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城區鄉鎮的商住環境進行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很多鶴山人還是沒有忘記一項活動——墟日趁墟。不過,隨著墟日文化漸漸被淡化,年輕一代,可能就不一定人人都知道了。
墟日為什麼叫墟日?
在北方,有趕集一說。而在廣東本地的鄉鎮農村,也有類似的集市,我們稱之為「趁墟」。鄰近的墟市,「墟日」一般會錯開,要麼是農曆「147」、「258」,要麼就是「369」。每當墟日,附近的農民市民就會自發地集中到墟市所在地,形成一個臨時的交易市場,十分熱鬧。
↑ 上世紀70年代,人潮湧動的墟日(網絡配圖)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糧油果蔬、針線衣物都不能輕易買到,大部分人家裡的一切吃穿用度都要提前規劃,等到墟日再進行一輪添置。
鶴山各鎮墟日是幾號?
粗略歸納:沙坪2、5、8,古勞 4、7、10,龍口3、6、9,雅瑤1、4、7,桃源3、6、9,共和1、4、7,鶴城3、6、9,宅梧2、5、8,雙合3、6、9,址山1、6,如有錯漏或其他,歡迎留言補充。
舊時因交通不發達,鶴山人賣東西只得靠肩挑步行,後來是騎自行車,有農用車的載著自己的產品去赴墟,現在幾乎是騎電動車、摩託車,或自駕。步行的大都是墟場附近的人。
↑ 上世紀80年代,平時墟日,人潮湧動的沙坪
↑ 上世紀90年代,平時墟日,人潮湧動的沙坪
墟場上交易的商品一般為日常生活用品、農用物資及服裝蔬菜、海鮮冰鮮、家禽肉類等等。
各墟場按其歷史習慣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攤主把自己產品擺在規定的地方去賣。墟日,無論春夏秋冬都是車水馬龍。吆喝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
尤其是春節前後的墟日,人口回流,賣貨的、囤貨的、看熱鬧的,街道上,密密麻麻的人群來回湧動,馬路水洩不通。
墟日這天有什麼看頭?
墟日喧囂熱鬧、人來人住,鄉土味十分的濃鬱。在馬路兩邊,攤主習慣把東西往塑料編織袋上一擺,就大聲的吆喝起來。
甚至有見過很純樸的做法,菜農賣菜不用守著,標個價,掛個礦泉水瓶,買菜的自覺投幣,就可以把菜拎走。
老人在墟日擺攤,賣幾件自己編織的竹籮竹筐,或是什麼小物件,總能遇見「熟人」一起聊幾句,「個孫幾大啊」「做阿嫲/爺未啊」,閒聊家長裡短。
家禽,山貨,土特產,幾乎成了每個墟日的必需品,此時也是檔主們最高興的日子。
從前生活比較清苦,許多大人在墟日的時候將平時勞動所得拿到墟鎮上賣錢,用來補貼家用,購買種子肥料農具家禽,或是供小孩讀書。
偶有大師露面,看個手相,給新生兒求個名字,又或者寫對福聯。
墟日裡,大人有大人的買賣樂趣,小孩也有小孩的簡單快樂。「趁墟」買點零食吃碗雲吞或吃串牛雜,就十分知足。
看到好吃的東西太多了,就算無錢買,三五成群去湊熱鬧,看著別人吃,忍著口水,也是樂趣多多。
……
小編最記得,小時候陪阿媽去趁墟選雞,看到選雞的人一會捧著雞在耳邊聽,一會摸雞腳看屁股,一直覺得奇怪。後來阿媽跟我說:放耳邊聽,是了解它有沒有哮喘,如果有哮喘就證明這雞身體不好;看腳是要選腳大圓潤的,這樣才長得好;看屁股是看看它的消化有沒出問題。符合這些條件的就證明它是個好雞,可以買買買!
所以,趁墟都可以學到好多課外知識。
最深刻印象,就是賣藥的。猶記賣老鼠藥的小販,為招攬生意,一邊用真老鼠演示一邊吆喝:"老鼠藥,老鼠藥,家家用得著,一家買到了,鄰居都安樂,上夜吱吱叫,下夜死翹翹"。
以前的墟日上還可以看到有閹雞、賣豬仔、切菸葉、補鍋頭、街邊理髮的等等,近些年我都沒有再見過。
(閹雞 )
(賣豬仔)
(切菸葉)
(補鍋頭、駁煲底、焊洋錫)
(街邊理髮)
……
墟日,是農耕時代的一抹亮色,人們在這裡聚散往來,精神與物質的交集,構成了一幅愜意自得的鄉鎮圖景。
如今,還有墟日?
隨著社會建設步伐的加快,城鎮建設形成了規模,2000年後就感覺墟日慢慢淡化,近10年物質豐富,人民生活富足,在鶴山各街道、鄉鎮,幾乎每日都是墟日,街市每日都營業,所以平均日流量區別沒有從前那麼明顯。
譬如:沙坪新華市場,街坊早晚的買菜時間,來自四面八方的土特產流動性攤檔,幾乎每天都在巷子裡擺賣著。
又譬如:桃源鎮桃源市場,除了固定鋪位攤位的商家外,規劃了一些「自產自銷零擔擺賣區」,每日分早市和晚市兩個時間點,也就沒有特定墟日才擺賣的概念了。
| 小編寫在最後 |
習慣了逛超市逛網店,就算去菜市場也覺得是買菜的任務而已。其實,我也幾乎忘記了「墟日趁墟」這個習俗。
不過偶爾路過菜市場,會勾起一些記憶。小時候鎮上有類似公社的騎樓商鋪藥鋪,中間有塊空地,369墟日攤販們才擺賣,有一次我坐在老爸的自行車後面,從墟場旁邊的斜坡上衝下來,想著看熱鬧沒抓穩,整個人都飛了出去,趴在泥土路上臉上一陣刺痛,沒了一小塊皮。還有逢年過節,阿媽會帶著兄弟姐妹幾人搭車去沙坪邋遢街趁墟,都系騎樓風格,百貨門口人山人海……
也許是歷史厚重的人民會堂,也許是這裡的淳樸民風,也許是舊物都是似曾相識……看到宅梧鎮荷村年廿六的「桔子墟」時,我是十分有感觸的,小時候就是類似這種墟日趁墟的感覺。
其實鶴山還有地方仍講究墟日的文化習俗,只是小編不知道而已。
墟日趁墟是幾代人的記憶,有經歷的鶴山人,你有多久沒去「趁墟」了?墟日是147?258?還是369?你還有印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