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氣和實力決定了一家企業的下限,而眼界與格局決定了一家企業的上限,這就是現如今臺灣不少企業的現狀。
根據稍早之前的報導,臺灣緯創在江蘇崑山的代工廠將以33億的價格出售給立訊精密,由於崑山工廠是緯創在大陸的唯一蘋果代工基地,因此這也意味著其放棄了在大陸的代工業務,從大陸撤廠離開。有趣的是,緯創在印度的蘋果代工廠在12月12日晚發生暴動,近2000員工在值完夜班後大肆打砸,並縱火焚燒車輛,原因則是緯創方面長達三四個月的剋扣薪水和延長工時,算起來差不多正好是緯創決定退出中國大陸之後的時間點。
據了解,緯創在印度的蘋果代工廠於2017年底正式開始投產,地址則選於印度矽谷、印人黨在印度南方唯一擁有足夠巨大的影響力的重要城市班加羅爾。此次砸廠事件,直接原因是拖欠工資和延長工時,有說法稱員工原本的工資為21000盧比,隨後降至16000盧比,在最近幾個月更進一步減少至12000到8000盧比,可以看出該代工廠工資下降之巨。考慮到新冠疫情仍然在全球肆虐,而印度更是重災區,可以認為這是緯創在全球市場上遭到重創後所採取的冷血的回血手段。
不過這顯然造成了美國、印度和臺灣緯創三方三輸。
先說臺灣緯創,作為一家臺企,其投資和發展方向並不遵循經濟學中的理性人決策,而是深受美國政策的影響。在中美關係逐步走低而美印關係快速升溫的大背景下,2017年赴印建廠和2020年大陸撤廠都不是絕對的出於經濟考量的決定。現如今來看,政治因素顯然反噬了緯創,不僅損失了大量設備和資產,更影響了其生產效能,作為代工廠和供應商的信譽必然受到打擊。更進一步說,在印度,緯創進一步拓展業務的可能性也會大大降低,這與緯創2017年看好印度重走中國道路的預期故而建廠投資的初衷有了很大的出入。
其次是印度。在《印度時報》關於這件事的報導下有大量的印度人指責緯創工廠的印度員工不應如此行事,其中很重要的一個點就是這種行為會影響印度的國際聲譽和投資環境。雖然印度的投資環境之惡劣人盡皆知,但是一般來說是上下聯合欺詐和哄騙外資。此次事件則是下層的員工因為長期的欠薪而發起的暴動,考慮到班加羅爾和美國人對印人黨的重要性,其中大概率沒有上層的官員或者當地豪強參與其中。再考慮到疫情因素,可以認為當全球經濟增長都開始放緩陷入停滯的情況下,出於對存量市場的爭奪,印度的營商環境將會更進一步地惡化,從而令自己在全球產業鏈中逐步失去位置。
最後是美國。這一點其實很簡單,庫克作為賈伯斯的接班人,並不具備這位傳奇人物的傳奇能力,而是具備十分強大的、對於供應鏈的把控能力,可以確保蘋果在自己所構建的閉環生態中以一種悠然而強勢的姿態生存壯大並向外輻射影響力。而緯創班加羅爾代工廠遭到打砸,勢必會影響蘋果手機供應,雖然影響可能微乎其微,很快就可以由其他地方特別是大陸地區的代工廠彌補,但是卻必然會讓蘋果方面對印度工廠的信心產生動搖,更進一步地說會讓所有美國企業在考慮投資印度時更傾向於經濟而非政治因素,特別是尚未完全受到美國制度性腐敗所腐蝕的新興產業。
實際上還有一個受到影響的地區,只不過這種影響現如今是否值得拿出來討論要打上一個問號,這個地區就是中國大陸。近幾個月中國大陸外貿數據突飛猛進,一方面是因為對疫情的良好控制,另一方面則是中國大陸完備的產業鏈在特殊時期和中國模式加成之下所爆發出的驚人的競爭力。事實證明,蘋果、特斯拉這些美國新興產業之所以青睞中國大陸,絕不僅僅是因為中國市場,更是因為只有中國大陸才能夠讓這些企業將設想兌現為現實,從而實現曾經誇下的海口。不難想像,經此一役之後,美國曾經主導的產業鏈搬出中國大陸的政策,會遭到怎樣明裡暗裡的抵制;試圖承接搬出中國大陸產業鏈卻又德不配位的國家,又會遭到怎樣或高或低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