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分析:蔡當局在逼大陸對臺進行經濟制裁?

2020-12-17 海峽集結號

蔡英文連任後,沒有採取緩和兩岸關係的政策舉措,反而走上了更為強硬的「抗中謀獨」道路,走上了「反中親美」與「脫中融美」的道路,導致兩岸關係進一步惡化,臺海形勢更加複雜嚴峻。面對嚴峻的臺海形勢,蔡當局不僅不收斂、不收手,妥善、謹慎處理兩岸關係,反而更加倡狂,不僅與美溝結,強化美臺軍事關係,企圖「以武拒統」、「以武謀獨」,而且還在經濟上配合美國制裁大陸,打壓陸資陸企,持續出臺阻撓兩岸經濟關係發展的政策舉措。這不僅增大了臺海政治軍事風險,而且也給臺灣經濟發展帶來新風險,似乎蔡在有意逼大陸出手實行經濟制裁,以此實現兩岸「經濟脫溝」與政治獨立。

從臺灣方面公布的數據來看,近年來,尤其是2019年,臺灣經濟增長強勁,已重新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中美貿易紛爭似乎給了臺灣經濟反彈向上的出路。但是,從實質上看,臺灣經濟低迷徘徊的事實並未因此改觀,仍然持續低於2019年世界經濟3%的增長水平。特別是臺灣經濟發展隱憂並沒有改變,除了缺電、缺水、缺地、缺才與缺人「五缺」等老問題外,發電「棄核增煤」政策導致的環境汙染問題日益突出,島內政黨惡鬥,政治紛爭擴大,內外部政經環境持續惡化。2019年臺灣地區民間消費持續下滑2%,臺灣傳統製造業,如化學材料、石油及煤製品、基本金屬,營業收入都明顯下滑,分別年減18.8%、15.7%和12.5%。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電子零組件這兩個行業減幅較小,分別年減0.3%和1%。2019年臺灣製造業上市公司稅後淨利為新臺幣1.23萬億元,比2018年減少19.8%,淨利率為7.5%。外銷訂單全年持續衰退了5.3%,競爭力排名持續下滑。臺灣經濟未來走向的真實指標,臺灣經濟真正實現困境轉折希望依然渺茫。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臺灣經濟沒有出現負增長,不僅僅是臺灣的防疫措施及其臺灣經濟具有的一定競爭力,更重要的是大陸廣闊市場與及時復工復產對臺灣經濟的強大拉動與支撐作用,還有大陸對臺經濟政策友善與對臺商在大陸投資發展的大力支持。在改革開放的初期,福建省的GDP只有臺灣的四十分之一,2019年福建省GDP總量首次超過臺灣,可見發展速度之快。不僅是福建,四十年前,大陸的所有省份的GDP都落後於臺灣。現如今,根據臺灣地區統計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在2019年,臺灣經濟增速為2.73%,完成的名義GDP達到了18.90萬億新臺幣(折合人民幣約為42180.68億元)。現如今,已有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等8個省的GDP超過臺灣,臺灣居第九位。早在2015年的時候,廣東省的GDP就已經是臺灣省的兩倍之多。大陸經濟規模持續增長,依然是臺商投資的最佳選擇。據臺海關統計,2020年上半年,臺灣外貿出口增長0.5%,其中對大陸及香港出口同比增長9.8%,大陸及香港出口比重達到42%以上;臺進口總額下降0.4%,而從大陸進口增長8.3%。顯然,兩岸貿易增長成為支撐臺灣對外貿易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蔡當局持續破壞正常兩岸經貿往來,公然對大陸企業再下毒手,要進一步修改法規嚴審嚴查陸資,計劃將陸資認定標準從持股30%以上改為更嚴格的「逐層認定」,並要嚴格管制所謂大陸黨政軍陸資入臺;認定「淘寶臺灣」是陸資,進行數十萬元新臺幣的處罰,還要求限期更正或撤資;民進黨當局於2020年8月18日預告將禁止臺灣任何單位代理或經銷大陸OTTTV(流媒體平臺),要將愛奇藝、騰訊等大陸業務逐出臺灣。事實上,自川普上臺對大陸實施經濟制裁與打壓後,蔡當局就向美國遞上投名狀,在大陸背後捅刀,出臺一個接一個針對大陸企業與兩岸經貿往來的限制或打壓措施。

面對蔡當局在兩岸經濟往來問題上的倒行逆施與對大陸企業的政治經濟打壓,大陸站在中華民族整體利益與兩岸共同發展利益立場上,一再克制忍讓,一直未採取相應的對臺經濟報復措施,更未對臺實施經濟制裁。然而,蔡當局似乎將大陸的克制與忍讓視為理所當然,甚至會認為在中美經濟對抗形勢下大陸在經濟上有求於臺灣,便得寸進尺,繼續在經濟上配合美國打壓與制裁大陸,仇視陸資陸企,將陸資陸企業視為「異端」與洪水猛獸,不斷打壓。蔡當局此舉引起大陸民眾尤其是知識界的強烈不滿,要求對臺進行經濟制裁的呼聲持續升高,特別是要求終止對臺巨大讓利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以示懲罰,以示警告。

目前大陸有關部門雖然沒有明確表示終止ECFA,也沒有明確表達對臺進行經濟制裁,但這並不表示「在形勢需要時」大陸不會終止ECFA,不會對臺進行經濟制裁。日前國臺辦發言人針對蔡當局聲稱要嚴查與管制陸資舉動表示此舉可能讓臺灣失去大陸發展機遇。這是一個不同以往、也不同尋常的表態,似乎已透露出某種值得關注的資訊。蔡當局需要認真解讀與思考,不要等到大陸真出手、對臺進行經濟制裁後就晚了。

來源:中評社 作者:陳麗麗,閩南師範大學兩岸一家親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

相關焦點

  • 蔡當局阻撓民眾參加海峽論壇!臺學者:逼大陸中止ECFA?
    臺灣學者潘華生今日認為,蔡當局不斷加強限制兩岸經貿交流,「似有意逼大陸中止對臺讓利的ECFA」,藉此實現「經濟脫陸」的企圖。他擔憂,若中止,出口依賴型經濟的臺灣,發展將面臨無限風險。
  • 國民黨專家:臺灣經濟增長,完全是受惠於大陸的經濟復甦
    臺灣2020年對陸出口依存度達43.8%,創歷史新高,蔡當局對此稱,是大陸對臺依賴度提升所致。中國國民黨智庫財政顧問施威全表示,該說法明顯違反正常認知,臺灣的經濟增長率完全是受惠於大陸的經濟復甦,在大陸陸續促成一帶一路、RCEP的當下,蔡當局卻宣稱大陸對臺經濟依賴提升,恐怕過於樂觀,並悖於事實。
  • 臺專家對蔡當局發出警告:別以為大陸不敢動武,美國也怕兩岸開打
    近期,儘管兩岸關係緊張加劇,但民進黨當局為了謀取私利,卻甘當西方反華勢力「棋子」,不僅大肆宣稱,臺灣對大陸所謂的「武力攻臺」已「處變不驚」,更是棄臺灣同胞生命安全於不顧,加緊與美國勾連,嚴重損害兩岸同胞共同利益。就在近日,臺防務部門揚言,美方批准三項對臺軍售計劃,「其中兩項飛彈與火箭都可打到大陸沿岸」。
  • 臺灣對大陸出口成長14%,「藍委」:蔡當局經濟「傾中」創新高
    倘若大陸採取貿易制裁,臺灣經濟馬上遭受重大打擊,民進黨「政府」有辦法因應嗎?李貴敏李貴敏提醒,不要想像大陸不會制裁,以澳洲為例,大陸佔澳洲出口38%,澳洲對大陸享受約450億美元巨額貨貿順差。但大陸已對澳洲立即採取一連串制裁措施,包括最近對澳洲進口葡萄酒課徵107.1%至212.1%反傾銷稅、停止六家牛肉企業自澳洲進口牛肉等萬一中國大陸對臺灣也採取經濟制裁,「政府」有什麼措施可以解決?
  • 蔡當局露「反送臺」馬腳
    (幹話公賣局)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願意回臺灣面對法律制裁,卻被蔡當局以各種理由推三阻四,大大打臉去年以來屢次要求香港遣返陳嫌,甚至發布37年通緝令的士林地檢署。    臺當局內政部門主管徐國勇以「屬人主義應該優先於犯罪地管轄權」為由,拒發陳同佳籤證,實在令人錯愕。不管屬人或屬地,都是為了要有效打擊跨境犯罪,讓犯罪者面對應有的制裁。 【全文】
  • 美駐聯合國代表將訪臺;臺教授:大陸要出手,蔡英文準備好了嗎
    所以,他們正趁著手裡權力還沒有失效之前,對中國大陸進行最後瘋狂式的挑釁。當然,一個即將下臺的美國政府,並無法代表未來的美國對外政策。所以說,川普政府的這種挑釁,根本無法在改變兩岸現狀方面起到多大的作用。對此,環球網援引專家的話報導,稱「臺灣想要在實質層面上有所突破,門都沒有」!當然,美臺此次的頻繁互動,不會給當前的臺海局勢帶來多大的改變。
  • 臺灣經濟成長率「傲世全球」?臺經濟部門打臉:靠大陸撐起來的
    攤開數據來看,臺灣在經濟上似乎更仰賴中國大陸,也讓臺灣經濟依賴中國大陸的議題再次掀起爭端,前「經濟部長」尹啟銘就直接炮轟蔡當局是無知,「集合愚、蠢、呆、笨、傻、鈍、痴之大全,丟盡『經濟部』等部會的臉…請別把政治汙染該是講求專業的『經濟部』吧!」
  • 不怕大陸經濟制裁?民進黨當局高官聲稱:大陸貿易更依賴臺灣
    2016年蔡英文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後,雖宣稱要推動「新南向政策」來降低對大陸貿易依賴程度,但今年臺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額佔臺灣出口總額的比率卻創下歷史新高。
  • 蔡當局的「毛毛雨」解不了臺灣經濟的「渴」
    臺灣資深媒體人司馬正翔29日在臺灣「大華網絡報」發表評論指出,按照臺灣地區經濟主管部門的規劃,「振興抵用券」以結合當地民眾旅遊發放,適用對象以受疫情衝擊的服務型產業為主,包括餐飲約14萬家、商圈業者約28萬家、夜市攤商約1萬家、文藝活動與場所約1700家,若扣除重複計算的業者,全臺約35萬家適用。
  • 臺擺脫不了對大陸依賴,若大陸動用經濟手段,比軍事手段更狠
    2020年1月到11月,臺灣從大陸進口額584.17億美元,佔臺灣總進口金額的22.5%。大陸連年成為臺灣最大出口市場和進來源地,而且所佔的份額不斷升高。再看兩岸投資情況,2020年1-11月臺有關部門核准臺商赴大陸投資445件,投資金額同比大幅增長50.43%。臺灣統計的數據表明,1月到11月,臺灣對外貿易順差530.4億美元,其中對大陸貿易順差高達783.2億美元。
  • 臺教授:經濟靠大陸卻激化對立 蔡英文準備好因應大陸「報復」?
    蔡英文當局「主計長」朱澤民日前稱,「臺灣經濟成長高於全球平均及居亞洲四小龍前段班將會是常態」,並將其歸因於蔡當局力推的所謂「投資臺灣」。
  • 非要逼大陸出手?蔡當局竟在小金門炮擊演習,魏鳳和:不惜一戰
    在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際,臺當局更是百般作妖,持續挑釁大陸紅線。據媒體報導稱,2月20日,駐小金門臺軍戰車部隊全裝實彈推進東崗海岸,進行實彈射擊,模擬阻殲「海上進犯敵軍」。島內還叫囂稱媒體稱,服役近六十年的戰車展現了精實的戰力,進行反登陸與灘岸殲敵操演。
  • 蔡當局甘當「馬仔」,美軍售真是「獎賞」?
    美國一系列對臺軍售有何政治考量?美方此舉是否有法理依據?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採訪到中國社科院臺灣問題專家和法學專家,進行深度解讀。蔡當局甘當「馬仔」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這是川普上臺後第七次對臺軍售,也是今年第二次。
  • 臺海軍司令部為何證實「美海軍陸戰隊來臺」?蔡當局害怕解放軍採取...
    就在島內輿論連續猛烈批評蔡當局押錯寶,甚至猜測解放軍可能對臺採取行動之時,蔡當局9日做出「冒然」動作,臺海軍司令部主動證實「美國海軍陸戰隊來臺灣」的信息。雖然,隨後遭美國國防部責怪打臉,但這種政治操作的背後,其實暗藏蔡當局試圖轉移焦點的用心,也暴露其吹哨壯膽的做賊心虛。
  • 蔡當局「愛奇藝」條款背後是誰在博弈?
    先是修法嚴格認定陸資,由英商經營的「淘寶臺灣」因此被認定為陸資,處以罰款和限期撤資;緊接著又禁止臺灣業者代理或經銷大陸OTT-TV服務,愛奇藝、騰訊等陸資企業被納入商業禁止項目表。島內輿論認為蔡當局罔顧民生進行的一系列打壓陸資行徑只是為了呼應華府對中國大陸的「制裁」行動。
  • 蔡英文接到「心涼」信號,美制裁大棒已打向臺灣
    ,這個現象背後的意味眾所周知,在為川普製造經濟收入在選民面前吹噓的同時,又能展現其對華"強硬"的態度。一再配合美政府傾情演出的蔡當局估計沒想要,美國竟然也對臺灣出手制裁了。 根據國際旅遊島商報所報導,美方商務部再次對中方6家中企和4名中方華人進行制裁,理由是涉及與伊朗軍事存在接觸。
  • 非要逼大陸出手?蔡當局竟在小金門炮擊演習,國防部:不惜一戰
    奇蹟中國編輯:拾遺自蔡英文連任以來,所作所為令臺灣民眾膽戰心驚,擔心大陸對臺政策會發生改變,還有不少網友認為任由蔡英文繼續胡作非為,兩岸和平統一有可能會遙遙無期。近期大陸正值疫情時期,就在舉國上下一致抗疫防疫的情況下,蔡當局竟然在小金門炮擊演習,國防部警告雷霆響起。以蔡為首的「臺獨」勢力是兩岸和平統一的最大障礙蔡英文在任期間便加緊「去中國化」,還妄想著「挾洋自重」來謀取所謂的「主權」,全然不顧在分裂道路上漸行漸遠會給臺灣地區帶來毀滅性打擊。
  • 大陸學者分析蔡英文對抗大陸和平統一的「五張牌」 美臺關係將…
    王英津在題為《析蔡英文對抗大陸和平統一的「五張牌」》的文章中寫道,蔡的回應是出於慣性敵對思維,凡是大陸所主張的,她就一定會反對;反之亦然。文章依序列出蔡當局對抗和平統一、重複操作的「五張牌」。——「抹黑牌」。王英津說,蔡英文在回應中將「九二共識」意涵歪曲為「一國兩制」。前者是統一前兩岸交流合作的政治基礎,後者是統一後的制度安排。
  • 臺專家:別以為大陸不敢動武,臺灣只剩一個選擇,就是與大陸和好
    外界揣測美國大選後,大陸會對臺動武。彭錦鵬分析,臺灣有40%的經濟掌握在大陸手中,一切斷臺灣就受不了。但他也對蔡當局提出警告,從過去大陸發展歷史來看,不要以為大陸真的不敢對臺動武,因此臺灣只剩一個選擇,就是和大陸和好。蔡英文最基本的做法,就是以全家性命宣示她不會支持「臺獨」,或許可以緩和當前兩岸緊張的關係。
  • 美國制裁中企 臺灣何能幸災樂禍?
    美國制裁華為儼然是勒住脖子要置其於死地,臺灣官方何以能幸災樂禍讓人不解,臺灣股民終於清醒過來,現在才想到美國制裁華為、騰訊、抖音、阿里巴巴等中國企業,臺灣科技業也中槍!  根據臺灣「財政部」8月發布的「2020年7月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累計今年1至7月臺灣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出口794.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73.8億美元(+10.2%),佔總出口的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