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髖關節
第一,在平時的生活中要注意身體所承擔的負荷,特別是對一些從事體力勞動的人來說,工作時量力而行,不要長時間的讓身體超負荷,這樣才能讓髖關節有喘息恢復的時間,避免勞損。
第二,日常生活保持適當的運動習慣,因為適量的運動對於我們的骨骼以及關節是能夠起到鍛鍊的作用的,適量的運動可以讓人的髖關節更加堅固,這樣就能夠增強抗性,保持髖關節的健康。
第三,感覺髖關節或者是其它關節有不適的情況出現時,及時的尋求醫生的幫助,這樣才能夠防止進一步的損傷,同時也讓康復的速度增加。
髖關節是我們身體中的一個重要部位,人的活動離不開髖關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以上這些好的習慣,能夠幫助我們保護髖關節,保持身體的健康,避免因為某些意外而導致的髖關節損傷影響正常的生活。
二、膝關節
1.訓練前熱身活動一定要充分,不要直接上大運動量,損傷經常發生於疲勞或精力不足的時候;
2.注意膝部保暖,特別在夏天,不要貪涼;
3.注意運用大腿的肌肉群,避免膝蓋受到來自腳下的直接衝擊;
4.出現膝蓋不適症狀時,適當減小運動量和運動頻率,避免進行劇烈的跑、跳和負重運動;
5.跑步時注意跑步姿勢,不要只用某隻腳的一側著地;
6.運動後對腿部肌肉熱敷;
7.負重拉練時,避免膝蓋受到衝擊;
8.發達的腿部肌肉可在一定情況下緩解膝蓋所承受的壓力,可以讓膝蓋的損傷降低到最小。平時多做腿部肌肉鍛鍊,儘量減少對膝蓋的承受力。有意識地加強對股四頭肌(大腿前部肌肉)和十字韌帶的鍛鍊,增強股四頭肌內側及大腿肌肉力量,結合採用肌肉伸展拉長,步行,蹲馬步或貼牆練習等方法,目的是為髕骨在股骨端糟內平穩運動鋪好道路;
9.登山前要用雙手手指揉搓膝蓋下邊緣,促進潤滑液對膝蓋的保護。
三、踝關節
首先,控制體重是最重要的。雖然在籃球、足球等對抗激烈的運動中,體重大的選手往往能夠在對抗中獲得優勢,但這也給腳踝帶來了巨大的負擔,很容易引發踝關節的傷病。
其次,運動前的拉伸不能少。學生時代,大家在運動前都缺少拉伸的概念,這導致很多人在年紀增大後仍舊沒有養成拉伸的好習慣。運動前的拉伸不僅能夠達到熱身的目的,還能提升肌肉對踝關節的保護。
最後,在平日的訓練和健身中,下肢柔韌性、平衡能力和肌肉力量可以作為重點鍛鍊項目。通過對下肢尤其是腳踝周圍肌肉的鍛鍊,能夠提升穩定性和靈敏度,這對於降低踝關節扭傷機率大有好處。
(全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策劃:趙斌,審核:王嵛,編輯:葉夢
文章來源:中國康復醫學會體育保健康復專委會