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的寶寶出現這些行為,說明正在變聰明,再煩父母也得忍著

2020-12-23 林竹媽咪

文 | 林竹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個父母都都想要一個聰明伶俐的寶寶,因此對寶寶的習慣培養要格外注意,一些父母發現了寶寶稍有不好的習慣就立馬糾正,期望寶寶往自己預想的正常方向走,但有時候寶寶表現出來的一些「壞行為」反而是寶寶正在變聰明的表現。

每個父母在寶寶的教育上都有自己的主見,希望把寶寶培養成人中龍鳳。但是寶寶仿佛是要與父母作對似的,你越阻止他做什麼事,他反而就是要做給你看。尤其是2歲的寶寶,就會開始表現出一些調皮的行為。

成長的階段過程中寶寶會表現出許多家長所認為的壞習慣,但往往家長以為的壞習慣其實正是寶寶變聰明的必經之路,尤其是2歲這個黃金時期,父母再煩也得忍著不去阻止,假如寶寶出現了以下幾種行為,說明正在變聰明,父母們可千萬別阻止了。

一、2歲寶寶出現這幾種行為,說明正在變聰明

1、喜歡撕紙

在寶寶三歲的時候就會開始喜歡撕紙,寶寶尤其喜歡將圖畫書撕得粉碎。一些家長會將書本、紙品都放在寶寶碰不著的地方,甚至買一些難以撕毀的書。

其實喜歡撕紙對寶寶來說並不是什麼壞事,寶寶2歲開始,會有一個「手的敏感期」,這時候寶寶會發現自己的小手能做很多事。

撕紙的時候需要用到大腦、雙手肌肉、手臂肌肉和手腕,這些身體部位需要互相配合,相互協調,能夠使得寶寶的手部運動能力和手腦協調能力得到鍛鍊。並且大腦需要下達命令,這樣可以使得寶寶靈活用腦,變得更加聰明。

2、到處亂爬亂跑

寶寶大腦發育的一個明顯特徵就是運動系統的發育。普遍情況下,兩歲左右的寶寶就已經可以到處亂跑了,或許跑起來搖搖晃晃,但這對寶寶們來說,已經是個特別新鮮的事了。寶寶們喜歡在地上爬或者是光著腳亂跑,其實是因為他們可以靈活地運用自己的四肢。

對於寶寶到處亂爬或光著腳亂走這件事,家長們並不需要擔心,這證明寶寶們的大腦發育不錯。如果寶寶到了2歲還不爬、跑,父母們才更應該要擔心。因此家長應該要多陪寶寶去戶外玩耍、走動,以此提高寶寶的運動能力。

2、自言自語

許多寶寶在玩耍的時候,都特別喜歡自言自語,和家裡的某些東西、或者玩具進行對話。

這其實是寶寶正在發展想像力。在獨自待著、做遊戲時,寶寶會把自己想像成一個正義的使者,寶寶的大腦會飛速運轉,思考自己想做什麼。並把像電視劇對話一樣,把自己想做的時候表達出來。

二、面對「調皮」的寶寶,父母該如何正確引導?

1、用遊戲方式引導寶寶

爸爸媽媽可以把一些生活上的小事用遊戲的方法來引導寶寶,抓住正確的時機,用一些有趣的方法引起寶寶的注意,以做遊戲的方法慢慢引導寶寶。

在氛圍、情緒良好的時候引導寶寶是最重要的。並且寶寶年齡還小,這時候也可以借著講故事來講道理更容易讓寶寶接受,可以不必完全照搬故事書,將一些生活上的小事現編現講更好。

2、儘早和寶寶做朋友

家長應該儘早和寶寶建立友好的朋友相處關係,對以後的親子溝通非常有利。不過在做朋友的同時也要讓寶寶知道要尊重父母,父母是具有權威的。但是在親子相處中,所謂的權威,只是讓寶寶知道父母只是他們人生的引導人,而不是命令者。

3、認識寶寶行為背後的動機

這些種種習慣只是表象,父母應該去尋找背後的原因。嘗試多種角度思考,正確理解寶寶為什麼會「讓他往東,他偏往西」也許寶寶有不同的思考方向;對於寶寶希望得到父母的額肯定,證明自己有能力;三歲的寶寶的叛逆行為也有可能是寶寶學習規則的過程,他們在嘗試父母的界限。

對於寶寶的這些壞習慣,家長不要過度緊張,寶寶三歲以後,這些習慣都會慢慢減少甚至消失,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理解寶寶,認識寶寶為什麼會這樣做,給予寶寶足夠的愛和溫暖,讓他們在家人的保護下茁壯成長。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林竹媽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寶寶出現這五種行為,暗示正在變聰明,家長可別盲目糾正
    許多寶媽都有個疑問:為什麼寶寶越大,帶起來卻越困難?各種小問題和壞習慣陸續出現,曾經的天使寶寶怎麼會突然變成「壞寶寶」了呢?在育兒方面,許多孩子的「毛病」實際上並不是毛病,而僅僅是寶媽的無知和誤解,尤其是以下這五種在寶媽看來很「煩人」的行為,實際上,正說明寶寶在變得更加聰明呢。
  • 1歲內,寶寶出現這些舉動,是聰明的表現,很多家長誤認是調皮!
    隨著寶寶不斷的長大,有些行為真的是讓家長很生氣。但是即使生氣也千萬不要阻攔,寶寶的這些行為是寶寶變聰明的一種表現,強行阻攔的話,會不利於寶寶的大腦發育。如果您發現自家的寶寶在一個時間段有下面一些行為,一定要告訴自己,寶寶是在變聰明,而不是在做破壞,心情會不會好一些呢?
  • 寶寶睡覺時,如果有這些舉動,說明大腦發育非常好,更加聰明!
    為了讓寶寶在起跑線上快人一步,當今的年輕父母通過各種方式進行科學教育,例如當胎兒還在肚子裡時就進行胎教,出生後進行各種補習班,早期教育班也為他們提供擁有更多獲取知識的機會。那麼寶寶的大腦發育得好不好?我們從外面是看不到的。實際上,父母只需要注意看看寶寶在睡覺時是否有這五種動作,就可以辨別出來。
  • 寶寶3歲是叛逆期?專家:聰明父母用這3招,輕鬆搞定孩子哭鬧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需要面對並且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孩子在三歲會進入第一個叛逆期,這時你會發現孩子可能變了個人一樣,做出了各種大人無法理解的行為,可能原本很乖巧的孩子,一下子不聽話了。正在經歷第一個叛逆期的三四歲的孩子,可能學會和父母頂嘴,哭鬧,耍脾氣,有時可能會惹惱家長,結果氣急敗壞的父母有時會出手打幾下孩子,搞得父母和孩子都氣急敗壞,兩敗俱傷。很多媽媽也都正在經歷孩子3歲的叛逆期,孩子總喜歡跟大人對著幹,動不動愛哭鬧。媽媽們很苦惱,為什麼曾經的乖寶寶變成了現在的愛哭鬼呢?
  • 高智商兒童在5歲之前就可預見,這些智商高的跡象,你家寶寶有嗎
    辰辰今年2歲,但是一張小嘴比誰都能說,在家就是一個妥妥的話癆,剛開始,辰辰在和媽媽說話的時候,媽媽還會給他回兩句,但是辰辰每天的小嘴一直叭叭叭說個不停,有時候還會問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搞得辰辰媽媽有時候很煩他,就直接對辰辰說"問你爸爸去",辰辰的爸爸脾氣倒是很好,一直耐心地給辰辰解答所有的問題
  • 李玫瑾:寶寶有這4種行為,是聰明外放的表現,家長別輕易阻止
    都說這寶寶小的時候是真可愛,稍微大點就調皮得不行,比如莫名其妙的扔東西。不少媽媽看到這種情況,一般都會大聲斥責,這就是媽媽的不是了。李玫瑾教授曾經表示過,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4個特徵,是聰明外放的表現。一起來看看吧!
  • 寶寶的「搗蛋」行為,實則是在偷偷漲智商,父母可別遏制孩子
    文|文兒很多家長都有過這樣的感受,認為寶寶在一兩歲的時候非常可愛,乖乖的,讓人忍不住疼愛。但是再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寶寶就是各種調皮搗蛋,被父母又愛又恨地稱之為:熊孩子。家長千萬不要煩孩子種搗蛋行為,其實這是孩子在偷偷漲智商,家長千萬別遏制孩子的行為。
  • 一歲以內的寶寶,有時有這3個「煩人舉動」,其實是孩子在變聰明
    之前在刷網站的時候看到一個寶媽在曬自己的寶寶,從懷孕初期就開始曬,一直到如今孩子快10個月了,這位寶媽從剛開始的對孩子成長的喜悅變成了如今三不五時的吐槽。昨天更新的更是要笑死人了,這位寶媽是準備過了一歲半再給孩子餵奶的,結果最近這段時間給孩子餵奶的時候,孩子養成了一個壞習慣。
  • 寶寶聰明與否?在嬰兒期通過這些小動作,細心的父母就可以知道了
    特別是在如今,物質基礎較好的環境下,不必擔心寶寶吃不飽穿不暖,因此,寶寶智商的發展是全家都十分重視的問題。他們希望寶寶智商高,至少發育正常。如果有低智商的情況,還可以及時補救。對於寶寶智商高低的問題,很多媽媽都會仔細觀察寶寶的反應和行為。有些寶寶很聰明,有些寶寶反映可能較慢。
  • 寶寶「奇葩」行為太多?這5種是他聰明的體現,寶媽別再誤會了
    所以寶媽們見面了也是很喜歡吐槽自己家的寶寶,例如今天把家裡的某個玩具拆了,哪天不小心砸壞了一個東西。小孩子在2、3歲這個年齡段每天都有變化,對於寶寶出現的奇葩行為,作為父母有時候實在不能理解,其實有些現象可能是寶寶聰明的體現。
  • 孕中期,若是胎兒出現這些「特殊」表現,說明寶寶將來很聰明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孕媽在孕期有這些特殊表現,說明肚子裡懷的娃很聰明孕早期時,胎寶寶的腦部已經慢慢開始發育,隨著月份不斷增加,腦部發育也逐漸趨於成熟,胎兒智力水平也會明顯提升,並且能在肚子裡發出一些信號,來證明自己是個「高智商」的聰明娃,孕媽不妨看看自己身上是否出現過這些「特殊」反應。
  • 寶寶常幹這兩件「壞事」,家長該偷笑而非制止,孩子正在變聰明呢
    文丨美媽很帥寶寶在成長過程中,總有一些不可思議的行為。在成人看來,寶寶的這些「小怪癖」令人非常苦惱,又髒又存在安全隱患,脾氣好有耐心的父母會心平氣靜地制止寶寶幹「壞事」,而沒耐心的家長則直接開吼,並威脅寶寶再幹「壞事」就打。
  • 1歲前孩子按月齡出現這5種表現,說明智商發育正常,父母該了解
    文丨姜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寶寶剛出生的第一年時間裡,各方面的變化還是著實明顯的,從第一次微笑到第一次翻身爬起來,再到之後的第一次走路,簡單的說出第一個字等等這些階段,父母都見證了這些成長的瞬間,對於孩子的成長父母也是很在意的。
  • 寶寶出現這4種行為,說明他很愛你,媽媽千萬別兇他!
    寶寶和成人的思維方式不同,所以會做出一些在我們看起來很奇怪的行為,但這些行為並不是毫無目的的,有時候是在表達他的不滿,有時候又是在表達他的愛意。比如說,當寶寶對寶媽做出以下4種行為時,說明他很愛你,就算你再「討厭」,也千萬別兇他,偷著樂就行了!跟媽媽嘮叨個沒完有些媽媽總嫌寶寶是「話嘮」,但這些媽媽並不知道,寶寶並不是跟誰都這麼「話嘮」的,他對你可是獨一份的寵愛呢!
  • 2-3歲,寶寶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聰明媽媽這樣應對
    父母打得越用力,寶寶哭得越大聲,這樣惡性循環,真心不是辦法。然而這樣做的危害不容忽視,經常遭受懲罰的孩子會認為父母不愛自己,因此自卑怯懦。二、面對叛逆期的寶寶,聰明父母這樣做 讓孩子順利度過叛逆期,其實並不難,我們要接受他們的這種行為。並且採用科學的教育方式。
  • 心理學家:2歲以上孩子的破壞行為,說明在變聰明,家長別埋沒
    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認為,2-7歲孩子的心理發展,屬於智力發展的前運算階段。 在這個階段,孩子不僅僅進行感覺運動方面的活動,也開始進行想像活動。這個年齡段仍然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很多破壞行為,實際上是在鍛鍊大腦,這恰恰說明孩子在悄悄變聰明。
  • 寶寶夠不夠聰明,一歲時就能知道個大概,主要看以下三個能力!
    孩子最初的行為都來源於對父母行為的模仿。帶過娃的都知道,假如要教孩子爬,有時候父母會在地上爬行做示範,其實就是讓孩子去模仿。如果孩子模仿能力比較強,能夠很快學會父母的動作,那麼說明寶寶小腦瓜很聰明,善於觀察。
  • 寶寶亂扔東西,家長怕管不好?這3種行為是聰明的信號,不用擔心
    對於孩子的這些怪異行為,家長們總是擔心自家孩子是不是出現了什麼問題或者身體不舒服。事實上,家長們並不用太過擔心,因為這些問題是孩子的「通病」,許多孩子都會犯,因為孩子的大腦和身體正在發育,所以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寶寶亂扔東西,是家長管的不好嗎?
  • 寶寶睡覺時愛做這些小動作,說明大腦發育很好,父母就偷著樂吧!
    在孩子睡覺後,父母要按照醫生的要求注意觀察寶寶的睡姿,防範寶寶睡著因為後手腳亂動、翻滾而引起口鼻窒息、摔傷等危險發生。而且,由於寶寶不會表達,還要通過觀察寶寶的表情和行為,掌握寶寶是否生病以及生長發育情況。因此,照顧寶寶非常辛苦。
  • 1歲內寶寶這「3種」表現聰明,這「8種」不是發育遲緩就是自閉症
    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成長發育正常,孩子的成長發育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受遺傳、環境、教育等多方面影響,孩子的發育會存在一定差異,如果1歲寶寶出現以下三種表現,說明寶寶比同齡人聰明:精力旺盛>一歲以下寶寶,很多時候寶媽都以為孩子該累了、困了,可孩子精力異常充沛,聽到音樂或父母聲音,就手舞足蹈,開心不已,看起來即聰明又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