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國家級特等獎作文,太難了
《遠行如詩》獲得了某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特等獎,是現場決賽的,作者是山東省泰安某第一中學的學生。這篇作文被分享在一個平臺上,閱讀量49萬,點讚數五千多,評論一千多條。
評論中的褒獎和吐槽,一半一半。
這是個半命題作文,要求從「祖國」「遠行」「故土」「校園」「街市」五個詞中選擇一個組成標題中的樣子。現在我們來看看它的真面目。
1.沒有什麼比「詩」更適合與遠行放在一起了。
第一段,點題,簡潔清爽。
一句話,寥寥十七字,進入了正題「遠行」如「詩」,沒有用一個修飾詞,卻有了些淡淡的遼遠的意境。
第二段,給「遠行」賦予了「詩」的特質,既承接開頭解說了「遠行如詩」的理由,又引出下文具體寫「遠行」到底是什麼樣的「詩」,過渡自然貼合。
第三、四和五段,寫「遠行」的中的所見所聞,以及遠行途中可以有的收穫。
作者想說,遠行途中,我們可以看到美好的自然風光和名勝古蹟,可以遇見自由自在生活的人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很多在身邊感受不到的東西,比如安寧、忠義與憂國憂民的情懷等等。一路上,走走停停,心引路,眼跟隨,這種愜意自得,像詩一樣,妙不可言。
喜歡的讀者說,小作者運籌帷幄,布局精美;吐槽的人說,層次安排模板化,有八股文的意思。
第六段,也是過渡段,先總結上文「遠行」途中的那些直接的收穫,引出下文,寫「遠行」中內心深處的感悟。
七、八、九這三段中的每一段都寫了三層意思。一是我們看到了什麼,二是感悟到了什麼,三是我們要用行為去踐行什麼,層層推進,絲絲相扣。
很多人說,作者閱讀量、記憶力驚人,在考場上能把背過的詩文合理地運用到文章裡,就已經很不簡單了,不會引用而且句子都寫不通順的大有人在呢;也有不少讀者說,文章就是詩詞名句的堆砌,有的地方還很生硬,看不到真情實感,如果要用詩詞,應該把它變成自己的語言。
第十一、十二段,是前面內容的總結與拓展。
從寫法上說,前面是詳寫,這裡是概敘,由點到面,疏密有致;從內容上說,畫面鋪得更開,意味更悠遠深邃。
欣賞本文的人說,文章語言清麗,有文採,不論是引用詩歌,還是作者自己的文字,正好都與「詩」相合,本文獲獎實至名歸;不以為然的人說,文章講究語言質樸無華,用最通俗的話表達出深意來,才算真正的厲害,本文特等獎名不副實。
結尾段,就是正常的扣題式再加意猶未盡式收尾。就考場作文來說,這無可挑剔。作者時刻把「遠行」和「詩」帶在手邊,就像我們常說的,我們要在考場上「一路點題一路歡歌」。而且,這句詩用得恰到好處。
可以說,文章收放自如,開合有致。
在文中,「遠行」就像一件古老的瓷器,「詩」就像是它所具有的底蘊,兩者互相依託,這兩個詞和「遠行如詩」這個比喻,都能給人廣闊的遐想空間。
這樣如詩一樣的題目,會不會在2020年的中考或高考中出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