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九年

2021-02-08 悅讀微刊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農曆三月初三,是一個好日子。「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這一日,距離長安城一千多公裡的會稽山,似乎感受到了雲集而來的才氣,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連時光的流逝都變得分外輕柔。這一日,包括王羲之、謝安、孫綽、支遁在內的四十二位文人雅士在會稽山北面的蘭亭舉辦了一個聚會,與會者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流水兩旁,飲酒賦詩,各抒懷抱。

三月初三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俗稱「上巳節」。上巳節到了,「祓禊」是舊有的習俗,全城的官吏、百姓都會跑去水邊嬉遊或祈福,王羲之覺得人在衣食住行之外,還得有點兒什麼,於是廣發「英雄帖」,辦了一個蘭亭集會。

如果沒有蘭亭邊上的那場盛事,永和九年只是一個尋常的年份而已,與永和八年、永和十年沒什麼分別。但是有了「蘭亭雅集」,一切就變得不一樣了。文人儒將集會自有一種風範,談笑間,決勝千裡。於是,作為餘興節目的「曲水流觴」無意間竟成了千古美談。

所謂的「曲水流觴」,就是指一群人圍坐在人工挖掘的水渠或者溪流兩旁,由書童或者侍女將斟得半滿的酒觴放入溪水當中,讓其順流漂去,此即是「羽觴隨波泛」。酒觴在誰面前停下,誰就得將酒飲盡,飲完還得於限定時間內賦詩一首,是所謂「一觴一詠」。若才思不敏,不能立即作出詩來,還得再罰三杯。條件雖然苛刻,但能被邀請與會的人都是有真才實學的風流名士,尋常人所謂的「好難」在他們心中都變作了「有趣」。

蘭亭的山是美的,水是美的,草木也是美的,即便沒有絲竹管弦之聲相伴,只臨流賦詩,有人言志,有人載道,有人放浪形骸,引吭高歌,也讓魏晉人的灑脫在冉冉流逝的時光中一覽無餘。寂靜的春日午後,因這四十二人的加入變得餘味無窮。

半日下來,四十二人共得詩三十七首,遂匯詩成集,並以「蘭亭」為名。有了集子,似乎還應該有個序言,這件事便落在了主持人王羲之的頭上。但見他「微醉之中,振筆直遂」,初時筆勢委婉含蓄,字跡工整平和,寫至後來,酒意湧上心頭,逸興遄飛,行文間也就添了許多灑脫和豪邁。這幅有如「神來之筆」的作品成了後世書法家翻不過去的一座高山,更被宋代書法家米芾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據傳,王羲之酒醒之後,也曾對著《蘭亭集序》反覆臨摹,卻再也寫不出醉時的神韻。

《蘭亭集序》的出名,還產生了許多連環效應,與這次集會產於同一年的寫有「永和九年」字樣的古磚便成了古磚中的「名磚」,為後世收藏家所愛重。可能是因為這場盛會打下的烙印太深,永和十一年,王羲之稱病棄官,江湖歸隱,有人用「建書樓,植桑果,教子弟,賦詩文,作書畫,以放鵝弋釣為娛」概括了他嘯傲林泉的生活。

王羲之應該感謝蘭亭。如果沒有蘭亭的那場盛會,興許他就不會留下那幅字,這樣的話,他縱有入木三分的本事,也就只是個右將軍,只是個頗有名氣的書法家。然而華夏五千年,出過多少個右將軍,又出過多少個書法家,能有幾個像他一般備受推崇呢?蘭亭更應該感謝王羲之,沒有王羲之,蘭亭就只是蘭亭,與任何一個亭臺樓閣沒有區別。

詩人張棗曾說:「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梅花便落滿了南山。」今人一提到蘭亭便會想起王羲之,一提到王羲之也會很自然地想起蘭亭。或許,很多年以後,當有人問起永和九年發生了什麼事的時候,「蘭亭雅集,曲水流觴」這個故事仍將被人掛在嘴邊吧。


相關焦點

  • 永遠的永和九年
    潘玉毅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農曆三月初三,是一個好日子。「三月初三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這一日,距離長安城一千多公裡的會稽山,似乎感受了雲集而來的才氣,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連時光的流逝都變得分外柔情。
  • 永和九年那些事兒——白謙慎跋永和九年磚拓
    (三惜草堂藏品:白謙慎 「跋晉永和九年磚」 尺寸:45cm×68cm)永和九年究竟還發生了什麼重大的歷史事件,幾乎無人問津,只是因為王羲之先生書寫了《蘭亭序》,還偏偏在開篇就先把具體時間交待的很清楚,以致後來
  • 巫山發現東晉時期紀年墓 墓內壁磚刻"永和九年"
    巫山發現東晉時期紀年墓 墓內壁磚刻"永和九年"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書法家王羲之召集文人墨客在紹興城南寫下了《蘭亭序》;與此同時,在巫山,一位逝者默默地被下葬於江邊,為後人留下了刻有一片「永和九年,歲在癸丑」的紀年銘文磚。
  • 蘭亭集序:永和九年的那場醉
    王羲之 (圖片來自網絡)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暮春三月初三,時任右將軍、會稽內史的王羲之,夥同謝安、孫綽、支遁等朋友及子弟42人,在山陰蘭亭舉行了一次聲勢浩大的文人雅集,行永和九年,暮春之初,不再有奔走流離,人們像風中的碴滓,即使飛到了天邊,也終要一點一點地落定,隨著這份沉落,人生和自然本來的色澤變會顯露出來,花開花落、雁去雁來、雨絲風片、微雪輕寒,都牽起一縷情慾。那份慾念,被生死、被凍餓遮掩得太久了,只有在這清澈的山林水澤,才又被重新照亮。文化是什麼?文化是超越吃喝拉撒之上的那絲慾念,那點渴望,那縷求索,是為人的內心準備的酒藥和飯食。
  • 永和九年那場醉(節選)
    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暮春三月初三,時任右將軍、會稽內史的王羲之,夥同謝安、孫綽、支遁等朋友及子弟42人,在山陰蘭亭舉行了一次聲勢浩大的文人雅集,行「修褉」
  • 三月三,說說永和九年那場醉~
    一、蘭亭雅集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 年)的三月三,大書法家、會稽內史王羲之在會稽(紹興)山陰的蘭亭曲水邊修禊,也就是組織了一場風雅集會。蘭亭序原文: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 永和九年,蘭亭集會:《蘭亭集序》背後的東晉王朝洶湧的暗流
    次年即公元345年,改元「永和」,是為永和元年,這個年號一直用到公元356年,持續十二年之久。公元353年即永和九年,陽春三月,當朝丞相王導的侄子、會稽內史王羲之邀請朝中名流孫綽、謝安等人,在紹興蘭亭集會,飲酒賦詩,賞春作樂。像這樣的聚會,在他們這些人中本也是司空見慣的。但偏偏這一次,酒後的王羲之寫出了神作《蘭亭集序》才讓這場聚會在歷史上熠熠生輝。
  • 【永和之聲】我們都是永和追夢人!
    ——我們都是永和追夢人 地球2019年,文明之風已吹遍永和校園的每個角落。2020年,文明之花將盛開在每個永和人的心中。2019年芬芳的五月,永和足球隊勝不驕、敗不餒,奮力拼搏,捧回了金燦燦的獎盃,見證著付出之後的滿滿收穫。2019年金色的十月,永和師生唱響《我和我的祖國》,獻禮祖國七十華誕。
  • 永和豆漿官微回應:傳統永和豆漿屬於山寨手段
    左圖為海南傳統永和豆漿海甸分店門店圖(南海網記者劉嘉珮攝),右圖為永和豆漿店面圖(永和豆漿官網獲取)  南海網海口4月8日消息(南海網記者劉嘉珮)永和大王、永和豆漿、大臺北豆漿大王、傳統永和豆漿……走在街頭,消費者總是會被這一個個相差不大的品牌繞暈。
  • 話說永和豆腐
    沒聽過永和豆腐,你就不是吃豆腐的人;沒吃過永和豆腐,你就沒算到過永和,白看了吉州窯。有道是:永和豆腐嫩,入口有韌勁。不管水煮和油煎,筷子夾得起,滿滿豆香味。永和豆腐,福佑千年吉州窯。唐代晚期,四面八方的窯工前來永和,他們用永和豆腐改善夥食,含辛茹苦,「耕且陶焉」。
  • 永和豆漿的「豆魂」
    在隨後的幾年內,林炳生積極發展華東、華北市場,相繼在黑龍江、河南等地打造綠色大豆基地,從源頭上保證了原料安全、品質可靠;為了標準化生產,林炳生斥資建立起獨立的中央廚房和物流系統,食品的採購、運輸和製作流程,均有嚴格的標準化數據。比如,永和豆漿的用油之考究已人盡皆知,炸完200 根油條後,油一律換掉;其「無鋁油條」的製作工藝也是永和豆漿的特色之一。
  • (旅遊)永和特產
    永和古市上除各類餅店,豆腐店招牌更是顯眼。永和豆腐可是一道享譽全球的特色小菜,自古以來就與永和作坊連名成為風味特色食品,並傳播到國內外各大小城鎮。這是永和先民除瓷器以外,對世界飲食文化的又一貢獻。民族英雄文天祥為國捐軀後,永和百姓為了紀念他,就將他品嘗過的豆腐,叫做「永和豆腐」。永和豆腐繼承了祖傳手藝,加上贛江東昌這一帶的甘甜水質,被譽有「細膩、淳厚、爽滑、筋道」的特點。古代,永和豆腐因它的工藝製作、營養品味早已被全球所認可,永和豆腐成了全球,尤其是東南亞國家所青睞。2018年9月,永和豆腐被評為「中國菜」之江西十大經典名菜。
  • 「六街三市」話永和
    那麼,宋代永和曾經的「六街三市」,是否也有似「萬戶搗衣聲」式的繁華呢?明末元初,吉州窯已經衰落,但畢竟距離其盛時不算遠,永和昔日的繁華依稀留存可見。《東昌志》手抄本可能卷首有過《東昌地圖》之類,可惜不見。所幸,永和窯嶺曾氏族譜上的地圖,以及清同治年間《廬陵縣誌》上的永和地圖,還保留了永和鎮的基本面貌。
  • 堅守永和防疫陣地,永和公安局交警大隊在行動
    按照縣委、縣政府、縣公安局和臨汾市交警支隊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部署,永和大隊迅速應對,立即作出安排,全體民警、輔警投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紮實抓好「戰疫情、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各項措施的落實,堅守「永和陣地」。一、提高政治站位,落實工作責任。
  • 暢想永和宋文化
    永和橋為一座厚墩聯式三孔石橋,位於安陽縣東20公裡的永和集,橫亙在洹河故道,貫通永和東西,居全村顯赫位置。因周圍地勢變高,洹河改道,昔日長虹臥波的美景已經消失無存。1982年和1984年,河南省古建所兩次派人對該橋現狀進行現狀調查,並於1982年組織了專門考古勘察組,對永和橋的湮埋部分進行了全面的發掘清理。1986年11月,被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1101年的詩意永和
    蘇子此泊永和,是奔著心儀已久的清都觀而來。有如當今大眾之追捧「天王巨星」,蘇子來到永和,令永和百姓驚喜不已,莫不欲睹其風採,萬人空巷的景象可以想見:除了縉紳雲隨,更有成百上千的頂戴四角幞頭、身著布衣、滿臉被窯煙燻染的窯工們,攜帶著妻兒老小,佇立在永和堤岸上,欣喜地歡迎著這位「當今最流行歌曲的創作者」。
  • 永和,「被遺忘的角落」不一樣了!
    要說永和偏,其實知識城比永和還偏,與一直處於火熱狀態的知識城相比,永和被居民調侃為「被遺忘的角落」。被忽視的永和,過往可是很輝煌的,是引進外資的示範區,區域內企業眾多。不過因為發展早,工廠密布導致城市界面不美觀、工業臭氣等汙染引發居民投訴,再加上無地鐵,缺乏商業、教育等優質配套,永和的受關注度就減弱,相較下房價也一直不溫不火。不過隨著永和納入科學城板塊及全面拆遷計劃推動,永和不一樣了。
  • 河北味道——永和豆漿
    來福州站等車,見南廣場二樓上有一家「永和豆漿」餐廳,便進去要了一份豆漿油條,邊吃邊消磨時間,價格適中,味道尚好!「永和」是中國臺灣省新北市永和區的地名。上世紀50年代初期,一群祖籍河北的退役老兵迫於生計,聚集在臺北與永和間的永和中正橋畔,搭起經營快餐早點的小棚,磨豆漿、烤燒餅、炸油條,漸漸形成了一片供應早餐的攤鋪。
  • 永和,讓夢想照亮現實!
    我有一個夢想,每一個走在永和大街上的人,都能挺直了腰杆,從乾淨的地方來,到乾淨的地方去。這是一首在永和縣流傳很廣的小詩,字裡行間,飽含著永和人民對家鄉的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只要付諸行動,夢想總會變成現實。今年,對永和來說,是具有歷史性代表的一年,也是充滿機遇和挑戰的一年。
  • 永和豆漿上市面臨三大難關
    1難關九成加盟店管理難度大2難關山寨版眾多 3難關食品安全監管不易近日,永和食品集團(下稱「永和豆漿」)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公司正在進行上市規劃中,預計明年上市。永和豆漿上市存憂面對龐大的加盟店以及林立的「山寨門店」,加上食品業食品安全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永和豆漿上市之路依舊堪憂。永和豆漿品牌公共事務部總監林志誠告訴記者,永和豆漿目前主要有兩大業務,一個是餐飲業務,一個是豆漿銷售業務。但是這兩項業務都存在較大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