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0 19: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學習勞模事跡
弘揚勞模精神
題記:勞模,意味著一種飽含感情的符號;勞模,意味著「光」,是一種能照亮黑夜,溫暖人心的希望之光;勞模,意味一種「文」,是一種人理之倫、人生之道的「人文」;勞模,意味著一種「取向」,那是一個時代的追尋腳步,人生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
——社會學家艾君
在省三水所獲得「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的7名同志中有這樣一位民警,他曾患有胃底賁門癌,但他忍受癌症手術化療後的痛苦,一邊與癌症鬥爭,一邊堅持戰鬥在省三水所教轉一線多年。期間,他帶領教轉民警在沒有任何經驗可循的前提下,成功探索出一套教轉工作方法並得到推廣。他就是省三水所退休幹警——陳福勝。
陳福勝是1988年來到省三水所工作,2010年退休,曾榮立個人二等功,獲評「全國先進工作者」,榮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等。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陳福勝同志的感人事跡,彰顯了老一輩農場人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勞模精神。2005年8月,省三水所特約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熊光炯為陳福勝同志先進事跡作了《永恆的燭光》這首詩。
永 恆 的 燭 光
——寫給省三水勞教所全國勞模
陳福勝同志
你有一付瘦弱的身軀
像一支細小的蠟燭卻蘊藏著
燃燒不盡的能量
你有一張瘦削的面龐像一塊貧瘠的土地
卻生長著綠色的希望
你有一雙剛毅的眼睛
那是死神無法撲滅的永遠閃爍的生命星光
整整九年了 胃癌像一隻惡魔狠狠地折磨你
胃體四分之三切除了 胃底賁門切除了
甚至部份食道切除了
但是 理想切除不掉 信念切除不掉
生命的燭光切除不掉
在留有刀疤的胸膛裡還在十倍百倍地生長
2005年4月陳福勝(左)與同為全國先進工作者的東莞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陳樹良合影
2006年11月參加全省司法系統先進事跡巡迴報告團成員
你是梅州鄉村農民的兒子
當了整整十八年的民辦教師
像一支臘燭
在故鄉點燃了你的青春點燃了你的理想
點燃了孩子們的心靈和夢想
黑板比土地更加肥沃 粉筆比犁頭更加雪亮
十八載的耕耘播雨十八載的桃李芬芳
你是故鄉樹蔭下的一頭牛
吃下去的是草
吐出來的是知識的乳漿
省三水勞教所是另一種特殊的學校
你當上了這裡的一名園丁
面對著
水一樣被汙染的靈魂
水一樣瀕臨枯竭的青春
水一樣急待疏通的生命
你再一次燃起生命的燭光
像老師 像父母 像醫生
灌輸甘甜的乳汁 揮灑辛勤的汗水
醫治心靈的創傷
十七年的冬去春來
十七年的風雨兼程 你高舉生命的燭光
為一個又一個迷失的靈魂
在人生的風浪中導航
當病魔向你偷偷襲來
當死神與你擦肩而過
當因為化療而一次又一次禿頂
進食困難而長期營養不良
當每次吞咽食物你都強忍著針刺般的疼痛
當每次平躺都引起胃酸反流產生
燒灼般的刺激
你坦然地應對這一切
生命的燭光反而越燃越亮
面對一個又一個「XXX」學員
你一天又一天地嘔心瀝血
一次又一次地掏盡衷腸
教育 感化 挽救
一方面嚴辭批駁那些歪理邪說
一方面苦口婆心開啟痴迷者的心靈之窗
教育轉化是一項重塑靈魂的工作
你始終堅守一線並感到無上榮光
陳福勝在職時與同事們合影
你含辛茹苦 披星載月
創辦了一份《探索》刊物
探索學員們心靈的奧秘曲折的人生
轉化的方向
數十萬字的經驗材料
字字句句閃爍著你生命的燭光
你就這樣把背影交給了死神
而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了事業
交給了未來 交給了黨
省三水所創刊雜誌封面人物陳福勝
你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警察
像小草一樣平凡 像泥土一樣樸實
像樹木一樣挺直了脊梁
你沒有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
只是在平凡的崗位上
默默地發出生命的光亮
不要說 春蠶到死絲方盡
至今還在電腦鍵盤上彈奏人生的華彩樂章
不要說臘炬成灰淚始幹
人生的真正價值
就在那一抹永恆的光芒
一個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
一個民族是要有一點精神的
那怕只是一支微弱的燭光
千千萬萬的燭光匯聚起來
就可以輝映天上的太陽
甚至比太陽更加燦爛輝煌
陳福勝與家人合影
陳福勝與採訪組合影
「歷史燭照時代,榜樣傳承精神」。今天,我們徜徉在詩歌中,感受以陳福勝同志為代表的三水農場人的奮鬥精神、勞模精神,凝聚力量,逐夢前行,激勵我們爭做戒毒工作先鋒兵、新時代的奮鬥者!
文字整理:場史辦丁若興
圖片:場史辦蔡燕雲 部分陳福勝提供
視頻:場史辦鄭澤輝
校對:辦公室丁運紅 陳子瑜 廖遠達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記全國勞模陳福勝同志——【追尋農場足跡 講好奮鬥故事】(第六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