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北京】12月3日報導(文/王非、王瀟宵)
12月3日,在逆勢生長-NFS2020年度CEO峰會暨獵雲網創投頒獎盛典的新基建專場上,同盾科技聯合創始人、COO馬駿驅表示:當前,數位化治理轉型的建設基本聚焦在雲計算中心、大數據平臺、運營指揮中心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城市各領域的具體場景缺乏深入連接,對城市治理的場景缺乏智慧支持。
同盾科技聯合創始人、COO馬駿驅
如果將城市比作人體,各個系統就像是四肢,政府就像是大腦,但兩者之間缺乏高效、靈敏、智能和統一的中樞系統進行連接,像經脈一樣將各個系統與大腦串聯。
馬駿驅認為,需要更深入地挖掘場景,將底層的基礎建設用得更好,而這也是新基建的下一階段。
同盾科技在今年發布了「城市智能決策中樞」全新解決方案,基於同盾深厚的數據分析能力,為政府機構提供多樣的智能分析和決策產品,助力政府智慧治理,護航智慧城市建設,讓所有的基礎建設更有活力。
在這個理念指導下面,同盾科技希望做好這幾件事情:1、深加工城市積累的成熟數據,提升事前預警、趨勢判斷及深度挖掘等「軟實力」;2、作為中樞,連接城市全場景,助力政府進行全局把控,改善城市生活體驗;3、通過數據分析,對政務各業務系統全面進行智能化升級,實現跨部門協同能力。
同盾城市智能決策中樞希望連接城市全場景,智慧賦能大數據,進而幫助政府機構進行全局把控,在金融服務、應急協同、指揮決策、政務服務、城市管理、經濟監測、交通治理等七大領域,為政府機構提供強力支撐,成為數字新基建的「核心引擎」。
以同盾科技金融大腦為例:這一系統由政府牽頭搭建,由數據智能作為驅動,破解金融服務與區域經濟管理中的難題。城市金融大腦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聯邦學習等技術,整合併盤活企業數據、公開數據、引入政府開放數據,並通過科學建模與分析,做出智能決策,從而滿足政府管理、金融服務、企業投融資等各方需求,實現供給側與需求側的有效銜接、動態匹配,提升內循環系統內的資源配置效率。
作為「引擎」,馬駿驅表示,「我們需要慢慢去經營,將最底層的基礎設施運用到一個又一個有用的場景,真正賦能新基建。」
同盾科技聯合創始人、COO馬駿驅
NFS2020年度CEO峰會暨獵雲網創投頒獎盛典於12月2日-4日在北京柏悅酒店召開,由獵雲網主辦,銳視角、獵雲散資本、獵雲財經、企業管家協辦。本屆峰會以「逆勢生長」為主題,開設了主論壇和九大專場,覆蓋母基金、新基建、電商、醫療等領域,近兩百名行業專家、投資人和創業者們深入探討各產業經營之道,以及行業變革中醞釀的創業與投資機遇。
以下為馬駿驅演講實錄,由獵雲網整理:
同盾科技是國內一家專注於智能分析決策的公司,上個禮拜我們七歲了,也成功發展成為垂直領域的頭部企業。到今天我們累計服務全國大概1萬家企業,包括絕大多數銀行、保險公司、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還有很多網際網路、政務類型的機構。
今天我將用非常短的時間去聊一下智能決策中樞是怎麼一回事。
數據是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它作為很重要的生產要素,推動的是什麼?其實是產業數位化的進程。我們去到不同的地方都會發現,很多不同的城市都在建數位化基礎設施,另外,部分不同的數字生態也開始慢慢將一些場景做起來。
到了今天,信息化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誌。其中,具體體現在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產業形態、數字消費者、數字政府等方面。社會的數位化率,成為衡量一個城市、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的數位化水平的新標準。
過去一年,我隨著團隊去了好多地方,有非常發達的地方,也有非常偏遠的地方。我們發現不同的城市在過去一兩年的新基建指引下,在這方面投做了很多投入,那麼這些投入在什麼地方?我們發現,絕大部分的錢是投在一些雲計算平臺,或者是大數據平臺,還有就是監控中心,監控整個城市的,很多很底層的東西。
但他們很困惑,很多人跟我說「我們投了那麼多錢,我們的市民覺得他們看不見,新基建到底對我平常的生活有什麼用」,這就突顯出一個問題,當前,數位化治理轉型的建設基本聚焦在雲計算中心、大數據平臺、運營指揮中心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城市各領域的具體場景缺乏深入連接,對城市治理的場景缺乏智慧支持。
換句話說,城市就好像人體,各個系統就像是四肢,政府就像是大腦,但兩者之間缺乏高效、靈敏、智能和統一的中樞系統進行連接,像經脈一樣將各個系統與大腦串聯。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發現,最需要的其實是要更深入地挖掘這些場景,比如在城市管理裡面怎麼用,交通出行怎麼樣便民,政務服務怎麼樣讓市民感覺更方便,我們一個一個挖掘,將底層的基礎建設做得更好,是新基建的下一階段。
我們在今年發布了「城市智能決策中樞」解決方案,我們的想法是,怎麼樣賦能,讓所有的基礎建設變得更有活力。
在這個框架裡面,我們希望有一個決策中樞做幾件事情:
1、深加工城市積累的成熟數據,提升事前預警、趨勢判斷及深度挖掘等「軟實力」;
2、作為中樞,連接城市全場景,助力政府進行全局把控,改善城市生活體驗;
3、通過數據分析,對政務各業務系統全面進行智能化升級,實現跨部門協同能力。
城市智能決策中樞與行業知識融合後,將會成為行業新基建的核心引擎。比如,同盾城市智能決策中樞應用於金融領域,可成為普惠金融的新基建;應用於交通領域,可成為公共運輸新基建;應用於安全領域,可成為數字安全新基建。
要做到這一點,聽起來好像很容易,但實際上我們有很多基礎的東西要做到,包括計算能力、存儲能力、網絡能力等。
我們還要思考怎麼樣做好數據治理的平臺,深度加工城市積累的成熟數據,加強事前預警、趨勢判斷及深度挖掘能力;還要對機構各業務系統進行智能化升級,在城市面臨疫情、災情等緊急時刻,實現跨部門協同。
我剛才提到「數據治理平臺」,我們曾經有一個項目就是去一個城市幫助做數據治理項目,第一件事情是將各個不同的委辦局的很多不同數據打通,然後再把它變成一個可分析的數據。但發現中間所有數據需要很大量的處理,要不然的話相互之間是不聯通的。
再舉另外一個例子,我們在做智慧交通項目相關的高速公路治理時,發現該交通集團有微波系統、攝像頭系統等很多不同的系統,我們要將所有數據打通,這個過程我們需要做很多很多清洗治理,到最後才可以分析。
所以,這個智能決策中樞有很多治理的東西要做,然後才能運用算法做一些分析,輔助最上層智能的決策,真正智能決策做好了,整個城市運營才會讓市民感覺到我現在的生活真的比之前更好了。可以說,我們從新基建最底層去到上面更多的場景,這中間是有差距的,這就是同盾推出智能決策中樞最主要的原因。
同盾城市智能決策中樞全新解決方案的核心使命也非常明確,就是用數智化的能力,通政善治、濟城務民、興業旺企。
今天我們這個題目是新基建,我希望我們真的比過去建立更多能被大眾應用的新基建。
有一個城市的市長跟我聊,他說他感覺這種新基建最終可能會變成水、電一樣,將來這種新基建應該是無處不在的,我們每一樣東西都可以很智能的分析,給到政府部門很多反饋,怎麼樣去治理,怎麼樣為每位市民做更多的事情。這是我們見到很不一樣的地方,它要變成一個很普及性的新基建。
有幾個案例跟大家分享,怎麼通過更深入的政府參與,將新基建的底座做的更好。
第一個例子,這是一個行業方案「城市金融大腦」。
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制約中小微企業發展的一大難題,去年底突然爆發的新冠疫情引發了蝴蝶效應,中國經濟社會和各行各業都遭受了重大影響,保障中小企業的穩定,對促進社會穩定和經濟穩定意義重大。
同盾「城市金融大腦」 由政府牽頭搭建,由數據智能作為驅動,破解金融服務與區域經濟管理中的難題。城市金融大腦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聯邦學習等技術,整合併盤活企業數據、公開數據、引入政府開放數據,並通過科學建模與分析,做出智能決策,從而滿足政府管理、金融服務、企業投融資等各方需求,實現供給側與需求側的有效銜接、動態匹配,提升內循環系統內的資源配置效率。
城市金融大腦可以全面整合企業和企業主等市場微觀主體的數據;針對這些有價值的數據,再通過科學建模和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去梳理企業信用評估體系,服務於金融機構和中小微企業投融資。同時,動態監測這些企業,平臺將數據加工之後再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精準施政,形成相輔相成的持續優化過程,使區域經濟、企業發展和政府管理效率實現螺旋式上升。
甚至有一些園區跟我說,我們這個城市花了很多錢吸引企業,但它做的好一點點就往另外一個城市跑。企業為什麼要去其他地方呢,是不是我們有什麼東西做的不好呢,除了從金融方面幫助到企業以外,比如更好的股權投資範圍是不是也應該納入政府總體對中小微的服務呢?
金融大腦從普通的借貸轉變為整體的金融服務,再演變為企業運營的總體預測。通過收集到那麼多信息以後,我們還可以通過這些信息對整個經濟和產業的發展做很多宏觀分析。
舉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唐山市的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最近國務院通報表揚的「第七次大督查發現的43項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典型經驗」中,它是其中一個。
由唐山市政府、唐山銀行主導建設,同盾提供技術支持的 「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在唐山市開展的「春雨金服」行動中取得了重大成果,平臺歸集地方政府部門涉企信息資源,自動生成「企業畫像」,同步採取「網際網路+政務+金融+智能風控」模型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金融服務模式和相配套的綜合服務功能,疫情期間讓企業需求和金融供給無縫對接,不斷把春雨金服行動引向深入。
另外一個案例,智慧高速平臺。每一個高速公路都有中臺,那麼實際上最難的是什麼呢?模型算法分析部分。
同盾利用大數據分析、雲計算、人工智慧、知識圖譜以及多個計算和學習類平臺,幫助滬杭甬高速公路在248公裡運營道路上開展基礎設施數位化、車路感知協同化、數據處理智能化、出行服務精準化、客貨運輸綠色化、關鍵技術產業化等改造,對原有存量系統進行升級完善,構建數據運行平臺,突出道路的信息、智能、智慧引領,進一步提升客戶的獲得感、舒適感和安全感。
我們整個方案裡面最主要的四個省,省心、省時、省錢、省油。我們可以做到通過智慧高速讓所有的人都受惠,相關機構很開心,因為他們的總體成本很低,而且可以更智能的出行。
我們看一下實際的治理效果。滬杭甬高速,流量非常大,在全國都是排在前幾名的。通過智能化以後,通行的效率提高了20%,事故率降低了10%,另外,處置一些交通異常的效率增加了40%,這些都是非常重大的影響,在央視把這個作為很經典的案例,在2019年端午小長假流量高峰的時候進行報導。所以我覺得這些都是我們用智能決策中樞改變大家生活的方式。
總的來說,智能分析決策是一切組織的核心,同盾城市智能決策中樞致力於成為智慧城市的新基建,更是細分領域中新基建的核心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同盾現在已經有100多個人工智慧技術領域的專家學者,他們在做的事情都是非常長遠的,也是我們所有科技創新產品的底氣。我們今後將專注做好分析和決策這件事情,賦能新基建,做一個能夠幫助到社會的企業。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