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黑暗時代:是誰把歐洲推向地獄?基督教也有很大「功勞」

2020-12-23 騰訊網

大約公元前476年至公元前1453年,歐洲大陸經歷了一個史前最黑暗的時期,其黑暗程度不亞於原始蠻荒時期,歐洲人的生活難有一絲光明,人類所能想像到的苦難與骯髒似乎都疊堆到那段時間,形同人間地獄。

在強悍的古羅馬帝國分裂、西羅馬滅亡之後,歐洲缺少一個強大的政權進行統治,失去凝聚的權力就像一盤大散沙,盤中的沙子都想興風作浪,導致封建割據的局面,戰爭頻頻在歐洲大陸上上演,使得歐洲的生產力停滯,科技得不到發展,並伴隨著饑荒、瘟疫,混亂黑暗的生活,使得歐洲人們過著毫無希望的日子,即便掙扎,也無地可掙扎。

中世紀的黑暗時代,暴力而骯髒,是誰把歐洲推向了地獄?雖背後有諸多因素,不過歐洲人當時所信奉的天主教也有很大的"功勞"。

中世紀黑暗,漩渦中的底層狀態

歐洲的中世紀,是歐洲史上最黑暗的時期,生活在那段時期的人們,無論身於歐洲的哪一塊土地上,隨時都充滿了危險,走到哪都臭氣燻天,人們在黑暗中的生活,如同活在人間地獄。

當時歐洲的社會生產力低下,導致基本的生活都接不上趟,能省則省,省到連澡都不能洗,畢竟修建浴場也需要成本,不可能在饑荒的年代進行浴場的修建。其中的國王和貴族還能偶爾洗一洗,底層百姓就別指望了,因為底層百姓窮到連像樣的澡盆都沒有,更買不起昂貴的肥皂,且天主教表示,洗澡有損元氣,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乾脆放棄了洗澡這種奢侈又麻煩的事。

今天被人們視為浪漫的法國香水,正是在這一時期誕生,它誕生的目的只有一個,遮掩因長年無法洗澡而散發出來的惡臭味。

此外,人們甚至會在大街上隨地大小便,廁所建造起來同樣需要成本,比如下水道系統的鋪開建設,誰來出這筆錢,廁所只有貴族才能擁有,平民還消費不起,更甚者,如果走在17世紀法國巴黎的狹窄街道上,還要當心被樓上倒下的糞便潑到,據說歐洲人所發明的高跟鞋,是為了避免出門踩到糞便。

這樣的生存環境,基本上與牲畜無異。環境反映著時代的生存條件,精神追求,可見當時的歐洲人生活狀態有多頹敗,簡直是要倒退回進化以前的狀態,或者說原始人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尚且比較文明。

生活在惡臭環境下的歐洲人,毫無風水可言,風水一種運氣,大概即便他們擁有上帝,上帝也會對他們敬而遠之,不過瘟神倒是樂於光顧。

中世紀的鼠疫對歐洲人產生了毀滅性的傷害,以法國、德國、義大利為中心,向其他地區蔓延,使得歐洲人的人口大幅度下降,壽命也比較短。因生存環境惡劣,除去鼠疫,還會爆發肺結核、痢疾、流感等流行病,使得歐洲人們苦不堪言。

鼠疫本就夠歐洲人們不消,出門還有可能莫名其妙的死掉,比如,1450年的羅馬城,在慶祝周年慶的時候,有兩百人左右在走過聖安大橋的時候,因人群的推擠而掉下橋,溺水而亡,可見其野蠻程度,人命在那個時候形同草芥,死了大概正好節省一筆資源,畢竟那時候還鬧饑荒,在惡劣的天氣影響下,農作物的產量很低,導致歐洲人真的過氣了原始時期的生活,只能啃些樹皮、漿果來充飢。

當人生存在一個惡劣的環境中時,還會十分的野蠻暴力,導致歐洲人們上街都有可能被暴打一頓,尤其晚上如果敢出門,謀殺、襲擊等也會經常發生。

中世紀歐洲的黑暗、骯髒與暴力,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歐洲黑暗時代的社會統治現象

中世紀的歐洲,缺乏強有力的政權進行統治,導致政權散亂,在封建割據下,戰爭的爆發是家常便飯,政權分散在國王、貴族、騎士等封建主的手中,在他們的混亂統治下,構成了梯形等級制度,使得他們的權力有限複雜而分散。

這些封建地主對農民進行剝削,教會為了保障自己的地位淪為了他們的統治工具,幫助封建地主以捐稅、實物地租等名義對農民的勞動力進行侵吞,比如其中的"什一稅",根據《聖經》中的說法,人們所生產出的1/10農牧產品"屬於上帝",實際上這些交上的農牧產品自然歸教會和封建地主所有。

這一時期的農民生產力本就低下,加上封建階級的剝削,使得他們不斷地進行反抗,不過其規模並沒有大到能夠推翻一個王國,因為教會是幫助封建階級奴役人們精神最大的幫兇,能夠愚弄群體的思想,蒙蔽他們的認知,為封建階層保駕護航。

教會為了更好地服務封建主,不但幫助封建主進行剝削,還將西歐文化教育掌控在手中,目的是利用"聖職"對人們的思想進行控制,恐嚇人們要把一切都獻給上帝,這樣一來才能在死後抵達天堂,人們聽到這樣的言論,出於對上帝的虔誠信仰,唯有服從。

中世紀的歐洲人,從出生到死亡,基本上會被教會控制一切,為了一直禁錮人們的思想,只有一些國王和高層傳教士能夠認字,其餘普通民眾清一色的文盲,教會禁止科學思想的傳播,即便開辦有學校,也是為教會的"神學"所服務,比如用於宣傳三位一體、原罪說等"經院哲學",原罪說表明人生來即有罪,因為人的祖先亞當夏娃沒有遵守與上帝的約定,吃了分辨善惡樹的果子,因此天生有罪,只有相信能夠為世人承擔罪孽的耶穌,才能清除自己的罪孽,這使得人們在"極端的信仰"下,認為自己有罪,即便被壓迫,一般也不敢擁有反抗的想法。

試想歐洲人們進到這樣的學校,只會越學越無知,而古羅馬的圖書館也被盡數燒毀,整個歐洲,那段時期都陷入了極端迷信的狀態,與此同時,教會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還會殘害異教徒,歐洲所有人必須信基督教,不允許有教會控制範圍內的其他思想出現,否則會被活活折磨至死,比如在中世紀晚期出現的希柏提亞、布魯諾等科學家,因為進行科學的傳播而被活活燒死,導致大量的科技書籍也跟著被燒毀。

中世紀的歐洲,在神權的控制下暗無天日,人們即便倒在地上發出痛苦的呻吟,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敢進行反抗,也無法進行反抗。

「神權」最早的背後推手

為何中世紀的歐洲會出現全民愚昧無知的狀態?這還需要從西羅馬滅亡那會說起。

在西羅馬滅亡以前,歐洲擁有明確的強大王權代表,即古羅馬帝國。後古羅馬帝國分裂出的西羅馬被日耳曼人所滅,日耳曼人有很多分支,其中有一支分支"法蘭克",法蘭克人在查理曼的帶領下統一了其他分支,將古羅馬帝國"高盧"的所有領土全部佔領,隨著法蘭克王國的勢力擴張,西歐皆在其統治之下。

在羅馬帝國滅亡之前,西歐全民信教,負責為人們進行精神洗禮工作的是"教皇",但西羅馬帝國滅亡了,教皇的處境也隨之而尷尬,正好就在這個時候日耳曼人來了,他們擁有彪悍的戰力,正好能夠代替昔日的羅馬皇帝國。

日耳曼人是外邦人,在羅馬帝國的地盤上統治多少也底氣不足,也要和教皇搞好關係,而查理曼大帝的父親丕平,為了讓日耳曼人在曾經羅馬帝國的土地上呆得更安心,還在義大利劃了一塊土地獻給教皇,後來發展成了"教皇國"。

教皇能夠重新找到靠山,自然很開心,於是利用自己的"神權"整天向平民百姓宣傳日耳曼人的種種好處,表示日耳曼人和羅馬皇帝一樣的優秀。

查理曼大帝也需要教皇的"神權"穩定自己的統治,便也運用自己的"王權"為基督教作宣傳,使之傳播向整個歐洲……隨著王權與神權相輔相成的逐步壯大,便演變成了歐洲中世紀黑暗的局面。

人們信仰宗教本身沒有錯,錯的是走向了極端,偏離了方向,而中世紀的歐洲在教皇與王權的"洗禮"下,出現了全民走火入魔的現象,使得他們在過度依賴神權的情況下,齊心協力地把整個歐洲社會都推上了愚昧迷信的狀態。

那時候的歐洲本就戰亂不斷,在頻繁而混亂的統治中,使得歐洲人們不能沒有宗教,加上羅馬帝國的滅亡,也給了他們一定的迷茫,基督教的出現給了他們精神上的希望,只是沒想到整個歐洲會被帶偏。

更重要的是,統治者和教會也發現了這樣的趨勢,嘗到了神權加持王權的無限力量,更有意地把歐洲人們往這方面去引導,結果效果非常的理想。

說起來,歐洲中世紀的黑暗,還要歸功於他們大部分人的祖先——日耳曼人,及他們所極端信仰的基督教。

相關焦點

  • 歐洲中世紀真的黑暗嗎?
    眾所周知,歐洲歷史大致分為這幾個部分:1.以古希臘和古羅馬為代表的古代歷史2.羅馬帝國滅亡後長達一千年的中世紀3.以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等為代表的近代歷史3.以一戰二戰為分割線的現代歷史其中,以中世紀的歷史的看法是歷來評價最低的,一般史書都會講歐洲在經過長達千年的黑暗中世紀之後經過宗教改革擺脫教會的束縛
  • 中世紀歐洲的黑暗時代
    中世紀的歐洲,城鎮十分稀少,大部分地區只能看見森林和田野。有人煙的地方,除了一些莊園農奴居住茅草房外,就是那些坐落在險要地帶的城堡。這些城堡實際上就是當地的政權中心,領主和騎士就是這些城堡的主人。中世紀的歐洲,沒有強大的國家政權,封建領主各自割據一方,為了保護領土和擴張勢力,經常混戰。領主多是騎士出身,未接受教育。再加上當時教會踐踏、摧殘古代希臘和羅馬文化遺產,只知宣揚神學,束縛人們的思想,以致整個社會長期陷入愚昧和迷信的狀態,部分史家稱之為「黑暗時代」。
  • 皇帝低頭,站在「頂端」的基督教,中世紀宗教劇為何在英國「墜落」?
    世界的文明發展各有自己的脈絡,它們在文明的演變過程之中出現了各自的特色和不同的時代特徵。在歐洲,從最開始的原始政治,逐漸發展到了中世紀,這是一個政治文明較為黑暗的時代;基督教會在這樣的時代裡逐漸發展起來並佔據了重要地位。
  • 沒有中世紀,就沒有新歐洲,黑暗時代埋下的工業革命種子
    公元5世紀左右,歐洲進入一個漫長而又進步緩慢的時期,直到公元15世紀這個時期才劃上了完美的句號,也被人們稱為歐洲中世紀。它有很多別稱,例如,"黑暗時代"、"中古時代"。但是不論怎麼說,大部分人都覺得歐洲中世紀是一個黑暗的時代,愚昧無知的時代,生活在那個時代的歐洲人民都非常痛苦而又麻木。
  • 中世紀只有「黑暗」嗎?沒有中世紀,就沒有新歐洲
    人們普遍認為,歐洲的中世紀是一個「黑暗時代」。提到中世紀,我們首先聯想到的往往是被燒死在火刑柱上的布魯諾,荒唐的贖罪劵,罪惡的「初夜權」,有導致一個城市1/3人口死亡的可怕的黑死病。所以,被蠻族入侵後,歐洲就如同那個吃了毒蘋果的公主一樣進入了漫長的沉睡期,直到15世紀才再度甦醒。然而,近幾十年來,學者們在大量的數據和紮實的研究基礎上,發現所謂的中世紀「黑暗時代」並沒有那麼「黑暗」,或者說,這是一個黑暗與光明並存的時期。而且這個「黑暗時代」恰恰是今天西方制度的形成期。
  • 為何中世紀是歐洲的黑暗年代?
    一,中世紀從公元5世紀持續到公元15世紀,中世紀始於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公元476年),最終融入文藝復興和探索時代(地理大發現)中。 西方歷史學家將歐洲分為三個時代: 古典時代:古希臘和羅馬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交相輝映。)
  • 中世紀真的黑暗嗎?
    大約19世紀開始,相關學者將「黑暗時代」的稱呼限制在中世紀的早期(5th-10th),許多現代學者由於其負面含義而避免使用這個術語,認為其有誤導性。 先不討論中世紀是否黑暗這個命題正不正確,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中世紀的經濟:
  • 黑暗的歐洲中世紀為何沒有農民起義?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記錄員範煒,ID:fw-notes】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大陸像掐斷了能量源一樣進入了長達千年的黑暗中世紀。(宗教裁判所審判女巫)除了恐怖的黑死病,中世紀的歐洲社會生活也也粗鄙不堪,和同時代的中國和阿拉伯完全不能相提並論。如當時的《禮儀書》居然規定:「痰不要吐到桌子上,也不要飛過桌子」。某宮廷規矩有這一條:「每一個人,無論是誰,白天黑夜,餐前餐後或就餐期間,都不能在走廊裡、居室內、樓梯上、石階上隨地大小便」。
  • 歐洲中世紀獵殺女巫是怎麼一回事?生逢黑暗時代,獨身女子的噩夢
    歐洲中世紀為什麼要把女巫趕盡殺絕?說起歐洲的文藝復興時代,基督教一直沒有放鬆對於思想方面的壓制,宗教裁判所採取「上扛下打」的政策——下,是神學和科學之爭,是瞄準與神學較勁的人文主義者;上,是針對宗教基本盤,歐洲大陸不乏本土原始宗教,宗教與宗教之間也存在著爭奪解釋權的問題,解釋權決定信仰,信仰召來信眾,信眾帶來利益,利益這塊蛋糕,誰會願意與別人分享?
  • 中國歷史也有中世紀莊園時代?出現在哪個朝代?
    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歐洲進入了漫長而黑暗的中世紀莊園時代,每個莊園都像一個小的社會,持續了近千年,使得歐洲各國如同「百花齊放」,形成了今天的基本格局。而中國歷史喜歡大一統的局面,任何一個統治者有實力完成統一,必定要全力以赴統一天下。
  • steam免費領《十字軍之王2》歐洲中世紀黑暗時代模擬器
    《十字軍之王2》作為2004年《十字軍之王》的續作,《十字軍之王2》給我們帶來歐洲歷史上最黑暗最暴力的時期——歐洲中世紀黑暗時代。遊戲可以選擇從1066年開始,跨度大概有322年左右,當中包含了大量的歷史事件。在DLC查理曼大帝中,遊戲的開始時間提前至公元769年。玩家將會扮演這一時期的一個封建領主。建立家庭,組建團夥。
  • 歐洲中世紀時期的基督教育
    歐洲中世紀時期是指公元5世紀(公元476年)至公元15世紀中期(公元1453年)中間將近一千年的時間。這段時間內歐洲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來統治,各個封建領主軍閥之間混戰不休,戰爭頻繁。再加上天主教對於人們思想的禁錮,導致科技和生產力發生停滯,使得歐洲的文明史發展極為緩慢。在世界史上,這個時間段被描述為充滿了無知、迷信的「黑暗時期」。事實上,在中世紀時期,歐洲的教育體系依舊在發展,只是因為時代的局限性和歷史背景,有著其獨特的特點。
  • 中世紀的歐洲為什麼城市能興起?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共同支撐
    在同時期的歐洲,各個封建國家也開始有了自己的城市。那麼中世紀的歐洲城市實際發展水平是怎樣的呢?又是如何興起的呢?一、 歐洲中世紀城市的實際水平首先說一下歐洲的中世紀。按照史學說法:我們把從西羅馬帝國滅亡到拜佔庭帝國被土耳其滅亡(公元476年-15世紀)被稱為歐洲的中世紀。
  • 「橫向」看歷史,明朝時期的中國與世界,歐洲中世紀的黑暗
    我們都說大明的統治是非常黑暗的,甚至是荒唐的,那麼跨越大洋,我們來看看當時的歐洲的社會是怎麼樣的?明朝的統治時間是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年,即就是14世紀中葉至17世紀中葉的近乎三百年的時間。這一時期被很多史學家認為是帝國政治持續發展的時期。皇權高度統一,中央集權不斷加強,這與後來崛起的大清是高度統一的。
  • 【明晚19:30直播】黎明前的黑暗:淺談歐洲中世紀
    直播名稱 黎明前的黑暗? 談到歐洲中世紀,你會想到什麼? 大多數人往往會把「黑暗」這段歷史的註解。畢竟,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起,歐洲進入了長達近千年的「混亂期」,各個封建國家之間戰亂頻仍,「黑死病」肆虐整個大陸,相比曾經輝煌的希臘與羅馬的古典時代,以及後來文藝復興之後思想解放、人文和科學繁榮的時代,這段歷史無疑是黑暗的。
  • 黑暗中世紀是怎麼回事?黑暗中世紀真實存在的鳥嘴醫生究竟是怎樣的?
    我們常說的黑暗中世紀,其實就是歐洲的中世紀時期,也就是大約在395年到1500年之間,懂得歷史的同學們,可能知道羅馬帝國被狄奧多西一世一分為二,也就是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成立的時間就是395年。在這之後,羅馬帝國逐漸開始衰敗,於476年和1453年,西,東羅馬帝國相繼滅亡。
  • 陳舊與創新的激昂碰撞,哥德式建築是如何敲醒黑暗中世紀的歐洲?
    曾經有這樣一個黑暗的時代,生活在那個時代中的人民愚妄無知,統治者荒淫無度,神權高於一切主權。那便是長達千年的歐洲中世紀時代。但是在這樣一個時代中,卻也誕生了很多人類文明的瑰寶,其中,人類建築史不可磨滅的璀璨明珠——哥德式建築,便是那星團中一顆閃耀的明星。
  • 中世紀信仰「神明」的歐洲人,為何會崇拜「普通人」聖母瑪利亞?
    聖母瑪利亞圖像在歐洲的中世紀,這是一個政治文明較為黑暗的時代;宗教神學在這個時候有著中世紀當中有著當仁不讓的地位,這對於所形成的宗教崇拜是非常有利的。對於那個時候的西歐來說,在宗教上的個人崇拜是非常嚴重的。
  • 「明晚19:30直播」黎明前的黑暗:淺談歐洲中世紀
    直播名稱黎明前的黑暗?談到歐洲中世紀,你會想到什麼?大多數人往往會把「黑暗」這段歷史的註解。畢竟,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起,歐洲進入了長達近千年的「混亂期」,各個封建國家之間戰亂頻仍,「黑死病」肆虐整個大陸,相比曾經輝煌的希臘與羅馬的古典時代,以及後來文藝復興之後思想解放、人文和科學繁榮的時代,這段歷史無疑是黑暗的。
  • 郭學明:歐洲中世紀之一——日耳曼人
    西羅馬帝國公元476年滅亡,可看做是中世紀的始點。終點是什麼時候呢?有人定義在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佔庭帝國滅亡的1453年;也有人把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看成新時代的開端。斯塔夫裡阿諾斯的《全球通史》說中世紀是公元500年到公元1500年之間。大體上講,中世紀是從5世紀末到15世紀末長達一千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