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揮淚斬馬謖」之2004陝西中考版
[背景]馬謖戰前立下軍令狀,言守不住街亭,願伏軍法。今街亭果失,諸葛亮揮淚欲斬之。
[幕啟]諸葛亮正坐在營帳之中,眾將士分站在營帳門外兩側。(咚,咚,咚,傳來了三聲鼓響)
監斬官:(上)丞相,時辰已到,人犯馬謖已驗明正身,請您發令行斬!
諸葛亮:(熱淚盈眶,無奈但卻態度堅決地)斬!(擲下令牌)
眾將士:(同時上,跪地,喊)刀下留人——刀下留人——刀下留人——
諸葛亮:(吃驚並疑惑地)軍中無戲言,此不守承諾之人,留他何用?
將士甲:丞相大人,馬謖將軍,雖失街亭,但他勇猛過人,在歷次戰鬥中屢建奇功,街亭失守只是他一時疏忽,萬不可對他只論刑而不論賞!何不讓他戴罪立功,一來保留下我一員虎將,二來也給馬謖將軍一個改正錯誤的機會。
將士乙:街亭失守,確實痛心,但追究責任,馬謖將軍充其量只是第一責任人而非直接責任人。不嚴懲直接責任人卻問斬第一責任人,歷史上恐怕也從未有過此類事情!丞相,馬謖將軍雖未能兌現他當初的承諾,但這確實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再說,馬謖將軍即使「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沒有苦勞也有疲勞」嘛,就請丞相大人放馬謖將軍一馬吧!俗話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望丞相大人三思!
將士丙:丞相大人,您還是不要殺馬將軍的好。您知道,馬將軍有八位遠房親戚在皇宮裡任要職——您要是殺了馬將軍,對您會有什麼好處呢?
將士丁:丞相,他們說得極是啊。「冤家宜解不宜結」,就請您收回令牌吧!沒準,馬將軍深感您的大恩大德,還會立刻提拔在他手下當差的貴子諸葛小亮當他的副手呢。
諸葛亮:(站起來,踱著步,自言自語)人常說,「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看來這話還真不假啊。關於斬殺馬謖造成的諸多後果,我怎麼就沒有想到呢?……罷了,管他兌現沒兌現承諾呢!
(重新坐定,假裝拭淚)眾位愛將請起,今天就依各位高見——傳令官,收回令牌,宣馬謖進帳!
傳令官:(高喊)馬——謖——進——帳——
馬謖:(上,跪)罪臣參見丞相大人!
諸葛亮:馬謖,看在眾將士為你求情的份上,今天暫且留你一命,但死罪可赦,活罪難饒,限你三日之內交納不兌現承諾罰款黃金五千萬,充實軍需,不得有誤!
馬謖:多謝丞相,罪臣一定按時交納罰款,再也不敢自食其言了!
眾將士:(齊聲高呼)丞相英明!丞相英明!丞相英明!……(笑)
[畫外音]據說,不信守承諾的惡風便由此蔓延。
[幕落]
【名師點評】
這是一篇反彈琵琶、逆向構思的滿分作文。
文章大膽地對《三國演義》中「孔明揮淚斬馬謖」的故事進行了反面加工立意,原故事中嚴明軍紀、執法如山的諸葛亮在本文中變得虛偽造作、毫無主見。
文章中諸葛亮處理的最終結果是:馬謖不兌現承諾的代價是罰款而不是斬首,因而不信守承諾的不正之風便由此蔓延。這對讀者禁錮的思維模式勢必產生極大的衝擊力,文章諷刺那些縱容違背承諾的領導的主旨,就在立意中得到完美體現,奪人眼球,令人嘖嘖稱奇。
作者筆鋒犀利,以反託正,在極力鞭撻生活中縱容違背承諾的歪風的同時,高呼信守承諾的正氣,帶給人「峰迴路轉又一村」的欣喜,令讀者擊節讚賞!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八真小八鬥大語文,漢語言文學碩士,一線語文老師,12年教學經驗。
歡迎點讚、留言、轉發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