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竹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個父母都都想要一個聰明伶俐的寶寶,因此對寶寶的習慣培養要格外注意,一些父母發現了寶寶稍有不好的習慣就立馬糾正,期望寶寶往自己預想的正常方向走,但有時候寶寶表現出來的一些「壞行為」反而是寶寶正在變聰明的表現。
每個父母在寶寶的教育上都有自己的主見,希望把寶寶培養成人中龍鳳。但是寶寶仿佛是要與父母作對似的,你越阻止他做什麼事,他反而就是要做給你看。尤其是2歲的寶寶,就會開始表現出一些調皮的行為。
成長的階段過程中寶寶會表現出許多家長所認為的壞習慣,但往往家長以為的壞習慣其實正是寶寶變聰明的必經之路,尤其是2歲這個黃金時期,父母再煩也得忍著不去阻止,假如寶寶出現了以下幾種行為,說明正在變聰明,父母們可千萬別阻止了。
一、2歲寶寶出現這幾種行為,說明正在變聰明
1、喜歡撕紙
在寶寶三歲的時候就會開始喜歡撕紙,寶寶尤其喜歡將圖畫書撕得粉碎。一些家長會將書本、紙品都放在寶寶碰不著的地方,甚至買一些難以撕毀的書。
其實喜歡撕紙對寶寶來說並不是什麼壞事,寶寶2歲開始,會有一個「手的敏感期」,這時候寶寶會發現自己的小手能做很多事。
撕紙的時候需要用到大腦、雙手肌肉、手臂肌肉和手腕,這些身體部位需要互相配合,相互協調,能夠使得寶寶的手部運動能力和手腦協調能力得到鍛鍊。並且大腦需要下達命令,這樣可以使得寶寶靈活用腦,變得更加聰明。
2、到處亂爬亂跑
寶寶大腦發育的一個明顯特徵就是運動系統的發育。普遍情況下,兩歲左右的寶寶就已經可以到處亂跑了,或許跑起來搖搖晃晃,但這對寶寶們來說,已經是個特別新鮮的事了。寶寶們喜歡在地上爬或者是光著腳亂跑,其實是因為他們可以靈活地運用自己的四肢。
對於寶寶到處亂爬或光著腳亂走這件事,家長們並不需要擔心,這證明寶寶們的大腦發育不錯。如果寶寶到了2歲還不爬、跑,父母們才更應該要擔心。因此家長應該要多陪寶寶去戶外玩耍、走動,以此提高寶寶的運動能力。
2、自言自語
許多寶寶在玩耍的時候,都特別喜歡自言自語,和家裡的某些東西、或者玩具進行對話。
這其實是寶寶正在發展想像力。在獨自待著、做遊戲時,寶寶會把自己想像成一個正義的使者,寶寶的大腦會飛速運轉,思考自己想做什麼。並把像電視劇對話一樣,把自己想做的時候表達出來。
二、面對「調皮」的寶寶,父母該如何正確引導?
1、用遊戲方式引導寶寶
爸爸媽媽可以把一些生活上的小事用遊戲的方法來引導寶寶,抓住正確的時機,用一些有趣的方法引起寶寶的注意,以做遊戲的方法慢慢引導寶寶。
在氛圍、情緒良好的時候引導寶寶是最重要的。並且寶寶年齡還小,這時候也可以借著講故事來講道理更容易讓寶寶接受,可以不必完全照搬故事書,將一些生活上的小事現編現講更好。
2、儘早和寶寶做朋友
家長應該儘早和寶寶建立友好的朋友相處關係,對以後的親子溝通非常有利。不過在做朋友的同時也要讓寶寶知道要尊重父母,父母是具有權威的。但是在親子相處中,所謂的權威,只是讓寶寶知道父母只是他們人生的引導人,而不是命令者。
3、認識寶寶行為背後的動機
這些種種習慣只是表象,父母應該去尋找背後的原因。嘗試多種角度思考,正確理解寶寶為什麼會「讓他往東,他偏往西」也許寶寶有不同的思考方向;對於寶寶希望得到父母的額肯定,證明自己有能力;三歲的寶寶的叛逆行為也有可能是寶寶學習規則的過程,他們在嘗試父母的界限。
對於寶寶的這些壞習慣,家長不要過度緊張,寶寶三歲以後,這些習慣都會慢慢減少甚至消失,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理解寶寶,認識寶寶為什麼會這樣做,給予寶寶足夠的愛和溫暖,讓他們在家人的保護下茁壯成長。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林竹媽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