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含笑孤煙直,喜歡旅遊喜歡攝影,一直信誓旦旦著「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堅持著用我手心溫暖的筆,寫著帶著溫度的字,分享風景,分享路上的故事。
在全中國的版圖中,如果有誰提到千年商都,南方海上絲路起點是哪座城市?那麼我們一定會異口同聲的回答,廣州。
沒錯,廣州在全中國的版圖位置上,一直扮演著千年商都,海上絲路的重要角色。可是,在商業如此發達的廣州有一個地方,番禺清河綜合市場,在陰曆每月中尾數逢四逢九的日子裡,都有一種趕集,廣州番禺街坊們把這種趕集日叫「墟市」,又叫「趕墟」。
根據番禺墟市的規定,每月農曆尾數四九的日子就是墟日,也就是在每個月中有6個清河墟,那就是初四,初九,十四,十九……
老番禺最大最旺的墟,清河墟。番禺各鎮街都有墟,化龍、魚窩頭、東湧、新造等的墟都有數十至上百年的歷史,但論最出名以及規模最大的,必然是位於清河綜合市場的清河四九墟。
據番禺老街坊們介紹,清河四九墟原本在番禺鬧市市橋鎮內,它存在的歷史至少形成於清末民初,距今已有100年的歷史。後來由於城市建設的緣故,就把墟市從鬧市中遷出,搬到緊挨著番禺客運站的大龍街道石崗東村內,後經多次遷移,最後才落戶至清河綜合市場。
大家都知道,在很多交通不便的山區農村,由於道路泥濘,山路崎嶇不平,如果家裡缺些日常生活用品,需到鎮上或集上去買,往往要幾個小時的山路,有時候到集市時又不能把所需品補充齊全,不是東家米店賣斷貨,就是西家鞋店賣斷碼。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山區農村趕集就應運而生。
而在清末明初,廣州城外的番禺人民買東西不方便也大同小異。處在廣州南郊的番禺,受珠江水系衝刷分流的影響,到處是珠江河道的支流,河湧及大大小小的水道,清末明初的番禺人民,大多都是依河湧而居,而出行的交通工具就只有船了。人們缺一點日常生活用品,就要搖著船劃著槳去集市上買,很不方便,於是,各個鎮上的墟市就出現了。
現在,清河四九墟一共有四個販賣區,可容納數百名商販同時擺賣。平日,綜合市場照常營業,販賣農貿產品,和一般市場無異。一到墟日,市場就會突然擠滿人,熱鬧非常。
含笑孤煙直那時開了一家水果店,每天都開著車到清河水果批發市場拿貨。而清河墟的每個區域,含笑孤煙直都會看到,清河四九墟的商品主要以日用品、成衣、床上用品為主,也有水果、蔬菜、肉類以及花鳥魚蟲等一些時令產品為主。就像一個拼多多網絡平臺,什麼貨都有!只要你夠耐心,你就能在清河墟上淘到物美價廉的商品。
新年將近,四九墟也多了商販賣揮春、對聯、利是封等新春用品。在此擺攤賣成衣的陳女士說,附近的居民來到清河墟,圖的是這邊人氣旺和成本低,「來購物的多為附近的師奶,我是薄利多銷,這些平價、質量又好的成衣很受歡迎。」
四九墟裡商販眾多,不但可以貨比三家,還可討價還價,因此,至今仍保留著相當的人氣。
據清河綜合市場管理處老街坊介紹,墟市最早是農戶趁著墟日進行物物交換,用糧食換糧食或生活生產用品。發展起來後,非農戶也會來買賣、交換,讓墟的效用和內涵得到擴展。
親愛的小夥伴們,你對藏在番禺鬧市清河49墟,沿襲著山區農村的趕集模式,場面異常火爆,有什麼感受和想法,請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