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請問誦經回向是屬於法布施嗎?能增長現世之福德嗎?回向之對象可以同時包括冤親債主和法界眾生嗎?
答:行者誦經的功德與福德都是無量的。從理上來說,「此經」乃是指真心實相,唯有親證實相轉依如來藏以後,才是真正的誦經持經者。經上常常說「受持、讀誦、思惟是經,為他人說,所得福德無量無邊」,從事相上來說,一般學佛人早晚課時誦經回向,屬於薰習的成分比較多,薰習成種以後,也可以說是廣義的增長福德因緣,因為在讀誦的過程當中,多少會思惟其中的法義,而對自己的身口意行有所修正;如果真能依文解義而不是甚解經文去思惟的話,又能依經所說而如實履踐,也能夠在此世減少惡因緣的現行,增加善因緣的發起,從廣義來說也是可以增長福德的,那是因為薰習的力量不可思議的緣故。再從另一方面來說,當我們在誦經的時候,如果有鬼道眾生在旁邊聽聞的話,也算是法布施的一種;但是,由於鬼道眾生能夠知道這個人是不是如實而行,所以當以對方信受了才能成就布施的功德;因此,身教重於言教,能否成就布施之功德,完全得看誦經者本身的行為來決定。如果您願意以此功德回向,我們是隨喜讚嘆的;因為回向乃是 世尊在經中所開示的七種最上供養之一。
所謂七種供養,包括了禮拜、供養、懺悔、隨喜、勸請、發願和回向。回向之所以列為最後分,可以顯示,菩薩在廣行一切善根之後必須回向早日成佛。因為成佛時福德與智慧都已莊嚴圓滿,所以才能廣利一切眾生,因此,回向是應該常常作、時時作的事。您如果能夠常常如法回向,心量必定會增長廣大,這一世學習正法的因緣,當然也將更快速的成熟。所以,不僅在誦經以後可以回向,在您所作的一切善淨行之後,皆可回向成就佛道,或者回向與冤親債主的解冤釋結。
總合而言,回向必須要有具體的對象,並且有次第性,應該依循「由近而遠、由親而疏」的次第來進行。彌勒菩薩說《瑜伽師地論》卷七十五云:「回向者,謂以一切施等諸行,願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所以,回向的真實義,主要是希望透過菩薩的一切善淨行,能夠增上自己與眾生在解脫道與佛菩提道上的圓滿成就;等而下之者,才是在世間法上面的減少遮障、福報增廣,乃至求取各種三界有為之法。所以,回向應以利益自己及眾生能夠在佛道上的成就為主,如果離開這個目的,就無法圓滿成就回向之功德。譬如在《小品般若波羅蜜經》中記載,須菩提尊者在 彌勒菩薩開示以後說:「若不聞不得般若波羅蜜方便,能以諸福德正回向者,無有是處。」(《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卷三)意思是說,回向當以聽聞、證得般若波羅蜜方便,才能具足正回向,當以親證實相以後,在內門廣修六度萬行以後之回向,為正修行。所以,回向乃是菩薩可以快速證得無上正等菩提的重要行門。
各位菩薩,綜合以上所說,您認為佛教相信功德可以回向給他人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因為回向的本身實踐就是一分功德的受用。如法的回向,不論是回向給自己或是別人,都不會有所謂的缺損,反而是增益呢。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系列講座之學佛釋疑1第62集 佛教相信功德可以回向給他人嗎?》 正圜老師開示
本文摘錄於大型公益學佛網站"如來藏網"
歡迎轉發,弘法利生,感恩支持!
更多精彩文章,
請點擊並收藏左下角"閱讀原文」,
「如來藏網」帶給您不一樣的學佛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