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春節趕集好熱鬧,趕的是一種寄託,一種逢集必趕的情懷

2021-01-11 阿宇趕海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百度作家「遠山望芙蓉」,歡迎大家和小編一起來到遠山望芙蓉講壇,今天我們要說的是「農村春節趕集好熱鬧,趕的是一種寄託,一種逢集必趕的情懷」,歡迎大家的閱讀,同時也希望大家喜歡。如果您喜歡小編的作品,或者覺得小編的作品非常有趣的話,就請點個讚加個關注吧,您的每一個點讚和關注都是小編工作和生活不懈前進的動力!

趕集,一種民間風俗。隨著現在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在農村也開始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商鋪林立,門庭若市,大街上車水馬龍,人來客往。但是「趕集」這一民間風俗,在我們農村地區仍然盛行著。特別是在春節期間,出門打拼的人們都回家過年,帶著孩子及父母上街買一點喜歡的東西,逛逛久違的小街,特別熱鬧,走在街上都是擠來擠去的。

在以前,每個地方隔個三五裡路就會有個集市。附近的人都記著每個趕集的日子。那時候有一個約定成俗的習慣,「逢一逢六趕東集,逢五逢十去西集」,意思是按照農曆來算凡是一、六的日子在東邊的集市趕集去,逢五、逢十的日子到西邊的集市趕集去。就這樣,這個風俗一直保留在現在。小編不得不說,那時候勞動人民的智慧真的是太偉大了!

我們知道在以前,沒有現在那麼多的商店和超市,智慧的人民就自行定起日子在某個地方集聚,並把自己的東西帶上聚到一起,販賣、交換一些自己過剩的農產品、或是自己製作的農用工具等,這樣一個集市就出來了。大部分的人已經形成了一種有事沒事去集市上轉轉的習慣,現在這種逢集必趕的習慣很多人仍然保留著。多年的習慣成了一種寄託,一種逢集必趕的情懷。

以前在街上,主要以賣各種耙、掃帚等農具為主。隨著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越來越多的商品被帶入到集市上,大家可以多樣選擇了。臨近春節,這時候很多人開始去集市上置辦年貨了,我們會看到整個集市上人來人往,摩肩擦踵,還有不時傳來的叫賣聲,討價還價的聲音。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年味越來越濃了。

趕集,作為農村的一種生活習俗,不僅僅只是農村人的情懷,其實也是很多城裡人的情懷。出門在外漂泊的朋友們,在外打拼了一年,回到家鄉,牽著親人,走在小時候長大的街頭,多麼熟悉的感覺,溫暖心窩。小編覺得「趕集」這個習俗,無論以後的生活再便利,再發達,都應該被傳承下去,因為這是一種情感的寄託!大家覺得呢?好了,今天的「農村春節趕集好熱鬧,趕的是一種寄託,一種逢集必趕的情懷」就到這裡了,大家趕過集嗎?你們喜歡那種感覺嗎?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評論哦!

本文系作者原創,百家號獨家首發,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147/258/369農村趕場,趕的是一種寄託,一種逢集必趕的情懷
    大部分的人已經形成了一種有事沒事去集市上轉轉的習慣,現在這種逢集必趕的習慣很多人仍然保留著。多年的習慣成了一種寄託,一種逢集必趕的情懷。你還記得你家鄉是哪天趕場麼?在鄉場上,看到為父為母的為著毫釐之利與同是為父為母的鄉鄰而爭執不止的時候,我心裡便有一種焦躁和隱痛,生活就是這樣實實在在的。  每次趕場,我都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旁觀者,而是總想著到人流中去參與去感受。雖然是可有可無的角色,感覺卻良好——這是老家的趕場。我並不想從鄉場上換走什麼,我只是想在趕場上,在鄉野的人流中,找到一些可愛,找到一些歡樂,放在心裡,帶回遠方,作思念的茶酒享用。
  • 「年味」變淡又添一錘,農村趕集越來越冷清,大家都不買年貨嗎?
    說起置辦年貨,有農村生活經驗的小夥伴都知道,每當到了春節來臨之際,農村的「趕大集」就成了小孩們的天堂。在北方,趕集又被叫做「趕交流」,一個地方一個叫法,但是最多的還是稱其為「趕集」。 用北方的方言來說是趕集,用普通話來表述其實就是上街購物,只不過農村的趕集更加熱鬧、更加物美價廉。家家戶戶需要的產品,一般在農村的集會上都能搞定。但是隨著小夥伴們的長大,我們也發現了一個十分令人惋惜的現象:趕集的人越來越少了……
  • 趕集,一種獨特的鄉村文化,你趕過集麼?
    小夥伴們,你們趕過集麼?農村會每隔4-5天在集鎮中心進行農產品、農用物資、衣物等進行集中交易,久而久之這就成了一種習慣。農村人可以不知道日期,但哪天趕集會記得很清楚。人們談事情的時候除了說昨天、明天之外,很多人還會把前兩天說成是頭場,把明後天說成是下場,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
  • 為什麼農村一些人不買東西也要去趕大集?集市有啥吸引他們的地方
    顧而看到這個話題,我一下子想起了農村老家的一些年邁的老太太,有的彎著腰,頂著一頭白髮,有的拄著拐棍兒,走在鄉間小路上,去趕集的場景。從農村集市上回來,走累了,還會坐在路邊的草垛上,或是農田排水溝上面小橋的護欄上,坐下歇息。有的抽根煙,有脫掉鞋子,抖落上面的泥土,碰上熟人,可能就會坐人家車跟著回家了。
  • 「網絡中國節·春節」濰坊:趕大集買年貨 熱熱鬧鬧過大年
    臘月二十九,正值濰坊市坊子區南流鎮春節前的最後一個南流大集,臨近春節,使得這個年集更加熱鬧。早晨8點多,已經有很多農民步行前去趕集,大家三三兩兩、互嘮家常,結伴挑選著年貨,完全沒有顧忌寒冷的天氣。集市上,熱熱鬧鬧,人山人海,趕集的人們擠來擠去。「不怕擁擠,』擠』才有』集』的味道嘛!就要過年了,要的就是這種氛圍」劉大姐笑著告訴記者。春聯是新年必不可少的年貨之一,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以此表達人們闢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 農村趕集的人越來越少,不久的將來,農村集市會不會消失呢?
    農村趕集的越來越少,有很多原因,其一現在農村的年輕人大多都不在家,一般都外出務工去了,剩下的老大爺大媽們生活節儉慣了,能省就省了,好多都是自家種的一些蔬菜,所以基本很少去趕集買的。再者就是一般農村趕集都是大清早的,現在的人日子過好一些了,所以也懶了很多,特別是冬天特別冷大多都不願意出門,何況大早上去跑那麼遠趕早集呢。現在農村也興起了夜市,一般不願起早的出來,就趕夜市了,夜市現在比較趕集的人氣多太多了,所以說農村趕集估計會被夜市代替。
  • 膠州高密諸城三地鄉民都來趕年集 各種年貨都備齊!膠州西南鄉最大農村大集年前「火」了
    鋪上大集作為膠州西南鄉最大的農村大集,再度迎來了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因獨特的地理優勢,吸引了膠州、高密、諸城三市的鄉民前來趕集。大集上琳琅滿目的海鮮、蔬菜、水果、乾果、特色小吃、調味品以及服裝鞋帽、床上用品、家用百貨等應有盡有,而最吃香的還是各地的土特產。
  • 快來通州這個地趕大集!美食超多擺滿街!新鮮好吃還便宜
    辦年貨、趕大集! 「現在只有趕集才能吃上這種路邊攤了吧,吃的不是小吃,是情懷。村民自家養的品質好,價格還實惠,肉吃起來也比較放心。」
  • 趕年集!年就是這個味兒!附日照超全趕集時間表!
    趕年集!年就是這個味兒!附日照超全趕集時間表!,買年貨在便宜、好玩、熱鬧之餘最重要的是什麼呢?「看到這紅彤彤的春聯,感覺春節離我們更近了,特別喜慶。」「今天的收穫真大,既有了過年的春聯,又欣賞到了書法家現場創作,真希望能經常舉辦這樣的活動。」▲上下滑動查看更多既然都來到了大集不好好逛一下怎麼能行 走,小編帶著您逛大集咯!
  • 不買東西也要去趕集!農村人的趕集情結為啥那麼深?
    不買東西也要去趕集!農村人的趕集情結為啥那麼深?我就是從小在農村趕集中長起來的,體悟頗深。農村人愛趕集在過去特別流行,有時候他們趕了一天集什麼收穫也沒有,但是他們內心也是高興的,探究農村人愛趕大集(或許什麼買賣也沒有發生)的原因有以下幾種:1、農村在過去信息閉塞,一些地方不通電視和廣播,所以在農村能獲取外界的信息實在太少。而集市成了了解外界信息的窗口。比如了解農作物種子、化肥、農具及土特產收購買賣價格等。
  • 易經智慧:農村趕大集為何是5天一次?
    如今商場、超市、便利店、購物中心和各類網購平臺讓我們購物更加輕鬆,但來到農村,最喜愛的購物方式仍然是「趕集」。趕集是中國傳統的購物形式,是民俗傳統之一。每集則百貨俱陳,四遠競湊,大至騾、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鬥粟、尺布,必於其日聚焉,謂之『趕集』。」小說《老殘遊記》第十九回:「每月三、八大集,幾十裡的人都去趕集。」可見趕集交易的品類很全、周期穩定。就像現在超市賣場網店的定期促銷,農村集市的周期性更加明確。一般是五天一個集。
  • 有一種逛街,叫「趕集」
    年近了,就要趕集備年貨了。趕集是一種民間風俗,這種聚集交易由來已久,大概史前就開始了。如果說說,趕集也是農耕時代的縮影。而過年前的集市則是一方鄉鎮的生活影像的濃縮。中世紀時期的歐洲,集市往往是以宗教節日為標準,哪裡有教堂哪裡才有資格開辦集市。
  • 老合肥人的記憶——小廟雷麻店的逢集
    雷麻店的逢集集市貿易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周易》有「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記載。雷麻店的集市貿易人們都習慣稱之為逢集,逢集為農曆單日上午,農忙為露水集,農閒為半日集。
  • 正月十五趕貓街!我在貓街等著您!
    2007年,《正月十五趕貓街》這首原生態彝族民歌走上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舞臺。2011年正月十五,「楚雄阿乖佬彝歌隊」又一次榮登央視舞臺,在元宵晚會上演唱牟定彝族民歌《正月十五趕貓街》。在武定彝族羅婺地區傳統節日眾多,其中規模最大的是「正月十五趕貓街」和六月二十四「火把節」。牟定貓街距牟定縣城30公裡,是安樂鄉集鎮,因初以寅日為集市趕集而得名。
  • 膠州這個大集西南鄉最大,高密、諸城、黃島等地鄉民都來趕集!
    鋪上大集作為膠州西南鄉最大的農村大集,也再度迎來了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因獨特的地理優勢,吸引了膠州、高密、諸城三市的鄉民前來趕集。大集上琳琅滿目的海鮮、蔬菜、水果、乾果、特色小吃、調味品以及服裝鞋帽、床上用品、家用百貨等應有盡有,而最吃香的還是各地的土特產。
  • 雲南省臨滄市趕集趕場時間表
    空四趕五:軍賽,芒丙,岔溝,勐堆,勐棒,班海,鳳尾,南傘(縣城)
  • 清明假期到濟南南山趕大集注意些什麼,趕集攻略請收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在大集上了解到,南山另外兩個大集,柳埠大集和西營大集也允許趕集了。那麼,目前趕大集該注意些什麼?這三處大集都是什麼時候開集、在什麼位置、有什麼特色呢?記者為您梳理了趕集攻略。首先要特別提醒的是出門趕集前一定不要忘記戴口罩,否則到達集市也不讓你進;另外,有咳嗽、發熱等身體不適的市民是不允許進集市的。以下是三個大集的基本情況,請收藏。一、仲宮大集仲宮大集具有千年歷史,是濟南最著名的大集。
  • 實拍南陽趕大集!大陣仗!這次不看以後估計難見嘍!
    趕集,南方稱作「趕場」、「趕山」、「趁墟」。擱南陽,叫趕大集!南陽的集市貿易,相傳已久,清代以前南陽縣境有集鎮29個,清康熙年間有25個,歷經興衰轉徙。大路通衢,任爾閒逛,遇見想吃的,直接買,直接吃,看見想要的,問價就能買,帶上就能走,四處是人,熱鬧卻不混亂。
  • 中毒了,到南大營子趕集去!
    今天來南大營子趕集。 集市路口的大柳樹可是有年頭了,一見到大柳樹就知道這是南大營子了。 入秋以來,連續趕了一些集,就像中毒了似的,三兩天不趕回集,就覺的不舒服。 難道趕集有毒?這老倆口是鄰村的,有車方便,逢集就來過來轉轉,雖然買的不多,也願意來集上湊熱鬧,就算散心了。
  • 昌邑:到孫斜村來場「文化趕大集」
    當天一大早,大街兩側攤位上便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商品,四鄰八鄉的鄉親們都來趕集,場面非常熱鬧,孫斜村「文化趕大集」活動也在村裡新建成的開放式活動廣場上正式拉開帷幕。活動中,昌邑市老年大學剪紙老師現場免費教學剪紙,並把剪好的作品送給村民;廣場中央為聲樂、舞蹈表演的愛好者們搭建了圓夢舞臺,市老年大學的老師、學員們同孩子們一起唱響了《我和我的祖國》《映山紅》《東方紅》,一首首蘊含著歷史記憶的經典紅歌唱出了對黨、祖國的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