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要逼大陸出手?蔡當局竟在小金門炮擊演習,魏鳳和:不惜一戰

2020-12-17 長江號外

在當前的兩岸關係中,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臺獨」分裂立場,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加緊推行「去中國化」挾洋自重,在分裂道路上越走越遠。「臺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始終是臺海和平穩定的最大現實威脅,是祖國和平統一的最大障礙。在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際,臺當局更是百般作妖,持續挑釁大陸紅線。

據媒體報導稱,2月20日,駐小金門臺軍戰車部隊全裝實彈推進東崗海岸,進行實彈射擊,模擬阻殲「海上進犯敵軍」。島內還叫囂稱媒體稱,服役近六十年的戰車展現了精實的戰力,進行反登陸與灘岸殲敵操演。必須指出的是,小金門與大陸的距離非常近,蔡當局此時做出這種行為,其囂張挑釁大陸紅線的意圖非常明顯,20日當天,臺灣退役中將吳斯懷書面質詢蔡當局,「真的準備好要戰爭嗎?」

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然而蔡當局卻似乎以割裂兩岸關係為樂,日前蔡英文副手賴清德竄訪臺灣返回後,剛剛卸任美國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一職的美政客蘭德爾·施賴弗又趕到了臺灣。

大陸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中國和平統一進程,但蔡當局當下的種種行為,卻完全忽視了數千萬臺灣民眾的安危。事實上,在2019年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中早就寫道,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幹涉和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臺灣同胞。如果有人要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中國軍隊將不惜一切代價,堅決予以挫敗,捍衛國家統一。而國防部長魏鳳和也曾明確警告,如果有人膽敢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中國軍隊別無選擇,必將不惜一戰,必將不惜一切代價,堅決維護祖國統一。

相關焦點

  • 非要逼大陸出手?蔡當局竟在小金門炮擊演習,國防部:不惜一戰
    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是因為民進黨當局固執己見地要堅持「臺獨」這一分裂立場不改變,而對維繫兩岸關係的基本準則,也就是一個中國原則,「九二共識」更是百般否定。近期大陸正值疫情時期,就在舉國上下一致抗疫防疫的情況下,蔡當局竟然在小金門炮擊演習,國防部警告雷霆響起。
  • 臺當局在小金門炮擊演習,稱模擬阻殲「海上進犯敵軍」
    編輯:晨星近日來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因為蔡英文推動的「臺獨」舉動變得越發不安,不但否定兩岸共同達成的「九二共識」,甚至通過詆毀、抹黑大陸實現「去中國化」進程,顯然要將「臺獨」進行到底,挑釁大陸的最終底線而完全不顧臺灣島民的切身利益
  • 揭秘|炮擊金門始末(一):金門炮戰,意在擊美,支援阿拉伯人民反侵略...
    臺灣國民黨當局在美國的支持下,不斷派遣陸海空軍,以金門、馬祖等島嶼為前哨據點,對大陸東南沿海地區進行襲擾和破壞活動。1958年7月,美國軍隊入侵黎巴嫩,鎮壓中東人民革命,製造了中東事件。為轉移世界人民的視線,竟在臺灣海峽地區大量集結武裝力量,公開威脅要把它在臺灣海峽地區的侵略範圍擴大到金門、馬祖等沿海島嶼,對中國人民進行戰爭挑釁。
  • 炮擊金門,捍衛!
    1958年8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炮擊金門渡海作戰,把紅旗插上金門島,這是當時前線軍民求戰心切、士氣高昂的真實寫照。連蔣介石也開始相信,解放軍即將登陸金門。然而,就在勝利的天平偏向人民軍隊的大好形勢下,中共中央決策層卻始終按兵不動。這其中又暗藏著什麼玄機呢?
  • 朱衛東:炮擊金門的當代啟示
    據了解,《國家記憶》是一檔以重大黨史、國史、軍史為內容的央視品牌欄目,該欄目歷時兩年完成該系列的拍攝製作,該片以1958年8月23日大陸炮擊金門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為敘事主線,從「炮擊金門的國際國內背景」、「對美外交鬥爭」、「中央決策內幕」、「解放軍三軍調兵遣將」、「炮擊金門作戰過程」等方面,對炮擊金門進行了深度剖析,全方位、全景式地展現了炮擊金門這一軍事行動的重要意義和現實價值
  • 從央視熱播紀錄片,回顧驚心動魄的1958炮擊金門始末
    20世紀50年代中期,困守臺灣一隅的蔣介石集團,在美國的羽翼庇護之下,繼續做著「反攻大陸」的美夢,並以金門、馬祖為基地,經常對大陸地區進行騷擾。在國際上,1958年的中東事件,成為炮擊金門的導火線。9月4日,在毛澤東的命令下,中國人民解放軍對金門的炮擊停止了三天。挾炮擊聲勢,中國政府向世界宣布中國擴大領海線至12海裡。9月8日,由美國護航的臺灣運輸船隊向金門駛發,解放軍在毛澤東的「不打美艦」的命令下向臺灣運輸船開火,此時美國船艦竟立馬拋下臺灣船隊而向臺灣方面逃遁。此舉顯示了美國協防臺灣的底線,業已形成了在臺灣政策上的「脫身主義」。
  • 央視熱播《一九五八炮擊金門》紀錄片,首次深度披露炮擊金門內幕
    炮擊首日準確命中金門防衛司令部在美國的支持和縱容下,臺灣國民黨當局在1950年1月至1954年8月,對大陸沿海島嶼實施襲擊42次,動用兵力12.8萬多人。他們竄犯大陸的囂張氣焰,造成臺灣海峽地區長期緊張的局勢。為了懲戒臺灣國民黨當局,昭示中國人民統一的決心,中共中央在日漸緊張的國際局勢中做出決策——炮擊金門,金門這座小島,成為北京、華盛頓和蔣介石三方的角力點。
  • 炮擊金門,全民皆兵!
    金門島上的北太武山,離這裡只有三千多米的距離,小嶝就如同通往金門的一級臺階。炮擊金門時,作為大陸距金門最近的一個鄉,這裡自然成為了雙方火力最密集的前線。炮戰中,彈藥消耗巨大,小嶝島的彈藥則全部依賴海上運輸。由於島上沒有供運輸船隻停靠的長碼頭,來船只能在淺海拋錨,再由民兵們肩扛手抬,運到陣地。
  • 炮擊金門一石二鳥
    然而,在反人民的內戰中,全面潰退的國民黨撤到臺灣後,由於美國等西方反華勢力的插手,使臺灣再次與祖國大陸分離。1950年6月韓戰爆發,美國武力介入臺灣海峽。1954年12月美臺訂立《共同防禦條約》,使原本屬於中國內政的問題複雜化,也使毛澤東深思熟慮:從戰略高度判斷臺灣海峽的局勢,首先是「美蔣協防」保臺灣,要準備美國空軍、海軍捲入。1950年6月,韓戰爆發。
  • 大陸與金門正式通水
    「兩岸通水,點亮金門」,未來金門還要和大陸通電、通橋,成為「金門新三通」。金門未來要穩定發展,成為兩岸和平政策先行先試示範區,成為兩岸和平、共興共榮的最佳實踐。[詳細]金門自大陸引水的工程已經完成,原定於8月5日在金門舉辦金廈通水典禮。不料,臺陸委會竟出手幹預,稱按照目前的兩岸關係,舉辦典禮「時機不宜」,要求金門縣推遲舉辦。
  • 炮擊金門:毛主席是如何用這巧妙一招,化解美國分裂中國陰謀的?
    這一戰打的可以說是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攻守雙方都拼盡了平生所能,最後因為遇到了海水退潮,導致第一批登島的三個團沒有了後續的支援,幾乎全軍覆沒,解放軍因此損失慘重,而胡璉也因為這一戰晉升為一級上將。赫魯雪夫所以蔣介石迫不及待地想要反攻大陸了,但是周恩來總理在亞非萬隆會議上已經明確提出,和平解決臺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將是未來祖國大陸的發展重心,所以中共中央毛主席和周總理都不願意和臺灣開戰。
  • 臺胞來稿:「炮擊金門」後的「合」與「和」
    從當時的國際背景和中共中央決策體系分析就可以知道,這場「炮擊金門」的主控權操之於大陸,並非臺灣。首先,從「炮擊金門」國際背景說起。1958年夏天起,臺海局勢趨向緊張,當時美英等國在中東大量部署兵力,加之國民黨當局不斷對沿海和西南省份進行空投和遊擊侵擾,所以中共決定炮擊金門。
  • 1958年解放軍炮擊金門的真實原因探析
    據統計,從1950年至1954年,國民黨軍隊襲擊騷擾大陸沿海地區達41次,使用兵力達28000餘人。更令人無法容忍的是,美國政府和臺灣當局一意孤行,竟於1954年當年12月籤署了所謂的《共同防禦條約》。
  • 炮擊金門時毛澤東詢問葉飛的唯一問題是什麼
    這是主席要進一步考慮問題了。口述:葉飛炮擊金門,震驚世界的炮戰。艾森豪不是毛主席的對手,完全被毛主席調動。毛主席命令只打蔣艦,不打美艦。大規模的炮擊金門,是在1958年8月23日開始的。這是震驚世界的炮戰,在鬥爭策略的運用上又是史無前例的一戰。炮擊金門,是中央1958年北戴河會議時決定的。我原來沒有參加這次北戴河會議,留在福州。
  • 央視首次深度披露一九五八年炮擊金門內幕
    本報北京電 (閔喆)為了回顧歷史,啟迪今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CTV-4《國家記憶》欄目5月29日起晚8點檔推出10集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該系列首次深度、全面、權威披露炮擊金門這一軍事行動的歷史內幕,展現60多年前蔣介石集團「反攻大陸」計劃遭到重挫、美國「劃峽而治」的圖謀宣告失敗,海峽兩岸形成「一個中國」默契的過程,彰顯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祖國終將統一的歷史必然。
  • 蔡英文小金門炮擊演習,口中說的「敵軍」是誰
    編輯:晨星根據臺灣媒體的相關報導,2月20日,駐紮在小金門的臺軍戰車部隊實行了實彈射擊演練,這次演練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演練全部戰車部隊全裝實彈推進東港海岸,而之所以進行本次是實彈演練,據臺灣方面的發言表示,是為了模擬狙擊海上進犯的敵軍
  • 專家分析:蔡當局在逼大陸對臺進行經濟制裁?
    面對嚴峻的臺海形勢,蔡當局不僅不收斂、不收手,妥善、謹慎處理兩岸關係,反而更加倡狂,不僅與美溝結,強化美臺軍事關係,企圖「以武拒統」、「以武謀獨」,而且還在經濟上配合美國制裁大陸,打壓陸資陸企,持續出臺阻撓兩岸經濟關係發展的政策舉措。這不僅增大了臺海政治軍事風險,而且也給臺灣經濟發展帶來新風險,似乎蔡在有意逼大陸出手實行經濟制裁,以此實現兩岸「經濟脫溝」與政治獨立。
  • 落在金門的炮彈為何不爆?炮擊金門留下的神秘炮彈如今成寶貝!
    去金門、廈門旅遊的人,大多會聽導遊介紹「金門三寶」:高粱酒、貢糖和菜刀。這「三寶」聽起來都和廚房有關,但後者算不上當地土產,而是大陸送去的「禮物」,因為這些菜刀都是當年解放軍發射的炮彈打的。 早些年,廈門的姑娘出嫁前,常常要託人帶把金門菜刀做嫁妝。
  • 60多年前的那場金門炮擊是蔣介石和毛澤東的最後一次合作
    1949年解放軍馬上要解放全中國,蔣介石退守臺灣,1954年,美國炮製《美臺共同防禦條約》,這為解放軍解放臺灣又增加了阻力。老美的目的是:使臺灣永遠不要與大陸統一,而老蔣的目的是:,他不安於偏安一方,等待時機反攻大陸,統一中國,老蔣還是有民族大義的,在這一點上老美和老蔣有了分歧。
  • 背後原因:從炮擊金門看1958年的中國外交
    那麼,"炮擊金門"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政治考量,這次只炮擊、不出兵的軍事行動對大陸和蔣介石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本期我們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這場"金門炮戰"。也請觀眾老爺們多多點讚關注,我們會努力為觀眾朋友們奉上更好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