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大勢
工業網際網路浪潮來襲,你準備好了嗎?
每一次技術浪潮,伴隨著技術向工業領域的滲透,都會帶來工業的變革,由此引發社會進步。當前,基於AI、IoT及基於雲的數據分析技術帶來的疊加效應,已經掀起一場工業網際網路浪潮。可以確定的是,我們正在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製造業由信息化大規模邁向數位化的新階段,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構築的數字工業正在浮現。
研究未來工業變革,離不開人類的美好想像。但在通向未來智造的徵途上,不僅僅需要想像和憧憬,還需要熱愛、專業和堅持,在這條長長的賽道上,在綿長時間的維度上,堅持價值長期主義顯得尤為重要。
文|劉成軍,@工業網際網路研習社 創始人、主編
「未來智造的圖景」
智能產品· 智能製造 · 智能服務的世界
2011年,德國科研部門和企業在內的50個機構聯合向政府提出了工業4.0的建議,接下來的2013年漢諾瓦工業博覽會上,「德國工業4.0戰略」隨著這場全球工業展會的擴散而聲名遠揚,引爆全球工業界。
無論是德國「工業4.0」,還是美國提出的「工業網際網路」,亦或中國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製造業長遠發展規劃,既是研判工業的未來走向,也是面向未來的戰略構建,期望在未來競爭格局中佔據有利地位。
悠悠間十年過去,即將進入2021年,當前新興技術如AI、IoT及雲的能力愈發呈現疊加效應,正彰顯出單個技術無法釋放的能力,而這些疊加影響將如何用於工業產品設計、生產、交付、運維等全環節中,是當下新十年節點值得深度思考的議題。
「工業4.0」的提出表明,長遠來看,僅生產優質產品和機械裝備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將其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並由此開闢新的價值創造模式。
在我們所構想的未來智能的世界裡,由智能產品、智能生產(智能工廠、智能製造)及智能服務構成新工業生態「大循環」。
智能產品:比如工廠裡的智能裝備、工業機器人等,社區家庭裡的智能家居產品,實現從傳統產品向智能產品的躍遷,要加裝各式傳感器及嵌入式軟體,而這不僅需要IT能力,更要具有洞察用戶需求的能力。
智能製造:在認知上,@工業網際網路研習社 把智能製造模式等同於「生產(製造)方式變革」——智能化生產方式,是與大規模製造、精益製造一脈相承又迭代發展的製造模式,也是國內大多開展的模式,圍繞產線、車間和工廠的邊界,以機器手臂、AGV小車、機器視覺檢測、設備聯網等。
智能服務:是指新型的、以服務為交易的方式,區別於以往單純交付設備的方式。例如,年輕人不再非要買車了,而是使用「分享式租車」服務。為什麼用於生產的機械不能作為一種「服務」按需求提供,並按實際使用時間付費呢?以工具機、工程機械為主的「製造+服務」模式已經拉開商業模式探索的序幕。
近年來,明顯感覺到,在工業網際網路及AI驅動下,大型企業正在快速「覺醒」,傳統企業從「沉睡中醒來」,不再單純成為科技力量的「被改造者」,而是積極擁抱,在電子電器、高端智能裝備及鋼鐵化工等眾多行業,傳統大型工業企業已經紛紛入局工業網際網路,並在一開始就展露「肌肉」。
整個工業生態的繁衍發展,一定離不開中小企業的存在,那處於價值鏈末端的中小企業,未來之路在哪裡?如何跟上智能化趨勢,迎接這波浪潮?
基於智能平臺的「一切皆服務」理念,將使之成為可能。
基於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工業OS)的「一切皆服務」
近年來,「服務化理念」在各行各業延伸,「裝備即服務」,「製造即服務」,「平臺即服務」、「基礎設施即服務」等。
比如,以「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模式為例,就是把計算基礎(伺服器、網絡技術、存儲和數據中心空間)作為一項服務提供給用戶,也包括提供作業系統和虛擬化技術來管理資源,消費者和企業可以非常便捷的獲取服務,「自己可以不用建水廠,直接接入水廠資源就好了。」
業界廣為熟知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核心是PaaS平臺,實際上也是將軟體研發的平臺作為一種服務對外界提供,包括來軟體開發和運行、測試環境的整套方案。還有一些具有強工業屬性的工業PaaS平臺,能夠為工業APP開發者提供更深入的服務,比如數位化模型,不懂IT的OT人員也很容易基於模型「拖拉拽」方式生成想要的場景化工業APP。
知識點:何為「數位化模型」,即把工業的技術原理、行業知識、基礎工藝、模型工具規則化、軟體化、模塊化,並封裝為可重複使用的組件。具體包括通用類業務功能組件、工具類業務功能組件、面向工業場景類業務功能組件。
還有「軟體即服務」SaaS模式,一方面基於開發平臺「長出來」的工業APP,還可以廣泛接入第三方開發者和集成商開發的各類SaaS服務,客戶「即插即用」「即連接即分析」的服務,隨時隨地,無處不在。這種在平臺上購買服務的方式,獲取成本更低,獲取效率卻極大的提升。
未來智造的語境下,工業自動化系統高度發達,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的融合,涉及到不同的技術,有很多的技術參數,以及不同的應用,這些都需要軟體架構(平臺)來界定和統一。
正如中控集團、藍卓創始人褚健所言,今後的製造業一定是基於工業網際網路和工業軟體的。
「如果把工廠比喻成一部手機,就像安卓系統管理手機裡的所有晶片、設備、應用等一樣,工業作業系統同樣可以管理工廠的設備、物流、能源流、資金流等等,從這個角度理解,在工業領域就需要存在這樣一個作業系統。」藍卓致力於打造「supOS工業作業系統+工業APP」的開放生態系統。我們相信,如果把幾百萬家工廠都能連接起來,會帶來顛覆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通過這種作業系統和開放平臺相結合的方式,各行各業可以結合特定行業的場景和領域知識(Know How),利用開發工具開發各類應用軟體和服務,可以快速橫向覆蓋到千千萬萬的中小企業,這種模式能夠讓它們在較短的時間裡享受到平臺上工業軟體的服務紅利,這就是典型的基於智能平臺(OS)的技術普惠化和「一切皆服務」的具體體現。
「數位化一切可數位化之物」
隨著製造業「數位化一切可數位化之物」(德國工業4.0之父、德國國家科學和工程研究院院長孔翰寧之語)進程的加快,IT技術在工廠端的滲透已經達到很高的比例,工業網際網路浪潮勢將製造企業從信息化發展階段進化到數位化新階段,更多傳感、物聯、數採技術進入工廠,加上基於雲平臺的數據分析與模型運用,將會實現更大閉環的智能決策和精準控制。
據@工業網際網路研習社 觀察,當前這三個階段「互聯」、「可視」、「透明」處於並行階段,在不同規模和數位化先進程度的企業出現了明顯的斷層,大企業在「互聯」和「可視」方面已經走在前面,正向「透明」階段邁進,而中小企業還多處於設備互聯和數據採集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目前,最為緊要的是搭建基於開放化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生態系統,實現大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的示範和牽引。只有這樣,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才有良好的銜接可能。與此同時,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在泛在數據接入和模型使用中實現快速迭代和進化。
邁向未來智造的三大驅動力
作為研究未來工業變革的開篇之作,GE在2014年發布的《未來智造》白皮書中,描繪了工業領域的發展藍圖,並探索了驅動這一重大變革的三大要素:
工業網際網路——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
先進位造——新設計和生產技術的興起(3D列印)
全球智慧——人類在生產流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巨變
雖然三大驅動力席捲的浪潮正在促進工業加速發展,但從現實來看,這三個驅動力依然處在「幼兒期」,需要更多時間去孕育和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工業OS)也許會演化成製造企業面向未來的核心載體。
在通向未來智造的徵途上,不僅僅需要想像和憧憬,還需要熱愛、專業和堅持,在這條長長的賽道上,在綿長時間的維度上,堅持價值長期主義顯得尤為重要。
未來智造大會誠邀您蒞臨
12月12日
與君一起,相約杭州
共赴一場「未來智造」大會
作為行業前沿盛會
研討未來智造與數字工業新引擎
以及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的探索與思考
圍繞複雜國際形勢下的製造業挑戰與升級
工業網際網路賦能智能製造探索和數據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