合「十四五」規劃研究,提出擬將三大區域城際和市域(郊)鐵路作為重大工程納入「十四五」規劃,整體推進建設。

孟瑋介紹,綜合規劃支撐、發展需求、前期工作深度、資金落實、運營效益等因素,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國鐵集團、相關地方,梳理形成了近三年滾動項目清單,擬新開工項目70餘個、總裡程超過6000公裡。

據悉,在京津冀地區,新開工項目約1000公裡,加快構建「四縱四橫一環」通道格局,形成北京、天津中心城區與新城、衛星城之間的「1小時通勤圈」,京雄津保唐「1小時交通圈」。

在長三角地區,新開工項目約4000公裡,打造1小時到1個半小時城際交通圈、城市中心城區與周邊城鎮組團間半小時到1小時通勤網。

▲上海 黃浦江

在粵港澳大灣區,新開工項目約1000公裡,加快形成以廣深港、廣珠澳和跨珠江口為主軸,「軸帶支撐、極軸放射」的多層次鐵路網絡,實現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

會上,孟瑋還就國內高鐵、城際、地鐵的發展和區別做出介紹。目前,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幹線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已經初具規模,截至2019年底,三大區域幹線鐵路營業裡程約2.4萬公裡,路網密度達全國平均水平的2.6倍;城市軌道交通營業裡程近3400公裡,佔全國的61.2%。但相比較而言,市域(郊)等鐵路發展還比較滯後,一定程度上影響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效率。

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如何錯位發展?孟瑋指出,在規劃設計上,重點是加強統籌謀劃和方案論證,避免功能錯配導致效率低下。市域(郊)鐵路主要布局在經濟發達、人口聚集都市圈內的中心城市,連通城區與郊區及周邊衛星城、微中心等城鎮組團,重點滿足1小時通勤圈快速通達出行需求,平均站間距原則上不小於3公裡,線路儘可能串聯5萬人及以上的城鎮組團和重要工業園區、旅遊景點等。

在建設標準上,城際鐵路主要承擔城市間經常性、大容量客運需求,線路走向和站點設置要突出對沿線重要經濟據點、人口較多城鎮的覆蓋,建設中技術標準要避免「兩頭化」現象。一方面,避免把城際鐵路建成高鐵。城際鐵路設計速度宜為160—200公裡/小時,如果按時速350公裡標準建設,將使城際鐵路承擔幹線通道功能,難以滿足對沿線重要節點的更好覆蓋。另一方面,避免把城際鐵路建成地鐵。城際鐵路穿越城區路段如果大量採用地下敷設方式和較小站間距,既大幅增加工程造價,又降低運行效率,難以滿足城際快速出行需求。

紅星新聞記者 王田 北京報導

編輯 柴暢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國家發改委:2025年城市群1~2小時出行圈基本形成
    2025年城市群1至2小時出行圈基本形成【國家發改委:2025年城市群1~2小時出行圈基本形成】記者今天(16日)從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我國京津冀、長三角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將作為重大工程納入「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我國將基本形成城市群1~2小時出行圈和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
  • 國家發改委:2025年京津冀等城市群1~2小時出行圈基本形成
    記者今天(16日)從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我國京津冀、長三角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將作為重大工程納入「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我國將基本形成城市群1~2小時出行圈和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
  • 2025年京津冀等城市群1~2小時出行圈基本形成
    從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我國京津冀、長三角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將作為重大工程納入「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我國將基本形成城市群1~2小時出行圈和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
  • 2025年城市群1至2小時出行圈基本形成
    央視網消息 :記者昨天(16日)從國家發展改革委了解到,我國京津冀、長三角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城際和市域(市郊)鐵路將作為重大工程納入「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我國將基本形成城市群1—2小時出行圈和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
  • 中車時代電氣午後漲逾5% 發改委稱2025年城市群1~2小時出行圈基本...
    原標題:港股異動 | 中車時代電氣(03898)午後漲逾5% 發改委稱2025年城市群1~2小時出行圈基本形成   12月16日,
  • 國家發展改革委:2025年城市群1至2小時出行圈基本形成
    國家發展改革委:2025年城市群1至2小時出行圈基本形成 時間:2020- 國家發展改革委:2025年城市群1至2小時出行圈基本形成 在粵港澳大灣區,新開工項目約1000公裡,加快形成以廣深港、廣珠澳和跨珠江口為主軸的多層次鐵路網絡,實現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
  • 國家發改委:軌道上的京津冀2025年基本建成 「1小時通勤圈」成真
    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孟瑋在會上介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明確提出,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化,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帶動作用,建設現代化都市圈。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近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了京津冀、長三角地區交通一體化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等相關規劃,為推進三大區域城際和市郊鐵路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今年以來,經報請國務院領導同志批准,國家發展改革委結合「十四五」規劃研究,提出擬將三大區域城際和市域(郊)鐵路作為重大工程納入「十四五」規劃,整體推進建設。
  • 到2025年基本建成軌道上的粵港澳大灣區 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
    到2025年基本建成軌道上的粵港澳大灣區 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金羊網  作者:王莉  2020-12-17 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群
  • 京雄津保唐將形成「1小時交通圈」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本報訊(記者曹政)昨天,國家發改委舉行12月例行發布會,介紹經濟運行情況並回應熱點話題。針對各方關注的城際鐵路建設,新聞發言人孟瑋介紹,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十四五」期間計劃新開工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共1萬公裡左右,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群1小時至2小時出行圈和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軌道上的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要基本建成。
  • 京雄津保唐將形成「1小時交通圈」
    本報訊(記者曹政)昨天,國家發改委舉行12月例行發布會,介紹經濟運行情況並回應熱點話題。針對各方關注的城際鐵路建設,新聞發言人孟瑋介紹,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十四五」期間計劃新開工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共1萬公裡左右,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群1小時至2小時出行圈和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軌道上的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要基本建成。
  • 到2025年基本建成軌道上的粵港澳大灣區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信息,我國京津冀、長三角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將作為重大工程納入「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群1-2小時出行圈和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基本建成軌道上的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
  • 1、2、3小時高鐵出行圈分別指什麼?官方科普
    日前,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正式發布《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以系統化頂層設計文件的形式明確了中國鐵路未來30年的發展藍圖。《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提出,全國鐵路網20萬公裡左右,其中高鐵7萬公裡左右。20萬人口以上城市實現鐵路覆蓋,50萬人口以上城市高鐵通達。
  • 「軌道上的京津冀」:1小時通勤圈將成真
    中國網12月18日訊 今年,國家發改委結合「十四五」規劃研究,提出擬將三大區域城際和市域(郊)鐵路作為重大工程納入「十四五」規劃,整體推進建設。綜合規劃支撐、發展需求、前期工作深度、資金落實、運營效益等因素,會同國鐵集團、相關地方,梳理形成了近三年滾動項目清單,擬新開工項目70餘個、總裡程超過6000公裡。其中,在京津冀地區,新開工項目約1000公裡,加快構建「四縱四橫一環」通道格局,形成北京、天津中心城區與新城、衛星城之間的「1小時通勤圈」,京雄津保唐「1小時交通圈」。
  • 「軌道上的大灣區」2025年基本建成
    國家發改委特別提出,建設中技術標準要避免「兩頭化」現象。一方面,要避免把城際鐵路建成高鐵。城際鐵路設計速度宜為160-200公裡/小時,如按時速350公裡標準建設,將使城際鐵路承擔幹線通道功能,難以滿足對沿線重要節點的更好覆蓋。另一方面,要避免把城際鐵路建成地鐵。城際鐵路穿越城區路段如果大量採用地下敷設方式和較小站間距,既大幅增加工程造價,又降低運行效率,難以滿足城際快速出行需求。
  • 高鐵出行圈 1、2、3小時通達 線上線下服務全面協同 旅客體驗感知...
    內容提要:鐵路部門獲悉,《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提出,到2035年,全國1、2、3小時高鐵出行圈全面形成。天津北方網訊:從鐵路部門獲悉,《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提出,到2035年,全國1、2、3小時高鐵出行圈全面形成。
  • 國家發改委:預計兩節期間物價漲幅不大
    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孟瑋介紹,1—11月,發電量同比增長2.0%,增速持續回升;受食品價格從高位明顯回落影響,CPI由升轉降。此外,針對煤炭供應、元旦和春節期間保供穩價方面的工作,孟瑋也一一給出回應。
  • 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京津冀將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來自市交通委的數據顯示,過去5年,京臺高速等8條高速公路先後建成通車,預計到今年年底,全市高速公路總裡程將達到1174公裡,京津冀核心區1小時交通圈、相鄰城市間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  數據顯示,京津冀地區2019年的PM2.5平均濃度與2015年相比下降36%,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從2015年的80.6微克/立方米降到2019年的42微克/立方米,2020年1至10月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再降至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  在這背後,是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區域協作機制的不斷完善。
  • 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 京津冀將建世界級城市群_中國國情_中國網
    來自市交通委的數據顯示,過去5年,京臺高速等8條高速公路先後建成通車,預計到今年年底,全市高速公路總裡程將達到1174公裡,京津冀核心區1小時交通圈、相鄰城市間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數據顯示,京津冀地區2019年的PM2.5平均濃度與2015年相比下降36%,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從2015年的80.6微克/立方米降到2019年的42微克/立方米,2020年1至10月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再降至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在這背後,是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區域協作機制的不斷完善。
  • 2035年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構架基本形成
    記者28日從北京市發改委獲悉,根據實施方案提出的目標,到2020年將初步形成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局面;到2035年,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構架基本形成。今年初步形成協同發展新局面「近年來,北京市積極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從市域外來看,緊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機遇,深度融入其中、受益其中;從市域內來看,落實城南地區三年行動計劃,推進市域內結對協作等,成效斐然。」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
  • 發改委:擬將三大區域城際市域鐵路納入「十四五」規劃
    孟瑋在新聞發布會上說,三大區域「十四五」期間計劃新開工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共1萬公裡左右。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群1至2小時出行圈和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軌道上的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基本建成。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提出,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