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原因令他們生不如死,非死不可?
2018年1月5日上午,在山東濟南市長清區陰河浮橋的正中央,邵豔紅將七歲的女兒高高舉起,拋入黃河,隨後她越過護欄,跳進深約4米的河中。
死者邵豔紅的家人介紹,她第二個孩子出生後,身體差,曾患肺炎,久治不愈。從此,去50公裡外的縣城給孩子治病成了邵豔紅日常必做的事情。期間她還產生過「要把女兒捂死不受罪」的想法。加上家庭貧困,常為醫療費犯愁。苦熬七年,終於徹底崩潰,攜女自盡。
6天後,又一起自殺案轟動了網絡。雲南鎮雄李明華殺死老伴和孫子,殺傷4個孫子孫女,然後服毒自殺身亡。
村民們介紹,李明華老人有三個兒子。兒子們成家後,均在福建打工。三個兒子各生有兩個孩子,除了三兒子李高奎將一個孩子帶在身邊外,其餘孩子留在老家讓李明華夫妻照料,是真正的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兩個老人在家不僅要照顧5個孩子,還種著10多畝包穀地。而在豬圈裡,還養著2頭豬和一頭牛。
因為家裡窮,三兄弟和父母以及子女一共14口人擠在三間瓦房裡。
而李明華夫婦在當地有很好的聲譽,從不和他人發生爭吵,更沒有與人結仇結怨,遭此橫禍,許多村民感到不可思議。
一年前的2016年8月26日下午,甘肅康樂縣景古鎮阿姑村的楊改蘭殺死4個孩子後,服毒自殺身亡。過了一周,其丈夫也服毒身亡。四世同堂的8口之家,6人身亡。
上圖為楊改蘭生前居所
俗語云:「虎毒不食子」,「爺孫隔代親」。親手殺死親生兒子、女兒、孫子、孫女並自盡,肯定是飽受熬煎後痛苦與無奈的抉擇。
有人說,「你沒窮過,你不知道窮的滋味多難受」。你不是楊改蘭,你不知道她的痛;你不是邵豔紅,你不知道她的痛;你不是李明華,你不知道他的痛.
「死都不怕,還怕活下去嗎?」不願意再活下去,說明生比死可怕。
是什麼原因令他們生不如死,非死不可呢?難道「死」對他們來說是最好的解脫?!
按照正常邏輯推斷來說,以上這些人家裡必然是遇到了難以解決的難題。家庭赤貧,子女多,負擔重,常年辛勞,再加上家人久病不愈,負債纍纍,再努力也看不到希望。這或許是他們走上不歸路的真正原因。
有言「哀莫大於心死」。「心死」是什麼意思?就是希望破滅,活著沒什麼「奔頭」了。沒有希望的人生,是不值得留戀的。
他們承受的太多,終於承受不住了,拿自己開刀,一了百了。就這一點,我們應該同情他們。他們沒有把「看不到希望」的怨氣撒到別人頭上,而是自我了斷。他們可能生性老實、善良,不願意傷害別人,所以只能傷害自己和親人。
但跟他們一樣倍感生活重壓的人還有很多,其中會有人跟他們想法不一樣。那些生性倔強、剛烈的人,或愛較真的人,他們不會獨自承受生活重壓或委屈,他們會向社會找尋「出氣口」發洩。
現代社會治理中越來越注重「疏導」,而「堵」的做法越來越少。
疏導,即疏通、引導之意。簡單講就是,社會治理行為中,為大眾提供實現自我價值的相對最大化的公平環境,這是基礎。然後,為那些因某種原因無法享受到「公平機會」的人安排適當的「出氣口」,如表達渠道、訴求渠道等。再者,社保和弱勢救助綜合系統搭建;社保功能與方向主要面向弱勢;公營慈善與私營慈善並舉;建立民間弱勢互助平臺和系統。
《大道行: 實用社會行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