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之中,菊花清雅,牡丹富貴,荷花高潔,梅花冷傲。古人都喜歡用花朵的品性抒發自己情懷,寄託思緒。梅花的品性孤傲,古往今來大多數人描寫的梅花,表達的意思層面基本上都離不開,不畏寒冷,錚錚傲骨的字面。
李清照其實對於梅花的詞不少,「玉樓春」、「漁家傲」、「臨江仙」等都有寫梅的句子。也並不是說李清照獨獨就喜歡梅花,是因為她對梅花的理解與別人不一樣。
她筆下的梅花更加的有韻味,好似附有靈魂有自己的思想,也像一個美人自己在訴說著美好的故事。
李清照在封建朝代,在傳統女子的定義下,不算是一個規規矩矩的本分女孩,甚至可以用豪邁來形容她。一個相當有趣有自己思想的女孩子。放到現代一樣能獲得很多人的喜愛。有才情,夠灑脫,性格開朗,而且相當的有個性。
她的性格,從詠梅一事就能看出一二。一首是《玉樓春·紅梅》,另一首是《孤雁兒》。其中《孤雁兒》最能體現出她「狂傲」的一面。
先說《玉樓春·紅梅》「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末?不知醞釀幾多時,但見包藏無限意。」這首詞也足夠驚豔,但是用驚豔有點不太貼切,是足夠靈動。
好似梅花自有魂靈,偏要自己去決定,天氣如何,別的梅花是不是已經綻放枝頭。沒有影響,且慢醞釀,花包紅心點點,綻放只隨我意。
李清照家庭條件不錯,並不是什麼寒門,書香世家,從小在文化氣韻下薰陶,格局自然比小家碧玉的小姐們要高遠許多。她是獨立的,並不依附於誰。也許山東女子的性格,早於宋朝就定下基調來了。
後面還有兩句「道人憔悴春窗底,悶損闌幹愁不倚」寫的是女子的的哀怨,心情不是很好,賞梅之餘,抒發一下自己的思緒。生活如斯,小酌幾杯,與其哀愁不如放下心事,盡賞窗外景色。
真正讓人感到驚豔的是她作的《孤雁兒》。「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她說前人所作的梅花都透著俗氣。從下筆之前就已經決定了。而且口氣不小,說自己嘗試著寫了一首以後,更加印證了自己的判斷沒有錯。
這樣話語頗有幾分率真,也不算是諷刺前人梅花寫得不好,只是她借著這樣的由頭,更加深刻地描寫自己孤雁兒的立意。
因為她做這首詞所處的環境,跟前期的境遇相差甚遠,心境卓然不同。李清照是想要訴說,自己的心情跟境遇是多麼的悽涼,對自己所表達的內容給了一個臺階,有遞進的效果。
果然,你說前人所做的不好,你自己做了一首,我們就更加期待作者的作品,究竟是什麼樣的內容。
「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讀到後面一段的時候,悽涼之感已經撲面而來了。有了前面的鋪墊,我們對李清照此時的情緒感受更為濃烈。家國有變,身處南國,愁斷腸,相思苦,沒有誰能為她開解。看到此處不禁讓人落淚,如此悽涼,國家命運又豈不是如此這般。
有「金」來犯,家國不濟。才華橫溢,第一才女之稱的李清照,前半生是如此的幸福,與夫君趙明誠的結合,「書香門第」嫁與「金石之家」。
夫君趙明誠也非常欣賞李清照的才情,與之書信往往要在才情上一爭高下,但是總是敗下陣來。其實這也是一種情趣,想來又是何等的幸福讓人豔羨。
有才情之人不少,有才情的女子也不少,但是像李清照這樣,遺世而獨立,達到清新脫俗的至高境界的並不多。
後人說她是文學天才。後人再也找不出一位像李清照這樣的驚豔天下人的才女。她的詩詞有著很強的衝擊感,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
喜歡宋詞的朋友,可以閱讀這套詞傳全集,其中包括《李清照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和《納蘭容若詞傳》。
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購買。閱讀過後,自己也會成為一名滿腹經綸的人才。
歷史舞講壇總結:
文學上的造詣由文化底蘊來決定,文化上的底蘊一方面有詩書學識的積累,一方面也是天分,這個天分就是靈性,有心不一定有靈。有靈之人必定感性,感性之人必定有情。
世間之事又有幾件不是有情而生。寫不出李清照這樣驚豔眾人的佳作沒有關係,關鍵是品味生活,要用情去體會世間的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