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總會面臨這樣的情況:在自己喪失了最佳競技狀態,甚至到達低谷被輿論詬病、被大眾遺忘時,才會默默退役。聯想到最近很火的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不由得思考一個問題:當我們不再年少輕狂,是否還有乘風破浪的勇氣?
「羽毛球女王」李玲蔚,可以說是繼續乘風破浪的代表了。她用自己的努力與堅持,為中國體育奉獻著自己的一生。
橫掃世界大賽,遺憾未登奧運舞臺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女子羽毛球在國際賽場上可謂是一枝獨秀,幾乎壟斷了所有世界大賽的冠軍,而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非李玲蔚莫屬。13次世界冠軍,38枚重大國際賽事金牌,她被譽為羽壇女皇。這個世界冠軍的成長之路,開啟得有點意外。
因為母親早產的原因,李玲蔚出生時只有4斤,小時候身體比較柔弱。為了改善體質狀況,她被家人送去學習羽毛球。就這樣歪打正著,小玲蔚因為悟性高、協調性好,在11歲時就被選進了浙江省隊,又在3年後入選了國家隊。
李玲蔚能進入國家隊,一方面得益於她肉眼可見的天賦,和她持之以恆的努力也脫不開關係。她曾揮臂五六百次,只為一次定點球練習。即使膝關節受傷,依然堅持訓練。在研究了國外好手的技術特點後,她開始拼命練習自己的殺球力度。
1983年,兩大國際羽毛球組織合併之後,舉辦了首次羽毛球世錦賽,這也是中國羽毛球隊參加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大賽。因為在世錦賽開賽兩個月前的全英公開賽上,中國隊獲得了3枚金牌,所以大家對這屆世錦賽充滿期待。
李玲蔚不負眾望,和隊友韓愛平會師決賽,在戰成1-1平進入決勝局後,李玲蔚以11-7獲勝,為中國隊獲得了世錦賽首枚金牌。這一年,她被國際羽聯列為世界第一女單,自那以後的兩年時間裡,她拿下了所有世界大賽的羽毛球女單冠軍。
傳奇仍在繼續,1984年,中國羽毛球隊首次出現在尤伯杯的賽場上,就殺進了決賽。在與英格蘭隊的冠軍爭奪戰中,李玲蔚為中國隊贏得開門紅。最終,她和隊友們一起,以不失一盤的成績捧回了尤伯杯。
只用兩年,李玲蔚就拿滿了世錦賽、世界盃、全英賽和大獎賽總決賽金牌,成為了羽毛球女單歷史第一人。到1980年進入國家隊,到1989年退役,李玲蔚只用9年時間,就拿到了13個世界冠軍。她和韓愛平在80年代幫助中國羽毛球女單統治世界。
她的職業生涯充滿著光輝燦爛,但仍有遺憾。這個遺憾不是沒拿到某個世界大賽的冠軍,而是在她所處的那個年代,羽毛球還沒有被列為奧運會的正式項目。如果可以參加奧運會,她或許早已成為國際羽壇第一個大滿貫得主。
退役後,依舊「乘風破浪」
退役後,李玲蔚和大多數運動員一樣,上了大學。在國家隊處於低谷的時期,她義無反顧地回來擔任女單教練。李玲蔚所有關於羽毛球的才華,又繼續在教練員崗位上展現。
在她的帶領下,龔智超、戴韞、龔睿那、張寧等「小花」迅速成長為中堅力量。1995年國羽首奪蘇迪曼杯,這成為李玲蔚教練生涯中的光彩一幕。誰也不會想到,一年之後,她就會離開國家隊。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後,由於獎金分配問題,激發了羽毛球隊的內部矛盾。之後發生了著名的彈劾事件——包括李玲蔚和李矛在內的大部分教練,一起聯名上書彈劾李永波。
這一事件的結果是,李永波證明清白,李玲蔚被迫離開。雖然生活給予她了一些波瀾,但她依舊不願妥協。她選擇回到大學,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之後開始轉型,從事體育管理工作,在國家體育總局不同部門任職。
低調、認真、務實,是大家對李玲蔚的評價。轉型之後的道路,李玲蔚一路走得瀟灑自如。2002年,她當選了國際羽聯理事會理事,是當時任此職位為數不多的女性之一。
恰逢2008年北京奧運會籌備期間,憑藉運動員經歷加上良好的受教育程度,以及體育領域從業經驗,李玲蔚擔任了北京奧組委國際聯絡部的副部長,負責與各國際單項體育組織聯絡、協調。如今的她,已經成為了中國奧委會副主席,中國體育事業發展,李玲蔚一直都在。
那一年,她獲得了國際奧委會頒發的「婦女與體育獎」洲際獎。此獎的目的是鼓勵那些為推動和發展婦女、女性青少年參與體育運動做出傑出成就的女性。可以說,李玲蔚的付出,得到了世界的認可。
2012年,李玲蔚當選為國際奧委會委員,並以她豐富的國際體育事務經驗為北京冬奧會的申辦助力。可以說,自打她進入國家隊那天開始,她就在用自己的力量在不同崗位上,為中國體育的發展做出貢獻。
後記
「賽場上的輸贏濃縮了人生的成敗悲歡。今天對手是失敗者,明天角色就會互換。這種歷練幫助我在命運轉折中清醒地把握自己。」
年過56歲的李玲蔚,不愛回憶輝煌的過去,執意活在當下,在賽場奮勇爭先,在幕後精益求精,值得收穫足夠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