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名著大隋唐,老樂歪批道短長。看到「靠山王楊林在關鍵時刻信錯二人,第一次失去摯友,第二次賠上性命」這樣一個標題,熟悉隋唐系列主線小說故事的朋友,應該對相關的人物不會太陌生。
特別是這個所謂的「第二次」,稍微一琢磨,人選就出來了,讓楊林喪命的,最終正是楊林無比欣賞的秦瓊秦叔寶。當然,按照小說的邏輯,秦瓊跟楊林有殺父之仇,秦瓊這個仇早晚是要報的,楊林在不知道秦瓊真實身份的情況下,收他當十三太保,並且打算將自己的一切權勢地位,都留給秦瓊,還是出於對秦瓊天然的喜愛。這不能說靠山王不懂識人,只能算是楊林這位遲暮英雄不可避免的悲劇結局。
但是,楊林在另一個人身上屢犯錯誤,就有些不可思議了,此人就是濟南鎮臺將軍唐璧。唐璧這個人在小說中可能不是很有存在感,但他卻是隋唐系列作品中,比較關鍵的線索人物,因為他是羅藝的徒弟,在隋朝的武將體系中,地位比較特殊,秦瓊在跟羅藝認親後,回到家鄉,就被羅藝安排到了唐璧手下,可見,如果唐璧地位和能力不足的話,羅藝怎麼能讓自己的內侄耽誤了前程呢?
而楊林對唐璧也是比較認可的,因此在他知道秦瓊的身世,不得不與之為敵後,率大軍第一次攻打瓦崗山之時,還調集了三路人馬,合圍瓦崗,分別是四寶大將尚師徒和八馬大將新文禮,再有就是唐璧這一路了。由此可見,即使唐璧沒有排進隋唐名將武評體系,但能跟天下第十和第十一好漢並肩,以及他羅藝徒弟的身份,唐璧的能力也是不差的,自然也比較容易得到愛惜人才的靠山王楊林的認可。
但是,唐璧卻完全對不起楊林的信任,他在隋朝基本就是牆頭草的性質,無論在哪打仗,都是出工不出力,殺敵立功無所謂,自保才最重要。楊林也不是不知道唐璧的缺點,所以老英雄只能靠「胡蘿蔔加大棒」的方式,敲打唐璧,調他來圍山,也是抓住了他此前「剿匪不力」的過錯,希望他能戴罪立功。但是,楊林過於自信了,也太低估唐璧的心思了,反倒是被瓦崗英雄利用了。所以當唐璧發兵至瓦崗山腳下的時候,面對這路大軍,瓦崗沒有動用一兵一卒,單純靠秦瓊勸說,唐璧就直接撤軍走了,唐璧不光是拆臺楊林,他也不敢,這麼幹的後果是,唐璧直接自立為王,正式成為了反隋勢力的重要一員。
那麼,說到這裡,楊林信錯唐璧,跟失去摯友有什麼關係呢?他的摯友又是誰呢?此人就是雙槍大將定彥平,正式因為唐璧等人的離去,楊林實在找不到幫手,才請來老戰友,擺下一字長蛇陣。結果,為了克敵,瓦崗請來了羅成,羅成利用自己的身份條件,成功忽悠了定彥平,最終幫瓦崗弟兄打破一字長蛇陣,定彥平老將軍遭遇失敗,無奈之下,只能退歸山林,再也不與楊林等人來往了。當然,還有些版本說羅成直接逼定彥平自盡,無論是那種結局,楊林都失去了這位摯友。雖然不能說唐璧要為定彥平的離去負全部責任,但楊林幾次在關鍵時刻的看錯人,信錯人,導致了自己的敗亡,卻是小說中無法改變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