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藩王那些事兒

2020-12-16 盧龍軍節度使

明朝的藩王是與其他朝代藩王不同的,朱元璋不信任自己的臣子們,害怕讓他們駐守邊疆就會放虎歸山,自己百年之後,自己的後代們鎮不住這些功勞頗大的大將們。於是他讓自己的兒子們和一個侄孫鎮守全國各個地方,但是為了防止他們起兵造反,又限制他們的軍事力量。

等到了朱棣登上皇位後,他就進一步削弱藩王們手中的兵權。這些藩王們成了名副其實的「飯桶」,他們不能做官,不能任職,只能由國家養著。這就脫離了朱元璋最初的目的,這些藩王們既不能替國家出力,還成為了國家的累贅。

關於明朝的藩王們有很多故事,我就為大家說道說道。

明朝有八個藩王做了皇帝

在歷代王朝中,皇帝因為多種原因沒了繼承人,就會找他們血緣親近的人即位。明朝也不例外,明朝前後有九個藩王做了皇帝。

第一個就是朱老四朱棣,他本是老朱封的燕亡,由於建文帝削藩步步緊逼,他發兵「靖難」,將建文帝趕下了皇位,成為明朝第一位由藩王入繼大統的皇帝。

第二個是景泰帝,英宗朱祁鎮聽信宦官王振的讒言,造成了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一時大明沒了皇帝,於是在眾臣子擁戴下,朱祁鈺登上了皇帝位,這就是明代宗。

第三個是明世宗朱厚熜,他繼承了父親興王的王位,如果沒有意外他這一輩子就成了一個逍遙的王爺。可是意外還是發生了,明武宗沒有兒子,於是就找到了他,他就成了大明又一任皇帝,這就是嘉靖皇帝。

第四個是崇禎帝朱由檢,他本是信王,朱由校的弟弟。朱由校英年早逝,有三子都未能成活,臨終前讓弟弟朱由檢即位,這就是崇禎。

第五個是朱由崧,朱由崧是朱常洵的兒子,朱常洵被起義軍捕殺,朱由崧繼承福王王位逃到南京。崇禎帝自縊殉國,他在南京即位,這就是永曆帝。

第六個是朱聿鍵,他本是朱元璋第二十三個兒子唐王朱桱的後代,明末逃亡於福建,在福州建立了隆武帝政權。

第七個是朱聿鐭,他是隆武帝的弟弟,隆武帝被俘後,他逃到廣州,在蘇觀生擁戴下登基稱帝,只是做了一個月皇帝就被清軍攻破城,他自縊殉國。

第八個是朱由榔,萬曆皇帝之孫,桂端王朱常瀛之子,1646年,朱由榔在肇慶稱監國,後宣布即皇帝位,改年號為永曆。他倚仗大西軍餘部李定國、孫可望等在西南一隅抵抗清朝,因此帝位維持時間較長。清軍攻入雲南後,朱由榔逃到緬甸曼德勒,被緬王收留。最後被吳三桂用弓弦勒死。

明朝藩王陵墓最高規格的藩王——潞王朱翊鏐

朱翊鏐是萬曆皇帝朱翊鈞同父同母的弟弟,太后和萬曆皇帝都對朱翊鏐寵愛有加。這個朱翊鏐從小就奢侈無度,他還自己選擇自己的封地,萬曆皇帝還買了很多珠寶送給他。

還拿軍費給他建王府,他就藩以後更加奢侈,其中最奢侈的要說他的陵墓,他的陵墓規模超過了萬曆皇帝的定陵,被稱為「中原定陵」,他的陵墓中處處能看到僭越之處。他陵墓的規格是明朝諸多藩王中最高的。

明朝藩王陵墓最低規格的藩王——朱子埅

朱子埅,明太祖曾孫,周簡王朱有爝庶二子,周定王橚之孫,初封通許郡王,天順元年以兄靖王無子,進封,在位二十九年,成化二十一年薨。諡號懿王。他的陵墓是明朝藩王中陵墓規格最低的。

明朝藩王造反的有五個

燕王朱棣,打著靖難的口號造反,打到了南京,成功地造了反,當上了皇帝,眾多造反的藩王中只有朱棣一人成功。

漢王朱高煦,朱棣次子,他多次跟隨朱棣北徵,有著很大功勞,一直想造反當皇帝。可是從朱高煦到朱瞻基,他都沒能成功,最後被朱瞻基架起一個甕燒死。

明朝廣通王,明太祖的孫子,岷王朱楩第四子。朱徽煠有勇力,其府上下人段友洪會妖法,曾說朱徽炸有異相,當主天下。朱徽煠遂遣段友洪及蒙能、陳添行入苗族地區,誘苗族以銀印金幣,發兵攻武岡,以圖謀反。都御史李實遣駙馬都尉焦敬、宦官李琮押解朱徽煠入京師,除其爵位,幽於高牆之內。

安化王朱寘鐇,慶靖王朱栴曾孫,正德五年(1510年),利用太監劉瑾專橫跋扈引發的天下不滿情緒,突然叛亂,後兵敗伏誅,爵除。

寧王朱宸濠,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孫,寧王第四代繼承人。朱宸濠生性輕佻,無威儀,卻擅長文過飾非。他在其封地南昌巧取豪奪,排除異己,廣結土官狼兵,私制武器盔甲。寧夏寘鐇之亂後,公元1519年,朱宸濠利用南昌地方官僚謝宴之機,帶兵圍禁眾人,自稱皇帝,發布檄文,聲討朝廷。叛亂僅43天後被平息。正德十五年十二月,朱宸濠在通州被處死。

最有才學的兩位藩王——朱載堉,朱橚

朱載堉,是明太祖元璋九世孫,明仁宗帝的第六代孫,鄭藩王族嫡世,明代著名的律學家、歷學家、音樂家。其父鄭恭王朱厚烷能書善文,精通音律樂譜。朱載堉自幼深受影響, 喜歡音樂、 數學,聰明過人。朱載堉的成就震撼世界,中外學者尊崇他為「東方文藝復興式的聖人」。

朱橚,明朝宗室,醫學家。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明成祖朱棣的胞弟。

朱橚好學,能詞賦,曾作《元宮詞》百章,又組織編著有《救荒本草》《保生餘錄》《袖珍方》和《普濟方》等醫學作品,對我國醫藥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明朝最有錢的藩王——朱常洵

朱常洵是萬曆皇帝第三個兒子,本來想把他立為太子,可是大臣們不同意,最後萬曆皇帝把朱常洵封在了最富有的洛陽。沒有把他立為太子,萬曆皇帝覺得愧疚,就想對這個兒子補償。萬曆即賞賜兩萬頃莊田供他享用,此後更是賞賜不斷,因此,朱常洵也成了明朝後期最有錢的一個藩王。

明朝最「壞」的一個藩王——伊王

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25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為伊王,建國於洛陽。朱彝被封為伊王后胡作非為,殘害百姓。

伊藩也是最差最劣的那一支。自開基第一代厲王朱起,歷史上的伊王,大都是些不肖之徒,不知朱元璋泉下有知作何感想。

明朝是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有很多有趣之事,同時也被稱為奇葩,明朝歷史有多有趣,看看《明朝那些事兒》就知道了。

相關焦點

  • 王朝的累贅——明朝的藩王制度
    被藩王吃垮的明朝財政作為從小在顛沛流離的環境中長大的朱元璋,他真的為自己的子孫後代考慮到了方方面面,從取名字的偏旁用金木水火土到規定子子孫孫們的零花錢。老朱沒想到的是,自己的子子孫孫繁衍能力有這麼強。作為大部分時期社會都是十分平穩的明王朝,對於藩王們出行又控制的極為嚴格。
  • 明朝真的是藩王吃垮的嗎?藩王對明朝造成了多大的影響?
    12-24 02:35:02 來源: 陶陶講歷史 舉報   虎臣經常在網上看到這樣的說法:明朝就是藩王吃垮的
  • 好書推薦之《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那些事兒》在我的書單中屬於可看可不看的書,於是便沒有去買實體書,最近因為朋友那剛好有一套閒置,便借來翻閱,一看便停不下來了,確實是一本好書。但是《明朝那些事兒》給我的感覺是那些不愛歷史的人也會喜歡看,因為它的語言非常接地氣,作者根據自己看過的史書,結合自己的理解,用通俗直白且幽默風趣的語言將明朝歷史呈現在讀者眼前,在作者筆下,歷史不再枯燥,變得生動有趣,歷史史實化為一個個吸引眼球的故事,歷史人物也變得有血有肉,仿佛在看劇本,又仿佛就是在看電視劇,可以讓人身臨其境,就像網友評論:「文章以通俗的小說方式
  • 明朝的藩王制度比起漢、唐的諸侯王制度、藩鎮制度,有什麼不同?
    明朝的藩王制度比起漢、唐的諸侯王制度、藩鎮制度來說,要先進得多,其主要區別在於權力的管控。無論是明朝,漢朝,還是唐朝,藩王(鎮)制度都是一種封賞制度,這三個朝代對於國家的安全和政權的穩固都想了很多的辦法。
  • 《明朝那些事兒》:3000萬人因為這本書愛上了明朝,愛上了歷史
    當年明月,本名石悅,對,他就是曾掀起一股明史熱,《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明朝那些事兒》迄今為止累計銷量已超過千萬冊,創下中國圖書銷量奇蹟,成為無數人口口相傳的經典佳作。那麼為什麼那麼多人寫明史,偏偏當年明月和《明朝那些事兒》大火了呢?
  • 《明朝那些事兒》漏掉的「小事」,卻不動聲色見證明朝輝煌
    音頻探究視頻闢謠作者|我方團隊張嶔《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字數:2926字,閱讀時間:約7分鐘作為一部火熱已久的歷史暢銷書,《明朝那些事兒不過,「寫作突出」的《明朝那些事兒》固然精彩,但由於歷史本身太精彩,所以很多被《明朝那些事兒》漏掉的明朝事件,看似不起眼,卻各個是璀璨遺珠,不動聲色之間,見證明朝耀眼輝煌。一:填坑的「自動水利系統」《明朝那些事兒》在講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時,曾著重講了其中的大難題:漕運不通。
  • 朱棣起兵造反的時候,明朝藩王都在做什麼,為什麼不進京勤王
    然而在朱元璋去世之後,藩王和朱允炆之間的矛盾逐漸尖銳起來,最終朱棣起兵造反發動靖難之役,推翻了朱允炆的統治。朱允炆和藩王的矛盾朱元璋在世的時候,藩王們畏懼朱元璋的手段,都對朱元璋服服帖帖。由於藩王們都對朱元璋忠心耿耿,朱元璋逐漸產生了一種錯覺,認為藩王們未來也會像輔佐自己,輔佐大明朝的新君朱允炆。
  • 朱元璋分封藩王拖垮明朝,你知道他們是怎麼做到的?不只靠生孩子
    說起明朝的藩王制度,大家都覺得朱元璋設立的這個制度並不是一個好的制度。起初,朱元璋的想法很好,他想要利用這些藩王拱衛中央朝廷的統治,並讓他們鎮守邊疆作為朝廷的籬笆,這一點可以從朱元璋在洪武三年的一封詔書中可以看出:「然治天下之道,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
  • 《明朝那些事兒》——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看完《明朝那些事兒》,你一定會顛覆,歷史即枯燥這樣的認知,這本書一經出版,就榮登噹噹終身五星級最佳圖書,出版之後更是暢銷5年,銷量突破1,000萬冊,被中國教育學會倡導為中學生必讀好書,但你知道嗎?一般情況下提到明朝,大家常想到的是奇葩皇帝宦官當權,作為一個常誤解的朝代,我不禁替老朱就委屈,在大明276年的歷史中,驅除蒙古恢復中華,鄭和下西洋萬國來朝,打敗了號稱史上最強的日本,使其300年不敢再向外擴張,作為最後一個漢人的王朝恢復了漢族的榮耀。
  • 明朝的藩王朱棣,實際上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叛亂的藩王
    明朝的藩王朱棣,實際上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叛亂的藩王 在中國歷史上,除了漢化不深的元朝,皇族亂國的事情不多。比較嚴重的有西漢景帝時的七國之亂和西晉惠帝時的八王之亂,前者被中央政權鎮壓下去,後者則導致西晉政權的滅亡。
  • 在明朝做藩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明朝做藩王那是極爽的一件事,如果不是在明朝首封的藩王或者明末動亂斷糧逃命的藩王,那麼可以說是舒舒服服的過一輩子,吃喝玩樂只要不作妖不造反不狂躁不抽風,那真是享盡人生富貴。明代的藩王是個廣義上對王爵的統稱,有內藩親王,郡王和外藩邦王三種。
  • 《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竟然被爆出來是一個低調、孤僻的公務員?
    《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竟然被爆出來是一個低調、孤僻的公務員?《明朝那些事兒》在很多熱愛歷史的粉絲心中,是一道跨不過去的坎,他們都覺得讀了這套書才知道,歷史中的那些人物並不是死板無情,他們有著自己鮮活的人生,有著自己的愛恨情仇。不過大家都知道《明朝那些事兒》這套書,但是對這套書的作者卻不是那麼的熟悉。這套書的作者叫當年明月,只是一個小地方的海關公務員。
  • 說說《明朝那些事兒》中這兩則來自主觀臆斷的錯誤
    《明朝那些事兒》有哪些主觀性錯誤呢?數不勝數,一言難盡。本來嘛,治史者最忌在敘史中滲雜入太多私人情感和動輒抒發個人主觀意見。這方面,太史公司馬遷起了一個很不好的頭。《明朝那些事兒》並非一本正經的歷史書;《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也並非專業的史學家,作者寫這本書,自己也坦言,是「以心述史」,根據自己的感覺得解讀歷史,用自己的理解來描述歷史人物的心理。既然初衷如此,就不妨把太史公那一套主觀性述史的手段發揚光大,甚至推向極致。
  • 明朝藩王護衛人數的變遷情況:總體上是逐漸減少
    朱棣當上皇帝後,對藩王的護衛頗為忌憚,為此採取各種手段剝奪他們的護衛,到明成祖朱棣去世時,明朝各地的藩王,除了朱棣的兒子漢王朱高煦、三子趙王朱高燧,已經沒有其他藩王擁有完整建制的3個護衛部隊了。明成祖朱棣劇照 圖片來自網絡朱棣的孫子明宣宗朱瞻基上臺後,繼續削藩,他率軍平定了二叔漢王朱高煦,削奪了三叔趙王朱高燧的護衛。
  • 明朝建文帝為什麼那麼快就被當時為藩王的朱棣取代了?
    說起明朝,可能更多的朋友會覺得明朝很亂比較糟糕。會有這樣的認識,更多的是來自電視劇的印象和明高祖殺功臣的歷史記憶,這才覺得明朝不好!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偶爾拿來八卦一下還是可以,當真的話顯得有些無知了。知曉明朝的真實地位,會讓你掉眼鏡!明朝是繼漢唐之後的黃金時期。明代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清朝官方評價明朝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從清朝官方評價來看,明朝無疑是很有閃光點的。比較遺憾,無法親歷這段輝煌歷史。
  • 「我推薦的一本書系列三」——《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那些事兒》《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
  • 明朝服飾那些事兒
    明《漢宮春曉圖》局部外加強大商品經濟打底,明朝的服飾文化,也得以突飛猛進。到了明朝中後期時,更是美到華麗轉身。明《漢宮春曉圖》局部我們曾經在《確認過眼神,都是愛穿圓領袍的小哥哥》中介紹過明朝男子普遍穿著的圓領袍。
  • 一部書,為作者賺了4000萬,《明朝那些事兒》為何成絕響?
    2006年,天涯論壇上,「當年明月」開始日更《明朝那些事兒》。當年明月,原名石悅,一個二十多歲的憨厚小夥子。誰也想不到,這樣一個年輕人,能把明史寫得石破天驚。也造就了天涯史上最牛的神貼,每天上百萬人追更。現在想來,那是天涯的高光時刻。
  • 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明朝的藩王制度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但是朱元璋擔心自己去世之後,老朱家便沒了靠山,屆時那些位高權重的大臣們,隨時有可能架空皇帝。 所以在明朝建立伊始,朱元璋便開始學習劉邦,大肆分封諸姓諸侯王,接著再把這些諸侯王分封到各個地方,以此來拱衛宗室。明太祖在全國各地封了包括自己二十五兒子(第二十六子朱楠幼殤,未封王), 與侄孫朱守謙,在內的二十六個王。不過,前提是都在封地裡給我待著,沒事兒不準進京瞎晃。
  • 明朝最特殊的藩王——靖江王
    朱元璋建立了藩王制度,先後將二十四個兒子和一個侄孫分封為藩王。像大家比較熟悉的,朱樉被封為秦王鎮守;朱棣被封為燕王鎮守北京;朱元璋封藩王的二十四個人,都是他的兒子。這位侄孫被封為藩王,屬於明朝最特殊的藩王。今天咱們講講這位特殊的藩王——靖江王。靖江王為朱守謙,他之所以被封為藩王,和他的父親乃至與爺爺都有很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