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人各有志,說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不同,而在我們的五臟六腑之中,各臟腑也是各有偏好,比如肺喜潤而無燥、脾喜燥而惡溼、肝喜順達而惡鬱等等,按照這個理念,給予臟腑喜好的、祛除其厭惡的,也是養生的理念之一。
臟腑之中,肺與胃都有「喜潤惡燥」的特點,而有一種中藥正因此可以滋養脾胃,此物似竹而非竹,被譽為「葳參」,能潤肺養胃、滋陰潤燥,養肺胃之陰而除肺胃之燥,重要的是還能均衡並減少血中多餘的糖、脂,並且被認為「大有殊功」,深得李時珍等前輩的推崇。
這味中藥就是玉竹,還有葳蕤、葳參、尾參、葳香等別名,玉竹入藥的歷史悠久,最早的時候是把玉竹當作補益之物和養顏之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記載到「主諸不足,久則去面皯,好顏色,潤澤,輕身不老」。
在李時珍的著作《本草綱目》中更是推崇,書中提到「虛勞寒熱及一切不足,用代參芪,不寒不熱,大有殊功」,這也是玉竹可以媲美人參、黃芪的說法來源。
到了後來,中醫前輩們更重用玉竹能滋陰潤肺、生津養胃,結合當下於玉竹的深入了解,用玉竹養生的益處主要可以存在於六個方面。
一、玉竹清肺燥。
燥邪犯於肺,會有肺燥的亞健康,此時津液被耗損,可以產生幹而咳、沒有痰或者痰少但十分黏稠的表現,並且伴隨著口中以及喉嚨的乾燥。玉竹滋陰潤燥之功頗佳,因此適合於此類人,養生時可用玉竹以及北沙參、麥冬、天花粉這些滋陰潤燥之品同用,這個方法出自於《溫病條辨》,並沿用至今。
二、玉竹滋養肺陰。
玉竹滋陰潤肺,其特點是不寒不熱,並且有輕微的清退虛熱之力,因此適合於陰虛久咳,陰虛勞咳等亞健康。
陰虛時間長了,那麼會陰虛生內熱,這就是常提到的虛熱,從而有五心煩熱、神煩、口乾舌燥、咳而經常反覆,這一類人可用玉竹與豬肉一同煮著吃;可以與冰糖、粳米一起煮粥喝。
肺陰不足稍重者,用於玉竹與沙參、麥冬以及知母一起滋陰潤肺,增強玉竹的養生之力;如果陰虛兼有痰熱的人,可以用玉竹配伍清熱化痰祛咳的中藥,比如和川貝、桔梗、紫菀一起,這個方法經常被應用;或者配伍蛤粉、大青葉也可以。
如果肺陰虛的人伴有肺熱壅盛,從而有喘咳而悶、身熱、口唇乾燥的表現,那用玉竹與麻黃,杏仁、石膏、竹葉一起清洩肺熱的同時滋養肺陰。
這說的是陰虛久咳,肺陰虛還有一種是陰虛勞咳,特點是乾咳而少痰、或者痰中有血、或者痰稠粘不易咳出,並且伴有每天中午過後感覺身熱、手足心熱的表現,這一類人養生可以用玉竹與百部、白芨、黃精同用;或者與川貝、杏仁,瓜蔞皮、天冬、麥冬同用也可以。
三、玉竹養陰不戀邪。
許多中醫愛好者都會知道,在有外感邪氣的時候是不能滋補的,若滋補會使這些邪氣「留戀」而潛伏下來,成為健康的隱患。然而玉竹甘潤滋養。既能滋陰又能清熱,重要的是養陰而不戀邪,因此適用於外感邪氣的滋補之物。
對於平日就陰虛的人,恰巧又外感風熱或者風寒,從而不論是「風熱入裡」還是「熱從寒化」,都有身熱、怕風,怕冷、咳而幹、痰較少、頭中昏沉、心煩、口中乾燥的亞健康。
這時候可以使用玉竹,但是玉竹沒有透表散邪的功用,所以需要跟薄荷、白薇、淡豆豉以及桔梗來搭配使用;如果這一類人的喉嚨有乾燥的感覺並且咳而幹,那有聲音的沙啞,可用玉竹與南沙參、川貝、紫菀、枇杷葉同用。
如果是寒邪在肺外寒而內熱,有身熱而沒有汗、頭中痛、胸中悶、咽中幹的表現,適宜使用玉竹與麻黃、杏仁、獨活、石膏、白薇,達到外散風寒、內清裡熱的目的。
四、玉竹養胃陰。
前邊提到過胃「喜潤惡燥」,們常說的溼氣不能造成胃的亞健康,真正怕溼氣的是脾。玉竹是質潤之品,善於滋陰養胃而生津,並且「無滋膩礙邪」的弊端,適合於胃陰損耗的亞健康。
這一類人的特點是口舌的乾燥,雖然飢餓但不愛吃飯,舌尖兒紅而少津。養生可用御主與沙參、麥冬、生地同用,共同達到滋陰生津、清養胃陰的目的。
五、玉竹減血中之糖。
血中糖分的偏高在中醫稱之為消渴,分為上消、中消、下消三類,上消主要是肺陰不足;中消主要是胃陰不足;下消主要是腎陰不足。玉竹滋陰潤燥、養胃生津,正好適合於肖可中的中消。
消渴的主要表現是吃得多、喝的多、小便多而且消瘦,中消以吃得多卻削瘦為主要表現,其它幾個方面倒也不是很明顯。這一類人可用玉竹與天花粉、天冬、麥冬、生地黃、葛根一起養陰潤燥,生津止渴。
如果消渴的人是脾胃的氣陰兩虛,可以用玉竹與人參、白朮、麥冬、百合、葛根一起用,達到健脾益氣,養陰生津止渴的目的。
六、玉竹減血中之脂。
在中醫文化的傳統傳承中,以前並沒有血中之脂的概念,如今中醫減血中之脂是現代的中醫傳承者結合現代科技而有的認知,而玉竹是其中的常用之物,他用的方法是玉竹與生山楂、制首烏、金櫻子搭檔。
在玉竹的傳統用法中,如果是陰虛內熱的人,可以用生玉竹;如果熱不明顯或者沒有熱的人可用蒸玉竹。再者就是一般用10~15克即可。
玉竹雖然是滋陰潤燥的好東西,這也有一類人不可以用玉竹,就是脾胃虛弱並且伴有溼氣較盛的人。
五臟六腑均有各自的喜好,多了解中醫知識,有針對性、目的性的養生才是健康的養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