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中學到大學,海澱區不僅是北京市而且堪稱中國的的教育強區,想想,還能找出第二個象海澱區這樣大中小學通吃的教育資源如此集中的區嗎!西城中小學佔優,但高校沒法和海澱比。
人們常常比較海澱的牛小,一小管理沒有三小嚴,三小硬體高大上,中一、人大附小,各有特色,這些學校要麼硬體差一點,要麼升學通路差一點,要麼學校周邊的社區環境差一點。其他學校更是難以望其項背。這些因素很重要,但是影響孩子最大的因素還是教孩子的老師和學校的學風和風氣,這些也是不確定因素,所以要全方位地去了解一個學校。排位就是個大概,僅供參考。
通道指的是畢業生升初中的分布,中三約三分之一通過點招進六小強,再有三分之一進非六小強的次強校,最後需要派位的孩子也能去八一、中關村中學或十九中,而這三個學校都是海澱區重點。但是實施"多校劃片"後,也增加了很大的不確定因素。
海澱區
(一)一流一類小學順序排名(共5所)
1.中關村第三小學 2.中關村第一小學 3.中關村第二小學 4.人大附小 5.人大附中實驗小學
(二)一流二類小學順序排名(共7所)
1.海澱實驗小學 2.五一小學 3.上地實驗小學 4.翠微小學 5.石油附小 6.北師大附小 7.北大附小
(三)二流一類小學順序排名(共16所)
1.林大附小 2.科大附小 3.北理工附小 4.中關村第四小學 5.萬泉小學 6.七一小學 7.北航附小 8.農科院附小 9.二裡溝中心小學 10.北醫附小 11.育英小學 12.育新學校小學部 13.海澱實驗二小 14.清華附小 15.建華實驗 16.海澱外國語
(四)二流二類小學順序排名(共38所)
1.玉泉小學 2.羊坊店中心小學 3.羊坊店第四小學 4.太平路小學 5.育鷹小學 6.首師大附小 7.永泰小學 8.交大附小 9.育鴻學校 10.九一小學 11.花園村第二小學 12.雙榆樹中心小學 13.羊坊店第五小學 14.立新小學 15.圖強第二小學 16.西苑小學 17.海澱民族小學 18.今典小學 19.雙榆樹第一小學 20.群英小學 21.紅英小學 22.培英小學 23.北窪路小學 24.八裡莊小學 25.彩和坊小學 26.西頤小學 27.學府苑小學 28.北外附校 29.海澱第三實驗小學 30.海澱第四實驗小學 31.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小學(原巨山小學) 32.北京教育學院附屬海澱實驗小學(原田村小學) 33.前進小學 34.北理工附小小學部 35.六一小學 36.清華東路小學 37.北外附小魏公村校區 38.北外附小
北京市城六區均明確提出「多校劃片」方式入學,新政實施後,一個小區對應多所小學、初中,由電腦派位。也就是說,就算你買了這個小區的房子,也不一定能上熱點學校,很有可能被電腦派位到普通學校去。「多校劃片」真能學區房降溫嗎?效果還需試目以待,電腦也是聽人腦的。
其實教改的初心是教育公平,是教育資源均等化。現在資源還在向重點中學傾斜,各地都有所謂「1中」、「實驗小學」、「實驗中學」現象,都是集中力量樹重點、保尖子的結果。結果呢,拼不起爹的學生的利益被犧牲掉了。如果教育資源均等化,如果每所學校師資力量相當,也就不會刻意去購買所謂的學區房了。催生所謂「天價學區房」現象的,是重點學校資源過於集中。重點學校目前扮演著「抽水機」的角色,得到了財政大部分投入,將基層優秀教師源源不斷地抽調上來。只要這種機制存在,好壞學區的概念就會在。其實這種機制讓大家都累,有權的也得找人辦,只不過人家能辦成,有點錢的買學區房,普通人也各顯神通。而且這種事沒完沒了,只要你生孩子傳宗接代,隔三差五就得去面對。如果教育資源均衡化,就不需要操心這些了,但這怎麼可能?所以各位家長還得生命不息,奮鬥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