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與美國有望打開「希望之窗」?關鍵時刻,蔡當局可別選錯路

2021-01-09 騰訊網

美國「準總統」拜登將於1月20日就職,在其權利過渡中心,拜登也親眼見證了許多的歷史性時刻。

2020年11月,RCEP「修成正果」。同年12月,中歐自貿協定籤署。

這也再次代表著,世界格局確實發生了大的變化,「美國優先」這個詞已經漸漸開始褪色,而拜登將迎來的也會是與川普時期截然不同的國際新形勢。

那麼,這也預示著中美關係即將迎來新篇章。

近日,我外交部部長王毅受官方媒體採訪表示,當前,中美關係已經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中美可以再次考慮兩國關係的未來走向。希望在拜登上任後,美國的新政府可以進行理性的思考,重開對話,以修復兩國關係,重回正軌、重啟合作。

有專家解讀,王毅的發言是代表著中國方面在向即將上臺的拜登政府遞出橄欖枝。

的確,對中國而言,美國的政策對於中國是尤為苛刻的,在很多方面是存在不平等、不合法的,尤其是在川普政府時期。不過,中國從來都是本著「合作共贏」的理念,可以說,倘若美國政府方面真正拿出誠意,中美關係也會漸漸被修復。

此前雖然有「中美關係再也回不去」的說法,2021年中美科技拉鋸戰不會停,拜登或拉攏盟友,在晶片、應用程式、5G和人工智慧方面向中國發出挑戰。對於中國科技行業而言,如果說2020年是動蕩的,那麼2021年可能是革命性的。

那些希望中美科技戰會隨川普政府下臺而進入歷史廢墟的人會失望。拜登上臺後,所採用的做法可能會有變化,但這場戰爭仍將繼續。分析人士預計,拜登會一改川普「美國優先」的做法,採取多邊方式與中國打交道。

但是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並非這麼簡單,對於中美來說,還是有很多可以合作的地方。

除了傳統的競爭領域,還有很多非零和競爭的領域,比如新冠疫苗問題、氣候變化問題、跨國犯罪問題等。在這些問題上,中美是有共同利益的,相信拜登上臺後,這些問題也將會被推到桌面上來。

當然,如果中美關係緩和,最提心弔膽的當數蔡英文當局。

在川普時期,蔡英文採取了全面與大陸對抗的政策,但如今拜登時期即將到來,民進黨當局就該警醒,如果還是按照川普時代,死命跟大陸對抗,「逢中必反」,還有條件嗎?

拜登曾表示,「最佳的對中國戰略,理應是我們所有的盟邦,或至少過去曾是我們的盟邦,均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修補與盟邦的關係進而達成共識,將是我上任後頭幾周的重點工作。」

有專家對此表示,拜登的話代表著川普時代的中美直接對決政策將要「換軌」,可以確定的是,拜登已把中國大陸定性為競爭對手而非敵人,他的對中戰略是「提升自身競爭力」,而非「改變中國」。

另外,外界也多認為,拜登政府會逐步恢復與中國的多層次戰略對話。所以未來美國將從川普的中美關係全面對抗,改為競合關係,有競爭,有合作。

而民進黨當局全面與大陸對抗的政策隱然出現外弛內張窘境,在拜登政府上臺的前兩周更是臺灣政策調整黃金時刻,相當關鍵。

不過就眼下來看,蔡當局似乎並無收斂的意思。

《亞洲周刊》2020年12月24日曾在臉書公布當期封面,為蔡英文穿著「龍袍」的圖片,並以《臺灣民選獨裁幕後綠營新威權主義現象》為題做報導。報導以《反滲透法》、中天新聞臺不予換照與「查水錶」等諸多事件為例,加上採訪民進黨創黨大佬在內的政壇人士、學者,分析認為蔡英文「執政」已逐漸偏向獨裁、成新威權領袖。

視頻截圖(圖源:環視頻)

此後,《亞洲周刊》不止遭民進黨批評,還被綠營網軍抨擊。不過,有人在編織美夢,也有人保持清醒。

2021年1月1日,臺灣媒體人陳鳳馨在政論節目中稱讚大陸在2020年取得的成績,稱大陸「設定的幾個目標統統達成」,「執行效率必須讓人刮目相看」。

陳鳳馨還列舉了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嫦娥五號、中歐投資協定等大陸的幾項重要成果,並表示「在現在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大陸是唯一一個正在快速成長的」。

而接下來中國大陸和美國的關係若轉變,對臺灣經濟也會有很大影響。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民進黨當局甚至還鼓譟臺灣應抓住機會「趁疫情」加速與大陸「經濟脫鉤」。但是,他們可曾想過代價會有多大?

疫情當下,作為外貿型經濟體的臺灣遭受重創。諸如紡織、機械、塑料橡膠製品等表現慘澹,出口普遍出現下跌,航空、旅遊業更是哀鴻遍野。另外,民進黨當局為「兩岸經濟脫鉤」而實施的「新南向政策」也瀕臨破產。

雖然,科技產業的確是個例外,眼見著臺股快衝上15000點,但主要還是受惠於中國大陸和美國之間貿易戰的轉單效應。若未來美中貿易戰若緩和,轉單效應也會逐漸退去。

另外,2021開始,RCEP、中國大陸與歐盟的貿易協定等都會陸續上路,CPTPP也在緊鑼密鼓進行,臺灣接下來面臨的情況可不太樂觀。

總的來說,臺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在很大程度上呈現有增無減的趨勢,只有兩岸關係好轉,才能較好地改善臺灣經濟發展的內外環境。

眼下,民進黨當局想看到拜登繼續激烈抗中是不太可能的,臺灣在這關鍵時刻走錯方向很容易變成「肉砧」。 

無論如何,臺灣的問題對美國不是最重要的,但對臺灣來講,兩岸關係卻是最重要的。奉勸蔡英文當局,除了「順著走」之外,想要逆勢操作,幾乎便是自尋死路。(趙家龍)

相關焦點

  • 臺專家對蔡當局發出警告:別以為大陸不敢動武,美國也怕兩岸開打
    近期,儘管兩岸關係緊張加劇,但民進黨當局為了謀取私利,卻甘當西方反華勢力「棋子」,不僅大肆宣稱,臺灣對大陸所謂的「武力攻臺」已「處變不驚」,更是棄臺灣同胞生命安全於不顧,加緊與美國勾連,嚴重損害兩岸同胞共同利益。就在近日,臺防務部門揚言,美方批准三項對臺軍售計劃,「其中兩項飛彈與火箭都可打到大陸沿岸」。
  • 蔡當局突然慌了,關鍵時刻,緊急表態
    眾所周知,一段時間以來,為了給川普大選造勢,蔡當局甘當川普政府對抗大陸的棋子,不惜在美國大選中押單邊,賭川普能連任並繼續遏制中國的政策。不僅如此,島內綠營媒體更是瘋狂吹噓川普「肯定當選」,臺灣將成為國際機構在15個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民調中「唯一支持川普當選」的地區。
  • 蔡英文走對抗的錯路
    作者 言浩   前新北市市長朱立倫接受訪問時表示,蔡英文執政以來,一直在走「對抗的錯路」,尤其日前發表的國際談話,完全是想激起民憤對抗,藉以爭取政治的同情與支持   朱立倫的話一點都沒錯,自去年「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潰敗之後,蔡英文就一位抓住「恐中、反中、辱罵對岸」的策略,率領蔡當局上下,民進黨各派系,全面出動攻擊。朱立倫將這一波波的「反中」舉動,比作當年的義和團。因為蔡英文等人在兩岸議題上,不作理性探討,將兩岸定位為「敵我關係」;儘量加強宣揚對大陸的恐懼,任何人與中國大陸作任何聯繫或交往,就扣「賣臺灣」的罪名。
  • 專家分析:蔡當局在逼大陸對臺進行經濟制裁?
    面對嚴峻的臺海形勢,蔡當局不僅不收斂、不收手,妥善、謹慎處理兩岸關係,反而更加倡狂,不僅與美溝結,強化美臺軍事關係,企圖「以武拒統」、「以武謀獨」,而且還在經濟上配合美國制裁大陸,打壓陸資陸企,持續出臺阻撓兩岸經濟關係發展的政策舉措。這不僅增大了臺海政治軍事風險,而且也給臺灣經濟發展帶來新風險,似乎蔡在有意逼大陸出手實行經濟制裁,以此實現兩岸「經濟脫溝」與政治獨立。
  • 島內放出重磅消息 大陸打開天窗說亮話
    對此,國臺辦發言人明確指出,民進黨當局公然對大陸進行挑釁,不自量力,企圖勾連外部勢力「倚美謀獨」,加劇臺海緊張,只會嚴重破壞臺海和平穩定,給臺灣民眾帶來深重災難,最終是死路一條。臺媒報導稱,就在美國政府換屆的敏感時刻,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情報總指揮官率領代表團赴臺訪問。
  • 疫情過後 蔡當局最大挑戰還是兩岸關係
    (圖片來源:新華網)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美臺關係」升溫、兩岸關係惡化,民進黨嘉義市議員蔡文旭接受香港中評社採訪時說,疫情將使得兩岸關係更加疏離,民進黨未來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讓臺灣經濟順利轉型,包括分散投資市場、降低對大陸的依賴度、實現產業轉型等。蔡文旭點出了臺灣面臨的一些重要問題與挑戰,包括選後兩岸關係更加惡化、疫情延燒擴大兩岸的疏離感等。
  • 蔡當局搶當美國「啦啦隊」?臺「藍委」呼籲:做決定要慎重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行政院」日前聲稱,將公布臺當局各機關不採購大陸品牌通訊商品的處理原則,3月底提出產品黑名單。對此,國民黨「立委」林為洲表示,臺當局此舉不免讓人聯想是「搶當美國的啦啦隊」,但呼籲蔡當局慎重,「雖然美國可能給你什麼,別忘了,臺灣也可能失去什麼」。
  • 蔡當局或面臨大陸終止ECFA
    美國重要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羅門指出,蔡英文雖然同意開放美豬、美牛進口,解決了臺美間一個重要的貿易障礙,但後續還有許多其他議題需要處理,比如臺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羅門雖然不能代表美國政府,卻也一針見血。到底臺灣需要付出多少代價,才能換取蔡當局念茲在茲的臺美貿易協定?更不用提臺當局「經濟部長」王美花加入美國已退出的CPTPP願景。
  • 美國政客不懷好意的訪問,蔡當局如何拿捏?
    對於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擬於下周(13日至15日)訪問臺灣,無論是美國還是臺灣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高度的專家學者多認為,這是川普政府在即將不光彩地下臺前夕安排的一次不懷好意、不負責任的訪問,具有很大的作秀成分,目的在於激怒大陸,刺激兩岸敏感神經,製造混亂,並試圖給未來拜登政府的施政增加難度
  • 蔡當局緊隨美國腳步!淘寶臺灣選擇直接走人
    另一名電商供應鏈業者更點出關鍵問題,「臺灣本土電商平臺表面說,要帶供貨商一起拓展海外市場,實際上,根本就是不思改進,只想躺著賺錢。」業者私下透露,臺灣電商平臺想利用這次「淘寶臺灣」和「蝦皮」的陸資背景告「黑狀」,希望一舉把競爭者趕跑,「眾所皆知,詹宏志和蔡當局關係密切,詹宏志不僅是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去年爆出中華郵政物流中心公開招租案爭議時,也被外界認為當局是獨厚詹,讓詹順利拿下標案得標權,蔡當局要拼經濟引外商時,詹不也是立刻義氣相挺?」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 蔡當局害怕解放軍採取...
    ▲臺軍「漢光演習」預演 臺海網11月13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吳生林/文 網絡圖)拜登入主白宮有望,在這次美國選舉中押寶川普的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
  • 美國通過涉臺法案,對岸政客氣焰囂張,島內民眾卻變得理智
    這凸顯美國政客繼續打臺灣牌遏制中國的險惡用心。美國剛一通過涉臺法案,臺灣政客立馬像打了雞血似的亢奮起來。一時間,攻擊大陸沿海核電廠、擊落「入侵」的大陸無人機、研發射程1000公裡巡航飛彈攻擊大陸腹地等囂張言論,充斥著整個綠營政界。
  • 許淑華:蔡當局刻意排除大陸疫苗,觀光何時能開放?
    針對蔡當局遲無法對外達成「旅遊泡泡」,中國國民黨「立委」許淑華表示,最大癥結點還是在防疫問題,尤其蔡當局對新冠肺炎疫苗的選用陷入意識形態作祟,刻意排除陸制疫苗,臺灣在COVAX機制排名順位更在百名之後,疫苗取得遙遙無期,這對臺灣未來無論觀光或經濟的對外開放,都成重大瓶頸。
  • 「鴕鳥心態」的蔡當局還要假裝下去嗎
    但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一年多來,兩岸關係一直處於僵局,兩岸官方交流停滯,臺海局勢不穩;蔡當局的「新南向」政策,遠離大陸市場,致使臺灣經濟持續低迷不振,民生遭受大的影響和衝擊,民眾反蔡當局浪潮此起彼伏。在這種情況下,多數民眾對蔡當局表達不滿意,這應該是真實的民意反映吧!特別是民眾對蔡當局處理兩岸關係不滿意度高達半數以上。這還不能說明問題?
  • 蔡當局傷腦筋,研究「最適當做法」祝賀拜登就職,遭網友無情拆穿
    只可惜,蔡當局自己叫的厲害,拜登方面卻暫時未給出任何回應。連島內民眾也諷刺道,「看門狗沒資格入場,還要想盡辦法表示效忠,可憐啊!」如今,美國萊豬(指含瘦肉精的美豬)進口導致島內一番混戰,蔡當局更是把自己搞得灰頭土臉,到現在島內民眾還在全力反抗。
  • 蔡英文勝選後再打「反中牌」 大陸學者這樣說
    蔡當局選擇利用「仇中」手段贏得選舉,兩岸關係無疑雪上加霜……勢必走向更難預測的險境。美國《紐約時報》稱,選舉結果可能會擴大臺灣海峽兩岸的政治和文化鴻溝,並「可能使武裝衝突的幽靈顯現」。國臺辦強硬表態11日晚,蔡英文發表勝選談話繼續打「反中牌」。她言辭激烈地對大陸喊話稱,這場選舉結果表明「當臺灣的主權、民主被大聲威脅時,臺灣人民會用更大的聲音喊出臺灣的堅持……不會屈服於威脅恫嚇」。
  • 臺學者:美國高官訪臺意在助攻選情刺激中國大陸,臺灣恐兩頭空
    美國國務院次卿克拉奇可能在今年底訪臺,分析此舉對臺影響,臺灣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宋興洲表示,美衛生部長訪臺後,蔡當局隨即開放美豬、牛,但臺美之間卻無達成實質經貿協議,研判川普政府官員訪臺,主要在促臺讓利、助攻選情,並刺激中國大陸,按此模式,克拉奇來臺也難以促成臺美FTA等經貿合作,臺灣反而要警覺
  • 批蔡當局「一黨專政、一人獨裁」,馬英九呼籲美國國務院正視
    馬英九表示,美國國務院每年發布人權報告,言論與新聞自由是重點,總部設於華盛頓的「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每年也發布自由度評比,他呼籲這兩個關心臺灣言論自由的單位,正視蔡當局關閉新聞臺、打壓言論自由的政策及作為,也呼籲所有國際友人,尤其是一向重視自由民主的美國朋友們,關心臺灣不斷倒退的民主。
  • 蔡當局的三發炮彈都是空包彈講大話 護不了臺灣安全
    這一場研討聚集了馬英九執政時的主要「國安」團隊,包括前「國安會」秘書蘇起、前陸委會副主委趙建民等人,會議傳達了幾項重要訊息:(一)臺灣當前面臨了戰爭的高度風險;(二)美國支持臺灣,大多是口惠實不至,臺灣安全不能一廂情願依賴美國;(三)「臺灣安全繫於北京一念之間,不在美國或臺灣自己手上」;(四)臺灣要同時兼顧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不要選邊站,才能趨吉避兇;(五)九二共識才是避免臺海軍事衝突的解方。
  • 生聊|美國選後或獅子大開口,蔡英文的麻煩才剛剛開始
    #美國大選# #兩岸關係# #蔡英文#昨天,眼看拜登勝選幾成定局,蔡英文緊急召開黨政高層會議,希望把押錯寶所帶來的傷害降到最低。可事實上,美國總統大選之後,蔡英文面對的「麻煩」才剛剛開始。先說兩岸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