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258/369農村趕場,趕的是一種寄託,一種逢集必趕的情懷

2020-12-11 川渝日白匠


我出生在重慶郊縣的一個小山村,村莊外面有一條流過兩個場鎮的江水。兒時去集鎮上沒有公路和公交車,走路要走一個多小時,當然也可以凌晨四五點鐘起來去碼頭上坐一兩個小時的船到集市上。在以前,交通沒有現在那麼便利,也沒有現在那麼多的商店和超市,智慧的人民按147/258/369各個約定的日子在某個場鎮集聚,並把自己的東西帶上聚到一起,販賣、交換一些自己過剩的農產品、或是自己製作的農用工具等,這樣一個集市就出來了。大部分的人已經形成了一種有事沒事去集市上轉轉的習慣,現在這種逢集必趕的習慣很多人仍然保留著。多年的習慣成了一種寄託,一種逢集必趕的情懷。你還記得你家鄉是哪天趕場麼?

  每次趕場,我都會去,做看客。鄉下市場不那麼文明整潔,那種野性,泥和花草的氣息,以及從外面傳入的儒雅新潮,雜集交陳在市場的人流中,讓人有如到花野流連的感覺,且年年不厭。市場是殘酷的,讓人失望的時候多,得意的時候少。那些失望的臉孔,像霜天的蘆花。可這並不影響日子,生活並不因某一方面的得失而改變方向。在鄉場上,看到為父為母的為著毫釐之利與同是為父為母的鄉鄰而爭執不止的時候,我心裡便有一種焦躁和隱痛,生活就是這樣實實在在的。

  每次趕場,我都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旁觀者,而是總想著到人流中去參與去感受。雖然是可有可無的角色,感覺卻良好——這是老家的趕場。我並不想從鄉場上換走什麼,我只是想在趕場上,在鄉野的人流中,找到一些可愛,找到一些歡樂,放在心裡,帶回遠方,作思念的茶酒享用。這樣的次數很多,也是我在家,逢集必去的理由。

  鄉場是個讓人感覺美麗的世界。這個世界是非常完整的,幾乎囊括和呈現了本地的各種人物和角色。種田人的淳樸、小生意人的狡黠和偏狹,在鄉場中時常碰頭。商販的各種生意手段,比都市顯得更加原始狂放。鄉下人講實惠,大方的商人得到的好處總是比刁鑽的生意人多。鄉下來的婦女或姑娘,往往是有備而來的,或買或賣,或相親會友,無論如何,都穿戴得整齊,梳洗皎潔,即便頭皮被太陽曬得發紅,即便手臂手掌黝黑粗糙。從她們的話音裡,仍能聽出一種樸實的底音,一種動人的親切。她們沒有城市女人的嬌慣和風採,實實在在,簡簡單單,另有一番素淨的美。

  專為逛街而來的人,當然也是有的。那些頭髮梳得整齊油光的小夥子,那些精心妝扮過的少女,精精神神,春光滿面,心兒眼兒都透出幸福和驕傲。在人流中,在喧鬧的市場上,少女如春風中搖曳的桃花,小夥子如秋原上空曠中獨立的青樹。那神採,只讓人遐思,而不能用語言或動作去表達。看著他們,我覺得我每次來鄉場都有所收穫,仿佛他們才是我永遠的夥伴。也確實,他們在市場上,不為利來,只為青春的動人而來。看著他們,無論是大膽的,含蓄的,甚至有些張揚的,我心裡都只有一種美好的祈願:無論歷史怎樣變遷,無論將來的生活怎樣苦難滄桑,都願意他們走在我前面,帶著蓬勃的青春朝氣,走在人生的大路上。

  在老百姓人來人往的場鎮上,我時常不能左右自己的情感。如果說那些山中的村莊是泉源,那些鄉路是溪流江河,這場鎮,便是海洋。透過那些賣蔬菜的、賣山果的、賣稻粱谷糠的、賣木材竹片的以及賣豬牛雞鴨的,甚至從那些屠夫油膩膩的臉上,都能感覺山地的朝氣從四面八方而來,生動又厚實,叩擊著鄉野生活的大門,往裡面塞進現實和時代氣息。當然,他們的樸素堅韌和勤勞善良是這門中永遠的內容。

  市場喧鬧聲仍在轟轟傳來。鄉下的人們,山裡的人們,我的父老兄弟們,他們似乎從來沒有在乎過苦難與辛酸。他們已經習慣了祖輩們忍耐過的一切。時至今天,他們仍然淳樸,仍然愚拙,仍然勤奮,如山如水,揮走或容納人生所有的快與痛,平淡而又坦然的來去。他們是一個群體,在時光長河中,更顯出這個群體的厚實可靠。

  離開趕場回家的時候,看著日漸冷落的市場,逐漸熱鬧的鄉村,田野的生機,逼退了想望的蒼涼。暮靄裡,我默默地祝福,祝福鄉親們的生活如這市集一樣多姿多彩,把生活撫弄得溫溫暖暖。是啊,溫溫暖暖。

最後附上重慶部分區縣的趕集表,以供各位懷念。

巴南區

璧山縣

大足縣 榮昌縣

墊江縣

豐都

涪陵區

涪陵區 南川區

合川區

江津區

開縣 開州區

梁平縣 潼南區

綦江區

黔江區

銅梁區

萬州區

永川區

渝北區

長壽區

忠縣


相關焦點

  • 農村春節趕集好熱鬧,趕的是一種寄託,一種逢集必趕的情懷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百度作家「遠山望芙蓉」,歡迎大家和小編一起來到遠山望芙蓉講壇,今天我們要說的是「農村春節趕集好熱鬧,趕的是一種寄託,一種逢集必趕的情懷」,歡迎大家的閱讀,同時也希望大家喜歡。趕集,一種民間風俗。隨著現在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在農村也開始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商鋪林立,門庭若市,大街上車水馬龍,人來客往。但是「趕集」這一民間風俗,在我們農村地區仍然盛行著。特別是在春節期間,出門打拼的人們都回家過年,帶著孩子及父母上街買一點喜歡的東西,逛逛久違的小街,特別熱鬧,走在街上都是擠來擠去的。在以前,每個地方隔個三五裡路就會有個集市。
  • 147?369?258!肇慶人,你有幾耐無去「趁圩」了?
    而在廣東本地的鄉鎮農村,也有類似的集市,我們稱之為「趁圩」。鄰近的圩市,「圩日」一般會錯開,要麼是農曆「147」、「258」,要麼就是「369」。每當圩日,附近的農民市民百姓就會自發地集中到圩市所在地。今天是河旁市場的圩日,「趁圩」到底有多熱鬧?跟上小編的鏡頭一起看一下吧!
  • 在鶴山,有一種情懷叫「趁墟」!墟日147?258?369?你還記得?
    而在廣東本地的鄉鎮農村,也有類似的集市,我們稱之為「趁墟」。鄰近的墟市,「墟日」一般會錯開,要麼是農曆「147」、「258」,要麼就是「369」。每當墟日,附近的農民市民就會自發地集中到墟市所在地,形成一個臨時的交易市場,十分熱鬧。
  • 2、5、8,趕永清!走,我們一起去趕場,一起感受安嶽農村風光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的變遷,越來越多的人生活在了城市,趕場,也漸漸成了很多人的記憶。小時候,每次去「趕場」都高興得很,因為趕場又可以耍又可以吃,要是能在場上買個小東西,能高興好幾天!現在好像都沒得那種心情了,你以前一定也趕過場,趕場那種感覺你還記得嗎?走,跟小編一起去趕永清!話說趕場天「趕場」不是每天都有,2、5、8趕場是永清人每個都曉得的趕場日。
  • 趕邊邊場
    ,這就是趕場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本地叫做趕邊邊場。趕場主題是大家一起玩。是隔幾天來一次的歡樂。而趕場天也是男女青年交際遊方的好時光。苗族都住在深山中居住分散,以前的交通不是很方便,青年人的交際也很不方便。所以趕場的時候也正好給青年人們交際遊方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也是作為戀愛的主要方式。傳到現在也成為了一個傳統了。打算去趕邊邊場的未婚男女,總是事先要做一番準。
  • 趕集,一種獨特的鄉村文化,你趕過集麼?
    小夥伴們,你們趕過集麼?農村會每隔4-5天在集鎮中心進行農產品、農用物資、衣物等進行集中交易,久而久之這就成了一種習慣。農村人可以不知道日期,但哪天趕集會記得很清楚。人們談事情的時候除了說昨天、明天之外,很多人還會把前兩天說成是頭場,把明後天說成是下場,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
  • 農村民間口口相傳的俗語「男佔258,女佔369」什麼意思?
    農村老一輩人相傳著許多俗語,而在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流行著許多俗語,情感上,工作上,為人處事上等等,農村人總結了許多經驗用俗語的方式表達出來,在農村經常聽到爺爺輩的人說到:「男佔258,女佔369」,這句至今流傳的俗語什麼意思呢?
  • 我在納雍縣城趕鄉場
    我在縣城趕鄉場 起初,納雍小城也和周邊其他縣城一樣,以十二生肖所對應的日子來趕場
  • 九支鎮趕場咯! 實拍九支趕場街景,太多回憶,太多鄉愁!
    在赤水、九支、合江一帶有一種情懷叫上街(gai一聲),叫趕場!小時候,每次到「趕場」的時候,小孩子們都非常高興,不僅熱鬧,還有很多好吃的。今天小編帶大家來感受下九支的「趕場天」!一到九支橋頭,就看到交警蜀黍站得筆直的,在指揮道路交通。
  • 農村,燕子在客廳做窩,是趕還是不敢?為什麼?
    問題農村老家客廳裡燕子開始壘窩,滿屋子飛來進去的,燈管上牆上地上全是它們的便便,考慮到1禽類可能會攜帶病菌,不衛生,2客廳經常會放些吃的,小孩子經常會在那玩,3夏天家裡會安紗窗和門帘不方便它進出4家裡會鎖門5剛開始壘還沒產卵,不想壘好窩或小鳥孵出來要天天開門所以把它們趕了出去
  • 農村俗語:「男佔258,女佔369」說的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相信大多數出生在農村的人都會聽到老一輩說的一些農村俗語,小的時候並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到了長大,可以理解一部分,但也不能全部理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農村老人常說的「男佔258,女佔369」,這句話背後到底有什麼含義吧!
  • 農村俗語:「趕豬三年成疲漢,當家三年狗也嫌」啥意思?
    說起農村俗語,想必很多人都非常好奇,這短短幾句話為何會流傳千年,其實這俗語真正能夠被廣為流傳的主要原因就是俗語所代表的文化是其它文化不可比擬的,尤其在農村,人們知識水平有限,如果什麼事情都要繁文縟節的去學習豈不是浪費時間,同時對於沒有學問的農村人來說也是在浪費精力,所以人們就把這些過於複雜的道理總結成了俗語
  • 易經智慧:農村趕大集為何是5天一次?
    每集則百貨俱陳,四遠競湊,大至騾、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鬥粟、尺布,必於其日聚焉,謂之『趕集』。」小說《老殘遊記》第十九回:「每月三、八大集,幾十裡的人都去趕集。」可見趕集交易的品類很全、周期穩定。就像現在超市賣場網店的定期促銷,農村集市的周期性更加明確。一般是五天一個集。
  • 農村燕子築巢看家境,並不是所有人家都會去,選定了趕都趕不走?
    你知道燕子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物嗎? 如果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在自己年輕的時候可能經常看到燕子,城市裡面稍微少一點。因為在以前燕子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生物,但是近些年來,很多人可能會看到燕子的數量越來越少,主要原因就是我們的生態系統變化較大,環境汙染嚴重,對燕子這種生物的打擊很大,所以很多燕子都已經遷徙到更加適合自己居住的區域生活,同時燕子的整個群體可能也在減少,所以我們看到燕子的數量越來越少了。
  • 農村俗語:「趕豬三年成疲漢,當家三年狗也嫌」,這句話是啥意思
    在幹什麼事情的時候,都要找對方法,如果方法不對往往會事倍功半,比如農村有句俗語叫做:「趕豬三年成疲漢,當家三年狗也嫌」,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趕豬三年成疲漢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怎麼趕豬,在以前的農村,特別是靠近大山的村莊,人們總會把小豬趕到山上或者河邊去放養,如果摸不對豬的特性,豬群就會滿地亂跑。有些人只知道用樹枝追趕豬群,但豬卻不知道主人的意圖,只能四處亂撞了。
  • 膠州高密諸城三地鄉民都來趕年集 各種年貨都備齊!膠州西南鄉最大農村大集年前「火」了
    鋪上大集作為膠州西南鄉最大的農村大集,再度迎來了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因獨特的地理優勢,吸引了膠州、高密、諸城三市的鄉民前來趕集。大集上琳琅滿目的海鮮、蔬菜、水果、乾果、特色小吃、調味品以及服裝鞋帽、床上用品、家用百貨等應有盡有,而最吃香的還是各地的土特產。
  • 為什麼農村一些人不買東西也要去趕大集?集市有啥吸引他們的地方
    長見識,交際雖然這話總結的並不妥帖,但是對於那些老人而言,農村集市就是他們自小而大,增長見識的地方。農村集市的買與賣,他們眼裡琳琅滿目的商品,那是他們喜歡的"花花世界"。農村集市,都是她們看外面的一種方式。
  • 趕火車迷惑行為大鑑賞!你是哪一種?附自救指南!
    趕火車迷惑行為大鑑賞!你是哪一種?附自救指南!您有過趕火車的經歷嗎?評論區跟大家分享一下吧!原標題:《趕火車迷惑行為大鑑賞!你是哪一種?附自救指南!》
  • 農村百萬薪酬招聘職業經理人,並非「趕時髦」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據報導,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農業農村局於日前發布公告:即日起至8月18日,轄內8個農村面向全國聘請農村職業經理人,其中兩個村的績效獎勵最高可達百萬元。這真是「厲害了,我的村!」一直以來,農村給人的印象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可以說十分辛苦,更與「高薪」無緣。
  • 在樂從,有一種街坊情懷叫「趁墟」.
    「3、6、9、」,「1、4、7、」,「大笪地」都系屬於我哋樂從人嘅集市情懷!樂從墟嘅故事要從清初講起,曾經騰衝有位教書先生自發組織d村民,系九沙河邊的六棵水松樹旁自由買賣。久而久之,「六松墟」就變成咗宜家嘅「樂從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