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等墟咯!今天,天南海北的人湧入開平!為了這場300多年歷史的墟...

2020-12-14 澎湃新聞

旅等墟咯!今天,天南海北的人湧入開平!為了這場300多年歷史的墟...

2020-09-27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開平發布

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

權威發布 服務民生

對於很多開平人來說

今天是特別的一天!

等墟

墟,是開平對民間市集的通稱

俗話說:「北有趕集,南有趁墟」

我們開平人叫「趁墟」為「等墟」,

等墟,是幾代人的共同記憶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

糧油果蔬、針線衣物都不能輕易買到

家裡的一切吃穿用度都要提前規劃

等到墟日再進行一輪添置

在開平,有一個

有著三百多年歷史的獨特墟市

每年農曆八月十一如期到來!

一年一度

總能吸引各地人群湧入!

三百年不變

專屬開平人的獨家記憶!

· 一 起 去 樓 岡 等 墟 啦 ·

這份傳承三百多年的獨家記憶便是

長 沙 樓 岡 網 墟

今天一大早

開平樓岡網墟如期開市

一條數百米長、近10米寬的馬路

被分成三列,路上擺設了許多攤位

墟上賣網的、買網的,看熱鬧的,人頭湧湧

叫賣聲,討價聲,人聲鼎沸

各種攤位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漁具

有大型的網罟繒

小小的蝦籠、漁網、繒、鱔籠等

還有一些叫不出名的漁具

目及之處都是網的世界

· 猜 漁 具 ·

以下圖片中的漁具或其他手工製品

你能叫出它們的名字嗎?

相信很多年輕的朋友都跟小編一樣

一頭霧水

小編試著猜猜看哦

歡迎「專家」留言糾正

與大家分享~

漁具一:

小編猜這應該是捕蝦籠!

橫置在水邊,在籠裡放釣餌

早上放置好,晚上來收蝦

漁具二:

這個絕對錯不了!

對!就是最經典的「漁網」~

既簡單又實用

漁具三:

這個...是鱔籠?

知道的大神,留言告訴小編吧!

除了漁具之外

還有一些手工製品值得一看

這種手工製作的船隻模型

帶回去擺在家裡應該不錯

· 你了解長沙樓岡網墟嗎 ·

據了解,樓岡網墟是廣東省目前最大的網墟。開平市地處珠江三角洲西部,河網密布,水上人家眾多,漁民眾多。這一帶被稱為「疍家」的水上人家以捕魚為生,過著獨特的水上生活習俗。

自明朝末年起,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一,在開平市長沙樓岡墟都舉辦網市交易,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由於所在地是長沙樓岡的緣故,當地人稱之為「長沙樓岡網墟。」

據《開平縣誌》記載:「是日,凡順德、新會、新興、恩平、臺山各縣漁民所織造之網,先期運至,以待發售。其鄰縣購網者亦結隊齊到,初十夜旅客露宿,擠擁達旦,他市所未有。」

前來網墟買賣的並不限於開平本地人。網市前夕,鄰近縣市如順德、新會、高鶴、新興、電白、恩平、臺山、陽春、陽江等地的漁民或廠商把織造之網,陸續運到,以待發售。來自外縣外省的客戶亦結隊而至,通宵露宿,擁擠達旦。

樓岡網墟為當地漁民,甚至臨近縣市提供了一個方便的平臺。在這裡,既可以將自己辛勤織好的漁網或者其他工具進行銷售,賺取錢財;又可以物色一張好的漁網,來幫助自己捉到更多的魚,一舉兩得。

雖然現在樓岡網墟呈現衰退的狀態,但這種墟日早已超越了單純集市的範疇,成為現今仍得以原汁原味保存下來的開平地方特色民風民俗之一。

· 網墟背後的故事 ·

網墟的來由,源自開平的船民響應反清復明的起義。據《樓岡月刊》主編吳汝煥介紹,當時正值明末清初,各地農民為反清復明而起義。開平的船民黃三、溫觀彩等為了響應南海黃簫養起義,通過農曆八月十一舉辦網市活動,以「神仙網」為號召,聯繫組織各地船民和起義軍。

雖然最後起義失敗了,但樓岡網墟卻保留了下來,一直延續至今,可謂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神仙網」雖是神話傳說,但卻充滿了人民當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相傳樓岡網墟始於明代末年,每逢農曆八月十一,一定有一位神仙拿著一張漁網來到市場出售,誰能買到這張「神仙網」,不管在什麼地方打魚,都一定會獲得豐收。因此,每年到了農曆八月十一這一天,附近幾個縣甚至是廣西、福建等外省的人都遠道而來,在樓岡趁網墟,希望有幸能買到這張「神仙網」。

吳汝煥認為,傳說終究是傳說,樓岡網墟的興起與繁榮應歸功於樓岡便利的水上交通,在清朝初期,公路並不像現在這樣發達,更談不上有汽車,人們主要的交通工具便是船。這就給樓岡網墟的延續提供一個天然的條件,而樓岡近海,水路交通非常便利,廣州、江門或其他一些沿海地方都可以坐船來這裡。

(以上圖片來自開平廣播電視臺,轉載需註明來源)

如今電商興起

新型的網購方式更受寵愛

但人們也依舊懷戀墟日

不僅是因為有熟悉的特產

更有那濃濃的鄉情

關於樓岡網墟

你又有什麼故事?歡迎留言

原標題:《旅等墟咯!今天,天南海北的人湧入開平!為了這場300多年歷史的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上澤墟 明代十三墟 繁盛不稍減
    相比臺山多數已經荒廢的墟市,上澤墟的繁榮在商業、建築學、地方史學、宗教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僑墟檔案    上澤墟由當地陳姓鄉民始建於明代中期,為明嘉靖廿四年(1545年)編纂的《新寧縣誌》記載的十三墟之一,民國年間擴建成現今規模。
  • 邂逅清平古墟
    清平古墟與觀瀾古墟、東門老街、沙頭角老街堪稱深圳四大古墟。           青平古墟建村始於南宋,已有700多年歷史。在這裡,最為著名的古建築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石拱橋,永興橋,此外,這裡尚有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新橋糧倉以及寶安區不可移動文物點廣安當鋪、老式店鋪和民居等。
  • 五百年牛墟六易其址
    源於明末的橫瀝牛墟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 香港花墟裡的多肉植物
    沿著旺角警署再找到太子道西~~(看下圖的箭頭指示)太子道西朝東走300米,你會發現路邊的花花草草越來越多啦~~恭喜你~~我們的目的地找到了~~花墟。  第二條路線(上面圖片的黃圈):  在入關的羅湖口岸,搭乘東鐵線到旺角東站下車,朝北走大概也是300米,地標是:帝京酒店。花墟就在帝京酒店的正對面。
  • 在鶴山,有一種情懷叫「趁墟」!墟日147?258?369?你還記得?
    舊時因交通不發達,鶴山人賣東西只得靠肩挑步行,後來是騎自行車,有農用車的載著自己的產品去赴墟,現在幾乎是騎電動車、摩託車,或自駕。步行的大都是墟場附近的人。各墟場按其歷史習慣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攤主把自己產品擺在規定的地方去賣。墟日,無論春夏秋冬都是車水馬龍。吆喝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尤其是春節前後的墟日,人口回流,賣貨的、囤貨的、看熱鬧的,街道上,密密麻麻的人群來回湧動,馬路水洩不通。
  • 本周六,到石馬桃花公園趁「桃花墟」咯~
    當天到石馬桃花公園怎麼趁「桃花墟」?看過來安排妥妥的地點:桃花公園桃花公園正門廣場9:30-11:00▽▽▽2018年度最佳公益合作夥伴及志願者表彰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好家風,對2018年度均禾街的優秀志願者進行表彰。
  • 【武宣文史】明清三裡古街覽奇系列之墟場迷蹤(三)
    先後發表各種新聞和圖片6700多篇(張)共300多萬字,作品獲省級獎勵30多篇;為各部門、鄉鎮上新聞報導培訓課近400期。連續多年被《廣西日報》、《來賓日報》等多家新聞媒體評為優秀通訊員。代表作有:《武宣莊園文化」》、《武宣三裡鎮文史名典》系列、《縱橫史海的六代九將軍》、《黃金水道衝擊波》、《武宣:廣西『金腰帶』的仙城」》、《「失蹤案」中的愛》等本土歷史文化、新聞紀實文學和小說。
  • 城連墟馬蹄上市 靜待你來品嘗(視頻)
    了解馬蹄的種植情況後,記者便迫不及待地現場品嘗城連墟鄉的馬蹄。記者李思蓉:脆、甜,很好吃。馬蹄又名荸薺、菩薺等,屬單子葉莎草科,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有細長的匍匐根狀莖,在匍匐根狀莖的頂端生塊莖。馬蒂皮色紫中透紅,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既可做水果生吃,又可做蔬菜食用。
  • 文旅探訪報告|從北滘和墟創意市集觀政府主導型創意市集的成果
    新旅網探訪員:玳瑁貓北滘和墟是由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人民政府主辦,北滘鎮宣傳文體旅遊辦公室、北滘鎮和園文化發展中心承辦的文化創意市集活動。立足於北滘文化中心及嶺南和園等北滘新城文化核心位置,北滘和墟創意市集旨在將嶺南傳統文化和青年文化結合起來;將歷史文化和生活文化結合起來;將旅遊文化與夜間文化結合起來。
  • 老深圳的市墟—東門老街
    深圳「東門步行街」深圳東門步行街,深圳人來說,都是那麼的熟悉。因為,這裡承載著深圳的歷史沿革、變遷。鐫刻著深圳厚重的記憶。深圳「老東門墟市圖」在「東門步行街」商業中心的小廣場上,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區開闢了遊客廣場,提供給來這裡的買家(遊客)休息,商業觀光。專門有一面牆掛了這張「老東門墟市圖」。
  • 【饒客情韻471】鬥墟
    茂芝墟始於明代,最早鬥墟地址於今茂芝石路街縱北的一條老街,因街上古榕下有一小廟,故稱「廟子前墟」,茂芝墟的稱呼較晚。饒洋墟最早的集市位於今黃崗河西岸的炙石墟,於清代早期就成為饒洋地方的中心集市,1930年鄉賢詹昭遮在關西樓元壽公田址,也就是現在的饒洋文化街,模仿高陂樓鋪建起一排十餘間樓鋪,稱新墟,1957年成立饒洋鄉人民政府後,所有的行政機構搬遷至新墟,後改饒洋墟,一直沿用至今。
  • 墟舍十裡 臺門記憶 初探掩藏在歷史長河中的道墟臺門文化
    江南水鄉,有道之墟。相傳,從越王勾踐稱炭鑄劍,到明太祖朱元璋欽賜地名,這座歷史悠久的江南小鎮,素來文化底蘊深厚,臺門文化更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據悉,臺門是古時候紹興人最早對臺閣門第人家宅邸的一種特有稱呼。一般由臺門鬥、儀門、廳堂、內院等主體建築依從南到北的中軸線構成,並裙以廂房,繚以垣牆,形成封閉式的獨立院落。
  • 寶安要將沙井古墟打造成深圳文旅融合新地標!
    會上,專家指出,沙井古墟歷史文化積澱深厚,保存完整,規模宏大,具有十分鮮明的區域文化特徵,是不可多得的海洋文化歷史遺產,應按照深圳先行打造示範標杆城市的要求,牢牢把握「雙區」建設機遇,在更新活化,加強保護性開發,歷史文化品牌價值體現上下功夫,努力打造「北有王府井,南有沙井墟」的金字招牌。
  • 獨家|從「深圳墟」到國際消費中心,沉澱百年歷史,東門步行街再起芳華
    浮雕牆上,店鋪林立,客流熙攘,手持秤砣的商人正彎腰稱量米重,背著幼孩的婦女正選購布料……在深圳市東門步行街有一幅鑄銅大型浮雕牆《老東門墟市圖》,畫家潘喜良利用近50平方米的藝術雕塑牆體,描述老東門百年的歷史變遷,塑造了100多個人物,組成了頗具煙火氣息的市井畫卷。▲老東門墟市圖。
  • 原神青墟浦送餐怎麼玩 青墟浦送餐路線選擇
    原神青墟浦送餐怎麼玩?遊戲中的送餐任務需要考驗我們的路線選擇與細節操作,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原神青墟浦送餐玩法分享,快來看一下吧。
  • 原神墟離散人怎麼打 墟離散人打法攻略分享
    原神這款遊戲玩法比較多樣,在開放世界裡也有多未知的世界等著玩家們去探索。那麼墟離散人怎麼打,怎麼打墟離散人?下面就來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墟離散人打法攻略吧。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了,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更多遊戲內容敬請關注遊戲狗,我們下次再見了。
  • 「北滘和墟」文化創意市集活動正式啟動
    11月14日,由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政府主辦,北滘鎮宣傳文體旅遊辦公室、北滘鎮和園文化發展中心承辦的「北滘和墟」文化創意市集活動在北滘文化中心開啟。「北滘和墟」文化創意市集活動啟動「煙火氣」搭上了「文藝範」 文創夜市點亮小城文化熱情北滘和墟項目從10月底啟動招募,便受到本土市民及周邊商戶的熱情響應,報名商戶達200多個。
  • 白雲區現存唯一善堂藏身石龍墟,當地人都不一定知曉!
    在神山鎮石龍墟,依然留存著白雲區現存的唯一一所善堂——興仁善堂。這所善堂由本土鄉紳捐建,歷經百年風霜,如今整體結構基本保存完好,極具研究價值。曾是墟市矛盾調停場所石龍墟,是舊時神山村民常趁的墟市之一,大約形成於清代乾隆年間,距今有近300年歷史,據傳是兩譚、大石崗、朗頭等村的鄉紳籌建。相比石龍墟在本土中的盛名,興仁善堂卻鮮為人知,只在當地少數老一輩中流傳。
  • 船埔頭墟的創建擴大,原來是因為……
    根據大坪房氏老譜記載,現在船埔小學後面的山以前叫做渡頭山,因為古時候這條河(龍江河)是可以走貨船的,這裡就是船舶靠岸的位置,而船埔頭的原名就是「船渡頭」。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座「地」便是惠來縣岐石陳氏人的祖墳。
  • 天光墟,凌晨三點不見光的江湖
    百多年過去,時代已經變遷,天光墟卻延續至今,成為這座城市的獨特印記,只是再也很難重現當時的鼎盛模樣。早年間已聽聞過不少關於天光墟的傳言:說墟裡的物品大多來路不明,可能花十幾塊錢就買到古董稀物,也可能花幾百塊買堆垃圾廢品;說出現在這裡的人,像野外隨風飄揚的小草,總是來無影去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