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盾科技聯合創始人馬駿驅:城市智能決策中樞助力構建新基建「核心...

2020-12-22 獵雲網

【獵雲網北京】12月3日報導(文/王非、王瀟宵)

12月3日,在逆勢生長-NFS2020年度CEO峰會暨獵雲網創投頒獎盛典的新基建專場上,同盾科技聯合創始人、COO馬駿驅表示:當前,數位化治理轉型的建設基本聚焦在雲計算中心、大數據平臺、運營指揮中心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城市各領域的具體場景缺乏深入連接,對城市治理的場景缺乏智慧支持。

同盾科技聯合創始人、COO馬駿驅

如果將城市比作人體,各個系統就像是四肢,政府就像是大腦,但兩者之間缺乏高效、靈敏、智能和統一的中樞系統進行連接,像經脈一樣將各個系統與大腦串聯。

馬駿驅認為,需要更深入地挖掘場景,將底層的基礎建設用得更好,而這也是新基建的下一階段。

同盾科技在今年發布了「城市智能決策中樞」全新解決方案,基於同盾深厚的數據分析能力,為政府機構提供多樣的智能分析和決策產品,助力政府智慧治理,護航智慧城市建設,讓所有的基礎建設更有活力。

在這個理念指導下面,同盾科技希望做好這幾件事情:1、深加工城市積累的成熟數據,提升事前預警、趨勢判斷及深度挖掘等「軟實力」;2、作為中樞,連接城市全場景,助力政府進行全局把控,改善城市生活體驗;3、通過數據分析,對政務各業務系統全面進行智能化升級,實現跨部門協同能力。

同盾城市智能決策中樞希望連接城市全場景,智慧賦能大數據,進而幫助政府機構進行全局把控,在金融服務、應急協同、指揮決策、政務服務、城市管理、經濟監測、交通治理等七大領域,為政府機構提供強力支撐,成為數字新基建的「核心引擎」。

以同盾科技金融大腦為例:這一系統由政府牽頭搭建,由數據智能作為驅動,破解金融服務與區域經濟管理中的難題。城市金融大腦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聯邦學習等技術,整合併盤活企業數據、公開數據、引入政府開放數據,並通過科學建模與分析,做出智能決策,從而滿足政府管理、金融服務、企業投融資等各方需求,實現供給側與需求側的有效銜接、動態匹配,提升內循環系統內的資源配置效率。

作為「引擎」,馬駿驅表示,「我們需要慢慢去經營,將最底層的基礎設施運用到一個又一個有用的場景,真正賦能新基建。」

同盾科技聯合創始人、COO馬駿驅

NFS2020年度CEO峰會暨獵雲網創投頒獎盛典於12月2日-4日在北京柏悅酒店召開,由獵雲網主辦,銳視角、獵雲散資本、獵雲財經、企業管家協辦。本屆峰會以「逆勢生長」為主題,開設了主論壇和九大專場,覆蓋母基金、新基建、電商、醫療等領域,近兩百名行業專家、投資人和創業者們深入探討各產業經營之道,以及行業變革中醞釀的創業與投資機遇。

以下為馬駿驅演講實錄,由獵雲網整理:

同盾科技是國內一家專注於智能分析決策的公司,上個禮拜我們七歲了,也成功發展成為垂直領域的頭部企業。到今天我們累計服務全國大概1萬家企業,包括絕大多數銀行、保險公司、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還有很多網際網路、政務類型的機構。

今天我將用非常短的時間去聊一下智能決策中樞是怎麼一回事。

數據是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它作為很重要的生產要素,推動的是什麼?其實是產業數位化的進程。我們去到不同的地方都會發現,很多不同的城市都在建數位化基礎設施,另外,部分不同的數字生態也開始慢慢將一些場景做起來。

到了今天,信息化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誌。其中,具體體現在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產業形態、數字消費者、數字政府等方面。社會的數位化率,成為衡量一個城市、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的數位化水平的新標準。

過去一年,我隨著團隊去了好多地方,有非常發達的地方,也有非常偏遠的地方。我們發現不同的城市在過去一兩年的新基建指引下,在這方面投做了很多投入,那麼這些投入在什麼地方?我們發現,絕大部分的錢是投在一些雲計算平臺,或者是大數據平臺,還有就是監控中心,監控整個城市的,很多很底層的東西。

但他們很困惑,很多人跟我說「我們投了那麼多錢,我們的市民覺得他們看不見,新基建到底對我平常的生活有什麼用」,這就突顯出一個問題,當前,數位化治理轉型的建設基本聚焦在雲計算中心、大數據平臺、運營指揮中心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城市各領域的具體場景缺乏深入連接,對城市治理的場景缺乏智慧支持。

換句話說,城市就好像人體,各個系統就像是四肢,政府就像是大腦,但兩者之間缺乏高效、靈敏、智能和統一的中樞系統進行連接,像經脈一樣將各個系統與大腦串聯。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發現,最需要的其實是要更深入地挖掘這些場景,比如在城市管理裡面怎麼用,交通出行怎麼樣便民,政務服務怎麼樣讓市民感覺更方便,我們一個一個挖掘,將底層的基礎建設做得更好,是新基建的下一階段。

我們在今年發布了「城市智能決策中樞」解決方案,我們的想法是,怎麼樣賦能,讓所有的基礎建設變得更有活力。

在這個框架裡面,我們希望有一個決策中樞做幾件事情:

1、深加工城市積累的成熟數據,提升事前預警、趨勢判斷及深度挖掘等「軟實力」;

2、作為中樞,連接城市全場景,助力政府進行全局把控,改善城市生活體驗;

3、通過數據分析,對政務各業務系統全面進行智能化升級,實現跨部門協同能力。

城市智能決策中樞與行業知識融合後,將會成為行業新基建的核心引擎。比如,同盾城市智能決策中樞應用於金融領域,可成為普惠金融的新基建;應用於交通領域,可成為公共運輸新基建;應用於安全領域,可成為數字安全新基建。

要做到這一點,聽起來好像很容易,但實際上我們有很多基礎的東西要做到,包括計算能力、存儲能力、網絡能力等。

我們還要思考怎麼樣做好數據治理的平臺,深度加工城市積累的成熟數據,加強事前預警、趨勢判斷及深度挖掘能力;還要對機構各業務系統進行智能化升級,在城市面臨疫情、災情等緊急時刻,實現跨部門協同。

我剛才提到「數據治理平臺」,我們曾經有一個項目就是去一個城市幫助做數據治理項目,第一件事情是將各個不同的委辦局的很多不同數據打通,然後再把它變成一個可分析的數據。但發現中間所有數據需要很大量的處理,要不然的話相互之間是不聯通的。

再舉另外一個例子,我們在做智慧交通項目相關的高速公路治理時,發現該交通集團有微波系統、攝像頭系統等很多不同的系統,我們要將所有數據打通,這個過程我們需要做很多很多清洗治理,到最後才可以分析。

所以,這個智能決策中樞有很多治理的東西要做,然後才能運用算法做一些分析,輔助最上層智能的決策,真正智能決策做好了,整個城市運營才會讓市民感覺到我現在的生活真的比之前更好了。可以說,我們從新基建最底層去到上面更多的場景,這中間是有差距的,這就是同盾推出智能決策中樞最主要的原因。

同盾城市智能決策中樞全新解決方案的核心使命也非常明確,就是用數智化的能力,通政善治、濟城務民、興業旺企。

今天我們這個題目是新基建,我希望我們真的比過去建立更多能被大眾應用的新基建。

有一個城市的市長跟我聊,他說他感覺這種新基建最終可能會變成水、電一樣,將來這種新基建應該是無處不在的,我們每一樣東西都可以很智能的分析,給到政府部門很多反饋,怎麼樣去治理,怎麼樣為每位市民做更多的事情。這是我們見到很不一樣的地方,它要變成一個很普及性的新基建。

有幾個案例跟大家分享,怎麼通過更深入的政府參與,將新基建的底座做的更好。

第一個例子,這是一個行業方案「城市金融大腦」。

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制約中小微企業發展的一大難題,去年底突然爆發的新冠疫情引發了蝴蝶效應,中國經濟社會和各行各業都遭受了重大影響,保障中小企業的穩定,對促進社會穩定和經濟穩定意義重大。

同盾「城市金融大腦」 由政府牽頭搭建,由數據智能作為驅動,破解金融服務與區域經濟管理中的難題。城市金融大腦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聯邦學習等技術,整合併盤活企業數據、公開數據、引入政府開放數據,並通過科學建模與分析,做出智能決策,從而滿足政府管理、金融服務、企業投融資等各方需求,實現供給側與需求側的有效銜接、動態匹配,提升內循環系統內的資源配置效率。

城市金融大腦可以全面整合企業和企業主等市場微觀主體的數據;針對這些有價值的數據,再通過科學建模和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去梳理企業信用評估體系,服務於金融機構和中小微企業投融資。同時,動態監測這些企業,平臺將數據加工之後再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精準施政,形成相輔相成的持續優化過程,使區域經濟、企業發展和政府管理效率實現螺旋式上升。

甚至有一些園區跟我說,我們這個城市花了很多錢吸引企業,但它做的好一點點就往另外一個城市跑。企業為什麼要去其他地方呢,是不是我們有什麼東西做的不好呢,除了從金融方面幫助到企業以外,比如更好的股權投資範圍是不是也應該納入政府總體對中小微的服務呢?

金融大腦從普通的借貸轉變為整體的金融服務,再演變為企業運營的總體預測。通過收集到那麼多信息以後,我們還可以通過這些信息對整個經濟和產業的發展做很多宏觀分析。

舉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唐山市的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最近國務院通報表揚的「第七次大督查發現的43項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典型經驗」中,它是其中一個。

由唐山市政府、唐山銀行主導建設,同盾提供技術支持的 「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在唐山市開展的「春雨金服」行動中取得了重大成果,平臺歸集地方政府部門涉企信息資源,自動生成「企業畫像」,同步採取「網際網路+政務+金融+智能風控」模型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金融服務模式和相配套的綜合服務功能,疫情期間讓企業需求和金融供給無縫對接,不斷把春雨金服行動引向深入。

另外一個案例,智慧高速平臺。每一個高速公路都有中臺,那麼實際上最難的是什麼呢?模型算法分析部分。

同盾利用大數據分析、雲計算、人工智慧、知識圖譜以及多個計算和學習類平臺,幫助滬杭甬高速公路在248公裡運營道路上開展基礎設施數位化、車路感知協同化、數據處理智能化、出行服務精準化、客貨運輸綠色化、關鍵技術產業化等改造,對原有存量系統進行升級完善,構建數據運行平臺,突出道路的信息、智能、智慧引領,進一步提升客戶的獲得感、舒適感和安全感。

我們整個方案裡面最主要的四個省,省心、省時、省錢、省油。我們可以做到通過智慧高速讓所有的人都受惠,相關機構很開心,因為他們的總體成本很低,而且可以更智能的出行。

我們看一下實際的治理效果。滬杭甬高速,流量非常大,在全國都是排在前幾名的。通過智能化以後,通行的效率提高了20%,事故率降低了10%,另外,處置一些交通異常的效率增加了40%,這些都是非常重大的影響,在央視把這個作為很經典的案例,在2019年端午小長假流量高峰的時候進行報導。所以我覺得這些都是我們用智能決策中樞改變大家生活的方式。

總的來說,智能分析決策是一切組織的核心,同盾城市智能決策中樞致力於成為智慧城市的新基建,更是細分領域中新基建的核心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同盾現在已經有100多個人工智慧技術領域的專家學者,他們在做的事情都是非常長遠的,也是我們所有科技創新產品的底氣。我們今後將專注做好分析和決策這件事情,賦能新基建,做一個能夠幫助到社會的企業。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2020第五屆新金融論壇在京舉辦,同盾科技馬駿驅出席
    同盾科技聯合創始人、COO馬駿驅與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國資委原副主任徐福順,全國政協委員、中投公司原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屠光紹,交通銀行副行長周萬阜,中國銀行首席科學家郭為民,中國光大銀行副行長楊兵兵在「新金融與新基建」大咖夜話環節,就科技賦能新基建、銀行數位化轉型等話題深入交流。
  • 同盾馬駿驅:從0到0.1是每一次創新的起點,也是最困難的時刻
    作為同盾科技聯合創始人、COO,馬駿驅一年能攢下近200張登機牌。即便如此奔波,他也會抽時間看話劇,看展覽。藝術是馬駿驅的生活方式,也是他年少時的人生方向。他曾執導話劇,斬獲香港話劇節最佳導演獎。現在,他把舞臺搬到了AI領域,並以此為起點,登上更大的科技舞臺。「要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才是人生的價值所在。」
  • 同盾科技與印尼人民銀行達成合作
    近日,同盾科技與印尼國有商業銀行印尼人民銀行(BRI Bank)達成合作,同盾科技聯合創始人、COO馬駿驅與印尼人民銀行執行副總裁Pak Kaspar Situmorang出席籤約儀式。據悉,未來同盾憑藉領先的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同盾將為印尼人民銀行提供智能分析決策服務,提升金融服務效率。
  • 馬駿驅:做好分工與監管 不希望壟斷的東西出現
    來源:新浪財經12月5日,由瞭望智庫、財經國家周刊主辦的「2020第五屆新金融論壇」在北京舉行,主題為「非常時期的金融責任與擔當」。同盾科技聯合創始人、COO馬駿驅出席並在新金融與新基建圓桌討論中發言。
  • 新基建元年,誰是AI金融的「探路先鋒」?
    其中,在金融新基建榜中,樂信、水滴、弘璣Cyclone、洞見、同盾五家公司憑藉各自優勢在眾多優秀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他們分別榮獲「最佳新消費AI平臺獎」、「最佳保險科技數據中臺獎」、「最佳智能自動化平臺方案獎」、「最佳隱私計算平臺獎」和「最佳智能分析決策獎」。
  • 專訪同盾科技聯合創始人祝偉:多行業、多場景提供智能風控與分析...
    同盾科技成立於2013年,是第三方智能風控和分析決策服務提供商,服務行業覆蓋了非銀行信貸、銀行、保險、基金理財、三方支付、航旅、電商、O2O、遊戲、社交平臺等。近日,在獵雲網2018年度金融科技產業創新峰會期間,同盾科技聯合創始人、副總裁祝偉在接受獵雲網專訪時表示,同盾科技結合行業和具體場景推出AaaS智能分析即服務的平臺,為生態夥伴全面賦能。
  • 同盾蔣韜:金融科技創新監管「硬底、軟邊、不封頂」意義重大
    中新網9月8日電 當下,新基建已上升至國家戰略,而科技賦能金融的效應日益凸顯,為新基建發揮效能提供了更多可能。同盾科技創始人、董事長蔣韜在發言中表示,央行大力推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的意義重大。劃定剛性邊界、設置柔性邊界、留足發展空間,「硬底、軟邊、不封頂」的方式,好處是巨大的。「作為一個以創新為本的金融科技公司,我們有四個突出感受:一是政府特別是監管層高度重視金融科技。
  • 2020 NAVIGATE 領航者峰會|紫光華智城市視覺中樞,智領新安防時代
    城市視覺中樞,「新基建」時代的城市治理之道  後疫情時代,以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慧等技術為核心的新基建,將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本次論壇上,紫光華智產品行銷中心總監蘇佳以「城市視覺中樞,新基建時代的城市治理之道」為主題進行了深度分享。  蘇佳在論壇上指出:數字城市中萬物互聯互通,形成從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的映射。
  • 同盾科技聯合創始人祝偉確認出席獵雲網2018金融科技產業創新峰會
    )北京】7月24日報導2018年,智能金融成為金融科技行業重要的發展方向,科技賦能,看似遇冷的金融科技企業實則暗藏洶湧,新金融智變已成趨勢,業內企業又該如何抓住此次機會並實現超車?8月3日,獵雲網2018年度金融科技產業創新峰會!邀您一同前往,共同聆聽業內大咖最新觀點!同盾科技聯合創始人兼副總裁祝偉應獵雲網邀請,確認出席!祝偉同盾科技聯合創始人兼副總裁,畢業於東南大學,擁有軟體工程學士學位。祝偉在智能風控、網絡安全、反欺詐領域擁有超過8年的業務和管理經驗,對金融科技、智能風險分析服務有獨到的見解。
  • 百度聯合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智能經濟白皮書 BATH領銜科技新基建
    (原標題:百度聯合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智能經濟白皮書 BATH領銜科技新基建)
  • 加速普惠金融發展,同盾科技有限公司榮獲2020中國信息通信大數據...
    同盾科技榮獲2020中國信息通信大數據應用實踐獎 同盾科技是中國智能分析和決策領域領軍企業,以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三大核心技術體系為基礎
  • AI新基建:智慧城市的十支「精銳部隊」
    因此,作為全行業最先專注AI賽道的科技媒體,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重磅啟動「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評選,尋找AI+智慧城市、IoT、晶片、工業等10多個行業的新基建領航企業,以及其新基建標杆項目。為政、產、學、研、投五界的決策者,做權威參考與項目引薦。
  • 騰訊施雪松:助力打造交通新基建的智能底座
    騰訊智慧交通副總裁施雪松發表主題演講,他表示,智慧化的未來交通將是以人為中心,人車路智聯的「生命體」,將會由數據和算法驅動,通過物聯網感知設備,人工智慧算法處理數據,實現從分析、預測、決策到反饋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升級。騰訊將助力打造交通動態數據底座,把城市各個部分連接起來,用智慧化手段讓城市交通更聰明,同時通過泛在的用戶觸達能力,讓更多城市居民享受到智慧交通帶來的便捷出行體驗。
  • 同盾科技蔣韜:同盾智能反欺詐和風控產品已成為金融行業通用工具
    11月6日,央行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提出,在借鑑國際監管經驗的基礎上,我國應以創新監管工具為基礎,以監管規則為核心,以數位化監管為手段,加快完善符合我國國情的金融科技監管框架。
  • 新基建——智慧城市的新增長極| CCF-GAIR 2020
    阿里主推ET城市大腦,以阿里云為基礎,結合AI和大數據技術,給城市賦予智能和創造力。作為智慧城市的核心要件,城市大腦可以滲透到城市交通、政務辦公、農業等多個場景應用中,採集數據並進行運算,進而實現雲端調控。騰訊主推WeCity,把騰訊雲的產品能力作為基礎,以政務民生、數字政務為基礎點向城市治理、城市決策等方面擴展。百度的智慧城市的解決方案。
  • AI智能建築企業小庫科技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嘉御基金聯合投資
    公司專注於人工智慧和前沿科技在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領域應用,致力於以人工智慧輔助城市規劃、建築設計和開發決策,以AI之力賦能並推動整個建築行業的發展。主產品人工智慧設計雲平臺是全球首款雲端AI建築設計應用,讓設計不再只是畫圖,它不僅可以根據用戶需求生成方案,更將基於數據分析做出更科學的方案比選,並在智能交互的協助下優化方案,最終在項目合作者之間建立起高效溝通協作方式。
  • 2020中國通明湖論壇新基建分論壇盛大召開
    ,要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ITSS分會媒體組副組長中國IT服務全媒體平臺總經理B.P商業夥伴創始人兼總裁國秀娟發布新基建圖譜ITSS分會媒體組副組長、中國IT服務全媒體平臺總經理、B.P商業夥伴創始人兼總裁國秀娟在會上發布《2021新基建圖譜》。國秀娟提到,在產業變革與技術變革同經濟轉型的歷史交匯期,新基建的關鍵在於合理的產業布局,核心在於抓住產業鏈。
  • 構建渠道·數字決策·新零售·新生態,傳世必贊科技
    家居「勝出「 」黑客」賦能 構建渠道·數字決策·新零售·新生態, 傳世必贊科技 傳世嘉業全資控股的傳世必贊科技,以全渠道數位化新零售黑科技之力向行業證明了,流量入口、場景前臺、新零售中臺、企業後臺,數位化貫穿渠道,方為穿越產業周期,勝出後疫情時代,讓企業可持續勝出的核心力量。
  •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後來居上,運營商5G新基建賦能智慧城市建設
    上海新年伊始就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設的若干意見》;4月在2020巴塞隆納全球智慧城市大會上獲得了2020年的世界智慧城市大獎,這也是首個獲得該獎的中國城市;在不久前舉辦的上海城市峰會上,各方主體聯合發布「城市智能體」,為智慧城市藍圖繪製者們提供系統化參考架構。
  • 國睿科技:積極打造新動能,助力「新基建」
    來源:證券時報「新基建」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帶來新機遇。目前,中國電科正在大力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發力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這些都與新基建密切相關。集團公司也在加快推進關鍵核心元器件自主創新,構建中國電科的智能基因、智能單元系列,通過打造「物聯、數聯、眾聯」三位一體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聚焦打牢共用、整合通用、開放應用,進一步支撐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