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年前的那場金門炮擊是蔣介石和毛澤東的最後一次合作

2021-01-09 瀛者觀歷史

臺灣自古就是我國的領土這是不爭的事實,由於各種政治因素,導致臺灣孤懸海外。經歷兩次世界大戰,世界秩序需要重新洗牌,《中國對日宣戰布告》《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 》和日本《無條件投降書》,這四個文件組成了環環相扣的國際法律鏈條,明確無誤地確認了臺灣作為中國領土一部分的法律地位,保證了臺灣回歸中國的國際協議具有無可否認的有效性。

1949年解放軍馬上要解放全中國,蔣介石退守臺灣,1954年,美國炮製《美臺共同防禦條約》,這為解放軍解放臺灣又增加了阻力。老美的目的是:使臺灣永遠不要與大陸統一,而老蔣的目的是:,他不安於偏安一方,等待時機反攻大陸,統一中國,老蔣還是有民族大義的,在這一點上老美和老蔣有了分歧。老美早就對老蔣沒有信心了,於是想要扶持孫立人,取代蔣,但孫立人對蔣介石忠心耿耿,無意取代,就把這件事告訴了蔣介石,蔣介石知道後可想而知。隨後又發生了劉自然的事件,1957年,美軍顧問團上士,羅伯特.雷諾在臺北,無故將少校軍官劉自然開槍打死。可美軍事法庭判定雷諾為「誤殺」,以「罪嫌不足」判雷諾無罪,予以釋放,一下子就激起了民憤,全臺灣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反美運動。激憤的民眾衝進美駐臺使館,砸壞保險柜翻出許多老美要拋棄蔣介石的文件,使老美和老將關係徹底破裂。

時間到了1958年在當年的7月14日,美國以保護僑民為名在黎巴嫩登陸,扼殺黎巴嫩人民起義,隨即佔領首都貝魯特。這一年,伊拉克也爆發革命,建立伊拉克共和國,美國又和英國出兵,向伊拉克施加壓力,美國還公布了,《關於不承認共產黨政府的備忘錄》。而且美國還重申不承認中國。正當美國在中東忙得不可開交時,毛澤東敏銳地感覺到,如果坐觀美國這樣繼續下去,將鑄成不可挽回的歷史大錯,於是毛澤東決定主動出擊:對臨近廈門臺灣金門實施大規模炮擊!1958年8月23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毛澤東言簡意賅地說:我們的要求是美軍從臺灣撤退,蔣軍從金門、馬祖撤退,你不撤我就打。他說:我們有意製造緊張局勢,就是要整美國人一下。美國欺負我們多年,有機會為什麼不整他一下。

1958年7月31日,蘇聯的赫魯雪夫訪問中國,1958年8月23日,近三萬發炮彈就從福建前線猛轟金門,炮火震動了金門,也震動了整個世界!按照毛澤東的計劃:先把金門馬祖收回,再收臺灣。這一炮擊把老蔣和老美都打懵了,赫魯雪夫剛走,這是中共和蘇聯有什麼大動作吧?美國急忙在臺灣海峽附近,集結了6艘航空母艦、3艘巡洋艦、40艘驅逐艦、1個潛艇集群,和20多艘後勤補給船隻。國務卿杜勒斯甚至威脅中國說,要動用核武器。其實美國也不想捲入這次戰爭,有了朝鮮戰場的教訓,並且對蔣介石的反攻大陸沒多大興趣,不想拖入泥潭,又不想讓第一島鏈的中心位置——臺灣被中共收回,於是就沒有急欲參戰,而是勸蔣介石放棄金門馬祖,固守臺灣,早就對老美心存間隙的老蔣當然不聽,並且他還有光復大陸的重任。於是蔣氏父子秘密派人給大陸傳話,若停止炮擊金門,中國就有分裂的危險。

毛澤東馬上心意領會,改變策略:就是金門馬祖臺灣一起收回。 他說:金門、馬祖還是留給蔣委員長比較好,只要蔣氏父子能抵制美國,我們可以同他合作。自此以後,每逢單日,則僅有小規模之射擊,或發射宣傳彈,國軍也常利用單日對大陸進行零星射擊,或發射宣傳彈,至於大規模之炮戰,則從未再發生。直到1979年中國大陸和美國建交為止。金門炮戰是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部分,也是國共雙方陸海空軍迄今最後一次大較量,此後雙方軍事衝突局限於海上,並逐漸停止至今,有力的挫敗了美國分裂中國的野心。蔣介石和毛澤東雖然是政治上的死敵,但在民族大義上,有著相當高的默契,如果蔣介石知道現在在臺灣是數典忘祖的「臺獨」,把持朝野,會怎麼想?一個值得振奮的消息4月18號我海軍要在臺灣海峽實彈演習,老蔣安息吧,讓我們來警告收拾這些認賊作父的人。

相關焦點

  • 《一九五八炮擊金門》央視首播 60年前戰場內幕深度披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吳曉東)為了回顧歷史,啟迪今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5月29日起重磅推出10集大型文獻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該系列首次深度、全面、權威披露炮擊金門這一軍事行動的歷史內幕,展現60多年前蔣介石集團「反攻大陸」計劃遭到重挫、美國「劃峽而治」的圖謀宣告失敗,海峽兩岸形成「一個中國」的默契過程,彰顯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祖國終將統一的歷史必然。
  • 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毛主席:我們整臺灣就是整家法
    毛主席視察人民海軍央視開播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炮擊金門已經過去了60多年,為了回顧歷史,啟迪今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於今年該系列首次深度、全面、權威披露炮擊金門這一軍事行動的歷史內幕,展現60多年前蔣介石集團「反攻大陸」計劃遭到重挫、美國「劃峽而治」的圖謀宣告失敗,海峽兩岸形成「一個中國」的默契過程,彰顯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祖國終將統一的歷史必然。這樣的紀錄片,鐵定回追一波!
  • 從央視熱播紀錄片,回顧驚心動魄的1958炮擊金門始末
    【兩岸快評第817期】60多年前,一場炮戰在海峽兩岸驟然打響,這就是「1958炮擊金門事件」,又稱第二次臺灣海峽危機,臺灣方面稱為「八·二三炮戰」,是指1958年8月23日開始的、發生於金門及其周邊的一場戰役。
  • 朱衛東:炮擊金門的當代啟示
    當晚,為了回顧歷史,啟迪今天,昭示未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重磅推出十集大型文獻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首次深度、全面、權威披露炮擊金門這一軍事行動的歷史內幕,展現60多年前蔣介石集團「反攻大陸」計劃遭到重挫、美國「劃峽而治」圖謀宣告失敗,海峽兩岸形成「一個中國」的默契過程,彰顯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祖國終將統一的歷史必然。
  • 央視首次深度披露一九五八年炮擊金門內幕
    本報北京電 (閔喆)為了回顧歷史,啟迪今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CTV-4《國家記憶》欄目5月29日起晚8點檔推出10集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該系列首次深度、全面、權威披露炮擊金門這一軍事行動的歷史內幕,展現60多年前蔣介石集團「反攻大陸」計劃遭到重挫、美國「劃峽而治」的圖謀宣告失敗,海峽兩岸形成「一個中國」默契的過程,彰顯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祖國終將統一的歷史必然。
  • 1958炮擊金門!央視這部紀錄片首次深度披露歷史內幕
    為了回顧歷史,啟迪今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5月29日起重磅推出十集大型文獻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這是央視首次深度、全面、權威披露炮擊金門的歷史內幕和重要意義。記錄片展現了60多年前蔣介石集團「反攻大陸」計劃遭到重挫、美國「劃峽而治」的圖謀宣告失敗,海峽兩岸形成「一個中國」的默契過程,彰顯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祖國終將統一的歷史必然。
  • 炮擊金門始末(四):毛澤東親自起草《告臺灣同胞書》
    央廣網6月6日消息(姜廷玉)1958年,面對美國的軍事恐嚇和臺灣當局的戰爭叫囂,毛澤東決策和指揮了人民解放軍炮擊金門。炮擊金門作戰,是新中國一次較大規模的作戰行動,它挫敗了美國當局幹涉中國內政,製造「兩個中國」的圖謀,嚴懲了臺灣國民黨軍隊,有力地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和安全。
  • 背後原因:從炮擊金門看1958年的中國外交
    那麼,"炮擊金門"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政治考量,這次只炮擊、不出兵的軍事行動對大陸和蔣介石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本期我們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這場"金門炮戰"。也請觀眾老爺們多多點讚關注,我們會努力為觀眾朋友們奉上更好的節目。
  • 炮擊金門一石二鳥
    1954年12月美臺訂立《共同防禦條約》,使原本屬於中國內政的問題複雜化,也使毛澤東深思熟慮:從戰略高度判斷臺灣海峽的局勢,首先是「美蔣協防」保臺灣,要準備美國空軍、海軍捲入。1950年6月,韓戰爆發。美國將第七艦隊駛入臺灣海峽,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臺灣。1955年3月,美國和蔣介石籤訂的所謂《共同防禦條約》生效。在美國的支持下,臺灣當局年年發出「反攻大陸」的叫囂,不斷騷擾大陸。
  • 揭秘丨炮擊金門始末(二):猛烈打擊金門國民黨軍,揭露美軍侵略行徑
    央廣網6月4日消息(姜廷玉)1958年,面對美國的軍事恐嚇和臺灣當局的戰爭叫囂,毛澤東決策和指揮了人民解放軍炮擊金門。炮擊金門作戰,是新中國一次較大規模的作戰行動,它挫敗了美國當局幹涉中國內政,製造「兩個中國」的圖謀,嚴懲了臺灣國民黨軍隊,有力地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和安全。
  • 央視熱播《一九五八炮擊金門》紀錄片,首次深度披露炮擊金門內幕
    炮擊首日準確命中金門防衛司令部在美國的支持和縱容下,臺灣國民黨當局在1950年1月至1954年8月,對大陸沿海島嶼實施襲擊42次,動用兵力12.8萬多人。他們竄犯大陸的囂張氣焰,造成臺灣海峽地區長期緊張的局勢。為了懲戒臺灣國民黨當局,昭示中國人民統一的決心,中共中央在日漸緊張的國際局勢中做出決策——炮擊金門,金門這座小島,成為北京、華盛頓和蔣介石三方的角力點。
  • 炮擊金門,捍衛!
    1958年8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炮擊金門渡海作戰,把紅旗插上金門島,這是當時前線軍民求戰心切、士氣高昂的真實寫照。連蔣介石也開始相信,解放軍即將登陸金門。然而,就在勝利的天平偏向人民軍隊的大好形勢下,中共中央決策層卻始終按兵不動。這其中又暗藏著什麼玄機呢?
  • 炮擊金門:毛主席是如何用這巧妙一招,化解美國分裂中國陰謀的?
    金門和馬祖是中國的領土,打金門和馬祖島罰國民黨軍是我國內政,敵人找不到藉口幹涉,對帝國主義也有牽製作用。毛澤東還明確指示:以地面炮兵實施主要打擊,準備打兩三個月;以兩個空軍師於炮擊同時或稍後,轉場南下,分別進駐汕頭、連城。與此同時,毛澤東還親自任命上將葉飛擔任這次炮擊的總指揮。
  • 炮擊金門始末(五):挫敗美當局製造「兩個中國」的圖謀
    1958年,面對美國的軍事恐嚇和臺灣當局的戰爭叫囂,毛澤東決策和指揮了人民解放軍炮擊金門。炮擊金門作戰,是新中國一次較大規模的作戰行動,它挫敗了美國當局幹涉中國內政,製造「兩個中國」的圖謀,嚴懲了臺灣國民黨軍隊,有力地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和安全。
  • 臺胞來稿:「炮擊金門」後的「合」與「和」
    當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正在熱播的《一九五八炮擊金門》歷史記錄片,詳細講述了1958年8月23日 「炮擊金門」這一歷史事件,並透過海內外一手資料和兩岸親歷者的解讀,客觀呈現了炮擊金門對於兩岸關係乃至整個國際局勢的影響。
  • 毛主席為何親自要他將「炮擊金門」行動轉告臺灣?
    席上,記者便問到「和平解放」的票面票裡的實際價值,周氏說:「和平解放的實際價值和票面完全相符合的,國民黨和共產黨合作過兩次,第一次合作有國民革命軍北伐的成功,第二次合作有抗戰的勝利,這都是事實,為什麼不可以第三次合作呢……我們對臺灣決不是招降,而是要彼此商談,只要政權統一,其他都可以坐下來共同商量安排的。」
  • 炮打金門之後,讓我們看看金門百姓在蔣介石統治下是如何生活的?
    炮打金門之後,金門百姓在蔣介石統治下是怎麼生活的? 金門島上遍布了大大小小的戰鬥工事,尤其以戰壕和坑道最為普遍 進入20世紀60年代,兩岸直接衝突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冷戰式的競爭。金門是處於最前沿的島嶼,此前卻幾乎沒有開發,十分貧窮,戰爭危機過去後,蔣介石希望通過新的建設措施使金門島上的經濟和社會現代化,將其打造成模範縣。
  • 炮擊金門時毛澤東詢問葉飛的唯一問題是什麼
    蔣介石集團企圖乘機擴大事態,於7月17日宣布所屬部隊處於「特別戒備狀態」。金門、馬祖與臺灣國民黨軍先後進行軍事演習,同時加強空軍對大陸的偵察活動和襲擊準備。  由於推遲了炮擊時間,又進行了一個月的準備工作,完成了地面炮兵的集結和展開,炮兵對金門炮擊的所有目標,都進行了現場交叉測量、觀察,把目標都一一標在作戰圖上;也完成了空軍的緊急戰鬥轉場、海軍艦隊和岸炮部隊的入閩部署,制定了炮兵、空軍、海軍協同作戰方案,一切作戰準備都就緒了。同時,對部隊進行了形勢任務和鬥爭方針政策的教育。首先,空軍以逐步推進的方式轉場入閩。
  • 中美航母60年交鋒:毛澤東曾智退美國航母
    [摘要]面對「航母威脅」,毛澤東一面在政治上堅決抨擊美國,一面決定炮擊金門,以示懲戒。這是毛澤東精心策劃的一次軍事行動。1954年7月,黨中央和毛主席做出了「一定要解放臺灣」的決定。美國以武力進行威脅:8月17日,美國總統艾森豪宣布出動第七艦隊的航母編隊,武裝幹涉中國內政;8月19日,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斯圖普率領美國海軍6艘軍艦侵入大陳島一帶海域,出動飛機160多架次,在大陳島海面上空活動。面對「航母威脅」,毛澤東一面在政治上堅決抨擊美國,一面決定炮擊金門,以示懲戒。
  • 揭秘|炮擊金門始末(一):金門炮戰,意在擊美,支援阿拉伯人民反侵略...
    央廣網6月3日消息 (姜廷玉)1958年,面對美國的軍事恐嚇和臺灣當局的戰爭叫囂,毛澤東決策和指揮了人民解放軍炮擊金門。炮擊金門作戰,是新中國一次較大規模的作戰行動,它挫敗了美國當局幹涉中國內政,製造「兩個中國」的圖謀,嚴懲了臺灣國民黨軍隊,有力地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