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自古就是我國的領土這是不爭的事實,由於各種政治因素,導致臺灣孤懸海外。經歷兩次世界大戰,世界秩序需要重新洗牌,《中國對日宣戰布告》《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 》和日本《無條件投降書》,這四個文件組成了環環相扣的國際法律鏈條,明確無誤地確認了臺灣作為中國領土一部分的法律地位,保證了臺灣回歸中國的國際協議具有無可否認的有效性。
1949年解放軍馬上要解放全中國,蔣介石退守臺灣,1954年,美國炮製《美臺共同防禦條約》,這為解放軍解放臺灣又增加了阻力。老美的目的是:使臺灣永遠不要與大陸統一,而老蔣的目的是:,他不安於偏安一方,等待時機反攻大陸,統一中國,老蔣還是有民族大義的,在這一點上老美和老蔣有了分歧。老美早就對老蔣沒有信心了,於是想要扶持孫立人,取代蔣,但孫立人對蔣介石忠心耿耿,無意取代,就把這件事告訴了蔣介石,蔣介石知道後可想而知。隨後又發生了劉自然的事件,1957年,美軍顧問團上士,羅伯特.雷諾在臺北,無故將少校軍官劉自然開槍打死。可美軍事法庭判定雷諾為「誤殺」,以「罪嫌不足」判雷諾無罪,予以釋放,一下子就激起了民憤,全臺灣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反美運動。激憤的民眾衝進美駐臺使館,砸壞保險柜翻出許多老美要拋棄蔣介石的文件,使老美和老將關係徹底破裂。
時間到了1958年在當年的7月14日,美國以保護僑民為名在黎巴嫩登陸,扼殺黎巴嫩人民起義,隨即佔領首都貝魯特。這一年,伊拉克也爆發革命,建立伊拉克共和國,美國又和英國出兵,向伊拉克施加壓力,美國還公布了,《關於不承認共產黨政府的備忘錄》。而且美國還重申不承認中國。正當美國在中東忙得不可開交時,毛澤東敏銳地感覺到,如果坐觀美國這樣繼續下去,將鑄成不可挽回的歷史大錯,於是毛澤東決定主動出擊:對臨近廈門臺灣金門實施大規模炮擊!1958年8月23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毛澤東言簡意賅地說:我們的要求是美軍從臺灣撤退,蔣軍從金門、馬祖撤退,你不撤我就打。他說:我們有意製造緊張局勢,就是要整美國人一下。美國欺負我們多年,有機會為什麼不整他一下。
1958年7月31日,蘇聯的赫魯雪夫訪問中國,1958年8月23日,近三萬發炮彈就從福建前線猛轟金門,炮火震動了金門,也震動了整個世界!按照毛澤東的計劃:先把金門馬祖收回,再收臺灣。這一炮擊把老蔣和老美都打懵了,赫魯雪夫剛走,這是中共和蘇聯有什麼大動作吧?美國急忙在臺灣海峽附近,集結了6艘航空母艦、3艘巡洋艦、40艘驅逐艦、1個潛艇集群,和20多艘後勤補給船隻。國務卿杜勒斯甚至威脅中國說,要動用核武器。其實美國也不想捲入這次戰爭,有了朝鮮戰場的教訓,並且對蔣介石的反攻大陸沒多大興趣,不想拖入泥潭,又不想讓第一島鏈的中心位置——臺灣被中共收回,於是就沒有急欲參戰,而是勸蔣介石放棄金門馬祖,固守臺灣,早就對老美心存間隙的老蔣當然不聽,並且他還有光復大陸的重任。於是蔣氏父子秘密派人給大陸傳話,若停止炮擊金門,中國就有分裂的危險。
毛澤東馬上心意領會,改變策略:就是金門馬祖臺灣一起收回。 他說:金門、馬祖還是留給蔣委員長比較好,只要蔣氏父子能抵制美國,我們可以同他合作。自此以後,每逢單日,則僅有小規模之射擊,或發射宣傳彈,國軍也常利用單日對大陸進行零星射擊,或發射宣傳彈,至於大規模之炮戰,則從未再發生。直到1979年中國大陸和美國建交為止。金門炮戰是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部分,也是國共雙方陸海空軍迄今最後一次大較量,此後雙方軍事衝突局限於海上,並逐漸停止至今,有力的挫敗了美國分裂中國的野心。蔣介石和毛澤東雖然是政治上的死敵,但在民族大義上,有著相當高的默契,如果蔣介石知道現在在臺灣是數典忘祖的「臺獨」,把持朝野,會怎麼想?一個值得振奮的消息4月18號我海軍要在臺灣海峽實彈演習,老蔣安息吧,讓我們來警告收拾這些認賊作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