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網友的公司有沒有強制過你們去發朋友圈?就我一個朋友的公司,他因為發朋友圈的事把員工都開除了,我還挺詫異的,因為我知道現在當下企業用人找到一個合適的人挺難的,因為這點兒小事把人開除了對企業其實也不好。
但後來我跟那個人力資源總監同學聊,我才知道他們開除員工不是我認為的小事情,他們給總結了三個原因,這三個原因就有可能是你們公司領導給你們安排發朋友圈的時候的心態,第一個是什麼呢?
他認為這個員工不按照公司的規定發朋友圈,是不認可公司,第二點是什麼?我公司給你做了一個發朋友圈把產品轉發你發朋友圈,是為你提供福利!你朋友圈能掙錢啊,你為什麼要抵抗不發呢?說明你認知層次太低,第三點是什麼呢?我給你發著工資,你在我公司上班,那公司現在碰到問題了,想藉助各位員工的朋友圈來做一些推廣,你們為什麼不願意呢?所以如果說到這三點原因,其實高度一下就上升了,。
首先大家來簡單分析下,前兩點,第一個,我不發朋友圈,就是不認可公司這個東西,邏輯上走不通,是吧?很多人的性格都是這樣,我認可一個人就非要告訴別人嗎?我不告訴別人就不代表我我不認可他嗎?這是不對的!
第二個我公司提供了一個福利給你,你通過你的朋友圈,而且我們的政策通常是有利於員工的,你發它能賣東西你也能掙錢啊!這個東西其實也是有問題的,因為稍微會做點生意的人都知道,你的產品屬性和你的目標客戶群體是否重疊?它的匹配度如何?簡單來說,你一個做這什麼中老年保健品的,非要九零後、九五後的員工在他的朋友圈賣,他根本就達不成這個目的,而且他的朋友還會因為他老發朋友圈厭惡他,這是一個三輸的方式啊!
所以你為什麼要強制員工來賣一個不匹配的產品?第三點才是我認為最出問題的一個地方,就是我們正常作為領導或者是作為你公司的主要負責人,在公司面臨推廣競爭的時候,我們通常的一個正常的思路是什麼?
我們需要從外部來打開,我們需要在網上或者是需要通過別的推廣方式來去提升我們的份額或者品牌佔有率或者是這個市場的瀏覽量,當一個公司他把精力用在讓員工的朋友圈來給自己做宣傳,我認為這個公司的格局就很小,如果一個公司強制你發朋友圈,而他們的心態是因為想讓你來幫助公司來做市場推廣的話,我覺得這公司格局很差,你這個時候作為員工的話你就要考慮了。
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怎麼樣去應對呢?之前有人做過個調查,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很牴觸這種事情的,網絡上大概最主流的操作方式就兩種,第一種就是一言不合就告你,但是這種打官司這種方式,在中國法治的健全程度來講,它始終是一個高成本的事情,第二個就是一言不合就離職,你讓我發朋友圈,我就不想發,你把我弄不高興我就不幹了唄,其實這兩種方式都有點硬抵抗,太暴力了。
從負責任的角度來說,我們現在尤其是年輕人有一份工作還不錯,因為這個小事情要麼打官司,要麼辭職都不是最優的,我給大家說幾個技巧類戰術上層次的東西,第一個辦法是什麼呢?我們通常去發朋友圈不是持續性的,除非一些特別的公司或者行業,比如說做微商,他就是靠朋友圈來推廣業務的,那這個時候他可能要求你從入職第一天一直發到你離職走,必須每天都,如果你不願意幹,你就不幹了。
但是大部分的時候強制你發朋友圈的這個公司它可能都是階段性的,它可能是根據某個事件或者是某個時間段來的,比如說今年公司拿了個什麼大獎,是個好事兒,各位員工在大家朋友圈發一發,每人都發一下,我覺得這無所謂。
第二種就是新品上市了,大家要發一發,如果是這種不是長期性的話,我建議大家用一種比較溫和的方式來應對,就是絕大部分尤其是中小企業的領導,我們都喜歡一種方式叫中庸之道,就是你不要頂兩頭,問題都不大。
第三種方式就是但凡到一個公司的話,最好是有兩部手機,兩個獨立的帳號,我一這麼多年我一直堅持是這樣。
第四種是什麼?我們要通過一段時間很巧妙的告訴領導,這個方式並不太奏效,比如說我們做每周一的匯報的時候,我們去跟領導說一下,因為你要發朋友圈,目的是很明確的,比如說我就是為了賣產品,那你說大家每個人最近這個禮拜都按照領導的要求在發著呢,結果閱讀量是點擊量是上去了,但是完播率很低,就是放在朋友圈有人點了,但點進去沒人願意看。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可能要更多地把精力投到宣傳文案本身上,你比如說人家杜蕾斯的這個廣告從來就不需要員工去推廣,它本身就有很強的裂變和宣傳能力等等,類似這樣的感覺,讓領導有一個轉移矛盾的策略的思想,就是不要再依賴員工的朋友圈了。
所以這四種辦法,我覺得大家可以根據如果你的公司強制你發朋友圈的話,你可以靈活去運用一下,而不要一言不合就打官司或者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