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的奧運情結很濃,奪奧運冠軍榮譽極高,榮耀的很。馬琳甚至說1000個世錦賽冠軍抵不上一個奧運冠軍呢!雖是一家之言,卻代表了許多人的心聲。至於說國際羽聯對奧運會羽毛球冠軍並非世界冠軍之說,好像也並不是那回事,巳有條友解釋得非常清楚了,不再贅述。
其實呢,不僅是羽毛球,國際羽聯對承認奧運冠軍有看法;而且不少大項目對奧運會產生的冠軍嗤之以鼻。論世界最高水平,足球是世界盃,籃球是NBA總冠軍,網球是四大滿貫得主。過去參加奧運會的要求是業餘選手,為了提高觀賞性,現在專業選手也可參加,水平得以提高,但許多著名球星就是不參加,所以論真正高水平,奧運比賽比不過單項世界大賽,道理即在此。
奧運會上產生的明星,除百米冠軍博爾特,遊泳冠軍孫揚,110米欄冠軍劉翔,女排冠軍中國隊,及田徑、體操、射擊、舉重、跳水等等冠軍外,名氣大於足球、籃球、網球的有嗎?比如足球貝利、馬拉度納、梅西、羅納爾多、C羅,籃球的喬丹、科比等,網球的費德勒、納達爾、德約科維奇,加上李娜、大小威、沙娃,名聲大了去了。比一眾奧運冠軍名利大多了。所以說,奧運會是綜合性的大型賽事,各國都拿它當作國家榮譽看,但某些項目的水平確抵不上單項世界賽事高,這就是並不矛盾的實際,是不必強求一律的。
老瓦的意見與馬琳的意見明顯不同,他是首個大滿貫獲得者,奧運會、世錦賽冠軍都得過,他的體會是,奧運冠軍榮譽大,世錦賽冠軍難度大,要過七關,似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方能登頂,這才是符合實際的說法。馬琳得過奧運冠軍,當然寶貝了!他何尚不想得世錦賽金牌?但是成嗎?九次參賽給他機會夠多的了,恐怕再無人有此運氣和機會,三次進決賽,有一次把王勵勤都逼到懸崖了:大分3:0,第四局小分7:1,如此大好局面,卻生生被翻盤了,從此再難登上世錦賽之巔!說什麼1000個世錦賽冠軍抵不上一個奧運冠軍,有點言不由衷,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吧?此言從馬琳口中出來,是不是特具諷刺意味?還是老瓦講得實在,可信。
實際情況就是正如老瓦說的。世錦賽參賽選手多,過去每隊可出7人,現在也有5人,除中國隊外,其它各乒協所有高手都囊括進去了,要在這一眾高手中突圍拿冠軍,還真要有硬工夫,否則真登不了頂!奧運會就不同了,每隊限報2人,許多好手就被限掉了,尤其是對中國隊明顯不公!偶然性大增,對中國隊極為不利。譬如伊藤、張本吧,在世錦賽上,早被其它高手淘汰掉了,如2019年世錦賽,伊藤早早被孫穎莎打掉,為劉詩雯奪冠掃除了障礙。但奧運會僅兩人,掃伊藤得親自上,鹿死誰手,存在很大變數,劉詩雯、陳夢如上女單,有絕對把握?懸。所以說,奧運會奪冠難就難這一點上,榮譽大,壓力大,隨之登頂難度也大起來了!
所以什麼事都要辯證地說,不要走極端。奧運會與各世界賽事,各展千秋,奪得冠軍者都是世界極地,不必厚此薄彼,都一樣了不起,都值得努力去爭取。作為運動員更應該勤於苦練,掌握真本領,更快更高更強是其追求的目標,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理,不想奪取桂冠的運動員也不是好運動員,想了而本事未到,只要盡力了也不失為一個好運動員,如何連想法都沒有,談何雄心壯志呢?運動員當為奧運、世界賽事都盡力而為,方不留遺憾,不負自身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