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功夫好,又天天讀《無量壽經》,為什麼自殺?

2021-02-16 淨土佛國

  悟道法師,俗姓林,名正道。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一日生於臺灣省臺北縣,於高雄壽山寺星雲老法師為皈依三寶,法名慧明。一九八四年於臺北市佛陀教育基金會,禮淨空老法師剃度,法名悟道,字心城。一九八五年於高雄縣六龜鄉妙通寺,廣欽老和尚處受具足戒。二○○八年四月二十五日應淨空老和尚家鄉廬江實際禪寺主持滿公及護法之邀請,啟建【護國息災百七繫念大法會】,淨老親書邀函並賜「繫念和尚」外號。

  但是念佛念得精神很好,我在臺灣,在二十幾年前,有一些開計程車的(大陸叫計程車,臺灣叫計程車)一批居士,他們大概有二、三十個(二、三十部車子),他們一個月都固定念一天一夜的,老和尚說定一天一夜就好。其中有一個姓許的許居士,他開環保車的(就是收垃圾的),就是晚上開車的,他能夠念三天三夜,然後晚上再去開垃圾車不用睡覺,精神非常好。

  有一些居士念得也不錯,念一天一夜的、二天一夜的,這個也很多。我感覺他們的功夫都比我好,他們念佛功夫也很不錯了。但是我也沒想到,在十幾年前,聽說這個許居士,念佛功夫最好,跳樓自殺了。我說怎麼會這樣?他念佛功夫好,又天天讀《無量壽經》,為什麼自殺?怎麼想都想不通。當時把這個事情報告給我們淨老和尚,我們淨老和尚也覺得很意外,當初他念佛功夫都念得很好。這些都是我的善知識,我看到這些例子,我就去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麼念佛念到會這樣?

  我細心去觀察他們這些問題,就是念佛功夫增長,煩惱習氣同步增長,好像同步提升,甚至煩惱習氣又超過功夫。看到我們淨老和尚提倡念《無量壽經》,師父說念三千遍就開悟了,我看了很多人,不止念三千遍,念一萬遍的,怎麼愈念是非人我愈多,煩惱愈增長,貢高我慢一直增長,一直在比賽?我說不對,念經念到這樣是不對,這個有問題,我一直碰到這個問題,接觸到這個問題,我一直思考這個問題,觀察這個問題,怎麼會這樣?怎麼跟師父講的效果是不一樣,不但不一樣,還反效果?本來我自己也很難理解,後來就想到了。早年師父不是都在講《金剛經》嗎?他看到很多同修念《無量壽經》念到煩惱增長了,後來他老人家在美國、在新加坡就講《金剛經》,我就想到這問題。

  《金剛經》,師父都是依江味農老居士的《金剛經講義》,我在家的時候,四十年前我就聽了。聽了,因為師父常常這部經講完就講另外一部經,我也沒有特別去給它深入。後來我就再把它翻出來看,我再看,看了之後發現江老居士早就講過,他說念佛,如果你不懂得觀,你伏不住煩惱,念到最後,不是變成邪知邪見,就是退轉。我才明白為什麼會念到去自殺,念到自己是非人我,念到最後在毀謗,為什麼會這樣?就是煩惱沒伏住,煩惱沒伏住就是他不懂觀照,觀照功夫不得力。

  觀照,也就是說我們起心動念的時候,你要觀察到自己起心動念,然後運用經典教我們的這些方法,去給它做一個調整、改變,你這個心就會平靜下來。我舉出一個簡單的例子,我現在也都是在練,我自己在練,提供你們參考。今天老和尚要去玩,我們一般人就會很羨慕,去跟老和尚在一起多光榮。這個就是妄念,對不對?這個就是妄想,你發現這個不對,你趕快起觀照念佛,讓這個心平下來,你就是在懂得用功。所以你們會用功,現在應該不會想說好可惜,我都沒機會去。你現在還有這個念頭,你要趕快轉過來,放下,放下,現在忍耐一點,聽悟道法師講,你心就平靜下來了。我也沒跑,如果我跑了,我就不能要求你們,我沒跑,我可以要求,對不對?這樣公平。

  我是舉出一個例子,你們以此類推。因為起心動念,我們生煩惱、起煩惱這個時候,你知道觀的這個原理,知道說這個不對,我們這句佛號提起來才會有力量。如果你不知道,沒有發現說這個念頭不對,你佛號一面念都壓不住;你知道,這個關鍵就是在觀,你能觀察到念頭起來了、妄念起來了,不對了,你要給它降伏下去,你這句佛號念下去,它就壓得住。

  摘自 仁王護國經大意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二集)

相關焦點

  • 讀誦《無量壽經》比持咒和念佛都好得多
    一因為念佛、念咒,說老實話,要不是念到定功現前,也就是念到三昧現前,不起作用,你很難得利益。讀經有什麼好處?經裡面講很多道理,理明白之後,的確能夠對你思想、見解、行為會產生很大的變化,你就得好處。二讀經比持咒安全可靠持咒也容易著魔,為什麼?因為與鬼神往來很密切。
  • 這部《無量壽經》是化解冤業第一經
    我們大家都知道有很多人天天做超度佛事,為什麼超度?有冤親債主。那阿彌陀佛這一願就是幫我們化解冤業的,讓三惡道眾生都去極樂了,我們的冤親債主都走了,你的冤業病好不好,不就好了嘛!所以說一定要常讀經,讀經就等於在家鄉散步啊。誦經,我漫步在極樂的家鄉;念佛,我依偎在慈父的身旁。一定要常誦經,常回家看看。
  • 【佛學問答】如何將念佛堂的功夫,應用於日常生活,與複雜人際之中?(08)
    念佛時會見到「阿彌陀佛」四個字現在眼前好現象嗎?
  • 我們要依照《無量壽經》會集本上的念佛方法來念佛
    國內有個同學給我發了一個信息,不長,短短的,他說最近國內出現許多個人發明的念佛方法,很多居士一窩蜂的跟著跑了。第一個,他說念南無天元太保阿彌陀佛,出現在東北、河北地區;另外有三字念佛法,出現在貴州,自稱三個月就可以功夫成片,在念佛時加上呼吸觀想。都是自己的知見。
  • 大德們談《無量壽經》
    四十九年所說不少的經典,那些經典是附帶說的,主要是說《無量壽經》,或者說淨土三經。《無量壽經》是概論,是對極樂世界方方面面做詳細的介紹。《觀無量壽經》它只講兩個問題,第一個是理論,念佛成佛理論的依據是什麼;第二個是方法,要怎樣才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觀經》就講兩個問題。
  • 為什麼要念佛?為什麼全世界的佛教徒都在念阿彌陀佛?一句佛號的功德利益大合集!
    為什麼全世界的佛教徒都在念阿彌陀佛?為什麼要念佛?大眾念六字佛號-出現奇景!一天如此,天天如此,活了幾十年,年年如此,那麼你就要想到,這一口氣不來我到哪裡去了?最後還是遇緣不同。人在臨命終時那個緣就更複雜,為什麼?無始劫以來的怨親債主都圍在你身旁,都在那裡引誘你,這個人這裡好,那個人那裡好,到底到哪裡好?所以佛說「強者先牽」,你煩惱習氣裡頭最強的一定先跟它走。
  • 淨空法師:我們念佛人現在雖有「普賢願」,但是做不到,為什麼
    平常我們念佛,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這個功德,是你往生到極樂世界,你的品位高下。經上說得很好,念佛功夫深淺,不是多少,多少沒關係。一天念一聲佛號也行。不在多少,在功夫。功夫在哪裡?功夫在放下,你是不是能把這個世界放下。所以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這是功夫。
  • 《觀無量壽經》講:是心是佛,是心做佛,所以念佛成佛
    而《無量壽經》是淨宗的概論,介紹整個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觀經》是專講理論跟方法這兩部分。《阿彌陀經》是《無量壽經》的略本,精簡的一個版本,便利你早晚課學習。它裡面四次勸導,不容易,苦口婆心勸我們要相信、要發願、要求生淨土,這是諸佛如來無盡的悲心,希望我們一生成就。其他經典,佛勸我們的話沒有這麼多,《彌陀經》是四次。
  • 學佛問答:想安排好一切之後再好好念佛,這樣好嗎?
    問:未學大兒子讀初二,小兒子讀二年級,現在未學除了工作就是照應二孩子,有空就在家念經,從來不去吃喝玩樂。可惜與同修的活動也哪裡都去不了(比如聽經參加法會等等),未學一直想等到孩子18歲考上大學,就可以到處走走與同修共修。
  • 八句話了解《無量壽經》的重要性
    站在淨土宗的立場來看,只有《無量壽經》才能夠真正暢佛本懷。為什麼呢?因為暢佛本懷,就是要滿佛心願,把眾生度盡。佛來到世間就是要度盡眾生,成佛了,就要完成這個任務。而真正能夠度盡眾生的方法,就是念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只有這個方法最簡單,最容易,最真實。同時,從《無量壽經》本身的內容,也可以看出暢佛本懷的意義。
  • 【住真實慧】【1】為什麼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念佛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
    如果人人都明白這個道理該有多好啊!念佛是人生最高的境界!佛在《無量壽經》裡面說道:盡全部力量受持、護持弘揚《無量壽經》,就是巧妙把自己的心行轉成了和阿彌陀佛一樣相同,這就是用真誠心念阿彌陀佛的真實功夫!念的是自性彌陀,修的是唯心淨土,一切唯心造!
  • 《無量壽經》要讀萬遍,信願堅固放下萬緣,盼彌陀接我回家園
    遇到淨土不費勁,不用讀經也行,誰是?海賢老和尚,彌陀送子啊!這回你只要聞佛名號,好不好?你看聞佛名號是不是就妥了?一個是今生能往生;往生不了,就用第二預案、第二志願,也保你來生往生。來世生尊貴家,死了還能邦邦硬嗎?如果你有信願,臨命終阿彌陀佛提前來接你,對不對?帶著無量菩薩、聲聞弟子來接你。
  • 為什麼說念佛是難信之法,念佛人是最有大福報的人
    為什麼說念佛是難信之法,念佛人是最有大福報的人。有兩大難事,第一件難事是世尊釋迦牟尼佛竟然能在這個五濁惡世,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證悟成佛。這是被諸佛所讚嘆的,經文中說道,「爾時十方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及大菩薩摩訶薩。皆來集會。讚嘆釋迦牟尼佛。能於五濁惡世。
  • 很多同修感到修行的功夫不得力,什麼原因?
    1.淨空法師:很多同修感到修行的功夫不得力,什麼原因?許多同修們常常感到我們修行的功夫不得力,為什麼原因不得力?實在講就是不懂得修行的方法。念佛以為念這句阿彌陀佛就行,讀經也認為這個經典從頭到尾一天念個一遍、二遍也就行,這決定不是修行,而是發生了很大的誤會。
  • 你會念佛嗎?聽聽廣欽老和尚念佛語錄
    現將廣欽老和尚的開示語錄貼上,以此使念佛之信心、願望、功夫更堅不可摧,今生臨終自在往生西方,永脫輪迴,親見彌陀、觀音、大勢至。阿彌陀佛!一切法門中,以專一念佛,效果威力最大。」老和尚開示:「念佛才能了生死。
  • 這部《無量壽經》我念了六十年,一天可以不吃飯不睡覺,但不能不讀經
    為什麼?不讀經就生煩惱,讀經快樂!你現在來聽經,讀經讀不下去,聽經也聽不下去,什麼原因?味道沒嘗到。  就好像吃東西一樣,囫圇吞棗,吞下去什麼味道不知道,如果嘗到它的味道,你就欲罷不能。  所以佛法有很大的攝受力,讀了怎麼?還想讀,一遍讀完還想讀第二遍。  世間的文學,再好的文學,讓你能念十遍就不錯了,十遍以後怎樣?不想念了,味道就沒有了。  古聖先賢的典籍味道濃,像中國四書五經,你可以念上一千遍都還有味道,一千遍以後你不想讀了。
  • 法師,我天天念佛,為什麼沒有任何感應?
    能否往生,關鍵在我們自己身上,看我們自己是否是念佛的法器。就像撞擊洪鐘,你力量大,它就發大聲;你力量小,它就發小聲。就怕你沒有力量,沒有信心。有感必然有應,但如果我們沒有信心,那如何去感呢?沒有感當然就沒有應,就像敲鐘一樣。所以,最關鍵的是我們自己有沒有信心這個力量,有沒有真信切願,要從我們自身上找原因。為什麼念佛人這麼多,但往生的並不多呢?
  • 淨空法師:順心的生歡喜心,不順心的生煩惱,這樣念佛不能往生
    1.淨空法師:順心的生歡喜心,不順心的生煩惱,這樣念佛不能往生修行在哪裡修?就在日常生活當中。生活裡面,如果我們對於飲食起居,我們常講的「財色名食睡」,還放不下,還有貪染;順心的生歡喜心,不順心的生煩惱,這是一點功夫都沒有,也是念佛,能不能往生?
  • 《無量壽經》第6講┃總70講
    其他的做功夫,總有一個所,觀白骨觀,要觀都是白骨,那麼這個白骨就是所觀,我這作觀就是能觀。念佛當然也是有能所,比如黃念祖在念佛,黃念祖就是能念,念的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我的所念,都是有能所的下手,所以離開能所是很難的。但是念佛法門,就是念來念去很自然的不知不覺,就把這個能和所都忘掉了。忘掉「所」是個了不起的事情,眾生之所以為眾生就是因為所,因為一有所就有二了,《楞嚴經》的話,「所立照性亡」。
  • 蓮光:從《無量壽經大意》看「淨土之法難信難說」(三)
    (《無量壽經大意》語)我們再來看《無量壽經》的表述:「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菩薩勝法、諸波羅蜜,得聞亦難;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經文此說意為:佛的出世難遇難見,諸佛的經道及菩薩勝法也是很難聽到,而若是聽到《無量壽經》並相信受持,是難中更難的事,沒有比這個再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