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奇葩」行為太多?這5種是他聰明的體現,寶媽別再誤會了

2020-12-23 齊姐育兒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有時候寶媽們聚到一起有著討論不完的話題,最經常討論的就是自己家的「神獸」太淘氣。

所以寶媽們見面了也是很喜歡吐槽自己家的寶寶,例如今天把家裡的某個玩具拆了,哪天不小心砸壞了一個東西。

小孩子在2、3歲這個年齡段每天都有變化,對於寶寶出現的奇葩行為,作為父母有時候實在不能理解,其實有些現象可能是寶寶聰明的體現。

那麼聰明的寶寶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有哪些行為呢?

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看看你家寶寶有沒有這樣的情況發生。

如果你家寶寶也有這樣的情況,寶媽們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和自由,讓他在自己的小世界裡盡情享受吧!好好引導更有助於寶寶智力的開發!

01寶寶喜歡拆東西

寶寶剛來到這個世界不久,對於一切事務都充滿著好奇。

所以當爸爸媽媽拿來一個新的玩具給他,他對於這個玩具就充滿著各種好奇,對於玩具的形狀,顏色還有質地等等都想要研究一番。

在研究的時候也就避免不了想要拆掉玩具的想法了,這個時候寶媽們可不要制止,通過寶寶自己拆東西,能讓他的小腦袋多思考也可以提高寶寶的動手能力。

所以家長們可以在平時多給寶寶買一些能夠拆卸的玩具,陪寶寶一塊玩。

02寶寶做事情時,和他說話他沒反應

有時候家長會發現當寶寶在做事情的時候,和他說話他也沒有任何反應,這就說明寶寶的專注力很強

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最好就不要再多打擾寶寶了,讓他安靜地繼續做事情就可以了。

專注力強是一個人很好的習慣,無論是對今後的學習還是工作,這都是一個人難得的品質,能讓孩子今後更加優秀。

03寶寶喜歡到處畫畫

看著大人用筆寫字的樣子,寶寶也喜歡模仿著寫寫畫畫,當然了他們現在還不會規範的寫字,只是喜歡到處進行畫畫創作。

孩子在到處畫畫的時候有助於創造力的提升,所以家長也可以多買一些工具給寶寶,讓他自由發揮。

有時大人因為理性和拘謹是沒有太多的創造力的,但是在寶寶的世界裡,創造力是很驚人的,保持寶寶的自由和創造力也是讓爸爸媽媽保護著寶寶純真可愛的世界。

04寶寶喜歡說話

有些寶寶雖然口齒不清晰,或者使用的是獨特的「嬰語」,但是還是特別喜歡和爸爸媽媽說話。

父母不要因為聽不懂寶寶說什麼就放棄與他們交流了,而是要耐心地聽寶寶抒發自己的情感。

這樣寶寶在今後長大了在語言能力上更加優秀,寶寶也會善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父母要作為孩子的傾聽者,讓寶寶感受到父母的尊重。

05寶寶喜歡問問題

寶寶都喜歡整天把為什麼掛在嘴邊,他們對於世界上很多東西都感到十分好奇,很多的孩子長大了不喜歡問問題的原因都是因為小時候問問題卻受到了父母的冷漠。

作為父母一定要耐心的告訴他們,保持寶寶勤學好問的好品質,當然有不會的父母可以先學習然後再告訴寶寶,這對於父母也是一種提升。

寶寶在3歲之前都是各個敏感期發育的關鍵時刻,家長斷不可錯把孩子的優質本能看成缺點。

寶寶拆玩具是刺激大腦和指尖神經的最好方式,通過大腦思考將信息傳遞給手來操作整理,對手眼協調能力最大的開發。

很多上小學的家長最頭痛的問題就是孩子的專注力的培養,如果小的時候寶寶很專注一項事情,家長切不可打斷,這是讓寶寶體驗專注的最佳途徑。

當你看到寶寶在牆上亂塗亂畫,或者嘴巴沒完沒了的說話,請你停止批評,重點的看背後的價值。

想像力豐富,而且還能夠對自己奇葩的造型給予故事性的描述,證明孩子正在建構大腦信息的儲備和再次加工,對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都是一個質的提升。

以上特徵如果你家寶寶也有的話,那你就偷著樂吧!

【文章寄語】:每個媽媽在居家整理打掃方面確實比較辛苦,但為了孩子能力的提升,媽媽們也要學著放寬心態的包容和接納。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想補救都很難。

【題外話】:你家的「熊寶寶」是不是也經常拆玩具?

相關焦點

  • 寶寶出現這五種行為,暗示正在變聰明,家長可別盲目糾正
    許多寶媽都有個疑問:為什麼寶寶越大,帶起來卻越困難?各種小問題和壞習慣陸續出現,曾經的天使寶寶怎麼會突然變成「壞寶寶」了呢?在育兒方面,許多孩子的「毛病」實際上並不是毛病,而僅僅是寶媽的無知和誤解,尤其是以下這五種在寶媽看來很「煩人」的行為,實際上,正說明寶寶在變得更加聰明呢。
  • 寶寶這幾個行為很惹人厭,卻是愛你的表現,別兇他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經常會有一些「惹人嫌」的行為,讓家長十分苦惱。其實在孩子眼裡,家長是他最信賴的人,也是唯一的依靠,他日常的許多行為都是在表達對父母的愛,可別誤會了他!一、愛咬你寶寶長牙後,就開始左咬咬、右咬咬的生活,並且特別喜歡咬寶媽,乍一看還以為對寶媽有什麼不滿。其實寶寶可沒那麼壞,他愛咬媽媽,是因為他喜歡咬自己的手,並且覺得過程十分美好,想讓媽媽體驗一下。他只是暫時分不清自己與他人感受的區別,可並不是對寶媽有意見了!
  • 寶寶出現這4種行為,說明他很愛你,媽媽千萬別兇他!
    比如說,當寶寶對寶媽做出以下4種行為時,說明他很愛你,就算你再「討厭」,也千萬別兇他,偷著樂就行了!跟媽媽嘮叨個沒完有些媽媽總嫌寶寶是「話嘮」,但這些媽媽並不知道,寶寶並不是跟誰都這麼「話嘮」的,他對你可是獨一份的寵愛呢!
  • 寶寶多吃魚會更聰明?這3種魚一口也別多吃,容易給寶寶帶來傷害
    不過很多家長會陷入一個誤區,就是寶寶吃魚就會變聰明,於是便經常給寶寶做魚吃,可家長們對於寶寶吃魚這件事上,了解的並不深入。寶寶多吃魚會更聰明?事實真的如同很多家長口中的,多吃魚會變聰明嗎?這3種魚一口也別多吃,容易給寶寶帶來傷害在吃貨的眼中,世界上的魚只分為兩類,一類是可以吃的魚,另一種是想辦法也可以吃的魚,而實際上,遇到下面這3種魚類,不要做無謂的抵抗了,別給孩子吃了。
  • 寶寶有以下4種表現,說明他「吃撐」了,寶媽再餵易傷娃
    很多新手寶媽沒有養娃的經驗,會聽信老人的「經驗之談」,比如說娃哭了就是餓了、寶寶多吃奶會長得更好……在這些「經驗」的驅使之下,一些新手寶媽會不加節制的給他餵奶,只要寶寶哭鬧就給他喝奶,但其實這種餵養方式很可能會導致寶寶積食、腹瀉等。
  • 寶寶的這5種行為雖然很討厭,實際是在向媽媽示愛,寶媽別錯怪娃
    就像小貝這樣的「惡魔」行為,很大程度就是因為幼時家長沒有及時糾正與發現,才放任到現在這種到處「欺負」人的狀況。孩子的很多看似不好的行為,尤其是這5種「讓人討厭」的行為,很多媽媽遭過寶寶的「毒手」,不過這種行為可是在向媽媽求愛,寶媽可別一氣之下,錯怪了孩子。
  • 這4種行為其實是聰明的體現,家長不用擔心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出現這些「怪異行為」時,總覺得是「孩子出了問題」。其實對於寶寶來說,尤其在3歲前,出現些「怪異行為」真的沒必要擔心,這是娃的大腦與身體發育正常的表現。孩子喜歡丟東西撕紙?所以,當娃的肌肉發育和肢體協調能力得到逐步增強發展時,他們會通過丟東西、撕紙等等行為來展示自己上肢的力量。期間通過觀察感知物體被丟出後的運動軌跡,還能鍛鍊大腦的額葉,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所以娃喜歡扔東西其實是他在成長發育的體現,這件事值得父母高興。
  • 問了30位寶媽,終於知道了最適合送寶寶的禮物,別再費力不討好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為此,我特意在寶媽群裡集思廣益,讓寶媽們幫我出主意,有三十個寶媽各抒己見,這豈不是相當於我擁有十個孔明軍師了?大家既然想送禮,肯定是想表達心意,好多人劍走偏鋒,想送點不一樣的,但說實話,我們真的不會被那些奇葩禮物觸動。之前有人送過顯示孩子照片的擺件,說實話真的很醜,隨著孩子長大變得好動,怕他砸了腳,自然就收到箱子裡了。
  • 七八個月的寶寶如有這些表現,說明發育好很聰明,寶媽們可以放心
    因四肢協調能力欠佳,七個月大的寶寶開始原地打轉、後退、前進,逐漸轉變成用肚子往前爬,直到下肢力量越來越強,能夠完全依靠四肢去爬行,聰明的寶寶八個月大就可以用四肢爬行了,發育較晚的寶寶到九個月也會了。為避免寶寶一不小心從床上或沙發上掉下來,寶媽們一定要看好他,在床邊安裝護欄或者是在爬行墊上練習。
  • 寶寶亂扔東西,家長怕管不好?這3種行為是聰明的信號,不用擔心
    相信許多寶媽都類似的煩惱,比如:我家孩子為什麼老喜歡亂扔東西、總喜歡撕家裡的東西、孩子總是吃手,怎麼管也不停、我家孩子晚上總是起夜等等一些列的問題。對於孩子的這些怪異行為,家長們總是擔心自家孩子是不是出現了什麼問題或者身體不舒服。
  • 一歲以內的寶寶,有時有這3個「煩人舉動」,其實是孩子在變聰明
    在看古裝劇《如懿傳》時聽到男主人公渣渣龍有一句話:說他自己歡喜皇子們的長成,也害怕皇子們的長成。這句話用在如今的寶媽身上也是毫不為過。都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每個媽媽對孩子的成長都是格外關注的,孩子的一點點小變化媽媽永遠都是第一個發現的。
  • 為什麼寶寶總愛打媽媽的臉?寶媽別動怒,說明是個聰明靈氣娃
    首先申明一點,寶寶在這個階段的「打臉」行為並沒有攻擊性,也沒有暴力傾向,與寶寶的性格無關,所以還請各位家長放心。相反,這是孩子對媽媽的愛的表現。也說明了寶寶發育狀態良好,是個聰明靈氣娃,所以寶媽完全不必動怒。
  • 「嬰兒健身架」對寶寶真的有用嗎?這5點好處,寶媽們需要知道
    1歲左右的寶寶是感知能力發展最為快速的時期,他們通過眼睛、耳朵和小手等方式開始認知世界,寶媽們抓住這個時機培養寶寶的感知能力尤為重要。很多寶媽都會在寶寶小時候就開始買各種各樣的玩具,伴隨著孩子一天天的成長,越來越多的早教產品也堆滿了寶寶的床鋪。然而在這其中「嬰兒健身架」是寶媽們都會買的。
  • 1歲內寶寶這「3種」表現聰明,這「8種」不是發育遲緩就是自閉症
    >一歲以下寶寶,很多時候寶媽都以為孩子該累了、困了,可孩子精力異常充沛,聽到音樂或父母聲音,就手舞足蹈,開心不已,看起來即聰明又可愛。寶寶精力旺盛,表明身體各方面狀態都極好,能持久都為寶寶提供玩耍、感知周邊環境的動力。寶寶聽到音樂、聲音時,手舞足蹈,這說明寶寶對聲音感知力強,能夠記住這些不同聲音。
  • 寶媽遇到堵奶疼痛難忍?可別就想著熱敷,這4種方法都試試
    堵奶通乳,被稱作「比生孩子還疼」,這也讓許多寶媽疼痛難忍。於是,面對堵奶,部分寶媽選擇了錯誤的通乳方式。哺乳媽媽遇到堵奶,2種通乳方式有禁忌1.熱敷寶媽蘭蘭生完寶寶後,就出現了堵奶現象,可能是內衣夾得有些緊、或者外力壓迫,導致輸送乳汁的管道被壓住了,這也讓她十分難受。
  • 寶媽們都踩了寶寶肺炎的誤區?兒科醫生:這下誤會可大發了!
    作為冬季常見的一種呼吸道疾病,寶寶肺炎一度都是寶媽們的「心頭大患」,被所有家長密切關注著。畢竟寶寶肺炎如果沒有進行徹底治療的話,是非常容易反覆發作的,嚴重的甚至還會致命。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2015年死於肺炎的5歲以下兒童人數多達92.2萬,佔世界5歲以下兒童死亡人數的15%,這個數據看著確實是非常的觸目驚心。不過現在很多的家長們對於小兒肺炎理解其實是存在很多誤區的。咳嗽會咳成肺炎經常會聽寶媽們說「寶寶咳嗽得趕快治,不然咳著咳著就咳成肺炎了!」
  • 寶寶睡醒後不哭鬧,是不是「傻」?其實這反而是腦袋聰明的表現哦
    不過,儘管寶寶睡睡醒醒會讓照顧他的寶爸寶媽來說是很煩惱,但能看著自己的寶寶一點一點長大,那可是無上的幸福。而觀察寶寶睡醒後的情況,我們可以發現不同寶寶的區別還是很大的:有的寶寶睡醒之後會哭鬧不休,要寶媽哄好半天才能安靜;但也有的寶寶睡醒之後就自己安靜地等待,悄悄觀察周圍的環境。
  • 寶寶對媽媽做的這些攻擊性動作,其實是他表達愛意的方式,別打他
    寶貝的這5種認人「討厭」的行為,其實只是在示愛①吸吮時,用力咬媽媽有的小寶貝在吸吮的時候,使勁兒咬媽媽,媽媽很難受,極容易肌膚破損感染。有時候,還讓媽媽誤以為寶貝在示威,或是恨上媽媽了。其實,這可能是寶媽奶水不足,或是寶寶想跟媽媽說話,卻又無法表達。還有可能是寶貝長牙了,剛長的牙齒需要磨一磨。
  • 順產寶寶比剖腹產寶寶更健康聰明對嗎?讓寶寶智商高,這些更關鍵
    對於懷孕的媽媽來說都希望自己的將來的寶寶能夠健康聰明。以至於很多的孕媽媽不僅僅是擔心自己的飲食水平影響寶寶的健康,甚至有的媽媽認為分娩方式也會影響寶寶的健康和聰明程度。其實不管順產還是剖宮產,對寶媽和孩子都是有利有弊。至於在選擇分娩方式的時候,大多是醫生根據孕媽的身體狀況做出來的判斷。而不一定要自己進行選擇。怎麼才能讓寶寶健康聰明呢?1、營養的補充科學研究表明,寶寶的大腦在寶寶還是胎寶五個月的時候就已經逐步形成了。
  • 寶寶睡覺時,如果有這些舉動,說明大腦發育非常好,更加聰明!
    1、寶寶睡覺前哭鬧,別嫌煩,這時大腦發育好的標誌。寶寶在一歲之前非常依賴寶媽。當他們睡覺時,如果母親不哼著歌或哄他,他會一直哭,這會使媽媽很疲倦。實際上,寶媽不應該對寶寶的哭泣感到沮喪,這是孩子的正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